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失敗經驗

1 評論 4055 瀏覽 13 收藏 15 分鐘

東東推薦: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失敗的原因卻大多相同??炊嗔顺晒Φ陌咐?,也需要看看失敗的總結,失敗總結比成功更有價值,只是很少有人原因總結自己的失敗而且不怕丟面子。

微博上,有人請我多講失敗案例。我倒是好意思講出來,但看這些文章的人有三種,一是對我有點認同感的,二是對我有惡意的,三是完全不認識我的。后面兩種人,看見血淋淋的失敗案例,估計上來就罵人。我還沒有偉大到為了讓第一種人開心,把自己掛起來唾面自干的地步。而我其實又是一個特別喜歡反省,特別愿意否定自己的人,具體的失敗案例不講,單說從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吧。

背景:
2001-2003,我在電腦商情報做編輯那幾年是一生最開心的辰光,有名有利有成就感。離開報社后的四年,做過市場營銷,做過游戲網站,做過網游工具,都不成功。我總是哀嘆“懷才不遇”,不愿意承認人生巔峰過了26歲便已結束。我是如此哀怨,以至于曾經自信有活力的臉龐,被另一張怨婦似的苦瓜臉替代,徒勞地幻想重建自己的過去。

失敗經驗之一:

哪里有什么懷才不遇,所有的懷才不遇都只是眼高手低。我在CBI很紅,是因為那份平媒編輯工作恰好吻合我的特長:“文字不錯,審美不錯,條理性不錯,創造力不錯,了解PC與家用機游戲”,平媒技能與知識領域的點數兼備,未料到離開電腦商情報后仕途坎坷。

做市場營銷?營銷根本是我的短板好嗎。

做游戲網站?網媒和平媒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套路,我的個人風格恰好偏平媒而非網媒。

做網游工具?別鬧了,我根本不愛玩網游,怎可能做好網游產品。

繼續做平媒?游戲平媒是個小圈子,難覓下家,大眾平媒又看不上游戲平媒的資歷。

志大才疏,所以活該倒霉。

最糟糕的是,自己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到了35歲以后才漸漸有自知之明。之前總以為“我能”,因為聰明又努力而無所不能,找工作的時候被欲望驅使,沒有清晰的方向,自然連戰連挫。

失敗經驗之二:

如果你像我一樣缺乏韌性,就不要設定過高的目標。

2004-2006做網游工具的時候,我曾經做到過大概40萬日UV,還是很不滿意,覺得做不上100萬就是失敗,垂頭喪氣。后來被盜號團伙用木馬連續攻擊,數據掉到了20萬,我絕望了,辭掉CEO,放棄這款一手創建的產品。

那時以為離了我這個創始人,產品很快死掉,沒想到繼任CEO經營得法,數據雖然沒有大的提升,營收計劃卻很順利,獲利頗豐,好幾年前聽說估值已過億?;叵肫饋恚易龅秒m不成功,倒也不算失敗,從零開局奠定基礎,只可惜過高的期待值壓垮了自己,不能循序漸進。

背景:

2006-2008,進門戶做內容總監,失敗,唉失敗,回憶那段時光總是會不能自控地臉紅起來?!芭Γ接?,盲目”,是我對昔日郭總監的評語。奇妙的是,當我離開內容崗位,轉到產品崗位之后,頭腦冷靜下來,才明白了應該怎樣做網絡媒體,卻是為時已晚。

失敗經驗之三:

我做網媒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方向感。不僅僅是我,當時大部門普遍缺乏方向感,曾經有過三個全局性的內容戰略,最后都成了“呵呵”。我在大環境下隨波逐流,盲目跟隨KPI,結果章法散亂業績平庸。搞清楚大方向固然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但你做到部門總監這個位置,方向感不好,哪有臉哀嘆命運多蹇。我所在的門戶作為市場追趕者,每個人都在狂熱地幻想彎道超車,彎道也可能是越走越遠的岔路,相比起英雄史詩般的扳平反超,走岔路的概率其實更大得多。而我的同僚中,有和我一樣隨波逐流的,也有極少數人找到適合自己部門的策略,遂脫穎而出。

背景:

2008-2012,我在門戶內轉型做產品。當時覺得自己運氣不錯,既保住了總監的位置又有轉型的機會。我先創建了一個產品部,從架構上來說注定背黑鍋的部門,后來調動出去管相冊部門,做攝影社區。從媒體轉型產品花了艱難的三年,直到第四年,我寫博客的名聲遠比做產品更好,真他媽丟人——雖然我做的產品并不爛,但還是惱羞成怒。

失敗經驗之四:

當時以為平滑轉型運氣不錯,事后來看卻是個中空的陷阱。我算是個適合做產品的底子,如果直接上一線,什么臟活苦活都干,只需要半年到一年估計能轉型成功,在總監座位上卻花了整整三年時間——百無一用是官僚。產品經理這個行當,必須具備大量的一線經驗,在一線才能找準感覺,以至于我現在還待在一線舍不得走,自己做調研,自己畫原型,自己跟UI與RD磨合,自己做測試,而不是矜持地微笑著,在會議上聽取下屬的報告。

失敗經驗之五:

對于產品經理的個人成長來說,快速迭代是最重要的事情,你的想法(或別人的想法)能快速變成線上產品的一部分,從手感和數據中驗證你的預判,才能提煉為所謂的“產品感”。如果做不到快速迭代,成長環境就很糟糕。

