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手Q的產品經理,你將如何和微信競爭?

0 評論 23259 瀏覽 117 收藏 16 分鐘

1. 核心場景:

首先我們來想象一下微信(6.1.1,IOS8.2)最常見的使用場景,

用戶角色:我,大四學生,實習當中?;ヂ摼W產品從業人員。聯系人300多,活躍群組數大概有10個。每天需要乘坐兩小時地鐵通勤,白天在室內辦公,常駐PC旁,睡前有刷朋友圈的習慣。

室外嘈雜的移動環境中(如公交、地鐵或室外步行情景):

當我需要發消息給某個人或某個群時,常用的聯系人我會尋找聊天記錄,非常用聯系人則直接搜索人名或者查看通訊錄,偏向于使用語音通話,免去打字的麻煩。比較在意操作的便捷程度,因為移動環境里走走停停,產品流程隨時中斷,操作步驟越少越好。微信完成這個流程需要1到3次點擊,拖動的操作時長在聯系人數有限的時候非常便捷。

我會頻繁的在朋友圈和即時通訊之間切換,而當我要看朋友圈的時候,朋友圈是二級入口,大部分時候2次點擊我就能開始瀏覽朋友圈的內容。

我會看訂閱號文章打發時間,由于訂閱的公眾號較多,我常常采用跳讀的形式,所以比較在意內容質量和閱讀體驗。但查找訂閱號需要先在聊天記錄里找一段時間,然后在訂閱號數量比較大時,需要拖動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找到想看的訂閱號中想看的文章,對于 頻繁切換的我來說,操作成本有點高。然后訂閱號的排版參差不齊,有些文章的體驗著實很痛苦。

辦公環境(身邊常常有電腦)

當我需要打字時,因為電腦的輸入速度更快,所以微信提供網頁版方便pc辦公,而不用頻繁的在電腦和手機之間切換。并且復制鏈接、插入圖片也更加便捷。

當我需要在手機和PC之間互傳文件時,可以使用微信的文件傳輸功能。

通用情景(靜止,常常專注在app的體驗里,比如睡覺前)

在使用微信即時聊天時,因為不知道對方是否能立即回復(手Q顯示在線),我常常在心里默認對方不會立即回復以降低期望。然后無論是文字、語音、表情還是圖片,我都能比較快捷的進行輸入。

朋友圈我只關系熟悉的人的動態,不希望看到不熟的人的朋友圈和互動,在不斷下拉的過程中我只能看到共同好友之間的互動,不會出現陌生人。

當我要發朋友圈內容的時候,長按發表文字,但不能分組可見,這對聯系人比較多的我來說會帶來一些困惑,有時不得不胡亂配一些圖片來使它分組可見。短按可以選擇發送視頻或者照片,照片可以拍攝和從相冊獲取??傮w來講,碰到想發朋友圈的內容時,我還是可以比較便捷的抓住靈感。

然后是手Q(5.4.0.454,IOS8.2)的常見使用場景,因為大部分功能相通,直接比較通用場景下和微信的不同:

當我需要發消息給某個人的時候,因為QQ用了比較久,消息記錄的內容很多,在不記得對方昵稱時我常常要在聯系人里下滑尋找,找到之后,我還要根據對方在線與否考慮是否應該現在就發消息。如果對方是使用PC端的QQ,而我使用的是移動端的QQ,我會擔心自己的打字速度跟不上對方。

當需要在QQ群里進行互動時,因為和PC端的QQ互通,所以可以使用的功能也比較多,比如群相冊、群文件、群公告等等,對于在電腦旁辦公的我來說,這些功能比微信的群組更好的滿足我工作需求。但如果我只是需要在群里閑聊,這么多的功能經常也會讓我在移動端眼花繚亂。也增加了群常用功能的入口層級,比如群成員瀏覽。

當我要看好友動態的時候,動態是二級入口,大部分時候2次點擊我就能迅速開始查看,而大量陌生人的互動消息,有時讓我感到有趣,有時讓我感到多余和厭煩。

當我需要發動態的時候,我需要考慮這條消息是否還需要同步到騰訊微博和更詳細的分組可見情況,我需要在熟人、半熟人和陌生人的人群間去進行選擇,成本不小。

2. 核心功能:

