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30萬年薪去創業”:講好品牌故事有哪5大秘訣?

1 評論 24426 瀏覽 12 收藏 17 分鐘

這篇文章講述了常見創業故事的5大慣用情節。其實,不僅僅是創業公司,大企業想講一個好的品牌故事,也可以借鑒這5點……

《一個北大碩士畢業生的自述:我為什么賣米粉》

《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偉大的安妮》

《三里屯從此多了一家價格很奇葩的酸奶公司》

《我為什么在22歲辭去年薪150萬的工作》……

無數互聯網創業者初期靠自己的“創業故事”賺得眼球,在社交網絡大量傳播。甚至有“產品未到,故事先行”的勢頭。

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并不新鮮,幾乎每個大品牌背后都有一個“心靈雞湯”式的故事。

肯德基當年有“創始人推銷炸雞秘方被無數快餐店拒絕”的故事,換成現在,估計標題就是《被拒絕1009次炸雞秘方:65歲的老人為什么能堅持到最后》

蒙牛當年的牛根生有“被伊利辭退,然后創蒙牛東山再起”的故事,換成現在,估計標題就是《被辭退的伊利副總裁:我為什么要把我輸掉的贏回來》。

細看每個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的創業故事,無不是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扣人心全、拍案叫絕,幾乎都是活生生的電影劇本。

而這些故事的傳播對其初期品牌的構建、產品的營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幾乎是效果最好的免費廣告。

好的創業故事就像好電影一樣,能夠把觀眾帶入故事的情節,讓觀眾的心理跟著故事的主人公“起起伏伏”,甚至能夠讓主人公成為觀眾心里的“自我象征”。

那么這些創業故事的情節如何構造呢?本期李叫獸教你巧設情節,分分鐘演繹創業故事。

一般的創業故事都至少包含以下5種情節的一種:

一、挑戰情結

你一定對下面的這類故事不會陌生:

“300斤體重的胖妞,最終減肥成了100斤的美女”

“XX運動員得了癌癥最終卻重返賽場”

“農民白手起家變千萬富翁”

“足球比賽連追3球完成絕殺”(比如伊斯坦布爾奇跡)

一直以來,人們都對“故事主人公完成挑戰”的故事津津樂道,其中有無數以弱勝強的故事、反敗為勝的故事、最后絕殺的故事、麻雀變鳳凰的故事等等。

實際上,這也是電影劇作家們最喜歡的情節之一:

《當幸福來敲門》中窮困潦倒的爸爸:

《中國合伙人》中找不到出路的大學生;

《智取威虎山》中面對上千敵人的解放軍小分隊;

《指環王》中面對強大黑暗魔君的弱小霍比特人;

幾乎每個“扣人心弦”的電影的主人公都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障礙和挑戰,而整個電影就是關于主人公如何應對這個挑戰的過程。

而這也是創業故事中最喜歡的情節之一——創業故事的主人公經常背負了一個艱巨的挑戰,而故事的觀眾非常容易被創業者克服挑戰的過程吸引。

比如羅永浩就是每次利用“挑戰情結”,而且每次都屢試不爽的高超“故事家”。

在最初的成名作—“羅永浩怒砸質量不合格的西門子冰箱”中,主人公“老羅”塑造了“勇敢挑戰權威”的形象,成了觀眾心中“勇敢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代言人。

然后在“錘子ROM發布會”中,羅永浩又塑造了另一個挑戰:喬布斯之后,世界上沒有人再能夠結合人文和科技了。(而他作為一個初創者,卻要接受這個挑戰。)

再到后來老羅的巔峰之作“第一代錘子手機產品發布會”中,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講自己作為小公司被供應商拒絕的過程、弱小的團隊卻解決困難的設計問題的過程等等。

給故事的主人公“自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挑戰,讓觀眾邊看邊感覺“老羅真是不容易,克服這么多挑戰”。

