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跨行業分析的一般思路

1 評論 11285 瀏覽 185 收藏 11 分鐘

上上上上周開始調研新領域,花2個小時出了小報告。

在這次了解新領域的過程中,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再像幾個月前一樣,下一堆競品隨便看看功能,而是先整理了一下分析的框架、維度與思路,才著手分析。

想到這份工作入職之前糾結的一個問題——產品經理跨行業如何快速從零到一熟悉新領域、積累新領域的經驗。現在,對于這個問題,好像有些自己的小想法了。索性就整理記錄下來,之后可以驗證一下自己摸索出來的方法論是否正確。

分析思路如下:

一、行業概況分析

針對行業的分析,主要看行業內都有哪些人,在做哪些事,主要從以下維度出發:

◆ 互聯網巨頭如何切入的,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切入,發揮了自身的哪些優勢,上線的產品是什么,在市場上表現怎樣?

◆ 行業領導者在做什么,什么模式,發展動向怎樣?

◆ 傳統企業是怎樣做的?

◆ 官方機構有無介入,有的話,有無相關成果?

◆ 有沒有創業團隊在該領域做得不錯?

◆ 國外該領域的發展情況?

◆ 有哪些衍生品(如周邊產品和智能硬件)?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了解一下行業的壁壘與進入門檻。

二、產品/產品市場分析

針對產品的分析,主要從產品種類(有哪幾類、哪些相似的競品)、主要功能、主要商業模式出發,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競品,具體分析維度可參考產品精益畫布:

◆ 問題:這個產品解決了用戶的哪些問題,最重要的1-3個問題

◆ 用戶群:目標用戶/客戶是哪幾類人

◆ 產品核心亮點

◆ 解決方案:最重要的1-3個功能點

◆ 渠道:用戶的來源

◆ 收入分析:已經有的收入模式,怎么贏利?

◆ 成本分析:有哪些花銷,核心成本是什么?

◆ 關鍵指標:用哪些角度評估產品的成敗,KPI是什么?

◆ 門檻優勢:有哪些難易復制的競爭優勢?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了解一下產品市場規模(總體市場規模有多大,競品的市場占有狀況如何),市場的發展情況,如:開始的時候是怎樣的,都有哪些產品類型;現在是怎樣的,什么樣的產品類型居多、做的不錯;之后的發現趨勢等等。

三、用戶研究

一直認為,產品是為用戶解決問題的工具,移動產品就是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與手段,為用戶線下的生活場景提供更為優質的解決方案。對于用戶的研究,主要從以下維度出發:

◆ 目標用戶是誰?

◆ 目標用戶的群體特質怎樣?

◆ 用戶線下生活場景中,用戶有哪些需求?

◆ 有哪些問題、痛點與不爽?

◆ 針對這些問題、痛點與不爽,用戶現在是怎樣解決的?

◆ 現有的解決方案有什么不爽?

◆ 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 用戶這么多需求,我們將解決用戶哪方面的需求與期望?

四、自身分析

除了外部環境的分析,還需梳理一下自身情況,如公司資源優勢、產品情況,做到知彼知己。

1、公司層面:

◆ 公司在整個行業中的位置,是領導者還是追隨者?

◆ 有沒有良好的業務基礎?

◆ 有哪些資源可以用,哪些資源可以形成行業門檻?

2、產品層面:

◆ 產品目標:戰略主打產品、邊緣卡位產品、新業務線-創新產品

◆ PLC-產品生命周期:產品孵化期,需要你來做新業務線或新產品;產品成長期,需要你快速迭代產品,或者是優化用戶體驗;產品成熟期,需要你挖掘新的業務增長點;產品衰退期……

3、公司與產品結合層面(如果是較高level的產品經理,也可以考慮下產品的商業價值):

◆ 這個產品可以為企業創造什么樣的價值?(創新創業戰略產品、卡位產品、打敗競爭對手、擾亂競爭對手產品、創造經濟利益產品)

◆ 這些價值是否契合公司的戰略目標與業務發展趨勢?

