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風口”論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國內資本市場也一路高走,連賣菜的阿姨都在討論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在這樣熱鬧的市場中,唯一想提醒創業者的是,我們需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從橫、縱兩個維度,冷靜地選擇自己奔跑的方向和速度。
我不太擔心投資者,因為他們大都是經濟學和金融學的背景,基本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判斷潮流。但創業者不同,尤其是專注在產品和技術的互聯網創業者。大部分互聯網創業者,是靠一款產品起家,沒有認真思考自己成敗的緣由。
一個明星的火爆,和一個產品的成功,是由消費者心理背后的社會學因素所決定的,比如鹿晗和TFBOYS的火爆,實際上是消費人群的價值觀的體現。所謂風口,在我看來,其實就是歷史發展的朝向。作為一家企業,尤其是那些希望成為會飛的豬、希望成長為百億美金公司的,還是需要一點歷史觀。
歷史觀分為橫、縱兩個維度。橫向的維度是創業者所處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如果沒有行業的歷史觀,就會錯過行業的風口。比如軟件的下一波是互聯網,多少軟件企業沒有抓住互聯網的風口,現在活得毫無生機,又有多少錯過移動互聯網的大潮,甚者原來移動企業在WAP時代非常風光,卻錯過了iOS和Android的發展。
而宏觀經濟的朝向,則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縱向維度,直接反映的是我們的資本市場,也就是所謂經濟的晴雨表,雖然這個晴雨表似乎與實體經濟關聯度經常是逆向的。比如,回頭望去,2007年是中國經濟的節點,象征著一個低價制造經濟高速增長時代的結束。2009年9月創業板推出,實際上自2007年、2008年中國PE市場就已開始火爆,那是聞風而動的資本創業。而2013年開始的“新三板”熱浪,則成為這一波早期VC和天使熱浪的助推劑。它為VC支持的互聯網公司開辟了退出渠道,所以VC和天使的活躍成為必然。而目前政府力挺“互聯網+”,是希望我們減弱的實體經濟,利用互聯網的技術進行創新,加速擴張和成長。人們在實體經濟多年無處投放的財富則集聚在資本市場,所以出現了人人天使、人人炒股。而缺乏優秀互聯網公司支撐的國內資本市場,是暴風和東方財富網成為“妖股”的歷史必然。
20世紀90年代靠機會和關系起家的企業家,他們大多數關心宏觀經濟,所以經濟學家最受追捧;但互聯網時代,是產品、商業模式以及技術的天下,創業者關心的是產品和技術的趨勢,所以最受關注的是微觀經濟中的個體,最受崇拜的是企業家。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埋頭專注在自己的產品,可以抓住技術趨勢,卻往往忘記了自己所處的歷史時代,看不到大勢的朝向,無法把握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窗口,因此錯過借助資本力量的時機。創業者可以從0到1,卻容易錯過從1到100、1000的機會。
2015年是“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概念股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時代,也是國內實體經濟進行產業調整的關鍵節點,中國實體經濟、金融市場及體制創新的關鍵點。也許我們10年后回顧這一刻,才能明白,這一年為什么這么重要。我們這些微觀經濟的個體,在這個大時代,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順應歷史潮流。其實,站在一個歷史的當口,站得高一點,想得清楚一點,才能提早兩年找到風口,等風來。
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當橫、縱的經緯度確定后,找好自己的坐標點,起步,小跑,快速奔跑,當風來時,借助資本的力量,迎風飛翔。當風停時,你已經飛得夠遠,也有足夠的干糧支撐你等到下次風來。
作者:南立新
來源:創業邦
原文鏈接:http://www.cyzone.cn/a/20150507/27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