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如何進行功能優化?
本文只討論單一功能的優化,即使用該功能時,用戶的目的已經相對明確,功能滿足的用戶需求相對單一。對于有多種功能入口集合的頁面,更多考慮的是頁面定位、以及各功能間如何進行平衡的問題。之后會有單獨的文章討論這類頁面的規劃問題。
可優化點及解決方案
“將自己一秒鐘變成傻瓜來貼近用戶”的說法,可以這么理解:用戶,就是從他看到的東西里面,點了感興趣的那個而已。
從這句話出發,能找到兩個關鍵點:“看到的”和“感興趣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用戶更多看到這個功能,以及讓功能提供的內容更符合用戶的興趣點。
在達成上述目的的過程中,還需要通過合理的交互設計,來減少用戶使用過程中的阻礙;以及必要時,通過利誘來刺激用戶。
方法一:讓用戶更多的看到
(1)增加功能曝光
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定律是不管用的,“流量為王”卻是最大的真理。所以,努力讓用戶看到這個功能,去確認這個功能是否已經覆蓋了所有的使用場景,去確認它是否還能獲得更高的曝光。
再沒有訪問的功能,曝光量上去,數據總會高點的。
(2)讓功能更顯眼
買東西的時候,如果一堆商品嘩啦一下扔到你面前,你一定會挑花眼。
功能也一樣。當一堆功能入口,都擠在一個頁面上時,用戶的注意力是分散的。而用戶無法很快理解頁面、找到重點時,就會更容易流失。
1)功能引導
蒙版、氣泡、標簽、紅點……都是讓用戶聚焦注意力的方式。但需要注意不要濫用,全是重點就等于沒有重點。要在合適的時刻,提示合適的用戶,合適的事情。比如:當需要優化的功能,其內容的更新頻率較低、但是和用戶相關度很高,那么更新提示就是必不可少的點。
2)調整入口頁面的布局
最好的引導,是沒有引導。
頁面布局本身,就會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好的布局,應該一目了然,減少用戶的理解成本。
方法二:找到用戶“感興趣”的點,幫助用戶做決策
(1)突出差異點
我們做決策時,通常不會一上來就考慮所有的因素??傆幸粋€當下最關注的點冒出來,從這個點出發,再去匹配其他的因素。所以,都是購物網站,你會在想要當日送達的時候,選擇京東;想找便宜貨的時候,選擇淘寶;想看書的時候,去亞馬遜or當當……
產品內的功能也是一樣。當有多個不同的功能,可以實現同樣的目的時,就需要制造差異,突出功能特點。讓用戶腦中冒出第一個念頭后,立刻能聯想到對應的功能。
例:排行榜的功能意義在于數據、以及內容之間的競爭性。所以,數據和名次變動的展現,能更容易地突出功能的特點。
(2)個性化
找到功能和用戶個體之間的聯系,投其所好。
無論任何時候,展示用戶最關心的內容都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做的是,確認功能是否根據不同的用戶,做了不同的處理。
下面列出幾個常見的用戶切片:
- 用戶對內容屬性的不同偏好。對音樂來說是風格、語言等;對書籍來說是分類、出版社等。
- 用戶來源的渠道。有時不同渠道來源的用戶,會有明顯的行為差異。
- 用戶所處的付費階段。從不付費、到首次付費、到大額付費,每個階段都應該有特定的處理方案。
方法三:減少阻礙
(1)流程優化
產品內,用戶的每一步操作,都意味著一次流失。所以,使用流程上的優化至關重要。
分析用戶在使用功能的時候,是如何操作的?
