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告產品經理,工作中有哪些挑戰?
作為一枚廣告產品經理是怎樣的體驗呢?在廣告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會遇到哪些挑戰呢?下面,我們來看看身為廣告產品經理的作者怎么說。
回顧這幾年的工作歷程,覺得自己還算幸運。因為沒付出太多的試錯成本,就誤打誤撞進入了廣告領域,并且喜歡上這方向。
我計劃再投入3年左右的時間在這個領域學習、沉淀,由抽象到具象、再由具象到抽象。
每當身邊的同學、朋友問我哪個方向的產品經理最有前途時,我都回答說是商業相關方向。之所以這么判斷,有3點理由:
- 一是任何互聯網企業,都會越來越重視商業變現的問題,無論它處在哪個階段;
- 二是讓人持續花錢是非常有挑戰的工作,這比讓人花時間、花精力大體上應該更難一些;
- 三是商業的本質是相通的,不容易過時的,這能讓大家在未來有更多選擇,對人性、對社會的理解也能更深一些。
廣告是重要的商業方向之一。接下來,進入本文的主題:廣告產品經理在工作中的挑戰是什么?
(ps:本文所說的廣告產品經理,主要指在媒體方負責流量變現的同學。也有些同學在為廣告主或中間平臺服務,他們的工作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
挑戰1:怎么平衡廣告與用戶體驗
廣告必須依賴于媒體而存在,而媒體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給用戶創造了價值。這些價值包括提供資訊(例如今日頭條)、提供社交機會(例如微信朋友圈)、解決特定問題(例如墨跡天氣)等等。
要使媒體的價值持續存在,則需要維系住用戶。多數時候,廣告對用戶是一種干擾,這會增加用戶流失的風險,特別是在廣告密度較大,或廣告出現的時機不合適的時候。
對于如何平衡廣告收入與用戶體驗的問題,業界沒有統一的做法,大家多根據各自業務情況去摸索。
1. 今日頭條
以今日頭條為例,他們的做法是選定指標、設定底線。頭條選定的指標主要是用戶使用時長。當廣告相關的調整使指標接近底線時,他們將對廣告展示做限制。
頭條在近2年的廣告收入增長非??欤F在其信息流中每隔5個左右的正常信息,就會出現1條廣告。這些廣告中,除了一些重定向的廣告,其它的我大多不感興趣,這對我的困擾挺大的。
不過,因為我不太認同資訊類產品的價值,所以我不經常使用頭條,或許頭條的典型用戶受此影響較小。
2. 知乎
再看看知乎。知乎在今年加快了商業化的步驟,而商業化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廣告。有一段時間,我突然發現知乎的廣告無處不在,首頁的推薦流高密度地出現廣告,回答的詳情頁也有廣告。
讓我不可思議的是,評論頁也出現了廣告。
我當時有個判斷,知乎商業化的步子邁得有些大了,可能要出問題。我也私信向周源求教這個問題,毫無意外地,我并沒有收到回復。
再后來,我看到他們在廣告場景、密度上收斂了一些,或許他們關注到了用戶體驗變化帶來的后果吧。
3. 58同城
58同城的核心變現方式也是廣告。與前兩個例子不同,58同城上的廣告本身就是原生的。
以二手房業務模塊為例,在列表上,付費推廣的是二手房信息、免費展現的也是二手房信息。
這種場景下,廣告與用戶體驗的沖突相對而言少了一些,但他們依然會在意廣告召回數量、以及與瀏覽者的匹配度,因為它們會影響列表整體的點擊率。
通常而言,把最匹配的內容呈現給用戶通常能獲得較高的點擊率,但是在廣告庫中,完全匹配瀏覽者述求的內容往往比較少,為了增加廣告的曝光量、點擊量,平臺通常會召回一些不那么匹配的信息。當廣告主增大出價時,平臺就更有傾向這么做。
4. 淘寶
淘寶從性質上和58同城是很相近的,廣告也是原生的。但他們在前述問題的處理方式上有所不同。58同城是把廣告信息統一呈現在免費信息之前,而淘寶采用的類似于今日頭條的方式,每隔幾個免費信息插入一條廣告。
我推測造成這一差異可能有兩個原因:
