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產品要多挖掘人性的好
這是一個突然間產生一個念頭,就是電視這個產品必須要改變了,因為電視已經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功能,而這個功能被手機和電腦奪去了。
還記得電視機剛出現那會,如果誰家有電視機,附近的鄰居基本都會串門去看電視,當幾年過后,電視機變成很普通的產品時,這個時候圍在一起看電視的就只剩下了家人。那時大家聚在一起一塊吃飯、聊天、圍在一起看電視,和和氣氣的。但現在的場景呢,一個拿著手機,另一個拿著PAD,你看你的我看我的,甚至連老人也坐在電腦面前。
造成這樣的現狀,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生活碎片化了。另一個原因是,電視節目過長和不能跳過的廣告。
或許你會說現在不是有智能電視嗎?我們要好好想想智能電視能做什么?智能電視可以隨時看網上海量節目,可以玩游戲,可以購物等…但是這些功能沒有一個能解決我們生活碎片化的現狀,甚至更碎片化。
我們想象會出現什么場景,除開廣告的因素,就拿智能電視來說,電視劇一集接著一集的還不重樣,以前呢就那幾個臺,大家都看那幾個也只能看那幾個,智能的選擇多了,你要看這個我要看那個還是看不到一起,于是又出現了剛才的場景,你一個pad,他一個手機,我默默地坐在電腦前玩我自己的。
出現這個問題可以說是追求個性化或定制化的結果,大家都有自己的選擇,這個沒法做出誰的選擇更好,說到底還是一個和人性相關的問題。
我想挖掘人性的好
現在的很多產品本質上都是在挖掘人性,區別點在于是挖掘人性的壞,還是挖掘人性的好。
何為挖掘人性的壞,市面上很多社交軟件都在挖掘人類的貪婪、好色、虛榮,比如市面上種類繁多的社交軟件,但是過個幾年存活下來的能有幾個,大部分軟件都避免不了淘汰的命運。
我在想什么樣的產品是在挖掘人性的好,我在想能不能做一款軟件,我免費把我知道的知識分享給一群需要學習的人,我們的關系亦師亦友
對于我:這是分享,也是引導
對他們:這是生活,也是學習
一個觀點說每個人每天浪費的時間大概在4個小時左右,我在想為什么不用這四個小時做些有意義的事呢?也許我每天花費半小時和學習者溝通,但是這半個小時對于他們意義就重大了,利用碎片時間來做這些事對人對己都有益。
現在這個世界有點畸形,投資者想快速收獲利益,很多創業者想快速賺錢。能夠安心做一些長久地、對人對己有益的、挖掘人性的好的產品不多見了。
我為什么會有上面那個想法,我感覺關于教育培訓這一塊做的不夠好,培訓機構想的是賺錢,而學習者想要的是真的要學到東西。
我還設想當前一批學習者們可以獨立的時候,也投入這樣的事業,轉化一下角色分享自己的知識幫助下一批人,可以比喻成臺階,把這當成一個一個“臺階”,一步一步的把臺階走下去,最終會到達很高的地方,我認為這樣是找人性的好,帶給學習者們真正的好處,當然我也很享受整個過程。
我們做的,都應該為了享受生活
好的產品方便我們的生活,但是否能讓我們享受生活呢?什么是享受生活呢?
泡妹子、旅游度假、喝杯小酒、睡到自然醒,這些片段我們先不論這些是不是享受生活,首先我會覺得這些太膚淺。
我所理解的享受生活,舉兩個小例子說說我的理解
平時我愛喝幾口小酒,愛吃雞心。有時候我晚上加班過后,會一個人去路邊攤位要幾串燒烤加一瓶小酒,坐在攤位前,看著來來往往的人,酒入腸,肉更香。結賬時老板熟練地數了下簽,便給出了賬單。仔細看下價格,一串烤雞心4個花了3塊錢,平均起來一個0.75元,再加上酒錢花銷也不多。
如果我在家里,告訴老婆我想吃雞心了,正常情況下老婆會很聽話的跑到菜市場買生雞心,2斤10塊錢雞心數量近百個,回來一家人吃的開心,成本更低。
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享受生活不是亂花錢
再比如,我想看電影,但不想總帶著老婆孩子去電影院去看電影,怎么辦呢?答案有三個:
- 不看電影,拋棄這個需求
- 用電腦看,降低體驗要求
- 自己家里搞投影環繞
當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我選擇了第三個,拿出一萬元錢作為投資,自己在家搞投影環繞,其實詳細算下來挺值得,一方面可以在家里僅和家人享受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另一方面我不用往返電影院和家里。
簡單計算一下,如果我去電影院看電影,每周一次,每張票50元左右,3D的更高,加上安排行程,來回跑還要搭上路費,一年下來能多少錢?至少也要7000左右吧,在家搞了投影環繞還是挺值得。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我們可以不將就的去改變一些東西來享受我們的生活。
生活處處皆產品,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產品,都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都是在解決我們的某些需求,最終還是要讓我們享受生活。
是的,享受生活
成家前,可能覺得享受生活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成家后,或許覺得享受生活就是,以自己目前的條件完成自己喜歡的事,而不對自己或家人造成困擾。
在這里看看就好咯,每個人想法不同處境不同,體驗也不盡相同。當我把我的想法告訴朋友時,朋友說不打擾和不被打擾也是我的需求之一,還建議我把上面的對家人改成對他人。
這也沒錯,因為在我看來對他人是道德,對身邊人是責任。
做產品也要這樣,對他人來說是道德,但對社會來說就是責任。
#專欄作家#
灼老師,微信公眾號:qixiecom,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創業導師,現在某知名互聯網企業負責互聯網金融產品線。十年產品經驗,專注于互聯網社交。曾在航天科工集團參與智慧城市、智慧幼兒產品設計。多年的企業產品和Saas的產品設計經驗,多次參與國外互聯網平臺設計。關注全網互聯,愛好旅行、攝影。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