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品經理20年,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本篇文章回顧了中國產品經理20年以來的發展歷程,相信許多小伙伴看完之后一定能從中得到些啟發。
西方哲學史上有三個終極問題:你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從這三大問出發,我們以上帝視角來審視“產品經理”這一職位。
我在《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理解產品經理的三重身份》一文中已經對第一個問題進行了回答,本篇文章將回顧中國產品經理20多年的風雨歷程,對“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作出解釋。
1997-2000:風云激蕩,互聯網公司的成立與產品思維的萌芽
回眸這段歲月,你會驚奇的發現,對人們當下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互聯網公司不約而同都是在這一階段創立的。
97年5月,網易成立。
98年2月,搜狐正式更名。11月,騰訊成立。12月,新浪誕生。
99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
00年1月,百度成立。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微軟、甲骨文、蘋果等科技巨頭正在拓展中國市場,國際廠商的到來也拉動了中國IT行業的起步。那個年代IT技術是稀缺資源,軟件產品也是供小于求。技術團隊完成代碼的編寫和測試后,就交給商務團隊進行銷售。
但后來競爭變得激烈,軟件廠商需要對市場進行研究,分析客戶需求,找到市場空白后再進行切入。于是,整個行業特別需要能夠定義產品的人,行業的需求創造了中國第一代產品經理。
很遺憾沒有搜到誰是中國第一位產品經理,也許那個時代產品經理這種稱呼并不流行。不過人們現在耳熟能詳的用戶場景、差異化功能等產品思維從那時起已經悄悄地開始孕育萌芽。
以QQ為例,QQ的第一個版本做的非常小,200K左右,而同時期競品的大小是1-2M。你也許會好奇,為什么QQ要在軟件大小上花這么多心思?
這正是考慮了用戶場景的結果。要知道20年前,中國網絡帶寬非常窄,網速很慢,下載一款軟件通常需要一個多小時。更何況網費還不便宜,要根據小時收取費用。
在這樣的場景下,一款軟件能夠將大小壓縮至競品的十分之一,無疑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
同時期QQ的主要競品有:Yahoo Messenger,新浪尋呼和ICQ,QQ甚至一度還是ICQ的模仿者與跟隨者。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幫助QQ在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我們從一個很重要的功能說起:QQ的好友保存于服務器。
那時的互聯網圈并不流行關系鏈沉淀,網絡效應等理念,QQ率先做出了創新,將好友關系,用戶信息等數據保存在服務器。這種方式對用戶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即使用戶更換不同的電腦,也能找到自己的朋友聊天。
此外,熟悉QQ的朋友應該知道離線消息,個性化頭像等有趣的功能,正是這一系列的差異化功能幫助QQ逐步建立起優勢,并最終成為中國即時通訊和社交領域的巨無霸。
2000-2002:凜冬將至,產品價值的嚴峻拷問
2000年3月10日,納斯達克股指達到峰值5048.62,此后便開始下跌。緊接著,新興科技公司不斷惡化的財務狀況被曝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和投資人開始清盤,種種跡象已預示一場危機即將到來。
2000年4月3日,法官認定微軟違反反壟斷法,這一結果觸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隨即,高科技公司的股價開始一路狂跌,標志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
大洋彼岸的震動很快波及到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新浪股價被腰斬,網易一度面臨退市。在一片質疑和聲討中,大量企業裁員倒閉,整個行業哀鴻遍野。仍在苦苦堅持的企業不得不回歸核心業務,反思產品價值。
此時,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業務形態快速增長,很快蔓延至全國大大小小的網吧。這種形態叫網絡游戲,而傳奇正是網游的杰出代表。
產品價值方面,傳奇使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跨區域多人在線同時進行游戲。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多人”是以萬為單位,而在這之前,多人游戲只能在網吧的局域網內進行。
這項創新無疑是革命性的,也帶來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代理傳奇的盛大在2001年的收入就突破了千萬。
用戶激勵方面,瑪法大陸的英雄之旅為傳奇賦予了史詩般的意義,讓用戶產生濃厚的興趣與不斷探索的動力。多年后,魔獸世界席卷全球,崛起于艾澤拉斯大陸的勇士,對抗天災軍團的歷險是不是讓你覺得似曾相識?