以上的場景只是我個人的一些體驗,不過還是可以反應出一些問題,我們會發現,

微信的核心功能是:移動im,朋友圈,公眾號和微信錢包。

手Q的核心功能是:即時通訊、群組、空間動態、個性裝扮和文件傳輸。

微信和手Q的核心基礎功能都是移動im,而移動端的需求優先級應該是這樣的:

合適小屏幕的交互邏輯,包括較低的操作成本和較小的信息量。

一些手機方便實現的功能,比如語音、照片、附近的人、搖一搖等等。

無WIFI情況下的低流量設計。

從定位看,微信專為移動端而生,PC端只有簡單的網頁版,所以不需要考慮對接PC功能。從功能數量來講,明顯低于手Q,所以能設計出更加便捷的導航邏輯,常用功能幾乎都可以在二級入口找到。其次,微信已經不單單是一個通訊和社交軟件,訂閱號、服務號和錢包的出現,讓微信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各種API的開放,微信正朝著連接一切前行。

手Q是PC端QQ在移動端的延展,為了對接PC龐大的功能體系,手Q的功能級別特別多,用戶在進行社交時,還需要考慮對方在不在線,內容是否需要同步到騰訊微博,動態會出現陌生人的互動,群組的工具類型功能也比較多,已經不單單是社交群組工具了。這一切導致手Q的頁面信息量特別大,不方便在移動端上進行交互。相比于微信,手Q的社交和工具屬性更加明顯。

總結一下,手Q因為信息量太大、功能太多,在線電話在無WIFI情況下流量讓人心疼,因此在移動環境下體驗遠不如微信。加上微信的私密、新鮮和合理的產品迭代,手Q幾乎無力競爭。

3. 產品迭代記錄:

為了更好的理解微信和手Q的競爭狀況,我們來看看兩者一些重要功能的迭代記錄:

微信(綜合andorid和ios)

1.0-1.3:文字消息、圖片分享、插入表情、個性化頭像、黑名單等等;確定了移動im的基本屬性。

2.0-2.5:導入通訊錄、QQ離線消息、好友推薦、附近的人;開始利用QQ和手機特性引入用戶,從運營角度來看,屬于拉新階段。

3.0-3.5:搖一搖、漂流瓶、二維碼;微信開始引入一些創造性的玩法,這樣的新屬性極大的拓展了微信的可玩性和前景。

4.0-4.5:朋友圈、公眾號、語音功能;從這時起微信開始變成了一個平臺,一個社交、資訊的平臺,從運營角度來看,這些屬于促進活躍的手段,因為可玩性更加豐富了,能更好的增加用戶的黏性。

5.0-5.4:微信支付、二維碼觸發的O2O、電商;微信開始確立自己的盈利模式,開始介入電商以及O2O方向,人們對微信的想象力進一步被豐富,微信可能真的可以連接一切。

6.0-?:小視頻、微信紅包的流行、搜索附近餐館、朋友圈廣告、API的繼續開放;微信繼續增強它的盈利模式,并朝著連接一切的目標繼續前進,從目前來看,人類已經阻擋不了微信的步伐了。

手機QQ(綜合android和ios)

QQ1.0:im、聯系人和群組的基礎功能、接入QQ空間、QQ郵箱、微博等等;這個階段基本屬于照搬PC體系,使得PC和移動端功能可以同步,并且整合QQ的所有體系。

QQ2012:多彩皮膚、便捷傳輸等等;完善UI設計和界面體驗,繼續打通移動和PC的連接。QQ2013:群助手、二維碼、文件助手、個性主題等等;開始優化信息展示機制,避免過大的單頁信息量,繼續完善界面設計和PC連通。

QQ2014:語音通話、QQ錢包、多人通話;開始強化移動端特性,并且引入盈利模式。

QQ2015:強化附近功能;轉型開始強化社交功能。

對比一下兩者迭代記錄的話,微信的產品規劃非常合理,拉新到促活到盈利模式探討再到轉型平臺。而手Q的產品規劃始終在完善PC對接和平臺打通,很多符合移動特性的功能體現得并不好,可以說手Q在移動端的敗仗很大程度是產品迭代的規劃和時機并不合理導致的。

