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嘴里的“用戶”真的是用戶嗎?

6 評論 11857 瀏覽 8 收藏 9 分鐘

如果你是一個產品經理,或者你是跟產品經理打交道最多的設計、研發人員。你可能經常會聽到以下這類話:

“這么做,用戶會感覺很不爽……”

“用戶說,需要……”

“用戶強烈建議增加這個功能,……”

“這樣做的話,用戶會不會覺得……”

……

多數時候,這種話真的很難反駁。事實上,并沒有一個真正的叫做“用戶”的人能夠讓我們抓來問一問上面的想法是否是他的。產品經理一旦祭出這個大殺器,就會認為自己是站在“用戶”這一方,在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研發、其他產品經理等人員即使不同意,也往往沒有特別好的手段來說服對方。于是,產品需求或功能討論會慢慢變成辯論大賽,你說這么對用戶好,他說這么對用戶不好……

但是,產品經理嘴里的“用戶”真的是用戶嗎?我的答案是:并不見得。

我認為,產品經理嘴里的“用戶”至少包括以下三種:

第一、產品經理自己。

有時候,產品經理所說的“用戶”本質上就是自己。如果他說“用戶不喜歡”,那就是他不喜歡;如果他說“有了這個功能,用戶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其實就是他覺得有了這個功能自己用起來更爽……

這種狀態下的產品經理,多數時候自己本身也是其設計的產品的典型用戶。所以,他會經常性地問自己是否喜歡某個功能或某個流程,自己是否能夠順利地完成某個任務。

但若因為種種原因,產品經理自己并不是所做產品的典型用戶,麻煩就大了。這個時候再把自己當作用戶,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把產品做偏甚至做壞。

第二、產品經理扮演的用戶。

有時候,產品經理所說的“用戶”是自己扮演的某一類型用戶。周鴻祎一直強調的快速變成小白其實就是要求產品經理有能力扮演小白用戶。這時,如果產品經理說“用戶不喜歡”,其實是他通過扮演某一類型用戶,覺得這一類型用戶可能會不喜歡……

說實話,能夠有這種本事的產品經理,除了已經在產品經理這個行當里有過比較多的經驗和積累外,還需要有強大的同理心,能夠比較容易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因為,沒有經驗和積累,就無法對自己產品的典型用戶有所了解,但若沒有強大的同理心,就無法將自己代入到典型用戶的角色中。這個時候,產品經理就是一個演員,是梁朝偉還是黃曉明,決定了產品的優秀與否。

此時,產品經理并不一定需要自己是產品的典型用戶,只要他演技夠好就可以。他可以通過對典型用戶的研究和觀察來扮演典型用戶,從而在產品設計上做出相對正確的決策。

第三、數據分析下的用戶。

有時候,產品經理所說出來的“用戶”是從理性出發的。如果他說“用戶不喜歡”,多數會帶有數據分析,如:69%的用戶不喜歡,20%的用戶無所謂,11%的用戶喜歡。

若一個產品經理嘴里的“用戶”是這種類型,意味著產品經理不靠自己的感覺或自己代入用戶角色來做決策,而是根據數據統計結果,是一種相對科學、客觀”的方法。這也是多數大公司強調調查和分析的原因所在。但是,想要讓自己公司的產品經理能夠以數據分析下的用戶來做決策,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就是:1.必須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數據統計這個繁雜且難度大的工作中去。2.必須有足夠級別的產品經理,知道應該了解什么樣的數據來輔助自己的決策。3.必須有一定能力的數據分析人員來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只有保證了這三點,才能夠讓產品經理進行客觀的決策。

那么,如何來分辨這三種類型呢?我有一個比較粗暴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 用戶就是產品經理自己:產品經理在言語中更多會用“覺得”、“認為”、“感覺”、“喜歡”等描述感覺的詞。這些詞前面如果換成“我”的話,一點問題都沒有?!坝脩粲X得”=“我覺得”,“用戶認為”=“我認為”……
  • 用戶就是產品經理扮演的用戶:產品經理在言語中會更多運用情境。如:用戶會完成任務會變得更加困難,你想象一下,用戶在地鐵上……其實,在說這些話的時候,他是在將自己代入到用戶的角色中在描述而不是在說自己的感覺。
  • 用戶是數據分析下的用戶:這種分辨起來最簡單,產品經理在描述用戶行為或觀點時會有數據的佐證。

那么,分辨出來這三種類型有什么用呢?

其一、一個產品經理多數情況下會使用以上三種類型,但這三種類型中,越往后的類型使用越多,自己對產品設計的理性越多,也就越接近用戶的真實需求。

其二,作為產品經理,有了對這三類的認識,可以時刻觀察自己,來判斷自己所得出的結論究竟是否更靠近用戶的需求。

其三、對這三種類型的運用,從某個角度來說也代表了三個段位的產品經理。初級產品經理嘴里的用戶往往是自己,所以只能做適合自己的產品。中級產品經理能夠將用戶代入己身,所以做產品的范圍擴大了。但若典型用戶跟自己的生活經驗差距太大的話,代入難度會增加,產品成功率就會降低。高級產品經理在經歷前兩個階段后,往往會不再過于相信自己(很可能是拍腦袋碰壁次數多了),開始以數據為依托,所以能夠做的產品跨度也會更大,也可能會更加的了解“真實”的用戶。以此為依據,我們或多或少可以判斷一下自己目前所處的水準。

說實話,寫了這么多,突然覺得本篇所寫的東西沒有啥大用。呵呵。不過,既然寫完了。大家就隨便看看。

#專欄作家#

岳山丘,微信公眾號:iamyueshanqiu,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慕課網產品經理。兜兜轉轉好多年,一直在教育行業做產品。初始做內容,后來開始做WEB端。關注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順便賺點小錢花)。最近一段時間開始研究移動APP產品,希望能夠多學習一些東西。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贊,不過在現實中,數據真的很難拿到,另外,并不是每個問題都能有數據支撐的,特別是那種喜歡不喜歡的主觀題。。。

    來自江蘇 回復
    1. 主觀感受的東西,可以不去理會。因為眾口難調

      來自上海 回復
    2. 在公司實習,很難拿到數據,即時有數據,也需要清洗整理

      來自重慶 回復
  2. 這個用戶還可能是老板!好嗎!! ?? ??

    來自上海 回復
  3. 樓上說的不錯,憑借自己對各項數據的理解以及對大市場的判斷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

    來自福建 回復
  4. Sometimes stats are not telling the truth. 除了作者所講的三個級別之外,PM還可以做到第四級別-有智慧去判斷哪些數據是真實反映問題或用戶需求的,并為之己用。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