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廠資深產品經理:我修煉了13年的產品秘笈,全在這一篇文章里了
今天,鵝廠有13年產品經驗的高級產品經理王永剛來分享經驗,他認為:初級產品經理要會“做事”,中級產品經理要會“想事”,而高級產品經理要會“搞事”。一起來看看吧~
曾經,蘇杰的一本《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喚醒了無數人的“經理夢”,產品經理這一職位也一時甚囂塵上、風頭無兩,引得應屆生、互聯網人競相追逐。
可是,真的人人都可以是產品經理嗎?每個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各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產品經理的成長路徑又該是怎樣的?
產品經理是什么?
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最早來源于上世紀初,寶潔公司為了解決旗下產品多人混合負責、資源沖突和浪費的問題,提出由專人專項統一產品管理的“品牌經理”一職。通過職權集中責任化,提升他們的能動性和執行力。這些年,隨著市場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互聯網新興技術的崛起,“品牌經理”慢慢延伸出了對應的互聯網版本,也就是我們今天想給大家介紹的主角——產品經理。
在互聯網企業中,產品經理主要是作為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角色,奠定產品的價值。簡單來說就是涵蓋前期市場可行性調研,收集和分析客戶痛點,確定設計開發哪種產品、建立怎樣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策略。在一個產品項目里,他就是owner,最核心的決策者、領導者。管理著產品對應的所有相關流程,承擔著向領導和向團隊的信息傳達和品質管控職責。
初級產品經理要會“做事”
什么是初級產品?
一般會理解為從事這個工種不足3年的同學。當然年數不是絕對的,只是作為參考。這部分同學的普遍情況是剛畢業,或者剛轉行,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定義和基本職責處于摸索期。
從工作廣度來說,需要學習了解產品職能的生產流程和分工職責,學會多部門配合;從工作深度上來說,需要對單一功能點的體驗和邏輯打磨規劃,做好整體目標的銜接。
1. 最重要的就是多觀察、多試錯、多總結
為什么說這階段要會做事?
因為可以看到更多的職責是集中在實踐上,萬事開頭難,不腳踏實地去做都是空話。要學會融入一家企業的產品文化和目標,從工作流程里去揣摩制度的意義,從同事或者領導身上去學習工作的方法,從被安排的工作中去了解結果的價值。
也許工作會很單調、局限,但從中要學習到的是整個產品經理的基礎sense;局限的另一面就是聚焦,深度挖掘當前工作的亮點,想想為什么要做這個,不做會如何,老板的預期是什么,用戶的需求和場景是什么,對更高一層架構的影響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做有效率地完成,需要得到哪些支持,是否有對比競品的亮點。
是不是覺得好像也蠻復雜的呢?
其實這個階段還是很有挑戰的,要好好學。
2. 要直面自身考慮不周的軟肋
這個原因別不承認,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可能還真是排名第一的問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自己也有時候會對一個產品考慮不周,導致做出一些可能不太正確的決策,或大或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其他人埋坑。
對于這樣的情況,應該放下以往成功項目的心態,去體會和思考用戶的實際使用場景,反復來回體驗。
可以暫時關閉一些既定思維的限制,嘗試拓展自己的視角,多維度全面深入的考察自己的規劃設計,甚至設想自己的結論是錯的來反證。當然可能的話,也可以請一些項目之外的同事來做體驗,一定要相信預研的折騰和嚴謹絕對不會白費。
3. 謝絕只會閉門造車的“老黃?!?/strong>
總有一些人,因為經驗太過豐富,而忽視了深入調研和忠言逆耳,草率上陣,過于自信。
這暴露了什么問題呢?
