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入門/創業10問:如何打造一個好產品/好公司?

3 評論 14916 瀏覽 143 收藏 19 分鐘

文章給大家分享了在產品出生前的10個問題,每一個產品經理只要搞明白了這10個問題,就能輸出一份合格的MRD需求文檔了,一起來看看~

產品入門:

運營和產品,相愛相殺這么多年以后,慢慢的走在了一起。你會發現一個運營要做的好,必須要學會產品思維,同樣的產品想要把交互設計好,也同樣要有運營的思維。

關于產品和運營的關系,有很多很多種比喻,產品生兒子,運營養兒子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再深入一點,產品發現需求、驗證需求、設計解決方案、輸出產品,而運營就是把這款產品和需要這款產品的市場做一個連接,并且促進他們之間水乳交融。

而作為一個運營,你只有知道一款產品的出現過程,你才能真正的去了解這個產品,才能在后續的運營中不至于偏離用戶,偏離核心需求。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產品經理第一本書《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里面,關于產品出生前的10個問題。

每一個產品經理,只要搞明白了這10個問題,就能輸出一份合格的MRD需求文檔了。不過國內的大部分入門產品經理都是帶項目的執行崗,MRD是市場或者運營在做,而產品做的可能是BRD,當然內核還是一樣的。

1、產品價值

所謂產品價值,就是產品要解決什么問題?

很多產品的起心動念,都是為了解決一個需求,一個痛點,或者癢點。而用一句話把這個問題,還有解決的方式講清楚是關鍵。

比如痛點有:滴滴最初的時候就是要解決打車難問題,摩拜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問題,微信解決熟人社交問題。比如癢點有:抖音解決短視頻的信息需求,頭條給你想要的資訊新聞,游戲讓你更快樂的消費時光。

曾經講過產品和運營的區別,產品更偏向感性,需要的是對于人們痛點和需求的敏感,需要一種非同一般的感知力,不像運營更偏向理性,需要的是邏輯、數據、計劃和執行。

所以用你的行業敏感、生活敏感、職業敏感去發現需求,然后驗證需求,然后才能回答這個問題——你的產品解決了什么問題?

所以,首先你得發現問題,然后驗證問題(需求)。

2、目標市場

確定了產品的價值,并且驗證了這個價值以后,下一個就得理清楚目標市場。

也就是第二個問題:為誰解決問題?

按照我們運營的思維,這是一個給目標用戶畫像的問題,但是運營是基于產品的服務邏輯來畫的,而且根據運營周期的不同,會畫不同的畫像。但是產品經理在產品進入項目審批之前,需要考慮的則是更大的用戶畫像,是包含在產品的所有迭代可能中的用戶覆蓋。

所以這個用戶是誰非常的重要,我們要服務的人是誰?

如何去確定呢?在前一個問題中,挖掘需求必然是用用戶是使用場景出發的,那么這個誰的問題,就是在這個場景中,那些被觸發需求的人是誰?這些人有多少?他們消費水平如何?他們的使用頻次如何?這就是定義誰的問題。

3、市場規模

當我們明白了為誰解決問題,下一個問題就是成功的機會有多大?

這里的一個核心問題,產品從立項到開發,在到驗證,迭代這一個過程中,需要投入的資金和人力是硬成本。這些硬成本,全靠團隊對于產品未來的美好設想來支撐的。所以,找到為誰服務,然后確定這些人背后的市場規模就變得非常的重要。

在一條小河里釣魚,和在一個湖里撈魚,和在一片藍海中捕魚,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開發一款產品并獲得市場認可,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事件,那么那些能夠提高成功概率的條件,我們一個都不能錯過。而市場規模的大小,決定了后期迭代和轉型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比如:近幾年寵物市場增長迅猛,你針對寵物寄養這個痛點切入了進去,過了一段時間以后發現變現方式有點難,但是因為寵物市場本身規模龐大,你這艘船是隨時可以轉身撈另一外一種魚的。

魚塘的大小,決定了你成功率的大小。

4、成功指標

確定了產品價值、也確定了服務人群,還分析了背后的市場規模,那么就決定干了。但是,投入是不能沒有上限,我們應該設立一個止損機制。

所以下一個問題,就是怎么判斷產品成功與否?用戶增長到多少算成功了?怎么才算前面的三個問題都被驗證正確呢?還是說直接以收益指標來判斷,用戶愿意使用不算,愿意付錢才算?

