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解藥:產品經理如何面對信息過載?

1 評論 3219 瀏覽 7 收藏 9 分鐘

在信息時代,我們每天都要應對大量的信息,出于“知識焦慮”我們對這些信息不加篩選,全盤照收;而這只會導致更多更大的焦慮。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應該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安身呢?一起來看下吧~

01

為什么每個人在當下都熱衷于獲取各種信息?

這種上癮的背后,因為不停地獲取信息,讓我們產生一種快感——我得到了。正如我們每天都會產生的知識焦慮,進而主動去獲取更多知識,“學習”而字絲毫不敢懈怠,也正是因為這個過程中沉醉于“我得到了”的爽感。

不同于知識匱乏、知識過載可以通過知識管理來緩解,信息過載對我的傷害潤物細無聲——它綁架我的焦慮,擠占我的時間和精力,身處互聯網行業的我,感觸尤甚,掙扎在信息黑洞里不能自拔。

其實不少人深知其中道理,但他們還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因為“知易行難”,因為他們掌握不好這個度,這是人性使然。

我經常和身邊朋友討論關于知識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心得,我發現很多人常常容易走入到兩個極端中——破罐破摔和鴕鳥心態。要么就完全不管不顧,放任所有信息對自己的轟炸;要么拒絕任何開始,放棄吸收任何信息,拒絕所有的認知升級。

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不該是面對信息過載正確的打開方式。

對于前者:每天的時間和精力在不知不覺中被擠壓侵蝕,因為焦慮,所以包攬所有能看到的信息,各種知識付費能買就買,同時聚焦多個點等于沒有聚焦點。本末倒置,最終“知識付費付破產,也沒見自己提升到哪兒去”。

更可怕的是:還渾然不覺,以為是自己接收的還不夠多,繼續惡性循環。

對于后者: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分享高度發達,固步自封,就意味著拒絕認知升級,那么身處信息孤島的你就必將錯失大量機會,讓自己失去競爭力。

我一度深陷二者給我帶來的痛苦之中,前者讓我不斷“原地高抬腿”,后者讓我拒絕和自己溝通,最終錯失很多寶貴的機會。我花了很長時間,給自己找到這個問題的最優解——利用入口和分級,降低信息混亂度,建立個人信息管理規則。

翻譯成人話就是:從入口上控制信息進入個人視野的準入門檻,然后對接觸到的信息做質量分級。

02

分級的理念無處不在,這是提高效率、建立秩序的好方法。

投資需要分級,或者說需要做好投資組合,確保不同投資組合帶來收益最大化。時間需要分級,番茄鐘、To do list最大的好處就是:合理分配每天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優先級成都不同的事情中,確保工作效率最大化。

同樣的,電影也需要分級······

同樣,在信息的管理上,我們也可以借助“分級”這項工具。

現在公眾號極度泛濫,每天都有海量文章在更新,眼花繚亂,疲于閱讀。于是我想了個辦法——兩個微信號,日常用的工作號,個人時間用的生活號。

對于生活號 ,我會關注那些能對我產生價值且有態度的自媒體。

這類公眾號的準入門檻很高,數量上我給自己設置的上限是不超過10個,一旦我覺得有一個公眾號值得關注,就必須從現有的公眾號里取關一個,讓出位置。

對于這些有態度的自媒體推送,我的原則是每篇都看,且有自己的印象筆記剪藏。它們和我的生活緊密相關,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和生活,在我的評價體系里,“更新頻繁”不僅不是美德,反而是減分項。我堅信只有靠不斷的輸入才能倒逼輸出,定期更新自己的文字思考比日更博取關注更重要。

對于工作號,我會關注有價值的自媒體。

這類公眾號的數量上不封頂。我會選則在每天下班時,在回家的地鐵上,打開它們,快速瀏覽它們,如果有少量文章被我有幸讀到,或細細閱讀,或放進筆記收藏。

這套被我沿用近一年的規則,完美解決我大部分信息過載的問題。它就像一道防火墻,把信息噪聲隔離出去,確保我能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有價值的事情上,生活清爽而安寧。

03

目前能看到的絕大部分講“信息過載”的文章或書籍,都會教讀者“分清輕重緩急”、“篩選有效信息”、“有用的看,沒用的不看”……

乍聽起來,道理似乎是這么回事,但一旦進入實操,反倒加劇了我的信息焦慮,時刻思考,時刻篩選甄別,結果惡性循環。

這個感覺不對。

在我的理解里,好的解決方案應該是被動的:當你設計好秩序,你不需要任何主動的思考和辨別,你只需要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好的結果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抬高信息準入腦海的門檻,是解決信息過載的核心。

當信息源頭被嚴控,流量會減少,過載也就自然被治愈。這個過程完完全全是“被動”的:你不需要任何思考和分辨,舒服而安寧,“眼不見,心不煩”。當信息泛濫讓我焦慮不安的時候,我試著去減輕負荷提高信息準入的門檻;我只看書、行業論壇和若干自媒體。

隨意地讓大量信息涌入你的腦海,只會增加你的負擔。你每天收納的信息,都是有成本的,都會擠占你時間,會或多或少影響你實踐、思考、做事。 所以,你越發應該謹慎控制流量輸入。

我其實偶爾會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決定了一個人的學識和閱讀量?是好書、好文章的數量嗎?我覺得不是,這個世界上好書好文章是讀不完的。

自媒體和知識付費時代,微信、微博、知乎、得到、知識星球······里面或許真的有許多好東西——有些真的是不帶私貨、優質深刻的好文。但你不可能,也沒必要把它們讀完。你永遠沒必要因為錯過一篇好文章而悔恨。這個世界上,好文章是讀不完的。

曾經我也害怕錯過了好的文章,“別人都看了,但我沒看,怎么辦!”后來我的閱讀量大大降低,而我自己卻變得更好了。也許,愛情也是這樣。

那決定我閱讀量的是什么?

我覺得是穩定的信息流。

我的“收藏”就是個不斷流入新內容的池子;這個池子穩定的有水流入,就是我每天發現的有價值的信息。

我深深的明白:獲取信息是為了更好地進步。它是手段,不是目的,絕對不能本末倒置。

閱讀信息并不是我的主業,有很多事情(如工作、生活、思考、鍛練等)比閱讀更重要。

 

作者:螞蟻先生,K12在線教育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增長筆記。轉載請注名作者及公眾號來源。

本文由@螞蟻先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時候害怕信息繭放,進行“廣開思路”,其實往往造成信息涌入,這與信息的搜集篩選大相徑庭,信息涌入加上一波信息篩選實則是“信息分揀”,我認為這是單維的,與我們廣開思路的信息搜集->篩選也是截然不同的。我比較贊成作者的“抬高信息準入腦海的門檻,是解決信息過載的核心?!?/p>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