另外,傳奇的成就體系,職業設置,即時反饋等設計理念對日后的游戲產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盡管不是自主研發的產品,但傳奇對中國游戲業,乃至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啟發意義是巨大的。一款價值獨特的產品,加上體系化的運營和銷售網絡,可以幫助團隊跨越寒冬,逆勢成長。
2002-2006:破土而出,用戶需求導向的確立
2002年,互聯網行業從大蕭條中緩慢復蘇,并逐漸恢復影響力。業務形態也從最初的門戶網站,網絡游戲等,開始演變出更加豐富和復雜的形態。
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就是在這一時期悄然興起的。
淘寶誕生于2003年5月,起初是為了抵御eBay易趣在C2C市場的競爭。
短短兩年后,也就是2005年,淘寶便超越了eBay易趣,占據了中國C2C市場70%的份額,把競爭對手們遠遠甩在身后。
宏觀層面,淘寶的勝利固然離不開免費策略的定位與馬云的高瞻遠矚。微觀層面,淘寶對用戶需求的重視程度也遠遠高于eBay易趣。
eBay在全資收購易趣后,便著手啟動易趣與美國eBay平臺的對接。
首先,eBay將國內的服務器遷往美國。服務器的遷移嚴重降低了中國用戶的訪問速度,給他們帶來了很多麻煩。他們不堪忍受,紛紛表示不滿。
接著,又將網站風格改成全球統一的樣式。這一舉動明顯挑戰了用戶的原有操作習慣,很多用戶一時間無法適應,老用戶則對此更加反感。
此時,用戶的流失已不可避免。
反觀淘寶一方,他們非常重視用戶的體驗與需求。
淘寶的員工每天都會瀏覽易趣的賣家論壇,看易趣賣家在抱怨什么,在吐槽什么,賣家們最不爽的又是什么。他們對競品動態和用戶痛點做到了一清二楚。
他們還會在淘寶社區中主動發帖,與買家賣家交流問題,探討解決方案。這種主動挖掘用戶需求的方式,讓淘寶更加貼近并理解用戶,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加速了支付寶的誕生。
最后,根據搜集到的痛點、建議與反饋意見,淘寶進行相應的功能開發與系統升級。很快,淘寶就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并在用戶間廣泛傳播,為淘寶贏得這場戰役打下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淘寶的這場勝利更是為“用戶需求導向”樹立了標桿,影響力至今不減。
2006-2010:日臻完善,產品經理職業體系的健全
2006年,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一路高歌猛進。
百度的市場份額達到62.1%,谷歌的市場份額則下降為25.3%,百度已牢牢占據領先地位;即便MSN重兵入局,也未能影響QQ用戶數的不斷增加,騰訊的地位依舊不可動搖;而打敗了eBay的阿里更是如日中天,業績持續上漲。
激烈的競爭加快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成長,也推動了產品經理職業體系的成熟。
正是在這段時期,騰訊,阿里等一線互聯網企業的招聘信息中正式出現“產品經理”的字樣,且整個行業對產品經理的招聘需求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
2010年4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與《結網》上市,這兩本書的作者均是資深產品人士,分別來自阿里與騰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側重于產品和項目管理,《結網》側重于商業戰略分析。兩本書的出版打破了國內長期以來沒有產品書籍的尷尬局面,標志著產品經理這一職業結束了野蠻成長的狀態,開始步入專業化和體系化的新階段。
回首這段歲月,“產品經理”這一職業從無到有,絕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隨著市場大環境演變進化產生的。
起初,在軟件行業,需求分析的工作由需求分析師承擔,他們負責將甲方的業務需求轉變為軟件設計需求,并以UML用例圖或活動圖等形式輸出。
后來,在互聯網公司中出現了產品策劃的職位,由產品策劃負責用戶需求分析,并轉化為產品原型。技術團隊再以產品原型為基礎,進行需求設計與任務拆解。
產品策劃的出現得益于兩個因素:摩爾定律和精細化的社會分工。
摩爾定律驅動著科技行業快速發展,帶來了技術的突飛猛進,電子芯片的性能每18個月就提高一倍。正如同商品交換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商人產生了。信息技術的大發展大繁榮,也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脫離技術生產,專門從事用戶體驗相關的工作。
這個新職業就是產品策劃,產品策劃可以說是產品經理的前身。
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產品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做好一款產品所需的技能也越來越多。除了要考慮用戶需求,還要協調完成開發和測試的工作,并且能夠以更高的視角去規劃和定義產品。
統籌這些工作的職位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名字:產品經理。
至此,產品經理作為一個獨立的職能正式登場,她將走向舞臺中央并展現奪目的光彩。
2010-2014:封神之戰,走向巔峰的產品經理
2010年,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
在PC互聯網時代,若討論“國民產品”一銜的歸屬,恐怕沒有定論。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論從用戶數、活躍度,還是從平臺生態、社會影響力等維度,這一頭銜非微信莫屬。
微信的成功,更是將產品經理推上神壇,成為大紅大紫的職位。
2010年10月,微信立項啟動,由騰訊廣州研發中心的產品團隊負責,該團隊曾主導QQ郵箱的開發。
短短的3個月過后,這個僅有7名工程師的小分隊便開發出了微信的第一個版本,并于2011年1月發布。當時的版本只有3個主要功能:文字聊天,照片分享和頭像設置。
乍一看,會覺得微信的第一個版本簡直太簡陋了,完全不符合大公司的氣質,但這正是結合了MVP(最小可行產品)理論的產物,即:只做核心功能并發布上線,以達到快速驗證用戶需求的目的。
雖然MVP理論不是微信團隊的原創,但經由微信團隊的實踐,已經被深深的植入了中國互聯網的DNA里。日后,無論大小公司,在發布第一個產品版本時,都能夠從微信的這段經歷中發現靈感。
只要對微信有過了解的互聯網人,都聽說過這句話:滿足用戶的“貪嗔癡”。那么微信是如何從用戶的“貪嗔癡”中延伸出產品功能的呢?