對此,我有切膚之痛。別看我的Title是部門總監,在大公司體制下,我能調動的程序員相當有限。前前后后零零碎碎,起碼有一年多的時間,項目推進緩慢,我幾乎是在坐冷板凳,特別有耐心地等著原型被研發出來。時間浪費如此慘痛,可我還是賴在門戶不走,覺得“明天會更好”……說白了只不過是貪戀總監這個Title,寧肯虛度光陰,也不敢踏出去面對未知的風險,哄自己說“在安逸的環境里完成修行再出發吧”。
這太可恥了。

失敗經驗之六:

當我以為自己想明白了,平媒技能和網媒技能是兩回事,自己平媒做得不錯,網媒未必有天分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做產品其實也分三教九流。

比如說,我自己只是個普通的拍照愛好者,燒器材,沒情懷,我并不真正理解攝影青年的內心世界。

比如說,我這個人厭惡社交,排斥與陌生人對話,很難做好強互動的社區類產品。

然后我跑去做攝影社區……

結果是產品并不爛,中等水準吧,但也紅不起來。我在架構上犯了不少錯,雖不至于翻車,卻浪費了試錯的時間,讓本來就很窘迫的研發資源捉襟見肘,把研發變成一場持久戰。由于研發進度緩慢,我還錯過了09-10年,在PC端做社區最好的時機。

攝影社區是我管理的門戶項目中,感情投入最多的一個,遭受打擊最大的一個。

有人說,你應該做一行,愛一行,把自己變成這個領域的專家。其實,愛好是勉強不來的,內心真誠的摯愛,同好之間言語投機的歡愉,都很難通過后天培養而來。你原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決定了你可以做好什么樣的產品。優秀的產品從根源上來自創始人在這個領域獨特的理解與想象,他的直覺與品位,武斷與偏執。

背景:

2012至今,我再次踏上創業之道??烊炅?,既沒有一炮而紅,也沒有黯然倒閉。現在還不是總結這段創業經歷時候,只說說失敗經驗。

失敗經驗之七:

我不適合做CEO。

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一點。我也不是為了做CEO而創業的,但不牽頭創業,就完全沒機會做我喜歡的旅行產品。和葉公好龍的攝影不一樣,我是真喜歡旅行,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在我不適合做CEO的種種理由中,最致命的一項,是我生理性地厭惡社交。這讓我交往極窄,人脈極淺,以至于無法招聘到中層或者更高級別的核心成員。蟬小隊有相當優秀的一線成員,也有全員在一線工作的好傳統,但我還是需要更強的大能者加入,彌補我個人在能力與視野上的短板。這樣的核心成員,靠我唯一擅長的“微博招聘”是完全吸引不來的,于是我的短板持續拖累著產品發展。甚至于,我多次想過不做CEO了,把位置讓給合適的人,我分管產品與內容就好……這其實是個笑話。如果我連下一個合伙人、COO、或者XX總監都找不到,難道讓出CEO就有大能者含笑渡海而來?

攤手,還得靠自己的產品能力把局面撐大一點,才有可能吸引到大能者吧。

失敗經驗之八:

第八條,其實是總結以上七條經驗中最重要的東西。

我的好基友,泰尼大叔,在喝咖啡聊天的時候最喜歡跟我說:“你不必認定自己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不堅持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就一定不行呢?”
我跟他在這方面是兩個極端,他認為一切皆有可能,不必自我設限;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順風逆風之路。

你的個性,愛好,天賦,決定了你命運中的風向。

拿我舉例子。一開始就提到過我的“文字不錯,審美不錯,條理性不錯,創造力不錯”,所以適合做平媒;再加上熱愛產品,這就具備了做產品經理的基礎。即便如此,能做好什么樣的產品,還會受到個性與愛好的影響。比如我厭惡社交,做社區肯定不行,做工具與內容產品倒還不錯。

因此在我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也只有CBI編輯和蟬游記創始人這兩樣拿得出手,別的都黯淡無光。天了嚕,1995年大學畢業后,我用了5年時間發現第一條順風之路“平媒編輯”,離開平媒后,又用了10年才發現第二條順風之路“帶獨立小團隊做內容產品”。按此折算,工作20年來,逆風顛簸的時間竟有15年之久!

一個人認清自己究竟得有多難吶。

番外篇:

有人說,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完全沒有必要去拼天賦。

對此我倒是看法不同。

在你有天賦的方面,更容易取得進展,細小而綿延的成就感才能激勵著你堅持下去。如果缺乏天賦,過程中的成就與激勵不足,則堅持的耐力不足,很可能半道而廢。

這里的天賦,并非指“卓越的才華基因”,而是你比中位數更擅長,更容易克服困難從而獲得樂趣的領域。人人皆有天賦,只是或多或少。

還有人說,學習能力能改變許多東西——這話我贊同。但學習所需要的耐心,一方面與個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愛好有關,并非把心一橫,錐刺股,就能凌空抓一把學習能力下來。人這種動物,歸根結底得由快樂來驅動著前進,不能苛求于忍耐。堅持學習也好,堅持別的事情也好,找到給你帶來樂趣的領域,才有可能堅持下去并有所成。

#專欄作家#

純銀V,蟬游記創始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網易網站產品部總監。一個文藝加文筆好的產品經理。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能自我剖析 很了不起!?。?/p>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