其實除了性格上的偏執,更多的是對自身能力定位的認知不足,這往往才是最致命的問題。妄自菲薄,好高騖遠,最終都會體現在產品成品上的缺失。
- 首先要避免自己成為這樣的人,必須始終清醒認識自己的能力,時常評估,不卑不亢,保持謙遜學習的態度,持續性避免陷入閉門造車的困局。
- 其次是如果團隊里有這樣的同學,要善于引導,不能直接點破或者嚴厲指出,因為往往這些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可以嘗試用不經意的提醒,或者給予參考建議等方式委婉提出。
- 最后是設立校驗制度,可以是團隊內定期的,或者是對重大項目的多人負責制,這樣對規避一些常規的閉門造車問題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
中級產品經理要會“想事”
到了中級產品人,一般都是從業5年以上,有了一定的經驗 ,逐漸成為部門的核心骨干員工。
往往這個時段的產品人,都會獨立負責一個項目,對他們的要求也從單純的產品體驗、流程跑通,到研究產品定位、制定商業模型、對數據業績負責、管理發布時機、危機應對等,必要時還要跨團隊進行項目管控,協調相關資源。
1. 學會從細節看全局,建立主人翁意識
這個段位的產品經理,其核心價值除了產品本身的規劃和執行能力之外,還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業務市場熟悉度、能圍繞商業價值進行產品架構設計、關注業務前瞻性和延展性,提高自己的視野,能輸出一定的工作方法論引導初級產品同學進步。
這個階段的工作,對一個產品人未來的走向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如果在這段時間,還是沉迷于初級產品的循規蹈矩,為做而做,陷入單一體驗的細枝末節,那么就會喪失掉走向更高能力階層的機遇。
這個階段更應該做的,是認真思考,何為產品的價值,何為商業的靈魂,去想更多產品背后的公司目標,市場背景和商業模式,從反復的工作中提取經驗,嘗試去塑造和優化流程規則,為業務創造盈利點(非贏利項目可能是用戶數、好評率等其他指標),并且成為團隊其他初級產品的榜樣和導師。
2. 政治任務最高?妥善管理領導預期吧
公司老板最大,所以有時候,一拍腦袋,下面的人就要忙前忙后了。雖然有時候這個事情也許是值得爭議的,甚至是不靠譜的。
那應該怎么做呢?關鍵是了解老板的目標,管控老板的預期,了解老板此舉背后的意圖,如果真的有合理性,我們就有義務排除萬難去完成。
目標和預期是可以被分解的,政治任務大多是缺乏規劃性、可行性和資源性的集合,但是不代表是完全不可執行。選擇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最能給老板帶來價值的點,最小閉環地去深挖和執行,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這里,強力執行,就類似二八原則。
當你有了成果之后,再去和老板溝通其他部分,是否合理或能否改變,學會給老板做選擇題(盡量不要是是非題)。在你有了一定價值體現之后,其實你會發現有些事情就變得可商量了。
3.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乏資源怎么玩?
我們常常會接到一個任務,但是資源匱乏,可能無法按原計劃執行。這個時候怎么辦?
其實也不難,我一般這樣來處理:
- 首先你要梳理出你項目的核心價值點,不是對你有利,是對公司,對你老板有利的點,這個是你的基礎。
- 然后看下和你競爭資源的產品,相比他們,你的價值點在哪里,這個是你的附加值。如果兩者都有明顯優勢,那么基本上你也不會有困擾。反之,為了促成這個項目,你可以選擇折中方案,比如:提取某一處亮點或者核心內容做取舍,用點的亮點、去掩蓋面的劣勢,棄車保帥。
- 最糟的情況就是你想做的項目,目前的確不在公司或者老板的優先級前列,可是也許對你很重要,你非常想做,怎么辦呢?開動你的情商,調動你的人脈吧,說服不了老板不代表說服不了同事,施展下溝通技巧,也許就有一些好同事愿意為你偷偷打點黑工呢。
高級產品經理要會“搞事”
對高級的定義很難,我們就姑且認為達到了在某特定領域的專家水平吧,比如:是一條產品線,或者一個商業化平臺的負責人。這個階段的產品,其實壓力也是比較大的,關注點非常多。
為什么我用“搞事”一詞來做定義,因為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發出你自己的聲音,不再追隨,敢于樹立權威、敢于挑戰傳統、敢于承擔責任、厚積薄發去引領和定義業界發展趨勢。讓你自己的公司,自己的產品走在時代的前列,指明方向,格局拔高,為了人類生活的更加美好而去奮斗。
1. 領導力是推動目標前行的基石
領導力不僅僅是管理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合集,大白話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人在社會組織關系中的人格魅力,讓他人愿意負重追隨。