不一樣的產品,當然有不同的判斷方式。特別是互聯網產品,往往在商業模式里,把變現想的太簡單,比如:共享單車當年的入口思維,現在基本上走到了頭。

資金池、流量入口、大數據盈利等等好像都沒有被驗證,反而在單車的各個位置賣廣告,依然是流量變現的不二法門。那么如何給自己的產品,計劃一個判斷標準,就是為了給予團隊,給予金主一個明確的預期。

這個后期當然是需要產品運營配合來實現,特別是這個指標的驗證上,大部分都是需要運營來主導了。

5、競品研究

選定了一個池塘,也預估了這個池塘的大小,而且也設定了驗證捕魚方式是否有效的標準,那么下一個問題就來了。

沒錯,第五個問題,就是有多少同類產品?

同一個目標市場,用戶的時間和金錢都是有限的,所以市場規模的大小,只能決定這個池塘有多大,魚有多少,但是并不代表你就能獲得這些魚。所以,這時候看清楚競爭格局特別的重要。

在這個池塘里面,有多少艘船,他們的捕魚方式是不是和你的設想一樣?他們已經到了哪一步?

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而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特性。像封閉式社交微信,規模效應形成的護城河,幾乎無人可破,那么就算你的產品設想的比微信體驗高很多,那也是風險很大的。人家是否選擇你,要看(你的體驗/價值-競品的體驗/價值)-遷移成本,封閉式社交這種需求,遷移成本就會非常高。

但是像價格敏感比較強的類型,門檻就特別低,只要成本低就行。所以,在這一問里,分析清楚競爭格局特別的重要,是否已經出現網絡效應級別對手,還是大家都還在探索中?

這些結論直接決定了團隊和金主的信心,也決定了這個產品的發展策略。

6、優勢分析

需求存在,市場龐大,競爭對手尚未建好護城河,說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是,在你看到的這一刻,很多人也同樣的得出了結論,所以你不獨特,當然也不孤單。所以,你將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市場上已經存在的競爭對手,還有那些同樣帶著兄弟,揮舞著鈔票入場的對手們。

那么這時候就要問第六個問題了,那就是為什么我們適合做?

經常會有朋友來問我,說最近準備創業,你接觸的信息多,幫我看看什么適合唄?

我一般都會反問,不管你決定做什么,如果有100個人同時和你一起做,你的優勢是什么?

最后一般有以下三點的我會支持:

  • 第一是資金優勢,資金意味著犯錯機會多,試錯的時間更長,這樣成功概率高;
  • 第二就是專業優勢,對于一個行業有獨特的理解,深厚的積累,這樣就更加能夠找到正確的方向,成功概率高;
  • 第三就是有熱情和勇氣,不是一時的熱情和勇氣,而是那種不創業會死,那種不折騰會死的特質。

最后那種人,其實是個悖論,當你有一股熱情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是壓根不會來問我的。所以,當我們決定好一款產品的時候,仔細思考為什么我們適合做非常的重要。

不管是前瞻的思維和格局,還是高遠深刻的商業理解,這是一種戰略能力,比如:馬爸爸的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劉強東的物流戰略思維。還是專業里面的積累,數據的積累,團隊的背景,上下游多年的合作關系這些行業的積累。亦或者是擁有先進的技術,或者先進的模式,可以給行業來一次變革的,那當然是超級優勢了。

當然,最后的最后,有錢的依然是大佬,這也是為什么大公司一入場,小公司就變很喪的原因了。

7、進入時機

當前面的一切都非常完美的時候,就需要判斷第七個問題,現在入場的時機合適么?

比如:當摩拜單車紅紅火火的時候,媒體扒出來這個模式早在十年前就有人試驗過,而且模式和資金都和現在一樣。但是那時候的結果就是投放的自行車不到一個月少了一半,更不用說共享的概念了。所以同樣的模式,同樣的需求,同樣的市場,不同的時期進入,就會有不同的結局。

這其中涉及到用戶的認知教育,涉及到整個社會的文化和習慣,還涉及到科技的進步,是不是解決了關鍵的技術門檻。

比如:《硅谷》電視劇里面,關于萬物互聯的云存儲概念,早在幾十年前就被驗證是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產品,但是因為壓縮技術的限制,一直不能實現,在幾十年前如果有公司進入,那么必然會很累,而且到最后發現是一條絕路。但是等壓縮技術突破以后,在入場這就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大的藍海市場了。

同樣的,滴滴和快的每個月10億的補貼,教育著用戶的習慣,這時候你要入場,沒有這個資本根本玩不起,但是當用戶普遍認知建立起來以后,反而有了生存空間,比如:吉利的曹操專車就活的挺好。