2011年5月,微信新增語音對講功能。滿足用戶便捷溝通的需求,語音溝通相比于文字溝通,是一種更自然、更方便的方式。這次更新使得微信用戶第一次有了顯著增長。
2011年8月,微信上線“附近的人”,允許用戶添加附近的人成為自己的微信好友。這項基于地理位置的功能充分滿足了用戶的好奇心,自從上線后,微信的用戶數保持每天10萬以上的增長。
2011年10月,微信推出新功能“搖一搖”,讓用戶通過搖動手機的方式,隨機找人聊天。“搖一搖”一上線,每天的啟動量就突破1億次,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互動方式,有效增強了微信的黏性。從此,微信徹底拉開了和米聊的差距,并確立了在移動通訊領域的領導地位。
2012年4月,朋友圈上線,讓用戶可以在好友間分享圖片,互相發表評論。這個結合了“圈子文化”的功能,滿足了用戶自我展示的訴求,讓微信得以自然而然地融入用戶的真實生活。
2012年8月,公眾號發布,讓內容的生產者和內容的消費者在微信內建立直接聯系。這一舉動吸引了大量明星前來入駐,并且通過公眾號給粉絲發布的消息會被營造成一對一聊天的感覺。
2013年8月,游戲中心上線,飛機大戰是默認內置的游戲。自動記錄好友成績的飛機大戰排行榜,在互動性和游戲性上都是巨大的進步。
2014年1月,微信紅包正式推廣,微信用戶之間可以發送紅包。小小的紅包結合了中國的習俗,迅速流行開來,并在日后對支付寶的統治地位發起了挑戰。
依據騰訊的財報,2014年微信的月活已達到5億,成為當之無愧的移動通訊霸主。微信升級了中國人溝通和社交的方式,徹底改變了好友間的支付和線下付款的習慣,讓中國擁有了影響力比肩iPhone的產品。更為重要的是,微信的成就在產品經理們的心中種下了“好產品可以改變世界”的信念,成為他們源源不絕的力量源泉。
2014-2017:陷落低谷,百無一用是產品
2014年,滴滴和快的曠日持久的補貼大戰讓人們看到了在資本的助推下,企業瘋狂成長的勢頭。
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地推鐵軍幫助美團最終成為千團大戰的勝利者。
2016年,得到App一騎絕塵,開創了知識付費的新領域,內容為王的呼聲也是一高再高。
2017年,摩拜與ofo的PK不僅在神州大地引起了轟動,在海外市場也吸引了眾多目光,共享經濟,模式創新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這一切仿佛與產品經理再無關聯。
歷經多年的發展,產品方法論已經足夠成熟。如何輸出優秀的用戶體驗,如何做好產品管理,很多產品專家對這些問題都進行過深入探討,并且在業內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
另一方面,這個職業既不需要編程寫代碼,也不需要談客戶背指標??此迫胄虚T檻不高,無論是誰,只要能懂一點產品建設的方法,都能夠成為產品經理。
這段時間,整個產品圈都充斥著一股焦慮的感覺。
很多產品人都在疑慮,這個職業在未來的五年或者十年內會不會消失?
除了群體內部的擔憂,來自外部的負面言論也逐漸在圈子內散布開來,比如:產品經理無用論。
那么,產品經理是不是如同傳言所說的那樣,沒有價值,將來會被其他職業取代呢?