高級產品經理,首先應當具備一定的業務造詣,深入了解行業,建立商業領域權威,構建行業生態模型,創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這個時候你就是這個行業的業界領頭人,勇于變革甚至于顛覆現有的商業模型,在專業高度上做到無可置疑。
其次是帶領團隊成長,一個人的影響力也是其成熟的標志,能否在團隊中建立信任感、起到核心表率作用,即使是在沒有任命的情況下,帶領團隊走向正確的方向,是對你管理能力的挑戰。記住一點,有人主動追隨的才是領導者,而不是靠職權強壓脅迫。
最后是人際關系的管理協調,做大事,不但需要內部有團隊支持,還需要外部的合作伙伴。相信做到這個程度的產品經理,都已經在業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社交圈。為人處事要謹慎,學會利用各種資源人脈,尋求共贏機會,把自己的品牌影響力擴大。
2. “填坑”是體現你價值的最好機會
產品做多了,誰敢說自己沒踩過坑,甚至很多人還是挖坑好手呢。我要說個大原則,有坑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去填坑的勇氣和能力。行話說的好:老板招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需要你來搞定這個坑的,填坑也是能力的體現。
我也有幾個小技巧給大家參考:
(1)心態調整,深呼吸
就像一開始說的,沒坑的話,干嘛要你來,前任也不會跑路嘛。所以不要抱怨,更不要憤怒,先理解,讓自己接受現狀。學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先給自己來個深呼吸吧。
(2)深挖這個坑的歷史原因
既然如此難搞,背后就一定有非常復雜的歷史。了解歷史,一方面為了自己少踩坑,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3)適當的管理預期
有些坑的確不是那么容易填完的,這個時候如果學會適當降低相關者的預期,在處理起來的時候,就不會壓力那么多,反而也許可能有不錯的結果。
(4)學會求助
求人幫忙不丟臉,如果這個坑真的很大,適當求助于你的領導或者同事,謙虛耐心,大家反而會認為你對自己有清醒認知,而不會覺得你在甩鍋或者無能。
做一款好產品,其實就是修心罷了
其實做產品就是做人,自我修養才是最高境界,就和修禪一樣,很多人在職場的成敗得失,最終還是源于個人的為人處世。以下幾點也許會很枯燥,也許和產品基本技能無關,但可能關乎你的職業生涯的長期發展。
1. 職業規劃很重要,讓自己有所取舍
很多人在入行之初,都覺得自己充滿無限可能。但是現實有時候很殘酷,也許在你馬不停蹄地努力后,事業依然默默無聞,更有甚者,當你拼死拼活沒日沒夜,卻一下子就被打回原點。
會懵嗎?會迷茫嗎?
這樣的例子我看過很多,甚至很多人從此一蹶不振,有生之年只有碌碌無為,那是為什么呢?
其實就是缺乏一個職業規劃,對自己的發展和定位沒有清晰的認知,才會在遇到逆境的時候,不知何去何從。
人都是貪心的,明確的職業規劃就是確認自己的發展通路,了解自己適合什么、能干什么,這個行業或者職業通道未來會變成怎樣,會遇到哪些挑戰,需要怎么去解決,最終堅持的回報是什么。明確的職業規劃也會讓自己知道,哪些不適合自己,哪怕外界描述的天花亂墜、肥水橫流,也能抵制住誘惑,懂得取舍。
2.?時刻具有危機感,順風謙遜,逆風奮起
我大概是個時刻充滿危機感的人,以前同事還調侃我工位太過簡潔,就是為了方便哪天被開了可以迅速理包走人。當然這只是玩笑,不過危機意識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被動技能,已經遠遠不止于職場。
我們來剖析下危機感對人的影響:
- 第一可以讓人保持謙遜,因為你能意識到更多的競爭,更高的高度和更多的挑戰,時刻覺得自己還有前進的空間;
- 第二能讓你看清現狀,不被一些泡沫的虛榮所蒙蔽,認清目標,時刻知道自己的位置;
- 第三就是可以磨練心智,提升抗壓能力,遇到再壞的境遇也能不屈不撓,因為這些本來就在你預料之內嘛。
所以不要被安逸的生活所蒙蔽,你還年輕,要學習和突破的太多,千萬不要變成網傳的“死于25歲,葬于75歲”范本。
3.?人際情商管理,切忌獨斷專行,孤芳自賞
工作多年之后,單純的工作技能固然是基本素養,但是人脈的累積和運用往往愈加重要。
中國是一個特別講究人情世故的社會,往小里說,你和同事關系一般,工作上有些事情需要別人幫忙就會比較困難,導致你效率降低;往大了說,你和老板關系不好,不會向上管理,那么你的職業發展就堪憂,說不定哪天真被掃地出門也不知道。
我以前也是一個悶頭做事的人,但是后來發現屢屢升職加薪都輪不到自己,好奇地和一些前輩求教了下,卻被人家一句“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一言點破。是啊,我們也許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不會人情世故,不會合理匯報,誰知道呢?誰來支持你呢?甚至于遇到問題的時候,誰幫你呢?