- 兩個平臺的瀏覽者對于廣告信息的識別力、容忍度不一樣,58同城有更多空間;
- 淘寶或許也測試過靠前呈現多個廣告的方式,但從廣告收益本身可能比不上間隔插入的方式。
對于廣告與用戶體驗的平衡,不同媒體根據自身的發展階段和媒體特點,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標準,我們很難奢求去找到統一的答案。
作為廣告產品經理,我們需要和負責用戶體驗的同事一起,關注這個問題,并且找到共同認可的監控方式和決策標準。這并不容易。
挑戰2:怎么賣出更多的流量
無論是傳統廣告,還是互聯網廣告,媒體方最為關心的問題是怎么能夠賣出更多的流量。
這個問題,可能有些同學會認為銷售同學努努力就行,但在我看來,廣告產品本身顯得更為重要,做得好了,它就會像杠桿一樣高效地撬動廣告售賣。
在我看來,賣流量和賣商品,大體上是相近的。我把這個過程分為3步:明確定位;確定價格;引入客戶。
1. 明確定位
首先,需對照媒體的情況,思考這幾個問題:流量規模多大,流量有什么特點,流量可以怎么分類,什么樣的廣告主愿意為這些流量付費。
不同的媒體,對于上述問題的答案差異非常大。
以百度為例,它是搜索引擎,有巨大的流量規模,流量也能精準地劃分為多種特征,它可以把流量賣給多個領域的廣告主。用戶在瀏覽搜索結果時向其推送相關的廣告也是比較自然的過程。
再以墨跡天氣為例,這是一個工具類產品。它的日活也有數千萬,但其流量的興趣點并不像搜索引擎那樣明確。
這樣的流量特點,可能就使其很難把流量賣給一些細分領域的廣告主,電商、金融等對受眾特征要求不高的領域更愿意購買。
再舉一個特別的例子,任何一個有流量的公眾號,都可以視作一個媒體。每日瀏覽量上10萬的公眾號,大多是有一些特點的,這也使得其流量也具備相應的特點。
以講樓市的公眾號《櫻桃大房子》為例,它流量變現的最佳定位是把流量賣給想售賣房子、或售賣理財產品、或售賣中產生活方式的廣告主。
2. 確定價格
價格隨著交易而產生,已走過數千年的歷程,但當下我們仍然很難把它處理得完美。
經濟學領域常提到三大經典定價策略:
- 成本導向定價:根據賣方的成本適當增加一定比例后確定價格。
- 競爭導向定價:根據競爭對手的價格狀況確定價格。
- 需求導向定價:根據買方的需求強度及對價格的接受度確定價格。
現實場景中,賣方通常不會僅僅考慮上述一種方式來定價,而是會綜合考慮。流量售賣的定價策略也是如此。有一點不同的是,流量的售賣,較早地引入了拍賣的機制,也即賣方設定底價、多個買方來拍賣競價,以決定流量最終以什么價格、賣給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流量的價值并不是標準化的,這與商品交易的多數情況有所不同。
舉個例子,我去買3包薯片,這3包薯片在各方看來的價值是一樣的,所以買方愿意為其付出相同的單價。而對于同一個媒體的流量而言,不同的瀏覽者的質量本身有差異、在不同場景觸達這些瀏覽者也會帶來差異,這就使得流量的售賣和定價變得復雜許多。
通常的做法是,對于優質的流量及頭部的觸達機會,賣方應當盡可能賣出高價。而其它的流量和觸達機會,薄利多銷是好策略。
3. 引入客戶
類比商品的流通過程,商品觸達客戶無非是兩種方式:直銷或渠道。
流量的售賣也是這樣。不同的媒體,以及同一媒體中不同層次的流量,最佳的售賣方式是不一樣的。
對于頭部媒體的優質流量,最佳的售賣方式是直銷,即自建銷售團隊。流量的高定價及高利潤,能夠負擔自建銷售團隊的成本,整體的效率也是較高的。
這樣的售賣方式不僅能使賣方獲得高溢價,也能加大對廣告主的把控力度、累計廣告主資源。百度、頭條、58等都有自己的直銷團隊。
對于中小媒體,以及頭部媒體的尾部流量,直銷的方式難以覆蓋銷售團隊成本。相反地,將各種零散的流量聚集起來售賣,對整個市場而言是高效的。這就形成了通過渠道售賣流量的方式。
廣告行業最常見的渠道是一些流量方的服務平臺,包括廣告網絡(ad network)、SSP(supply side platform)等。流量方只需將資源接入到這些渠道,就能坐等收錢了。