這些故事的作用有多大?反正在當時的發布會后,對老羅的批評瞬間變成了幾乎一面倒的贊許。

再比如之前“偉大的安妮”的創業故事《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中,塑造了安妮面對重重質疑、克服重重不可能的挑戰,最終證明自己的過程。

在這個創業故事不光巧妙地使用了“挑戰情結”,更是寫了一層又一層的挑戰,挑戰情結的密集程度簡直堪比《西游記》,有九九八十一難的即視感:

先是“你成為漫畫家的概率,只有1%”;

然后成功創辦公司,又被說“公司活下來的幾率,不到1%”;

接著又是公司瀕臨破產,最終又克服困難把產品做出來……

再比如之前90后創業者、“超級課程表”的CEO余佳文說的,公司破產、投資人撤資,自己查出淋巴癌,然后打動了員工不拿工資陪著他沒日沒夜的干……

總之,很多堪比營銷神器的創業故事,就跟電影一樣,在不厭其煩地使用“挑戰情結”,把觀眾帶到主人公的挑戰感中,讓自己成為“勵志克服挑戰的象征”。

二、聯系情節

實際上,幾乎所有動人的經典愛情故事都利用了這個套路,讓兩個人“跨越鴻溝建立聯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高貴的女神愛上了屌絲。

(比如《泰坦尼克號》、《羅密歐與朱麗葉》、《轉角遇到愛》、《牛郎織女》……)

高貴的男神愛上了出身不好的女孩。

(《灰姑娘》、《康熙微服私訪記》、《50度灰》……)

甚至跨越種族。

(《美人魚》、《阿凡達》、《人鬼情未了》……)

還有“辭去年薪100萬的工作去環游世界的CEO”、“戰爭中放棄貴族身份去當戰地醫生的美女”、“放棄高收入工作去主動當囚犯的帥哥”(《越獄》)等等,都是把原本兩個“地位”“種類”差異巨大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通過這樣的“聯系情節”,把兩個差異巨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塑造了強烈的“反差感”,讓人產生了極大的“一探究竟”的欲望,這也難怪無數創業故事喜歡套用這個經典情節。

比如:

《我為什么放棄年薪30萬的薪水去賣肉夾饃》

(讓彼此沖突的“高薪白領”和“賣肉夾饃的”建立聯系)

《北大碩士:我為什么畢業要去賣米粉》

(讓彼此沖突的“北大碩士”和“賣米粉的”建立聯系)

《傳統行業的無名小卒獲雷軍千萬級投資》

(讓彼此沖突的“無名小卒”和“雷軍”建立聯系)

甚至《窮困潦倒的農民竟獲領導3次上門邀請》

(好吧,我承認這實際上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不光是創業故事,甚至很多故事型廣告也采用了這個套路。

比如顧爺給淘寶旅行設計的故事《一億元》,就描繪了一個窮困潦倒的流浪漢遇到馬云,得到1億元借款的故事。

這個故事把兩個彼此沖突的事物聯系在了一起—“流浪漢”和“馬云”,讓人不得不讀下去并“一探究竟”。

所以,營銷你的創業故事,也可以使用“聯系情節”,去“跨越鴻溝建立聯系”。

三、創造情節

如果一個故事能夠以“打破常識的方式”來解決人們內心的疑問,往往可以吸引人不斷讀下去。

這種情節就是“創造情節”,它往往包含“解決人們的迷思”、“創造新的方法”、“為常見的問題做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等。

比如《盜夢空間》中用夢境來說服別人的道姆·柯布,《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諸葛亮,《智取威虎山》,《驚天魔盜團》中靠變魔術來犯罪的魔術師,以及幾乎所有的偵探劇、懸疑劇、推理劇等,幾乎都使用了“創造情節”。

創造情節的核心在于“以打破常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無數創業故事中都利用了這一點:

比如雕爺牛腩花500萬買秘方。

(不同尋常的解決菜品研發的方法)

