從春節“阿Q”大戰再看場景革命
【導讀】春節期間最熱門的話題莫過于支付寶和微信的紅包大戰了,畢竟他們背后的阿里和騰訊是如今國內乃至世界互聯網企業的風向標,分析他們的動作,研判行業的發展方向,看的越細,角度越多,我們得到的就越多。
“阿Q大戰”之紅包戰?
如果僅僅從紅包的活躍度和用戶口碑、廣告主關注度來講,阿里旗下的支付寶、微博等等,它們的紅包產品在微信紅包面前,無疑是完敗了。微信若說有不足,到是春晚的視頻效應似乎并沒有那么強,可能也跟主持人的用戶體驗意識不夠,估計還有不少觀眾都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但結果還是騰訊幾乎兵不血刃(不花錢,也許還賺錢)的拿下紅包之戰。
除夕之后,不少勤奮的科技媒體也都紛紛解讀了紅包之戰。而我在朋友圈只寫下了如下的話“對于昨晚發生的一切不宜不解讀,也不宜過度解讀。結論只有一個:沒有靈魂和娛樂精神的節目,終將被別的節目取代,無它?!?/p>
這里所指被取代的節目當然就是春晚了,而侵蝕它的先鋒軍無疑就是微信紅包。從去年的春節開始,紅包游戲已經成為各個微信群的春節常備節目,更讓很多人直言“停不下來”。
不少媒體,包括騰訊也迅速給出了大量數據,佐證這場紅包旋風的強勁與所向披靡。不過其中也不乏一些數據是去年的老調重彈,什么多少人綁定了銀行卡,微信用了幾天超越了支付寶幾年之類的。
個人相信騰訊的數據,今年微信紅包的參與人次達到去年的6~10倍是可以預判的。春節搶微信紅包很可能會像雙11一樣成為未來幾年的一道風景。
現在要來說說“無它”
個人以為,微信紅包在這個春節無疑被過度解讀了。在過去的13個月里(從2014年1月紅包開始風行算起),微信紅包作為一種互聯網產品幾乎可以稱為奇跡,對各類產品的營銷設計也是革命性的。但經過這13個月后,對于微信而言,紅包本身反而陷入了瓶頸。今年的新嘗試也僅僅是企業品牌紅包,其本身也在滴滴身上嘗試很久了。
當然,最多的看好紅包的聲音無疑是對微信支付未來的看好。通過紅包這樣一個零成本的產品,讓更多的人了解微信支付,綁定了銀行卡,這一招四兩撥千斤確實妙。但對于微信支付,這僅僅是開始。
那些年的信用卡
曾經很多銀行通過各種方式激勵用戶開辦信用卡,紅包對于微信支付,從流程上來說是類似的,當然微信紅包把直接可變成本部分控制到了最低,這是互聯網的力量。但是,支付的價值最終還是在用戶使用,尤其是深度使用,比如信用卡的分期和取現。這方面,將是微信支付遇到的第一個攔路石,如果邁不過去,前面的也就白干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紅包是0,可以供用戶(深度)使用的支付場景才會是0前面的1。所以,不要看今天有多少人在玩微信紅包(其中不少人其實也沒綁銀行卡),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場景”,支付的場景。
支付場景
要說支付場景,當然不得不提滴滴打車。從阿里和騰訊主導了打車大戰之后,大家都清楚,背后爭的就是這支付場景。熱熱鬧鬧快兩年,用戶們拿著補貼挺開心,天使VC們受不了,最后阿里和騰訊終于也顧全大局,在情人節合并了滴滴和快的。為什么呢?原因肯定很多,有些可能還需要很多年后解密。但其中肯定有一個原因是,這個支付場景不值這么得燒這么多錢。
支付確實要比活躍度,但更要比客單價。大家可以細算下,各自每年消費中,打車的占比能有多少呢?如果打車這么燒錢來成就一個偉大的公司,那么那些一卡通公司是不是也應該是一批了不起的公司呢(考慮地方割據,就不談偉大的公司了)。所以,單純燒錢搞打車是不切合實際,滴滴們需要去找更多的消費場景,而不是繼續在打車這個事情上燒,所以合并休戰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可以預見的是,騰訊會不斷去拓展支付場景,比如餐飲(點評)、外賣(餓了么)、醫院(掛號網)等等。但其中必須重點要說的則是電商,騰訊在放棄ECC的同時,戰略入股了京東,就表明了騰訊對于電商的熱衷。
看看這些,就會突然想起,原來阿里是那么強大。淘寶、天貓、美團、聚劃算,支付寶和這些產品的整合已經到了渾然天成的地步。借用一位老阿里人說的話,支付寶的體驗一直是落后時代的。但是支付寶的優勢在于,阿里是通過先創造場景再結合產品的,在場景的壓迫之下,產品體驗得到的逐步迭代完善的喘息機會。
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
如上所述,阿里在之前幾年中,在支付領域是當之無愧的領袖者。今天騰訊開始在阿里的領土上從偷襲進展到正面較量了。那么阿里能夠抵擋嗎?
滴滴的勝利,讓包括我在內的人們有了更多支持騰訊的理由。但轉念一想,我們可能還是低估了電商的力量。
還是用我們最純樸的估算方式,以今日普羅大眾的消費習慣,電商占到我們消費比重到多少了呢?大家各自計算,但結論很可能是一致的,電商是目前支付領域最活躍和客單價最大的一塊。也許今天房子還不能在線買,但車可能很快就可以了。想想以后還有什么不能在線購買呢?所有的在線消費都會采用互聯網支付,而這方面阿里的優勢短期可能非京東可以匹敵。
那再看線下,曾經支付寶試圖強推線下,包括超聲波、二維碼、當面付,最終都不成功。為什么?場景上這類支付方式并不自然。目前所有的移動支付對比信用卡支付,還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優勢(微信目前似乎還不支持信用卡,這點接下來會逐漸被人們關注)。是否能有一個自然順暢的線下支付方式出現,還不確定。目前可以確定的是,一些自助環境,比如自動售貨機(可惜中國并不多),自動售票機(地鐵),移動支付將快速占領,一些不得不使用紙幣的場景,比如打車,移動支付的優勢明顯。而餐廳等環境,移動支付還需要時間迭代產品和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會不會有巨頭砸錢去培養這個習慣呢?個人以為:不值當。巨頭們短期最關注的還應該是線上支付,畢竟比重太大。
說了這么多,總結起來無外乎
1、紅包只是表象,去年是解讀,今年就是復讀了;
2、支付要解決的是場景,電商是所有場景中最重要的;
3、騰訊擅長產品,微信支付的第一步做到了四兩撥千斤;
4、阿里有線上支付場景支持,支付寶短期難被撼動;
5、移動支付小荷才露尖尖角,下一步需要的是場景支撐,再下一步是數據積累;
6、移動支付未必是大生意,但移動支付背后蘊藏著大生意,由交易起始,擔保、金融、證信…,今天的支付寶只是露出在海面之上的冰山一角。
本文作者:@徐磊 ? ?轉載自:i黑馬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