挑戰3:怎么分配流量
按照“廣告”的定義,廣告主買流量,本質上是為了觸達潛在受眾的,這其實對應著流量分配的問題。而平臺也期望通過更好的流量分配,來獲得更多的收入。
1. 分配展現機會
流量分配,最小粒度的決策是:這次展現廣告的機會,應該給誰。提及流量分配,熟悉廣告領域的同學會下意識地想起ecpm排序、ctr預估、程序化交易等等專業詞匯。
但在我看來,流量分配真正復雜的地方,并不體現在這些技術層面,而是體現在如何尋找平衡點。
這里指的平衡點,是多個方面的:平臺與廣告主的利益如何平衡、不同客戶間的利益如何平衡、不同廣告產品間的利益如何平衡、平臺短期與長期的利益如何平衡、用戶體驗與變現效率如何平衡。
如果把這些類比成數學里的最優化問題,那流量分配這個事情,就可以理解成包含多個優化目標、多個約束條件,以及目標和約束條件還會隨著時間、場景變化的問題。這種狀況,在我看來是難以找到最優解的。
要簡化這個問題,比較可行的做法是減少這個過程中的變量。例如:媒體只提供一種廣告產品、只提供一種計費方式、只面向少量客戶等等。
這樣做了,也就能定義出流量分配的原則,例如:追求每一次廣告展現的變現效率最大,或者追求廣告主效果的均勻化,或者頭部廣告主利益最大化等等。
2. 提升點擊、轉化效率
流量分配不僅是個平衡的問題,在確定了廣告展現機會分配的原則之后,廣告產品經理還要面對的問題是,怎樣能夠增加廣告的點擊、轉化?對于效果類廣告產品,這個問題尤其重要。
要優化這個問題,媒體和廣告主的貢獻都很重要。媒體需要允許廣告主選擇受眾、需要提高受眾的準確性、需要有更恰當的廣告樣式和場景、需要讓更合適的廣告靠前展示、需要提供優化創意的工具等等。而廣告主,需要參與到受眾選擇、創意優化、落地頁優化等過程中。
我為什么喜歡做廣告產品經理
前文有提及我向身邊同學推薦做商業產品經理的一些理由,但那不完全是我喜歡這工作的原因。
我之所以喜歡做商業/廣告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一個點是它要面對很多復雜的尋找“平衡”的問題,并且這種平衡是動態的。這在別的方向上可能難以體驗到。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問題只有一個優化方向時,它其實是不太難做的。只要定好方向、想好路徑,相對而言是容易達到目標的。
然而,互聯網廣告領域不是這樣,它隨時都面臨著多方向的優化問題、且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沖突也是明顯的。要處理好這些問題,很難,讓我時不時陷入困惑無解的狀態。幸運的是,我恰好還比較喜歡這狀態。
本文由 @?山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好文章!
個人感覺廣告應該是個技術主導的方向啊,這里面的平衡基本都有成熟的系統去解決,不是靠拍腦袋的規則呀
廣告產品經理對專業會有一定要求嗎?
寫得很有道理,受益了
同行哦,邏輯清晰,表達明了,贊一個
目前做廣告投放運營工作,想要轉商業產品經理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為廣告主或中間平臺服務的產品經理路過 ? 終于能看到廣告相關的產品經理分享了
這領域相對比較小眾,一起學習、成長~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有沒有微信號?期待一些更深入分析的文章
暫時只在這個平臺發布內容,謝謝關注~
你好,營銷專業的廣告投放,想轉廣告產品經理,現實嗎
已訂閱專欄,期待新的關聯文章
認認真真的看完了,我不太擅長做這方便的工作,看了之后吸取到不少新的東西,非常好,希望可以再出一些比較詳細的運營、變現、廣告類文章
謝謝關注,會陸續寫些東西,包括行業發展、通用套路、個人經驗等~ 共同進步哈~
坐等題主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