比如李彥宏創業時在咖啡廳蹭網開發搜索引擎。

(不同尋常的公司解決上網的方法)

比如黃太吉煎餅果子用奔馳送外賣。

(不同尋常地解決外賣問題的方法)

甚至當年的肯德基老爺爺的創業故事中,都有這么一段:

“肯德基餐廳的生意雖然不錯,但有一個難題始終擺在上校的面前:炸出一個香味可口的雞腿,顧客要等上三十分鐘才可享用,這是因為受到了傳統炸雞方法的限制,這讓上校感到頭疼棘手。

直到1939年,一個壓力鍋的展覽會讓他“靈光一現”,通過壓力鍋的啟示,他做了各種可行性實驗,終于發現一種快速而又獨特的炸雞方法,可以解決炸雞時間長的難題……”

所以,如果創業的公司曾經有過“不同尋常地解決某個問題的經歷”,不妨試試在創業故事中加入“創造情節”。

四、救贖情節

墮落的人良心發現、浪子回頭最終完成“自我救贖”的情節可謂是眾多故事的經典橋段。

知名的微電影《老男孩》就是這樣的場景:2個生活落魄、不思上進的人,最終參加選秀比賽,通過不斷努力找回了自己的自豪感。

在任何一個“自我救贖”的情節中,都閃爍著主人公人生觀的變化,從過去的“自暴自棄、不信任別人、宿命論、任性、懶惰”到后來的一步步“自信、信任、積極、勤奮”。

這樣的情節能夠讓觀眾感覺到身處其中,好像自己也能跟著主人公一步步變好。

很多創業故事就是利用了這樣的“救贖情節”,比如:

《王銳旭:從網癮少年、大學生創業者到總理的座上賓》

再比如知名的“西少爺肉夾饃”創業故事中,也有這么一段:

“半年后,女朋友卻跟我提出了分手,因為我在北京沒有房,給不了她安全感。那天是平安夜,我一個人走在冷冷的街上,放聲痛哭,那一夜,我被這荒誕的現實擊垮了。

身處宇宙中心,我卻發現自己其實是這座城市的邊緣,每天都伴隨著枯燥的Java、MySQL、C++、Python加班到深夜,面對現實沉重的壓力,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

然后接著就是自己的勇敢創業,華麗麗地完成了“救贖”。

所以,如果公司創始人曾經發生過一段“救贖”的故事,也可以寫出來,畢竟“浪子回頭”的故事即使過去千年,也是一碗好雞湯!

五、懲罰情節

有救贖,就有懲罰。有“墮落的人完成救贖”,也就肯定有“成功的人變得墮落,從而遭受懲罰”。

那些成功之后就忘乎所以、盲目自大甚至拋棄妻子的故事(比如電影《華爾街之狼》),總是被人傳播一遍又一遍。

很多本身勵志的創業故事中,有時也會中間插入了這種懲罰情節,讓故事顯得更加波折。

比如凡客的故事《陳年:我曾經生產出的服裝都是垃圾》,該故事描繪了公司創始人陳年被眼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盲目擴大產能、擴大規模、增加燒錢數量,卻忘記“專注產品”,最終被大量消費者拋棄的故事。

屌絲逆襲固然精彩,巨人跌跟頭也經常動人心弦—所以,廣泛傳播的很多創業故事中,中間往往也會加入“懲罰情節”。

以上就是創業故事經常套用的幾個經典“情節”,這些情節也同樣被電影、小說等反復使用,如果你想讓你的創業故事變得“扣人心弦”,從而達到營銷效果,不妨嘗試一下。

PS.本文只分析創業故事的撰寫技巧,并無支持“惡意營銷炒作”的意思。創業更多的是需要機遇、戰略思維和優秀的團隊,切不可盲目依賴故事炒作。

 

來源丨李叫獸(公號:professor-Li)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喜歡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