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水攤位之間的競爭看如何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

8 評論 13192 瀏覽 13 收藏 6 分鐘

上下班必經之路,會路過北京最繁華路段的地鐵口。最近一個現象吸引了我的注意,就是在地鐵便利店(以下簡稱便利店)和賣水小攤(以下簡稱小攤)的“競爭”。先說現象:

  1. 便利店售賣品種多于小攤,小攤只做一個品類:飲料(水);
  2. 但從飲料的銷量上講,小攤多過于便利店(具體指標未知,純屬目測);

出于PM的強迫癥,來分析分析這場屌絲逆襲戰爭的背后,涉及到用戶體驗的種種。

地理位置

地鐵便利店位于地鐵出口西側,大約5米距離,小攤則與出口有20米的距離,位置相對。理論上來說,地鐵便利店擁有比小攤更具優勢的地理位置,那么為何賣水銷量不及小攤呢?如果對此地段的地理位置加以觀察,不難發現,小攤理論上擁有了兩種客流:

進出地鐵的人和路人,而便利店雖然靠近地鐵入口,但若路人購買,必須要離開主路,走5~10米的距離前往,無形中增加了肌肉摩擦的成本(開玩笑),但就是這不經意的5米,讓小攤擁有了額外的一類用戶,而購買的主力軍也就由此產生。

結論:機動性和靈活性大過于規模,永遠要站在離用戶更近的地方。

自然界的“恩賜”

剛才分析了路程對于用戶心里的影響,其實影響因素不單單于此。飲料的銷量在夏季達到頂峰,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夏天的特點是陽光比較強烈,人們都喜歡在陰涼處活動。對于本文分析的兩個角色,在受日光照射的條件下卻截然不同。便利店位于較空曠的位置,本身的材質-鐵皮令自己成為熱量的集中點,而售賣窗口面向正南,雖然有遮陽棚但杯水車薪。我們假設購買一件商品要用0.5~2分鐘,加上走過去的時間,顧客大約要在陽光中“沐浴”1分鐘以上,這對于夏天顯然是不可接受的。小攤則巧妙的避過了這一點,利用較高的移動性能,即搬即走的移動到了樹蔭下,顧客可以再不離開主干道,不被日光暴曬的情況下完成購買,用戶體驗顯然提高不少。

結論:盡可能的考慮到所有不可抗因素而調整策略,是位置選擇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產品的展示

移動小攤的產品擺放是沒有什么規則可言的:所有飲料都擠在一個塑料白箱中,用較原始的方式進行制冷,加上所處較低的位置,以俯瞰的角度觀察,多種飲料的瓶蓋簡直五顏六色,相當有購買欲同時可以激起用戶的選擇的快感。而便利店則是通過傳統的方式進行展示:飲料位于貨架的某一層,而且由于處于背光,用戶不得不花上幾秒適應便利店內較黑暗的光線,才能看清飲料并進行選擇。

結論:獲取產品信息的過程有著天然的差距,在和用戶的接觸過程中設立了過多的障礙,結果只能是讓用戶放棄。

用戶的感覺

剛才已經分析了兩方在位置上的差異,這已經造成了不小差距。那么讓用戶做購買決定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呢:涼和快。涼是指通過飲料能夠快速洗刷身體里的燥熱感,快是指獲得涼的感覺過程要盡可能的短。在這方面,便利店可謂no zuo no die,自家的冰柜經常罷工,用戶體驗完全得不到滿足,擺明了將顧客拱手相讓。

結論:是否冰柜正常工作能夠提供更加涼爽的冰飲,小攤就沒有機會呢?并非如此,所以才有了此篇文章。用戶做決策過程中(尤其涉及到金錢),決定因素往往是復雜多變的。準確的把握決定因素,即使在實力上不占優勢。

總結:

便利店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售賣品類更多,安全性更高等等。不過對于標準化產品,用戶在做選擇時不必考慮產品本身,所以整個購買過程中的體驗就是決定性的。

 

本文由 @cloudxiao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忽略了價格的優勢。

    來自北京 回復
  2. ? 我到是覺得,除了方便和價格之外,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一個安全性問題。因為飲料這些東西,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不會去考慮他的進貨是否合法,賣的東西是否衛生的,畢竟,解決最迫切的解渴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出來只要是口渴了,哪個地方近就在哪里買了。

    來自浙江 回復
  3. 便利店賣得貴

    來自北京 回復
  4. 明明就是貴了5毛錢的問題……

    來自北京 回復
  5. 價格呢

    來自北京 回復
    1. 感覺在這買水的方面來說,價格是可以忽略的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