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做事的過程和結果
最開始做產品的時候總是不太重視后臺的設計,不管后臺頁面的美觀性,只要功能OK就可以了。這么做主要的原因還是團隊開發資源緊張,本來做技術的人就少而且產品功能本身就挺復雜的,所以可花在后臺上的時間不多。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公司中的運營人員不多,使用后臺的人很少, 即便在使用上有什么問題,產品人員幫他解答一下就行了。后來到了另一家公司使用后臺的人多了,特別是公司的高管還會使用你規劃的后臺,這時候就得考慮一下后臺的美觀性了,即便是你從網上下載一套模版,不用在乎是否有特色、是否原創,只要保證體驗好就可以了。
說這個對比,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同樣的一件事,有的時候做,有的時候則不做,最關鍵的還不是因為沒時間,而是得看這件事在公司的重要性。要知道同樣的一件事在不同的公司重要性也是不同的。
開發資源充裕在實際情況中幾乎是不存在的,在工作中產品經理總是會遇到資源不足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調劑資源。至于說如何調節,就要在做產品的過程中下功夫了。
先說兩個案例。
O2O生鮮電商的案例
現在生鮮o2o領域的創業特別火,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產品。在我們公司樓下做過推廣的就有好幾家,其中有兩家最受同事歡迎。有一家在行業內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了,以A產品為代稱,還有一家是剛剛起步,稱之為B產品,從產品的界面設計和商品品類的豐富度來說B產品都不如A產品,我們同事使用這兩家產品都是因為他們的地推活動,說白了就是送代金券。
先說說產品設計,B產品做的功能很簡單,沒有商品介紹頁面,你只能看到一個商品列表,有一張商品的圖片和商品名稱,如果要購買的話可以直接加入到購物車中,提交訂單然后去付款就好,購買成功后也沒有取消訂單的功能,如果想取消只能打客服電話。
如果讓你來評判這款產品,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產品達不到上線標準,因為電商產品總是希望達到更多的購買率,這款產品沒有做產品的詳細介紹,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缺失了促使用戶購買的因素。而從用戶這一端考慮,不對商品有詳細的了解怎么會掏腰包呢。
現在互聯網產品非常講究服務性,很多產品買了之后即便已經過期但是只要未使用都可以退款(典型的為團購),而B產品默認情況下不能取消訂單,看起來B產品有很大的不足。
因為不是A產品和B產品的員工,所以拿不到產品真實的數據。不過從我對公司同事的觀察來看,大家在B產品中的購買頻率要遠遠高于A產品。
分析一下原因,因為賣的是水果,所以只要配上水果圖片和名稱,水果的樣子和口味一般人都能有所了解,即便是不了解也可以從別的地方查一下或者問一下身邊的朋友。說到取消訂單的功能,如果是一家不錯的電商產品的話,這個功能的使用頻率應該不會很高。如果用戶想取消訂單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需要人工解決的方式,對B產品來說通過這種方式減少了技術人員的開發量。
至于說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呢,關鍵點是有折扣優惠的動力。
首先來講,B產品的商品價格跟A產品差不多,但是B產品的折扣優惠更大,算起來要更便宜。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雖然兩家都是免費配送,但是B產品沒有限制,不管多少錢都免配送費,這提高了用戶的購買意愿?,F在B產品已經推出了APP(最開始是基于微信開發的頁面),但是商品的詳情頁和取消訂單的功能仍然還沒有。從這也能看出這兩個功能在他們看來優先級還是蠻低的。
專題活動的案例
公司要策劃一個推廣活動,在人力充足的情況下會設計了一個專題活動頁面。后面有一次要搞同樣性質的活動,時間太緊,所以就把活動的內容發到了論壇上,以一篇帖子的形式展現。前者的做法需要設計、前端制作之后再讓技術人員更新上線,通常來講需要3-4天,而后者只需要運營人員在論壇編輯好,發布即可。
雖然是同樣的事情,但是過程卻有很大差異,至于結果,在同樣的推廣條件下可能也是一樣的,把內容傳遞到了,不同點在于展示形式不同,對用戶來說肯定是更喜歡經過設計的專題。
一個產品究竟要采用哪種形式,沒有統一的原則定論,這跟產品的重要程度,功能等因素有關。
一個產品要做好還是要做簡單,在時間不充足的前提下是個二選一的問題,但其實除了時間這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看是否值得。
一個產品的成果除了本身發揮的作用外,還有一點就是公司期望的目標,公司本身就不重視,產品在公司中也是扮演一個很小的配角,那么花費的資源也不需太多。
做產品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資源浪費或成本過高的情況,這跟產品經理自己有很大關系。
實際的過程中,很多產品經理會沉入在自己的成就感當中。有句話說不忘初心,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忠告在于通往一個目標的道路有很多條,做事之前我們會設定一個目標,但是在做的過程中也許你就會沉入到一種滿足自己欲望的狀態,沉醉在自己對產品的自我欣賞當中,而忘記了最初的目的。當一種交互形式、一種產品形態在行業內非常流行的時候,行業內的從業者也會跟隨,覺得那樣是流行,滿足自己的一種虛榮心,成為自己跟別人炫耀的資本。這個錯誤不僅產品經理自己,很多公司的高管也都會犯。
產品做成功了,產品經理個人而言有了成功的產品做背書。但是當沒有好產品機會的時候,很多人會把產品技能的提升作為職業發展的貼金石,這沒錯。但是很多人會基于這個出發點,特意做很多復雜性的產品,便于以后給自己增加經驗,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浪費公司的資源。
產品經理考慮周到是應該的,有些事情我們想到了,但可以用別的方式來實現。很多產品經理會因為一個頻次很低的需求而給開發人員帶來很大的工作量。例如一家電商本身只面向個人用戶,另外也開發了企業購買的功能,開發人員做了前后臺,包括前臺的表單提交、后臺信息的管理,審核等,結果上線后使用者寥寥,而從設計、開發、測試到上線卻花了好多時間。這樣真的劃不來,產品經歷還應該學會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
我在原來的公司,入職培訓的時候公司講說我們只注重結果,不在乎過程,當時聽到這話感覺有些不合情理,但后來仔細想想確實也有道理。一個人成功了,講的道理和方法都有很大的說服力,反之則呵呵了。一家公司要生存就必須要有好的結果,在不違反原則和法律的前提下,目的達到即可。
本文由?@云瑞(微信公眾號:mahuyan) 原創授權發表,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請附上出處(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及本頁鏈接。
這里面有個難解的哲學問題:旁觀者清,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