4. 競爭策略:

總結一下微信和手Q的最大區別,移動、私密和服務連接。

手Q因為要和厚重的PC端對接,始終不能滿足移動的輕量特點,這是手Q最大的劣勢。

如果說到手Q的競爭策略的話,我認為關鍵點如下:

拆分業務和功能,輕量化移動端體驗。

差異化競爭,微信開始做服務的話,手Q就強化社交和娛樂屬性。

利用特點和優勢,繼續優化PC和移動端的對接。

接著我們一個一個的說,第一點關鍵在于重新組織手機QQ的業務體系,如果我們分解下手Q的功能,可以分為即時通訊、群組、空間動態、個性裝扮、游戲中心、文件傳輸和移動支付。

整理一下大概就是社交娛樂功能和工具功能。

拆分業務容易造成體驗的割裂,比如豆瓣移動端的業務拆分就破壞了豆瓣的文藝青年體驗,失去了很多探索的驚喜。

不過我們看下手Q,手Q的社交功能其實和工具功能交集并不多,兩方并沒有嚴重的依賴對方以至于需要在同一個app里,拆分業務幾乎不會造成體驗的割裂,反而能減少移動界面的信息量。所以策略的第一步是將手Q的社交功能和工具功能獨立開來。

PS:其實拆分業務是個比較冒險的舉動,還需要對QQ的詳細功能流程再進行研究,將社交和工具兩個屬性的流程重疊部分篩選出來,進行評估。這部分又可以再寫一篇很長的文章,這里因為時間因素暫時不做討論。

第二步是優化微信不會做的東西。隨著微信越來越開放,朋友圈出現廣告,聯系人也越來越多,工作和生活的人群不能很好的劃分,而純文字朋友圈居然還是不能分組可見。加上微信的UI設計一直不出彩,沒有體現出很好的個性自定義和互動娛樂性。

所以這一點的堅持我認為手Q還是選擇了對的競爭方向,強調社交性和娛樂性,所以會強調個性裝扮和皮膚,打通空間、微博、農場、附近和興趣群組,可玩性極高。

第三步是繼續利用PC端和移動端雙平臺的特點,加強兩者的進一步融合。然后針對群組, 在目前的辦公場景中,Q群使用率是不低于微信群的,Q群有PPT在線展示,有公告,有群文件等等,能更好的管理群組和進行團隊溝通。QQ完全可以進一步完善群功能體驗。

5. 當只有只有一個設計和兩個研發時,如何向公司要資源:

  1. 深思熟慮團隊的目標,將其作為一切工作指標的原則,不忘初心。
  2. 將目標紙面化、精簡化。
  3. 完善組織架構,設計合理的工作流程,也應當使其有很好的拓展性。
  4. 將架構紙面化、精簡化。
  5. 深入了解每一個初始成員的性格、能力。和他們成為朋友,互相信任。
  6. 將團隊目標、工作流程傳達給初始成員,讓他們認同。
  7. 反復和初始團隊討論產品概念1.0,寫出MRD和BRD。
  8. 將MRD和BRD精簡化、美化,做成PPT,全體出席參加項目立項和項目可行性評估。
  9. 完整的將項目內容傳達給公司決策人員,告訴他們這個項目究竟對公司有什么幫助,未來的潛力究竟有多大。
  10. 如果立項失敗,進一步了解失敗的原因,結合團隊目標和產品理念進行調整。
  11. 如果立項成功,投入所有精力做兩件事,一是根據團隊需要積極尋找人才。二是快速開發出產品核心原型、積極收集用戶反饋進行產品迭代。
  12. 制訂合理的指標評估項目進行程度,指標可以與團隊成員和公司一起確定,確認所有人認同這個指標。
  13. 項目進行的同時,合理調整指標標準,并隨時與全員溝通。
  14. 重復11-13,及時和公司溝通你還需要的資源,積極去申請他們,最好的理由就是你的產品。

#專欄作家#

烏木,公眾號:wumuwizard,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簡書@烏木。喜歡搖滾和吉他,喜歡騎自行車,喜歡用Sketch,自學編程中,對交互比較敢興趣。希望做個全面又有夢想的產品人,夢想是做一款自己喜歡用戶也喜歡的產品。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