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技術,如何和工程師交流?

7 評論 10119 瀏覽 68 收藏 16 分鐘

上次我們聊了聊,工程師如何轉變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這次我們聊聊不懂技術的管理者如何同工程師談需求。

管理者問我:“我不懂那些技術,每次跟工程師們交流時,都感覺他們會因為我不懂技術而暗自鄙視我,我應該怎么做?”

如何活著向工程師談需求?

很多管理者,在和工程師談需求時,都費盡唇舌的想要解釋清楚自己的想法,卻總是被工程師以“這個實現不了”為理由拒絕。如果再嘗試溝通,一個“亂改需求”的帽子就扣到了頭上。如果管理者再不依不饒的話,最后就變成真人PK了。

如何活著向工程師談需求?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工程師群體莫過于程序員了。

你看見過的程序員往往是:

  • 聰明,知識面廣。迷之自信,甚至自負。
  • 對于技術異常執著,難以溝通。
  • 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 (不會穿衣搭配)

如何活著向工程師談需求?

現在,讓我站在一個(曾經的)程序員的角度上,來談一談工程師的個人喜好:

  1. 熱愛解決問題
  2. 強大的邏輯性
  3. 注重理論知識

一、熱愛解決問題

工程師最開心的時候,莫過于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所帶來的成就感。

工程師希望能夠從“看的見,摸得著”的事物中獲得成就感,比如一臺電機,一個軟件,一組生產線。讓工程師來“測試發電機運行是否良好”,他們肯定會很開心。而讓工程師來“做空一個股票”,他們一定不樂意。

為什么?

因為“測試發電機運行是否良好”只需要嚴格遵照手冊規則,一步一步做下去,就一定能測試成功。而“做空一個股票”,可以有很多種方式,同時還可能有很多突發事件。而這種不確定性,就是工程師最討厭的部分。

當然,常年累月的“解決問題”,也帶給了工程師另外一個特點,強大的邏輯性。

二、強大的邏輯性

有個關于程序員的笑話:

一天,妻子跟程序員丈夫說:“你去菜場買兩斤蘋果,如果你看見了燒餅,就買一個回來”。

丈夫帶著一個蘋果回來了。

工程師的邏輯性強,是大家的一個共識。這是很多工程師的優點,也是他們一個很大的阻礙。

你如果和工程師辯論,他們的邏輯都自成一體?!澳氵@個項目做不出來,因為以下幾個原因……”。里面混著數個專業術語,帶著自信,不容你一絲反駁。

工程師平時的工作,又強化了他們對于事物邏輯性的追求:我們很難想象,一個隨機分布的程序,或者一個隨意裝配的機械,會如何的運作。而工程師為了保持這些事物的穩定,不得不學會按照機器的方式思考,也就是依靠邏輯來判斷事物的正誤。而邏輯性強的前提,就是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

三、注重理論知識

一枚硬幣拋了100次,都是正面,那么下一次是反面的幾率有多大?

如果是工程師,他會說:“50%,因為硬幣的正反和之前的結果是互相獨立的”。

如果是個商人,他會說:“0%,因為100次正面,已經證明這個硬幣被動過手腳了?!?/p>

對于科學知識的信任,是所有工程師的共性。想要成為一個出色的工程師,就必須對技術和科學有著近乎狂熱的信仰。

工程師對技術的信仰,有時會成為偏執的原因。因為工程師的邏輯是依靠自身強大的理論知識所建立起來的。而這樣也帶來了社會心理學所說的“知識的詛咒”:專家以術語和他人交談,失去了與非專業人士溝通的能力 。

既然我們分析了工程師的特點,那么,如果我們想讓工程師滿足需求,我們該怎么做?

  • 給工程師發嗲,撒嬌,賣萌?
  • 給他們買超好的電腦,配上超大的屏幕?
  • 做他們的出氣筒,當受氣包?