◆ 為什么是現在做這個產品,時機對么,有現有資源么?

在分析自身優勢的時候,除了對公司做分析,也可以開始做對自己的職業優勢的分析,如:新領域產品中,有哪些模塊是自己熟悉的,之前的工作經歷能為產品帶來什么,經驗的遷移與轉化等。

五、結論與解決方案

周一做分析的時候,選取的框架,就是上述四個基礎層面。但是,好的分析,一般都會有自己的結論與總結,甚至是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與建議。如果我們只單純關注數據和競品信息,就不叫做行業分析,而是信息收集。針對新領域的分析,尤其是對于新產品的研發,要明確:

◆ 行業的機會在哪里,我們能從哪一點進行切入?

◆ 用戶群體特征怎樣,我們去滿足怎樣的用戶需求?

◆ 競品這么多,我們怎樣做出差異化?

◆ 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做怎樣的努力?

這樣一個循環走下來,應該會對新領域產品市場的概況了解的差不多,或許會有自己的思路和產品想法。

附:渠道與工具

競品信息&競品用戶反饋:APP ANNIE、應用市場、搜索引擎、微博反搜索等用研:現有問卷數據、問卷、對身邊的人做用戶訪談

行業報告與數據:艾瑞、易觀國際、KPCB、友盟、talking data等

另外,利用知乎、quora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看一些自媒體的相關報道,也是不錯的方式。

最后

梳理一下自己跨行業、熟悉新領域的經歷,回想每一步,自己是怎樣做的。

◆ 從生活服務產品到移動教育,從平臺到小而美的工具型產品。覺得這是一款難得的好產品不想錯過、看新聞報道團隊背景也很贊,于是上線不久就勾搭面試了,面試 之前,用研做的很足,100+份用研數據,加之自己就是目標用戶,又有英語教學與教研背景,感覺熟悉產品的門檻很低。

◆ 從熟悉的教育行業離開,換了一家公司,開始做新領域產品,有種把自己優勢都丟掉、從零到一重新開始的不自信,入職前不知道怎樣準備,拖拖延延只看了一本視頻產品的書,產品方面只是簡單的看了一下競品,著力點還是在于從產品功能層面。

◆ 在新的公司,環境和之前大不同,自己在慢慢適應成長的過程中,開始注重工作方法與思路的梳理,對于移動產品的了解也更深一層。這周,研究新行業,又是新的 開始,發現自己進入新領域的方式,不再是簡單的看競品了,而是從行業出發,想知道這個行業是什么樣子的,這個行業的產品市場是怎樣發展的,用戶有什么問 題,有哪些尚未挖掘的機會,我們的自有資源是怎樣的,怎樣用自身資源去匹配機會等等。


分析的過程、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也發現了自身積累的不足。很多人說做產品沒有方法,但是現在越來越相信好的產品經理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產品理念。一個個產品做下來,開始有了career advancement的意識,也開始注意總結梳理方法論。盡管,有了自己的輸出物很有成就感,但還是很懷疑action-based learning、根據經驗與反饋進行學習的模式,與是不是效率低下。特別是最近在構思產品商業場景的構建,就覺得產品經理懂一些市場分析方法與商業邏 輯,還是很有必要。Demo、交互設計、PRD等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新經濟環境下,移動產品不再是等同于WEB產品的信息堆積,而是傳統商業模式的移動端 展現、甚至會為傳統商業打開新的空間,優秀的移動產品經理甚至會驅動業務線的發展。

反省自己最近的一個月,晚上加班到很晚、 周末也工作,總是一個勁埋頭做做做,卻沒怎么看看書,看看好產品,設計點東西,給自己的加點能量。下個階段,分一些時間給自己,多讀讀書、研究下理論、寫 寫文章、梳理一下方法論,把基本功打的再扎實一些;多體驗下好產品,好久沒有體會到看到好產品的驚喜感,看看能不能設計一些自己的小產品出來。

總之,多做點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原文來自:http://www.jianshu.com/p/a5b6abcf7550#

作者:綠屋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能不能把下劃線去掉,這看著也太湊合了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