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需求分析的高階指南
只要有人在,就會有需求在。只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在,他們的需求就會不一樣。人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不斷升級。
——經濟學·薛兆豐
需要和動機,是推動人們行為的原因。任何一種特定需求的強烈程度取決于它在需求層次中的地位。
——心理學·馬斯洛
需求分析能力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需求分析是一套有著廣泛適用性的方法論,它也適用于現實場景,比如:正常的溝通語境中,如果對方突然向你提出一個問題。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陷入對問題的思考,少數人的第一反應是為什么對方要問這個問題(提問的意圖是什么,他想從答案得到什么信息)。
第二種思維方式,連帶問題的提問者一起納入思考,這樣更能掌控溝通中的主動權。
需求分析也是做同樣的事——深挖事件(需求)背后的實質。
兩個目的:
- 與其他需求分析不同。本文會在前、后端,數據等需求之上構建一個通用的分析方法;
- 實用為第一原則。
一、先簡單扯下“需求”
需求在產品領域囊括極大的范圍。按來源就包括:C端(用戶)需求、B端(用戶)需求、數據需求、老板需求(* ̄︿ ̄)、業務需求、技術限制需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哪怕不同來源的需求也并非彼此獨立,它們都最終指向了用戶,這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照。
業務服務于用戶、數據呈現用戶的反饋、“老板”對用戶需求進行猜測、技術需求則是在限制與用戶體驗之間尋求平衡……
從需求方提出訴求到形成產品,過程大致如下:
二、再用力扯扯“需求”
需求方無法講清楚需求,是因為缺乏對產品的全面認知,以及溝通中的交流黑域(不可說&不需要說&無法描述),他們給到產品的是一種訴求。
需求分析要做的就是一層一層剝繭抽絲,還原出訴求是怎么來的。
需求層級:
實例一:前端
某用戶訂閱場景-最終購買頁,原有的流程是用戶先選擇a/b方案,然后點擊“確認購買”發起支付。但是進行數據分析時,發現熱力圖上“確認購買”按鈕附近也有較多點擊事件。
- 表層需求——需要降低用戶在確認購買時的誤點擊
- 深層需求——“確認購買”按鈕過小導致誤點擊
- 底層需求——用戶對支費的中間環節表現出急躁
如果我們對需求的挖掘不夠透徹,就不會針對“支費中間環節”進行設計
所以最好的方式,不是放大“確認購買”按鈕,而是徹底取消“確認購買”按鈕。
實例二:后端
某進件系統,業務人員需要每天手動錄入信息。他們提出較強烈的反饋:將幾處輸入的內容改成配置選項,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降低錄錯率。
- 表層需求——可以通過配置選項提高信息錄入效率
- 深層需求——信息錄入存在優化空間
- 底層需求——當前流程中的工作人員處在高負荷狀態
最后的方案不是增加信息的配置選項。而是通過制式表格錄入信息并直接上傳表格文件,直接提升系統的自動化處理能力和批量處理能力。
判斷需求的真偽:真需求要滿足三個條件
- 該用戶屬于目標用戶
- 需求必須符合產品定位
- 需求能夠實現
評估需求的價值:
- 廣度:受眾人群以及受眾面
- 強度:用戶對于需求的迫切程度
- 頻率:間隔時間及可持續性
三、從用戶需求到產品需求
產品需求就是需求分析階段的最終產物,針對每個用戶需求解決方案就是產品需求。
關于針對性的強弱,我設計了兩個衡量指標:
- 需求實現程度:需求目標量化后的達成比例
- 需求滿意度 = (用戶體驗 – 使用成本)/需求強度? ? ? ?
使用成本指代付費、學習成本、時間成本一類。
還需要注意:
(1)少數需求具有彈性(邊界及強度是變化的)
這要求我們靈活地看待需求,盡可能掌握變化的規律,及時調整產品方案。產品設計上采用可拓展性設計,屬于產品設計范疇,這里不作展開。
(2)多個需求之間又有關聯性(互相影響)
可以通過一些數據手段,比如關聯算法來觀察需求直接的關系。產品設計層面需要按照從局部到整體的設計思路。
關于需求關聯性,比較典型的就是“啤酒+尿布”的案例,沒聽過這個案例的同學可以思考下,為什么這兩樣商品擺在一起會刺激它們的整體銷量?
四、一 大波需求來襲
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堆需求,就需要一些有效的管理機制。
不過最重要是砍需求。嗯,砍-需-求!每個產品經理都想著做很多東西,但是東一個需求西一個需求會逐漸擾亂了你的判斷力。大道至簡,做產品不是靠數量疊加,找出產品不同階段中那些最關鍵的需求。
套用股市的一句話:會做需求的是徒弟,會砍需求的是師傅。
方法不難:
- 對需求進行價值評估和量化
- 關聯性較強的需求進行整合
- 排列優先級
但是頂尖的產品經理都把砍需求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各有各的路子,頗有玄學的意味。
記得在天天問上遇到過一個問題“你認為產品經理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你能想到嗎竟然是直覺,不過在直覺的后面隱隱能看到最純粹的理性。
如果需求是點,解決方案是連接點的線,那面是什么?
著名rap手雷軍說過:“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做好需求分析,可以做好產品,但不一定能做出一個對的產品。這就需要我們拋開戰術層面,站到更高的視角上。
所有對產品的價值判斷,都基于對行業、市場的探知程度;對人性的認識和了解程度(發現沒有,把握人性始終貫穿產品的各個層面)
所以我們對宏觀和趨勢要有足夠的積累。
需求分析能力本質上就是一種對人的理解能力。
作者:倪猜-Zane,微信訂閱號:產品量子態
本文由 @倪猜-Zan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受教 多看幾遍
您好,請問可以轉載到我的個人簡書上嗎?僅供自己學習的那種,會注明出處和作者的。如果可以,希望可以得到您的回復,謝謝了。
好的 注明出處
學習了,階段分明,具體邏輯調理清新。很有幫助。。。。
很受用,自己對于需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思考的空間。需求就是問題,轉化為產品,就是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會設計的問題的發現、問題的分析、問題的解決。
學習了,看了好幾遍消化
寫的實在是太好了,很受用,希望能變成更好的自己,感謝作者(?????)?
我覺得低端產品靠執行 中級產品靠挖掘 高級產品靠分析
欲望–需求–解決方案。用戶不會告訴你自己內心的欲望,他只會基于自己的認知認為自己需要什么,并且最終從嘴里說出來的還不是需求,是解決方案。
有道理
所以還得從用戶給的解決方案里找出他的需求以及產生需求的原因
那個付費的例子,特別好
喜歡這種通過例子來說明問題的文章
需求就是對人性的理解??。產品必須先定位戰略
因為資源有限、時間有限,所以考慮最有價值需求,還有產品規劃上的里程碑節點
我們公司對需求的描述有非常嚴格的標準,目的就是希望能對業務方過來的需求,能挖掘底層的目的
很好奇是什么樣的標準?效果如何
產品經理確實要學會砍需求,先做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