當你只管理一兩個工程師的時候,這樣可能會有效,可能會留住那些優秀的工程師。但是,我們需要的是組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團隊,僅僅依靠人情,會浪費大部分精力在辦公室社交上。

那么,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多聽少說
  2. 提出問題
  3. 自我學習
  4. 證明自己
  5. 親自交流

1. 多聽少說

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我們需要做到和上級匯報,和客戶解釋,和供應商溝通……只有一個“能說會道”的管理者,才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這樣也導致我們在跟工程師溝通時,總是在和工程師長篇大論,談及各種設想,創意,需求。而工程師卻不得不坐在那,耐著性子,聽著對他們毫無意義的空話。

我們知道工程師最喜歡的事情是:用盡可能簡單的方式,去解決一個新奇的,有趣的,復雜的,實際的問題,并且因此而掙錢。而我們也知道,一個問題的長度,是遠小于答案的長度的。

所以,作為問題的提出者,我們需要更多的鼓勵工程師占據談話的主導權。他們作為天生的問題解決者,一定能提出更加精彩的點子。

“沒錯呀,我們都是讓工程師去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啊,比如做個類似百度的搜索引擎。為什么他們一口回絕了呢?”

這是由于我們創造了錯誤的問題,并且嘗試讓工程師去解決。這些錯誤的問題,站在我們的角度上,感覺并不是很難。而站在工程師角度上,這種問題是在故意刁難他們。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問出合適的問題呢?

2. 提出問題

很多管理者問的最多的問題是:“這個項目什么時候能做完?”

試想一下,我們在看一個人彈鋼琴。即使你不會彈鋼琴,你也知道《小星星》比貝多芬的《命運》容易的多。這是因為我們在判斷它的時候,我們依靠的是它的速度來進行判斷的。而小《小星星》的速度比《命運》慢的多。

作為不懂的鋼琴技術我們,只能利用錨定效應來估計復雜度:為不熟悉的事物做估計時,我們會以熟悉的事物來作為“錨點”,而估計出來的結果和“錨點”往往相近。當然,這樣的判斷大多數情況是正確的。

然而,你是不是經常聽見工程師說:

  • 這個問題解決不了。
  • 這個需求沒辦法做。
  • 這個流程很復雜。

你會想:“這有什么難的,不就是要你做個小程序來排個序/放大窗口/批量刪除嘛”。

我們提出的問題一般都是“難度低,重復性高”。這類問題大多數人都可以輕易解決,只是想利用機器減少人工的消耗。而我們的錨點就是“人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自然而然的將問題看得很簡單。

所以,我們對于問題難度錯誤的估計,加上預算的緊逼,讓工程師很難將注意力集中于提升產品質量上,反而去關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 如何讓管理人員不再來煩我?
  • 如何向這些外行證明我才是對的?
  • 如何讓別人來接手這個爛攤子?

那么,我們如何避免被工程師認為是外行呢?

我們需要自我提升。

3. 自我學習

我給大家講個笑話:手持兩把錕斤拷,口中疾呼燙燙燙。

是不是完全無法理解這個笑話的笑點?

正如這樣,如果我們不深入理解需求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讓工程師頭疼于那些非技術原因產生的問題,很容易讓最終產品延期又低質。(至于那個笑話,是一個程序編譯時常見的亂碼錯誤)

如何活著向工程師談需求?

因此,我們作為管理者,首先就需要將一些初級的,非技術的問題消滅掉,從而減少工程師的工作量。

“如果我會的話,我自己做就好了,那就不需要請工程師了。問題是我學不會??!”

我們不需要去懂得如何去實現,而是將基礎原理適當的進行了解。至少做到能夠理解工程師口中的專業詞匯,就能大大減少我們交流溝通時的障礙。

那么,如果我們真的完全搞不懂那些技術,我們該如何從其他方面下手呢?

4. 證明自己

不少工程師對于管理學的態度是:“這有什么難的?不就是做個PPT,寫個報告,匯報一下就好了?”

