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同理心”只是個幻覺

22 評論 7225 瀏覽 13 收藏 7 分鐘

對世界的好奇心,本來也是產品經理的重要素質之一。但是,把這一點理解為需要與用戶形成同理心,未必過于形而上學了。

張小龍在2014年曾經夸過馬化騰,說自己研究用戶需求時,需要用五到十分鐘把自己變成一個傻瓜,而馬化騰一分鐘就可以變傻瓜,喬布斯瞬間就可以變傻瓜。

雖然夸自己老板“一分鐘就能變傻瓜”看起來確實挺奇怪的,但張小龍這番話給了廣大入門級產品經理一個非常不好的暗示,即:與用戶保持同理心,是非常必要的,且可以做到的。

而實際上,張小龍在2014年作出這番言論后,微信再無像樣的迭代,反而是篤信“不服跑個AB測試”的頭條,搶到了繼IM之后移動互聯網產品最值錢的船票——短視頻。與此同時,張小龍在忙著鉆研高爾夫球技,并在2018年多項賽事中獲取名次,可能是為了訓練自己快速入定的能力?

回到本文的主題,產品經理對于用戶的同理心,是否對做產品有幫助?

我的觀點是,很難做到,且沒什么用。

先說說“很難做到”這件事。

歲數越大,經歷越多,越能感受到社會的多樣性與復雜性。人和人的成長、教育、家庭、工作環境的差別之大,使得人和人之間,有時連溝通都非常困難,遑論代入對方的三觀和邏輯去思考問題。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不是產品經理,企圖像軟件換膚一樣切換到他人的立場來看待和思考問題,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

而張小龍例子中所說的“變傻瓜”,并非是放空,而是產品經理將自己置于普通用戶的位置上看待問題。然而,所謂“普通用戶”本來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將其視為產品潛在用戶的集合體,則這個集體的思路和行為無法預測,不存在代入性;而如果將其視為一個個獨立個體,則又不具備普遍性,且產品經理本身首先是一個普通用戶,更無須“代入”。

總之,由于人的思路、認知來自于其過往一切經歷,而世界上不存在經歷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這種思維模式的切換,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退一步說,假設產品經理可以做到與用戶的同質化,或者最佳情況,產品經理恰巧就是產品的目標人群,是不是就可以站在用戶的視角上,設計完全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了?

實際上,這樣并沒什么意義。

去年《中國有嘻哈》第一輪表演中,GAI說過一句話:“從伴奏響起第一秒開始,你就必須在我這個環境里來?!碑a品經理為用戶做一個產品,是為了通過滿足用戶的某個或某幾個訴求,來達成用戶價值、產品價值、商業價值多方面的平衡。

比起揣測用戶是什么樣的人,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他在你產品里做什么樣的事。這也是我之前說過的,定義產品的終極目標是定義商業規則,做產品要開上帝視角,要有規則制定者的魄力和霸氣。

因此,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根本不需要去變成用戶,而是發掘并承認用戶的思路即可。

所謂發掘,就是透過用戶的表面行為,透視其真正的需求;所謂承認,就是無論用戶的想法和需求看上去多么奇怪和難以接受,只要你確定發掘的過程沒有歪曲和破壞真正的需求,對這些奇形怪狀的用戶和用戶需求,只需要接受即可。

至于這些東西從哪來的?管他作甚,你又不是社會學家。

舉個例子:快手的員工大多不是快手的重度用戶,但這并不影響他們通過產品為真正的用戶提供服務。

《論語·述而》有云:“子不語怪力亂神?!蹦阕鳛楫a品經理,了解并接受世間有各種奇奇怪怪的人和思路,已經超越普通人的境界了,何必非要去體驗生活,強求自己也變成那種奇怪的人呢?

如今,用戶產品經理衰落,數據、算法產品經理和用戶增長官興起,還不是因為驗證、獲客、留存、轉化、激活這一套流程,有了可復制的方法論,以及機器學習、推薦算法之類技術手段支撐了。

大多數情況下,用戶行為都有定量的分析和分解手段,把用戶抽象為一組數據和函數的組合??梢远康氖虑榫蜔o需定性,張小龍式的產品經理,恐怕一去不復返了。

我不反對大家與各階層各種角色的人打交道,以增加對這世界的多樣性的感知與思考,何況,對世界的好奇心,本來也是產品經理的重要素質之一。但是,把這一點理解為需要與用戶形成同理心,未必過于形而上學了。

#專欄作家#

判官,微信公眾號:panguansay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產品經理,知名科技媒體作者,領英產品專家委員會成員。擁有超過14年的產品、管理、創業經驗,曾就職于中電賽龍、中郵普泰、播思通訊、快手等多家業內優秀企業,現為北京帥醒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想了解,作者在兩年后,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愿意交流

    來自北京 回復
  2. 作者不能因為自己沒有同理心就否定同理心。

    來自江蘇 回復
  3. 我覺得同理心就是:多模擬幾種不同類型的典型用戶,然后作為參考即可,不可能把所有可能性都考慮周全。

    來自廣東 回復
  4. 我最開始認為產品經理和演員很類似。演員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是怎么思考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但是演員也會去體驗生活,產品經理也一樣。產品經理需要知道用戶是怎么想的,結合自己的思想,與產品融合在一起表達出來。演員通過演技表達角色,不同的演員表現角色的方式不同。產品經理通過能力創作產品,不同的產品經理思考的方式也不同。并不是有一個標準答案說,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不對,直接采用科學的方式論證才是正確的。不同的產品經理有自己的方式,別管怎么做的,用戶認可就行了。就像演員是否能紅,最終取決的是觀眾。不管正經表演還是瘋子式的表演,或者人格魅力,似乎沒那么重要。喬布斯從來不做用戶調研,他可以,不代表別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獲得用戶的追捧就行,這些標準全是空話。

    來自陜西 回復
  5. 你這個十年的工作經驗,是把一年的認知重復了十次?