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看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接著,再分析這些工作內容有沒有難度,有沒有技術壁壘。然后,再看有沒有其他職業參與競爭。
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和流程可以抽象成下面這張圖,是一個雙循環結構,包含三個階段。前期定義產品特性,中期推進產品特性的開發,后期宣傳產品特性。
產品新人一般從事的是中期的工作。產品原型的設計,跟進UI/UE提供交互設計稿,協調開發和測試資源,確保產品如期上線等。這部分工作標準化、流程化程度較高,且與項目經理的工作高度重合。
產品上線后,需要配合市場、銷售和運營團隊進行產品經營活動。這部分工作所占用的時間并不多,但我認為其重要性在將來會逐漸提高。
當下,前期的工作是各路產品豪杰PK的主戰場。如何從用戶反饋中挖掘真正的需求,如何做好用戶需求分析,如何進行競品調研,如何制定差異化的產品規劃等等。要回答并解決這些問題,是有一定難度和壁壘的,不是通過短期培訓或學習就能夠掌握。
之所以將“洞察需求”拿出來,并作為一個循環的起點,是因為“洞察需求”最能體現產品經理的獨特價值。從搜集需求到產品經營,這個循環得以順利運轉,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公司或平臺的。
“洞察需求”這項能力則不同,因為每位產品經理的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不同,心性也就大不相同。面對相同的情況,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很多創始人級別的產品經理,洞察用戶需求的能力就特別強,而且這種能力還很難被復制。
所以,在現有的工作內容與流程下,還沒有哪個職業能夠完全替代產品經理的作用。將來是否存在某個職業把產品經理替換了,尚不可知。不過相比于其他歷史悠久的職業,如財務、人事,產品經理可以稱得上是新物種,其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還需要經歷更長時間的考驗。
2017-至今:文武兼修,產品經理未來的模樣
曾經,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推動了社會的蓬勃發展,“互聯網”一度是潮流和酷炫的代名詞。如今,互聯網已人盡皆知,只是龐大經濟體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曾經,產品經理靠極致的用戶體驗和細膩的交互流程,就能睥睨江湖,引爆用戶增長。如今,各類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維度更加多元化,競品間往往更多的是在比拼銷售和運營能力,甚至比拼資本的青睞。
產品經理也早已走下神壇,成為復雜分工體系的一員,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無人再提“產品為王”的口號。
那么,產品經理需要升級迭代成什么模樣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要求?
在互聯網的上半場,無論是PC端流量,還是移動端流量,都擁是巨大的增量市場,一切競爭圍繞著“流量”展開。姑且把它定義成產品經理1.0時代,那個時候產品經理工作的硬邏輯是:體驗—用戶—轉化,核心是升級用戶體驗。
- 只要用戶體驗做的足夠好,讓用戶操作簡便,交互過程順暢,就能源源不斷地帶來新用戶。
- 有了大量的用戶基礎,通過運營手段就可轉化變現。
- 再將獲取到的收益投入到用戶體驗的迭代中。
這樣,正向循環就順利運轉起來了。
但是,流量總會有枯竭的時候,畢竟人口基數就那么大。用戶體驗的升級也同樣會碰到天花板,再升級就會性能過剩。這就是互聯網下半場的現況,2.0版本的產品經理需要解決的難題。
既然面對的是存量市場,原先應對增量市場的邏輯就失靈了。產品經理2.0的工作邏輯就需要切換至:流程—效率—留存,核心是升級行業效率。
- 通過掌握業務流程,發現其中的痛點與不足,進行改造,從而提升行業的整體效率。
- 有了效率的提升,就可以讓平臺的用戶盡可能多的留存下來。
- 有了用戶留存與活躍,就能產生數據積累。通過數據的分析與加工,再去指導業務流程的優化與精細化運營。
并不是說用戶體驗不重要了,而是強調需要跳出產品思維的框架,以行業的視角去尋找用戶痛點,制定解決方案。
隨著互聯網+的落地,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擁抱互聯網。由于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規律,就需要產品經理以一種學習者的姿態去掌握和提煉這些規律。
為什么很多銀行的App需要不停的驗證身份?要知道多次驗證,用戶體驗并不好。
為什么人們選擇使用Word,而放棄體驗更好的Pages?
