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給產品人幾點共勉的建議

4 評論 13205 瀏覽 41 收藏 8 分鐘

放假回來,看到好多公眾號大V都立了2019的flag,覺得是時候也給自己打打雞血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在職業上、個人成長上,對2018的復盤,和對2019的計劃,與你共勉~~

之所以有這篇思考,是因為看了曲凱這篇《30歲這一年的十條感悟|42章經》,挺有感觸的。試想自己今年也到35歲的坎兒了,雖然不至于極度焦慮,但壓力總歸是有的。就像那些“販賣焦慮”的文章說的,這個年齡段是很多互聯網公司招聘的一道門檻,標準的“高不成低不就”,如果沒點“金剛鉆”,還真攬不了瓷器活。

但干想也不是辦法,怎么能在這關鍵一年積累更多“金剛鉆”,是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話題,這是對我的要求,也是對大家的建議,供參考。

大概分以下幾部分:

1. 低頭干活,也要抬頭看路

2018是忙碌的一年,2次36氪App大改版,反復推敲OKR,同時對接十幾條產品線,持續不斷的溝通、確認,雖然從產出物上早已超額,但結果卻只是不過不失。包括自己在內,觀察到身邊很多產品人每天都在和需求、Bug、排期優先級打交道,卻很少停下手頭工作,好好分析下歷史版本數據,提前規劃未來3個月的迭代節奏,定期調研行業新產品動向。更不用說思考如何創新、如何突破了。

誠然人的精力有限,作為身兼多職的產品經理,每天處理各種雜事兒就夠累了,哪有時間去想別的。但我相信只要發揮主動的一面,積極思考,還是會有解決方案的。比如:設定日常事務優先級;比如:申請增加人手釋放工作,比如:利用工具提高效率等等。

2019,我的建議是產品人應該每天花至少30分鐘,體驗新功能、了解新趨勢、獲取新知識點,每周至少找1次機會和身邊人深入溝通新思想新觀察新案例,并持續記錄和分享。只有這樣才能主動拓寬自己的認知邊界,不斷看到更遠的路。

2. 數據是個好東西,善于利用,提高人效

知道數據是個好東西,但2018年并未真正用上?,F在回過頭來想,很多爭執都可以用數據化思路解決。不知道產品往哪個方向走,先確定數據目標,而不是所有功能并行走,想到哪個做哪個;不知道哪個需求先做哪個后做,先看是否對提升目標數據有幫助,而不是哪個部門嗓門大聽誰的;不知道用哪個方案實現需求,就先最小成本上線看數據,而不是直接拍一個就開始做。

2019,產品人應該在數據層面更在意對“模型”的建立,而不只是在點擊行為,交互體驗層面做一次性分析。

這里的“模型”,一方面指數據分析的思路,也就是發現變化,按照模型就能獲得一些歸因結論,這一點要持續積累方法論和提升對業務的理解;另一方面是指通過模型,能發現哪些新機會,比如:通過模型證明產品設想,利用模型篩選指定用戶,使用模型計算成本收益。你掌握的模型越多,越能具備對市場趨勢、對商業模式的敏感度。

我的建議是,每天至少花30分鐘看數據、分析數據,一個月能總結出一個數據模型就最好了。如果有靠譜實用的,仍舊希望大家能把成果分享出來。

3. 注意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是我2018做的不夠好的地方,導致自己迷茫了很久,卻仍Get不到高層想要什么,結果就是做了很多對主營業務沒多大幫助的產品功能。好在下半年新領導入職后,及時扭轉了這個局面,設立了清晰的目標和方向,也讓我對向上管理這件事開始重視起來。

坦然說,我挺怵和高層交流的,生怕自己思考的不到位,或者無法理解對方話里的意思,造成低效溝通,浪費了雙方時間。但這也促使自己不斷思考高層想要什么,自己能給什么,正所謂“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問題”。

除此之外,產品人還需要做到:客觀描述問題、數據導向、提前告知、預期管理等,關于這些想做好并不容易,后面打算單獨寫寫我的一些更具體的思考。

4. 注意給自己打標簽

正如曲凱文章中提到的,每個人在別人眼里都是幾個“TAG”,但其實大多數人可能連一個拿得出手的TAG都沒有。曲凱說自己勉強叫“海歸創投人”,其實還是謙虛了,再怎么說他有:四十二章經老板、杜克大學、36氪明星作者、前BAT產品經理這幾個標簽,再加上他自己提到的上福布斯榜單、出書《創投42章經》。已經足夠讓人“哇哦”了。

再看我們,其實能拿得出一個類似的也就不錯了。以我為例:想了半天,北科大研究生?36氪產品負責人?前網易產品經理?互聯網悅讀筆記維護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起點學院導師?沒了,而且并不會讓人感到NB……

2019,給產品人的目標是要找到,或者創造屬于自己的標簽。就像綜藝節目每個明星都有“人設”一樣,讓這個TAG一提就能讓人記住,讓人覺得與眾不同。

具體這個TAG要打什么,現在還沒想好,但線索有2個地方:

  • 去在行上,找產品領域的專家,去看看他們是怎么介紹自己的。
  • 去起點學院、知乎大學上,找產品方面的講師,去看看他們是怎么介紹自己的。

然后思考,相比而言自己可以怎么定位。

OK說了這么多,更多是希望大家不要被寒冬擊倒,焦慮年年有,何不化壓力為動力?

產品經理反而應該在市場都冷靜下來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洞察力、創新力和執行力,為自己、為公司創造價值,體現自己的影響力。讓我們一起努力,與你共勉!

#專欄作家#

申悅,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悅讀筆記(ID:pmbox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6氪產品總監,起點學院優秀導師。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32個??

    回復
  2. 36Kr產品總監這么謙虛的嗎

    來自北京 回復
  3. 很有感觸

    回復
  4. ??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