有些管理者則默認了這種想法的正確性,平時把自己的姿態放低,給工程師端茶送水,揉肩捶背。而有些管理者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與工程師處于“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冷淡關系。

沒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良好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并且按照步驟按時完成,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任何管理者。然而,人與人思考模式有著巨大的鴻溝,管理者則是搭建這些橋梁的關鍵人物。

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論中提出,管理者需要處理三個方面的問題:人際關系、信息傳遞、以及決策制定。由于人際關系依托于個人性格的展現,而決策制定很難直觀的表述出來。那么,我們可以向工程師展現出自己的“信息傳遞”的能力。

解決辦法是:我們可以進行一下角色互換,讓工程師來監督我們的PPT制作過程,報告的撰寫流程等等。讓工程師能夠感受到管理者為項目所作出的努力,感受到管理者作為“溝通的橋梁”所展現出的技能與技術,增加工程師對于管理者的諒解。

如果工程師覺得這是浪費時間,拒絕角色互換,怎么辦?

我們只能拿出殺手锏了:讓工程師和客戶交流。

5. 親自交流

對于工程師來說,管理者是輔助他們與客戶交流的橋梁。但如果工程師不聽從管理者的建議,那么,讓工程師直接去體驗客戶的需求,是解決需求紛爭的最佳方案。

我們有三種辦法,讓工程師直面用戶的需求:

(1)讓工程師使用自己的產品

這樣的方式最為簡便,但是也最不直觀,因為工程師往往不是產品的主要受眾。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工程師很容易發現一些常見問題,但是很難去深入了解客戶的特殊需求。

例如:我們為烘培坊開發了一套自動化生產線,但是工程師自己很難依靠這個生產線分析出烘焙坊的真實需求。

(2)讓工程師接受用戶反饋

大多數用戶反饋都是傳遞到了售后部門,然后由售后部門整理后集中發給技術部門。由于用戶和售后部門對于技術的不了解,有些技術上的問題,可能因為被歸類為非技術問題而忽略了。

讓工程師直面反饋,他們也能逐漸發現問題的規律,可以防止下一次開發犯同樣的錯誤。然而,客戶的反饋往往都是負面的,這樣也容易造成工程師對于產品產生一定偏見。

(3)讓工程師觀察用戶如何使用

這是最復雜的方法,但是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讓工程師直接觀察用戶的使用方式與使用習慣。通過這種方法,工程師可以了解到,用戶如何實際使用產品的,也能夠為工程師改進產品提供更多的靈感。

然而,這樣的方式會占用大量的開發時間,而且大多數工程師,會對這個方式有如同本能般的抵觸——因為這相當于讓工程師自己承認,自己的產品有缺陷。

作為殺手锏,這三個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然而會占用雙方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造成項目的停工。相對于說服工程師,更難的可能是說服整個項目組花費時間來做這些“無用功”。

最后,總結一下管理者和工程師溝通的五個要點:

  1. 讓工程師成為解決問題的主導者
  2. 選擇正確的方向進行溝通
  3. 提升管理者的專業知識
  4. 展現管理者的非專業技術
  5. 促進工程師和客戶的直接交流

 

本文由 @鹵豆干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傲慢與偏見一書提到:人都會對事物產生偏見對比,這也是人之常情或者自私,但一個聰明人應該學會適當收斂,我會直接把甩鍋的m開了,但問題是這是不是我的偏見沒有收斂,我常常思考

    回復
    1. 摔鍋的還罵不了,因為現在沒法為未來下結論。常常的摔鍋,就是對未來的質疑,站在不同假設條件下的質疑…

      回復
  2. 我司的有資歷的程序猿們,只會強調誰誰誰背鍋,很打擊人工作的動力呢

    來自四川 回復
    1. 我覺得那是他們開發的沒有安全感,產品經理團隊推卸責任的甩鍋太多了,直接導致了這種情況。

      來自廣東 回復
    2. 都是自私的問題,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又不想為所作所為負責。這個根本原因可能和民族特色有關,中國人自古都是貧民思想,每個人都期盼著強者來解決問題(比如各朝皇帝),每個貧民都不愿意出頭,也不愿意擔責;同時作為強者的自己,也不愿意承認是自己解決的問題,而是“天”解決的。所以就慢慢成就了不擔責的民風,現在都無法改變…映射到職場,是一樣樣的。

      回復
    3. 個人認為,如果容易互相推卸責任,主要問題都是出在責任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上。我之后會寫一篇關于企業責任分配的必要性與方法的文章,歡迎您關注。

      來自英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