    來自北京 回復
    1. 最后這么和你說一句吧。不用再爭論了。假如一個視覺設計師,設計做得好,他也不會把做得好歸因于自己“不是色盲”,但是如果有一天有個人跑出來說,“是不是色盲對于能不能做好視覺設計無所謂”。我想任何一個視覺設計師都會有意見。。。產品經理是一樣的道理,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做好產品是因為自己有“同理心”,因為產品經理還需要有很多能力。但是如果有人說同理心對做產品無所謂,而且還是硬說,沒有任何的實例,你覺得有親身經驗的人會同意你嗎?。。。不排除真的有很多這樣的產品人,喪失換位思考的能力,和他們溝通起來,就像僵尸一樣。

      來自江蘇 回復
    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邊的文章都是編輯搬運自我的公號,我之前從來不會回復評論的,但你的天真浪漫隔著屏幕都感動到我了,今天破例和你論一論也無妨。你的問題在于,還沒有正確領會我的觀點,就忙于批判,再加上人身攻擊,無非證明了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素質捉急而已,遑論同理心?你還是回去做你的設計吧,產品經理真不是你這種中二少年能做的。

      來自北京 回復
    3. 我真沒有對你人身攻擊。這么和你說同理心的重要性吧!同一個平臺上。有同理心的人,換位思考知道別人要什么,發三篇文章,兩篇收藏能破百。。。沒有同理心的人,發16篇文章,沒有一篇收藏能破百。。。
      如果你發的文章就是你做的產品。真不是炫耀。冷靜地說,你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問題呢?
      總之,你的關于同理心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只想說明這一個問題,沒有必要和你吵。

      來自江蘇 回復
    4. 哈哈哈說你中二還真沒冤枉你。文章收藏過百?你多大了?通過這種事來找存在感?“找借口”“狡辯”“混了進來”這種評論張嘴就來,友善度爆棚啊小伙子。希望你繼續保持,假以時日,會吃大虧的。

      來自北京 回復
    5. 不需要通過評論來找存在感。純粹是因為你的觀點錯誤,不忍心你誤導人。僅此而已,對天發誓!
      當我們招聘的時候,都在努力希望沒有同理心的人不要進入這類崗位的時候,你卻在這里誤導人。

      來自江蘇 回復
    6. 1.你口中的換位思考,和我文中的用戶發掘理解,根本也不矛盾。你煞有介事抨擊的,完全是你自己由于閱讀和邏輯能力限制而錯誤提煉的觀點;2.以人身攻擊的方式評論他人文章,這是個人素質問題;3.用文章收藏數彰顯優越性,和所謂的“同理心”掛鉤,這是幼稚。閱讀能力、邏輯思維和個人素質如此感人的中二少年,麻煩發一下自己的領英和脈脈主頁,讓我滿足一下好奇心,究竟是哪些企業,有幸用了您?

      來自北京 回復
    7. 同意

      回復
  6. 隨著經歷閱歷的豐富,自己的主張和判斷能力變強,也就有了自己的偏向和愛好。不存在一個人可以有真同理心,但所謂的“同理心”也并不是追求所謂的完全一致,用同理的精度和準確度去衡量。恰恰是讓自己站在“同理心”或者說是換位思考的角度思考問題,可以盡量去專業化,服務在此產品領域沒有專業性的用戶。說白了同理心不是讓自己站在另外一個人的角度,而是讓自己站在一個由自己抽象出的用戶模型上。用戶本身是千差萬別,但在使用該產品時,卻很大概率帶有相同的目的和性質。 開篇說的變成傻瓜的意思,其實也并不是所謂同理心,而是讓自己在面對新鮮事物時,不要加入過多的類比或經驗。讓自己盡量用初學者的狀態,去接納一個新的事物。在to C 領域滿足大眾安全需求、生存需求時,這種心態就很重要。因為抽象層次高,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處理。但個性化的、專業背景的需求,需要低的抽象層次。影響因素多、分析復雜就很難做到。產品不同的需求適合不同的方法,一概而論的文字確實看起來言之無物。

    來自北京 回復
    1. 正解!

      來自河南 回復
    2. 受教

      來自浙江 回復
  7. 嗯,然而做不到

    來自北京 回復
  8. 感謝你蹦出來現身說法,為文章觀點背書。你一個年輕人,不具備我的經驗、經歷和認知,自然體會不到我觀點的價值。

    來自北京 回復
    1. 我只是長得年輕,工作經驗也就十年,從事做交互,后轉產品。大小互聯網公司都呆過。見過合作過的產品很多,碰到過的產品中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比如邏輯性不夠,見識不夠廣,喜歡跟風,等等。邏輯性不強的,你可以慢慢教他,見識不夠廣的可以慢慢給他看案例。但唯一覺得沒法合作的就是沒有換位思考能力的產品。他們總是能意想不到地把方向帶偏,而且強勢又不可理喻。

      來自江蘇 回復
    2. 很好,一個十年工作經驗的人,竟然腦補出了“快手的員工雖然不是快手的用戶,但是正是因為換位思考的能力,才讓他們做出用戶喜歡的產品”,難道你比快手員工更了解快手的情況?

      來自北京 回復
    3. 沒吃過豬肉,不能見過豬跑?每個公司,都有一些不能換位思考的員工,自然會被淘汰。其他做得好的人,沒有辦法教你怎么換位思考,你自己不知道被人如何換位思考,并不代表別人不會換位思考。。

      來自江蘇 回復
    4. 好,我看過你跑了,了解了

      來自北京 回復
    5. 現在spammer 都這么囂張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