這里不是要教你到處巴結或者勾心斗角,而是在工作之中,重視人的因素,維護好自己的人脈圈和個人品牌,學會用真心待人,換位思考和樂善好施。長遠來看,人脈將成為你職場和生活最寶貴的財富。
4. 不為無奈之事傷神,抓住可為之事盡力
很多時候,我們前進的步伐總會因為一些無奈之事而暫停甚至倒退,但是實際上這些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嗎?
人生是一場慢跑,職場必然也是,起起伏伏,只要長線看好就夠了。抓住自己的核心目標,然后一步步去實現,一定有人比你跑得快跑得好,要學會接受現實。
人生而不平等,背景資源,乃至能力機遇都不一樣,對于這些無法改變的事情,與其花時間去暗自神傷或者怨天尤人,還不如莞爾一笑,專注于自己可控的,可改變的事情去做。逆境中,一定也有其可取之處,心態最重要。最可怕的就是忙忙碌碌,終其一生在追逐別人的腳步,最終卻什么都沒得到。我們從不需要為別人的眼光而活,定好自己的目標,做到悅己,難道還不夠嗎?
5.?產品即人性,懂人心才能做出偉大的產品
我一直支持做產品的人多看心理學,尤其是社會心理學的書,畢竟我們都在創造需求和解決需求的世界里循環。
比如:因為有了互聯網,就有上網沖浪瀏覽的需求,于是有了瀏覽器;比如:有了互聯網,就有了網上交友的需求,于是就有了社交軟件;比如:有了互聯網,就有了網上消費的需求,于是就有了電商和支付。
網上沖浪是因為向往一個內容無限的世界,人都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網絡交友是因為人類是群居的高等動物,有溝通互動,甚至是征服挑戰的本能;網上消費是因為人類有天生的惰性,找到一個比現實世界更快捷便利,甚至廉價的渠道,自然趨之若鶩。
天下產品,無不都是來自于人性的訴求,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恐懼什么,什么是我們想要卻又羞于表露的,什么是我們不想要卻又無奈接受的。一款成功的產品,必須要來自于這些人性中最深層次的探索。
作者:王永剛,目前就職騰訊云TO B業務線。13年互聯網產品設計和團隊管理經驗,在騰訊、百度、眾安在線和諾亞財富等知名企業均擔任過產品管理崗位。
來源:騰訊大學(ID:tencent_university)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就一句以用戶為中心 就夠修煉的了
你的昵稱和你的年齡完全不符,哈哈哈
學習了,很好的文章
深覺,前半段沒半句廢話,可以寫入大學教材了…
老生常談
我想問一下人人用的這個語音功能是哪家的?聽著很自然~~
非常感謝,對每個階段的定義蠻好的。如果有階段提升過程的分享更好了。
“妄自菲薄”,文中對于這個詞語的意思理解錯了
閉門造車,出門合轍。雖然不是做產品的,但是確實受益匪淺
可是像我這種從一開始接觸就一直是自學,一直獨立負責文中提到的初級產品和中級產品兩種定位的工作,我該給自己一個什么樣的定位?
同問
同問
這是 給你嘗試去找一種所謂的產品感覺,等有了一定的體會的時候 你會發現其實這個模板,這個項目應該是這樣的,到了后期,你就會產生一種自己的獨特創意,讓你的模板以及莫一塊的項目會有更加新奇的體驗。
所以前期做的這些都是一種基礎。認認真真的去做,學會總結,去體會。
釋放人性
mark了
文章的作者叫王永剛(Aking),確實寫的挺好,看完起碼知道你現在應該是個什么心態,應該給自己什么定位,看完不迷茫,贊一個~順帶說一句,作者我認識,哈哈。
受益匪淺,收藏
人生就像產品,不同階段對應著不同的主要任務。
產品需求有優先級,人生也是一樣。
以產品觀為人、處世,高!
贊??
好厲害 之前迷失過 看完發現自己距離初級都有一定的距離
真的很贊,值得反復研讀的好文章!
學習了,很好的文章
學習了,受益匪淺。是值得反復閱讀思考的文章。
總結出了一些更深層次的價值所在,這些問題有時間在工作中的確是可以碰到,但是有些事情在不經意間發生,在不經意間處理,每次處理任何事情,還是要給自己五秒思考的時間,是非對錯、該做不該做,都需要深入思考,這篇文章寫的的確不錯。
總結的很好,學習了?。ㄊ詹厥詹兀?/p>
受教了,比較營養的文章!
厲害厲害,境界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