所以驗證了需求,確定了市場,明確了對手,分析了優勢以后,再根據自己的資金預算和市場形勢,來判斷現在是不是入場的時機。

不同的時機,命運是完全不同的,提早進入池塘,那么魚根本不咬鉤,太晚進入池塘,魚早就吃飽了,也不會咬鉤。時機的判斷也很重要。

8、營銷策略

當然,如果你確定了,現在進入的時機也是非常正確的,那么這個產品從起心動念到面世已經沒有問題了。

那么接下來,就得思考第八個問題,如何把產品推向市場?

keep 的增長案例,可以說刷屏了很長一段時間,在APP才剛開始開發的時候,營銷策略就開始跟上了,在不同的目標用戶群聚集地進行埋雷。

keep的意向用戶,都是愛好健身、想要減肥、對于體重和健康比較關注的人們,然后他們的運營人員就在這些聚集地,比如豆瓣小組、社群、貼吧、Q群等各種社區聚集地進行埋雷:發一些個人減肥成功案例,鍛煉方法攻略等等來吸引注意力。等這些帖子和雷開始長大,慢慢的吸引了一大群精準用戶,然后keep上線,全線引爆,出現一個增長奇跡。

再比如:微信的策略,通過QQ好友遷移和通訊錄遷移這兩個大招,實現爆發式增長。再比如:最近的話題之王拼多多,通過社交關系鏈,進行病毒式的擴張。

一款產品的營銷策略,涉及到推廣的成本、收益、變現的方式和可能性,也涉及到自身資源的整合和梳理,同樣的也和第四個問題成功的衡量指標連接到了一起。

用多少預算,用什么方式,可預期的結果是什么?這是第八個問題我們需要回答的。

而且這個答案需要落實到可量化的數字上。

9、必要條件

前面的八個問題,基本上把一個產品的起心動念,研發面世,引爆市場都給理清楚了。但是這本質上是一個商業行為,商業行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存在很多的偶然,這些偶然可以造就很多神話。

這些偶然有可能是風口和泡沫,也有可能是用資本推動的一次小高潮,或者還有可能是資本和媒體自嗨起的一場狂歡。這些偶然帶來的成功,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不長久。

想象一下前幾年的那些個風口,o2o,P2P,到現在的區塊鏈,這些行業的產品前面的八個問題都可以給出答案,但是能不能長久,就得問題第九個關鍵問題。

那就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是什么?滿足這個需求,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需要滿足什么必要條件?

這是在前面8個問題后的一次重新的拷問,是一次對于整個商業模式更加本質的思考。

這種思考,需要對商業本質的深刻理解,比如:做零售的,離不開好、快、多、省(前阿里CEO衛哲在湖畔大學分享過,特別讓人印象深刻)四個字,再比如劉潤老師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思考。

當對于一個行業思考特別深入,對于商業模式的總結和分析足夠的深刻,就能夠去問這個問題。所以一個行業內深耕多年的人,更容易創業成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很多創投資本,每天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一個項目的團隊、資金、技術都有了,但是切入這個行業后,這個產品能夠成功的必要條件,他們是否能做到?或者有機會去做到?

這非常的關鍵,這是這個產品可以走的遠的必要條件。

10、綜合分析

當我們把9個問題都問了一遍以后,數據和策略也都有了,這時候就得輸出一份有價值的MRD了,在這一份報告里,市場、需求、產品,還有我們有的、沒的、必須去擁有的都分析了明白。

同時,產品的核心解決方案,對標的產品和他們的策略,上線后的營銷方案也都有了確定的答案。那么,最后給出的結果就是把這個9個問題和答案呈現給你的上司,給你的金主爸爸。

如果是你自己創業,那么你自己就是金主爸爸,當然還有你的合伙人。這時候的綜合分析,就不是局限于單個產品了。因為對于金主爸爸來說,產品可以有很多個,項目也可以有很多個。對于你自己來說,創業的方向可以有很多,可以做的產品也很多。這時候的綜合分析,就是要局限到一個問題上,那就是機會成本。

同樣的人,同樣的錢,同樣的時間只能辦一件事,那么這件事情的成功率,投資收益比,面臨的風險大小這三者就是綜合分析的維度。

最后再選出一個最終的最優的結果,然后,那么,and,just do it!

 

本文由 @?蛋殼花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一看就是佛門弟子寫的,挺好??

    回復
  2. 思路倒是很到位 但是就是有點淺 表面化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