這一切都是由行業規律和業務本質決定的,體驗好并不一定勝出。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趨勢,產品經理需要具備銷售能力。
首先,這是工作節奏的要求。產品經理需要深入一線與用戶交流,與競品PK,去推廣產品。在沒有硝煙,聽不到槍炮的后方做出的用戶畫像和競品分析都是紙上談兵。
其次,競爭形勢緊迫,產品經理從業人群同質化嚴重。在顛覆性技術沒有大規模應用,用戶習慣沒有整體性變化的前提下,如何規劃產品建設,如何做好用戶體驗之類的方法論可以說成熟且完備。如果僅從產品維度尋求成長與提高,對產品經理而言可能已達到瓶頸。
那么,不妨嘗試讓自己擁有銷售屬性,人類歷史上杰出的企業與個人也是同時具備產品和銷售雙重屬性的。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就是這個道理。典型代表如:商鞅,縱使一身本領,也要三見秦王,不斷推銷自己的治國方針與理念。
迪斯尼自建視頻分發網站,中國家電企業自建線下門店和電商渠道,目的其實都一樣,產品方要將銷售能力控制在自己手里。
行文至此,斗膽預言未來產品經理的模樣:
- 掌握業務流程與行業規律,具備升級行業效率的能力;
- 掌握銷售技能,具備一線作戰的能力。
結語
由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成長為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20年來,產品人的征途充滿了贊譽,也夾雜著質疑。雖然挑戰連連,但總能一路凱歌。
如果說產品需要跟隨用戶需求不斷迭代,那么產品人自己也要伴隨時代的浪潮日新又新。
愿流星依舊劃出那道迷人的弧線,你還記得當年的初心。
愿你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愿你既有勇猛,又有溫柔。
作者:沈宇星,愛好文史哲的工科生,微信號:princefrom612,歡迎交流,加好友記得備注。
本文由 @沈宇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作者大大之前留的微信找不到了o(╥﹏╥)o
好文當賞!
青年寫的挺好
對產品經理三個分工階段的總結很受用??
寫的好!
能在日漸繁復的工作中,看到這篇同行所寫的,咱們國家的產品20年,心中著實感動。同樣也為自己是一名產品經理而感到自豪。
作為PM同行,深深為小哥哥行云流水般的文筆所折服!點贊!
以前總在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但是人人都能成為好的產品經理嗎?就像文中所說的那樣,產品經理又不需要寫代碼,動動嘴寫寫文檔就好了,這個看似門檻很低的職業,有不同專業、不同從業經驗的人投身其中。但是,無論你以前是怎樣的,當你從事這個崗位時都要有一顆敬畏心。因為我見過一些做產品經理的朋友,做著文中所說的中期工作(也會設計前期的調研、分析),但是吹噓做著前期和后期的工作,說做過從0-1的產品、懂商業模式、競品分析如何如何,轉化率如何如何,甚至還有人量化到介紹說調研了幾次、文檔改動了幾版,仿佛一個人改變了公司和產品的命運。我覺得雖然不要神話產品經理、也不要神話自己,畢竟我們大多數人所做的產品,只是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問題,但是我們還是要認真對待這個崗位,培養自己產品思維、市場分析和商業分析洞察能力、產品(需求)的調研和分析能力、業務能力、數據分析等能力,而文檔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原型制作能力只是最基礎的能力。
mark
炒冷飯
哪里讓你覺得不好了,可以細說一下
我認為產品經理是以人的七情六欲為導向,通過用戶畫像、需求分析、數據分析為驅動而篩選出為用戶產生核心價值的產品。產品經理必須不斷學習擴大自我認知,迭代老產品,擴充新產品為公司長遠發展提供良性循環??傊a品經理至少要懂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等所有環節的流程。做好這工作真的是任重道遠。
我認為這句話就不合格。TX
互聯網+傳統行業在崛起,物聯網在崛起,期待能有顛覆性的革命變更。
其實無論是產品經理也好,還是其他崗位,都在朝著不同行業做細分,所以就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行業,賦能每個行業,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發展的更好
為你的文采所打動,不過我覺得產品經理未來更可能是一個技術 運營 設計的結合體,以數據為驅動、用戶和商業價值增長為導向
我認為產品經理是以人的七情六欲為導向,通過用戶畫像、需求分析、數據分析為驅動而篩選出為用戶產生核心價值的產品。產品經理必須不斷學習擴大自我認知,迭代老產品,擴充新產品為公司長遠發展提供良性循環??傊a品經理至少要懂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等所有環節的流程。做好這工作真的是任重道遠。
危機,是危險,也是機會
運營驅動產品的時代即將過去,5g時代,產品經理和技術將迎來新的春天。
我覺得運營驅動永不過時,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實體業。為什么覺得5g時代,就不再是運營驅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