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開掉一半的產品經理??!
很抱歉,在這樣一個周五的下午,讓你看到這樣一個標題黨。
產品狗友們,先不要急著砍我。咱們慢慢聊聊,到最后,你們一定會發現……應該早點砍死我。
先說下北京,上周我想招一個產品經理,面了大約8,9個人,每一個人的履歷都足夠光鮮,每一個人所供職的公司都能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歷程上豎起一道豐碑。每一個人在簡歷里,都說自己“負責產品的策劃,原型的制作,開發的跟進,用戶需求的調研……”反正CEO干的活全干了。但是真正聊起來,有人兩年只做過一個小后臺的反復改版,也有人只負責一個大產品的二級欄目下的一個小模塊的更新迭代………但是他們出去,掛得名頭可都是“XXX公司資深產品經理”。
本來,我以為這是我自己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并沒有準備寫這篇東東。但是本周跟兩個不同的團隊創始人聊天后,我驚訝的發現了一件事情。
很多創業公司,是不是養成了囤積產品經理的惡習?
A.一個在互聯網圈子里比較知名的垂直產品,整個公司60人,里面產品經理就有8個。在聊天的時候,創始人哥們很無奈的說,其實接下來我們要做的迭代,在我的腦海里已經有非常完整成型的模樣。但是我有一個負責產品的聯合創始人,我需要先給他講一遍,然后等他理解了,他再召集他下面的幾個產品開會充分的討論和頭腦風暴…………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整個團隊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論中,甚至創始人本人也開始質疑自己最初的想法。
B.另外一個團隊的情況是空降了一個產品總監,來了之后把之前產品的邏輯完全推翻,推倒重來。不但以前的特色沒有了,很多的老用戶也紛紛投向了其他產品的懷抱。這個團隊依然是同樣的情況,10-15個產品經理共同做一個業務邏輯特別清晰簡單的東西。
我甚至能想象出來那些會議是怎么樣子的。
“你這里的載入交互做的太沒有情懷了,你看Facebook是這么做的?!?/p>
“這個時間線向下滑動的時候不流暢啊,現在我們拿梯子去看看推特?!?/p>
“咱們的濾鏡太少了,Instagram那濾鏡才算得上及格啊?!?/p>
“雖然我們的用戶不多,但是這個功能我覺得依然很重要,這是我們未來商業化的基礎啊。”
……
如此這般,周而復始,在眾多產品經理的侃侃奇談中,出來一個原型,扔給了技術開發。
聊天中,我給兩個朋友提的建議都是“最少開掉一半的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人數永遠和效率成反比。
技術開發,可以分開支付模塊用戶模塊內容模塊,每個人各領一軍等待最后的會師。但是產品經理,總不能你做一個頁面的原型,我做一個頁面的原型,最后拼出來一個十三不靠吧?程序猿可以囤,多一點兒真沒關系,因為很多業務都是有彈性的,可以做很多人少做不了的事情,但是產品經理絕對不能囤。
善良的創始人朋友心有不忍的說:“招到這么多產品經理挺不容易的。如果我讓他們一半人做這個版本,另外一半人做下一個版本怎么樣?”我當時就表示了強烈反對,因為這就等于正在干活的人知道前方有人要替代他們,而另一批人一定會整出各種幺蛾子來證明自己這個版本跟上一個版本的截然不同。
真的,多余的產品經理,就大膽的開掉吧,稍微賠點錢,好聚好散,分手了還能當朋友。別有愧疚感,現在總理都來喝創業咖啡了,產品經理何愁找不到土豪工作。
那么什么算多余?如果你只有一個產品線只是一個50人以內的創業公司,那么請只要一到兩個產品經理。如果你的思路比較開放,想做的東西比較多,那么也盡量保證一個比例,一個產品狗最少配備8-10名程序猿。
如果想關愛程序猿,與其找幾個美女鼓勵師秀硬件秀水果秀海外旅游機會,倒不如從開掉產品狗開始。
產品經理多了,一定比沒有產品經理更可怕。因為沒有產品經理的話,你創始人就捋袖子上了。
而當PM一多,所有人都開始捋袖子的話,這架一定就看起來熱鬧卻打不起來。
最后,雙手奉送一個創業的點子。這產品面對現在這么多創始人和團隊負責人,你可以上傳你想開掉的手下簡歷和聯系方式,然后系統再把這些簡歷推薦給真正需要的人。當然,為了對接盤俠的負責,上傳時必須寫清楚自己想開掉他的原因。這樣就會有人去挖他了……這個公司就能從老東家/當事人/新東家三方都拿一份傭金,盈利模式可比現在的招聘網站好吧。
在不考慮版權的情況下,這個產品最好的廣告詞就是“他好我也好”。
#專欄作家#
快刀青衣,小魔女西西她爹,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CT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曼聯死忠,健身嘴炮黨,朋友圈招聘小能手,死處女座。還是自媒體聯盟WeMedia的一員。專業惡搞自嘲,擅長都市情感,兼修校園和短篇小說的文藝青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帕金森定律
補充一下,總的討論人數有12個,包括老板,人事,財務,美工,企劃,市場,程序員
接著爬樓梯
刀神,你說的這些我真的全遇見過
因為我們公司缺少產品經理一角,最后老板的意思是集思廣益,把公司的一些小頭頭都拉進產品討論會,都是我認為,我覺得,不看數據,不看行業,不分析,不總結,不找證據,完全是彈幕評論的狀態走過場,侃侃而談,最后給開發的不是原型,是一堆圖片,看哭了十四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