1)操作合并
有些操作是可以直接合并的;有些操作,則要給用戶留下選擇,提供合并的方式,也保留拆分的步驟;有些操作,即使合并后可以簡化流程,但也不能合并。
- 例1:知乎日報的內容列表,常規的操作,是看完一篇文章,退出,再進入下一篇。但這個操作,能夠被簡化為一個底部上滑的操作。
- 例2:同樣是單選表單的提交。如果是心理測試,那么點擊選項的同時就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題;如果是開戶申請,點擊選項后通常還是需要手動點擊確認來進入下一項,這時候,“確認”的步驟就必不可少。
2)減少鍵盤輸入
和點擊操作相比,鍵盤輸入的門檻要高很多。所以有可能涉及信息輸入的場景,都要盡量去猜測用戶狀態,提供選項來降低輸入內容所帶來的阻礙感。
例:用戶購買時余額不足,此時去充值,如果用戶打算自定義金額,補足金額不夠的部分是第一選擇,可以提前填好數值減少用戶操作。
在用戶陷入困難時提供幫助,對于一些比較復雜或者專業性強的功能、業務,用戶在處理過程中,是會遇到一些困難的。
要善于發現用戶的困難,并且采用主動的方式去告知、解決;而不是寄希望于埋藏在角落里面的“幫助中心”、“在線客服”。
- 例1:發布內容未過申時,明確標出未過審的字句、原因、建議修改方式。盡量避免讓用戶前往幫助中心查看說明,再分析自己哪兒寫錯了。
- 例2:填寫投資開戶的表單時,對于一個投資新手,他甚至不很明白不同投資的區別,卻要在幾種投資的專有名詞中間,做個選擇。這時候,用戶可能會去搜索每個名詞的含義。更好的做法,是在表單上提供說明,方便新手查看。
(2)考慮用戶心情
每個應用中,都是有一些功能是能夠提供愉悅感的。當我們希望用戶做一些“向我們提供幫助但是沒有獲得收益”的事情,比如應用打分、填寫調查問卷、參加用戶訪談……
這些功能放置在較為愉悅的場景中時,能讓當時的愉悅感去沖淡“沒好處”或者“好麻煩”的感覺,提高功能數據。
方法四:利誘
無論何時,利誘都是最有效的方式。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
此類方法需要考慮的點包括:
- 預算。需要評估方案上線后,預計會花費多少錢,是否在承受范圍內。
- 結算。方案涉及到的補貼,對正常業務結算是否有影響,有影響的話,該怎么進行結算,怎么查詢。
- 配置靈活度。方案上線后,很可能應為業務變更、用戶反響等多種原因進行變更。因此需要保證方案上線后依舊是可以靈活變動的。
- 是否要“看用戶下菜碟”。是按照想改進的數據,將用戶分層,越不健康的用戶,給到越多的利誘籌碼?還是對所有用戶一刀切,采用一樣的方案?前者的問題在于,一旦被用戶發現,產品的口碑會必然下降。后者的問題則在于,利誘高了給不起,低了沒效果。
之所以將這個方法放到最后,是因為覺得對于某個功能的數據優化來說,這的確是下下策。
作為產品經理,還是應該更多考慮提供產品價值留住用戶,而不是用錢留住用戶。燒錢無法燒出用戶價值,因為錢改變的行為,也會因為沒錢而改變回去。如果沒辦法提供長線利益,短時刺激就像回光返照,繁榮之后迎來的將會是徹底死亡。
具體優化點確認
從上述幾個角度分析功能之后,應該已經有了基本的優化方向。但這些方向,哪些有用哪些沒用,還要做進一步確認。
通常使用的手段有兩種:數據分析、用戶調研、競品分析。
手段一:數據表現
從數據角度分析一個功能的使用流程,可以明確看出每一步的轉化率情況。這中間可能會出現一些無法解釋的數據表現,或者發現某一步轉化率過低。
對這些問題點能夠起到正面作用的優化方向,就是我們要尋找的。
手段二:用戶調研
調查問卷或者用戶訪談都是可用的手段。
(1)調查問卷
需要注意的是,要為用戶提供選擇,盡量少的采用開放性問題,開放性問題能獲得的有效信息量是很低的。
試想這樣一道題:“你覺得XX功能讓你不爽的點在哪兒?”大部分用戶的回答會是:“不好用”。而即使有用戶提及了具體哪里不好用,從他們五花八門的表述方式中分析出有用的點,依舊是個大工程。
所以建議對功能做初步分析后,將可能的優化方向、其他問題點都提煉成選項,讓用戶做選擇。
當然,實在沒有頭緒,通過開放問題集思廣益也不失為好方法。
(2)用戶訪談
需要注意的是,讓用戶描述自己的使用方式和困惑,不要提供選擇。
用戶訪談就是一個超長的調查問卷,因為在問題數量不受限,所以能通過追加開放問題的方式來核實用戶回答中的細節。這種方式能夠避免選項對用戶造成的傾向性誘導,但同時也會有樣本不足、資源耗費較高的問題。
手段三:競品分析
- 首先,你在考慮的優化方式,可能是競品嘗試過,覺得效果不好又推翻的。多看看競品在這個功能上的嘗試,有助于幫忙避免一些早已被踩過的坑。
- 其次,競品有時也能提供一些好的點子。雖說天下產品一大抄,但會抄和不會抄差別還是很大的。競品分析不是說看到其他應用做了什么,就立刻也做什么。
會抄的人,看到的是,這個功能是否適合所在的應用。適合的話,為什么是這樣的;不適合的話,又為什么不適合;如果我的應用做類似功能,會有效嗎,契合點在哪兒。
優化后驗證
功能改版后的數據對比是最基本的產品工作,就不多說。
一個小的細節點在于,最好確認下,在功能優化的前一個版本,相關功能的埋點是完善的,以免出現歷史數據不全,無法對比的情況。
本文由 @?譚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關于多種功能入口集合的頁面,這個文章啥時候更新啊??
天哪,好多年沒上來居然看到了催更。。。雖然時隔一年,但我還是收到了,最近就更啊~~~
如果你能看到,也可以補充些具體的問題給我。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