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用戶的3個“不要”
不要讓我等、不要讓我想、不要讓我煩
現在的用戶都是傲嬌的,誰得罪他們誰就會失敗,當然我們自己也是用戶,我們也是傲嬌的,現在來說說自己對這3個不要的理解。
不要讓我等,核心就是速度,操作流程的便捷性
在這里我舉兩個例子:網站和視頻
1)網站:頁面加載的速度,能提高訪問的流量,頁面的到達率,從而實現頁面的轉化率
2)視頻:用戶在線看視頻加載速度夠快,那用戶會越來越多,因為這個解決了用戶看視頻的最大痛點——就是我能流暢的觀看。
但是上面那2個產品目前都存在1個問題,網站如果在交互方面做的很酷炫那必然會影響到加載速度,而視頻網站需要盈利,所以必然會有各種前貼廣告,甚至在播放中間插播廣告(如優酷現在的廣告簡直喪心病狂,前貼廣告長達2分鐘,中間暫停廣告長達1分鐘,這種體驗會好嗎?)所以這又涉及到了這個永久矛盾的問題:用戶體驗和產品盈利,這個問題以后我們再討論,這里暫且不說。
但是無論怎么樣,讓用戶等待就會造成流量損失,流失變高,口碑變差
不要讓我想,核心就是我想偷懶,不想付出太多成本去用你的產品
這里說的產品當然不是工具類產品如PS,Axure等專業產品。
人的本性是偷懶,不然不會有洗衣機,計算器等發明。所以在產品的操作流程上如注冊流程,登錄流程和支付流程等,這些一定要便捷要有邏輯和連貫性,用戶不需要思考就能知道下一步該做什么。
除了流程方面,在UI界面上每一個功能用戶看了一眼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使用了這個功能能給用戶帶來什么。
在這里舉1個例子:掌閱:這是一款閱讀類的APP,支持任意的文本格式,在閱讀界面上點設置后在界面上會出現一個“月亮”的標志,我點一下后界面主題變成了夜間主題(對于我來說,看到月亮就想到夜晚,所以自然而然知道這個“月亮”代表著什么功能,還有一些APP做擬物設計,比如一個根繩子,往下拉即切換到夜間主題,這是模仿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操作,對于用戶來說,對這些功能的認知幾乎是零成本)
不用讓我煩,核心就是產品不要給我帶來任何的不適感。
在用戶使用一款產品的時候,由于使用環境的不同,用戶對同一個功能操作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比如在網絡不好情況下,可能就會出現404頁面,但是用戶并不了解這個是什么,所以在404頁面我們進行一些友好,調皮的文案去提示用戶會不會減少那種焦慮感?404頁面默認文案是:NOT found+一大堆英文,但是我們可以換成這樣的:親,攻城獅被妖怪抓走了。這樣會不會讓用戶感受更好一點呢。
再比如用戶點擊產品某處功能,而產品又不能給用戶任何反饋,那用戶會發狂的。
舉個現實中的例子,在等電梯時候,如果我們按了按鈕卻發現按鈕燈沒有亮,那我們會怎么樣?繼續不停的按還是轉頭去爬樓梯?
最后一個就是產品的穩定性,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各種BUG,在2015年3月足記火遍社交網絡,但是服務器跟不上,產品經常性崩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活躍和留存以及口碑。
不要讓我煩,要實現這個其實真的很復雜,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唯有結合用戶使用場景去分析去發現問題去了解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本文為作者@tracy1kidd 投稿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