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啥是佩奇》提煉出的產品三部曲

1 評論 17299 瀏覽 78 收藏 18 分鐘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看,《啥是佩奇》展現了一位極其渴望獲得客戶認可的產品經理,在客戶需求不明確,溝通不暢,且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在有限時間內,迅速完成需求,獲得需求方認可贊賞的故事。

《啥是佩奇》這個被刷屏了的廣告,在互聯網圈里也引爆了話題,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在主角李玉寶身上,看到了產品經理的影子:探尋需求,分析需求&推動需求各方讓需求轉化為真正產品功能。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看,《啥是佩奇》展現了一位極其渴望獲得客戶認可的產品經理,在客戶需求不明確,溝通不暢,且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在有限時間內,迅速完成需求,獲得需求方認可贊賞的故事。

這是產品經理的日常,圍繞著一條主線進行的,這條主線就是產品三部曲: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如何把握產品設計,和如何推動產品落地。

未看視頻的小伙伴,[啥是佩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1021517/?redirectFrom=h5)

劇情簡介:臨近年關,眼瞅三歲孫子要回村過節,李玉寶卻難為壞了,孩子想要一個佩奇,可啥是佩奇?一頭霧水的他借村里的喇叭問了一圈,得到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說是直播網站性感女主播,有人拿出同名洗潔精,還有人說是棋牌的一種。兜兜轉轉,懵懵懂懂,最后李玉寶用鼓風機自制了一個“佩奇”。

一、什么是真正的需求

產品經理的需求來源廣,我們可將需求按來源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1. 客戶(現場溝通、調研),這里的客戶要區分,是真正的使用者還是購買決策者,對產品的體驗和使用要求不一樣,需要選擇分析;
  2. 老板要求,老板拍腦門或是經過思考的洞見,需求進一步溝通確認;
  3. 用戶調研,通過定量或定性的調研,注意產品篩選、轉化;
  4. 產品自主規劃,根據現有的產品生態發展、競品、行業等思考轉化,也需要提煉和轉化。

一般情況下,產品在接到客戶需求后,不是一味的接受(產品小白容易犯全盤接受客戶、用戶需求,認為所有的客戶提出的都是對的,都要實現的錯誤),需要探尋需求最初的根源,最原始的需求,要了解真正的需求。消費者說要一匹更快的馬,其實是汽車,最根源的是希望更快的交通工具;消費者說要買錘子去砸釘子,最根源需求的是一個黏鉤(掛東西)。

舉一個筆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例子,接到業務部門提的一個需求:統計醫院號源總限數。接到需求后,我和同事A一起分析,既然要統計數目,就要精確。因此,我們具體分析了不同情況,包括獨享、共享模式,有號源、無號源、有限數、無限數等不同情況下,號源總限數和醫院+限數的統計方式。

設計方案出來后,我們發現,如果要統計精確的號源數,即使采用這套詳細的設計方案,還是會有問題,因為有些醫院可能是無號源無限數,沒有準確的號源量。

需求

于是,我們又重新審視我們的需求,為什么要統計號源量。我們了解到統計號源主要是為優化導醫分配提供依據,那進行導醫分配需要我們怎么樣的數據支持呢?

我們順著這個思路向下思考,發現其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我們是否需要在這個醫院投放導醫,另一個是投放導醫后的效果如何。根據要解決的情況,回歸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是需要所有醫院的號源量必須都非常準確么?是需要統計相關號源的所有維度么?

需求本質探尋

其實不然,我們是要找到預約總量大,號源緊張、但線上預約量少的醫院。這些醫院的號源數據和維度一定要準確,而對于那些預約量小的醫院,其實不必糾結,但往往是這種少量的小醫院,導致我們的統計復雜很多。根據這樣分析的結果,我們設計了一套合適的方案。

本質需求應對方案1

當我們即將把設計方案投入開發時,了解到,公司最近戰略的改變,降低導醫推廣力度。因此,通過統計醫院號源數以協助分配導醫已經不是我們的痛點,通過號源總限數展示我們的業務能力取而代之。

需求變更

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COP定時統計醫院的剩余量與預約成功量之和作為號源總限數,從量級的程度上保證號源總限數更接近實際情況。

本質需求應對方案

所以,產品經理在拿到一個需求后,需要先分析需求,探尋最原始的需求根源,搞清楚對方的目的是什么,去提煉和抽象。需求是動態的,當需求發生改變時,要保持敏感,快速靈活地調整方案,不能一味地只盯原始需求不放,忽略了需求的變更帶來的變化。

真正的需求

在《啥是佩奇》中,李玉寶接到孫子“客戶”的想要佩奇的需求,但由于情況所限,無法進一步溝通,他只能想方設法去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他廣泛調研,通過各方線索,不斷挖掘需求,探尋真實需求:他去查字典,去村委會借村里的喇叭問,期間得到了各種不靠譜的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尋找最了解需求的人,哪怕獲得了答案,但自己分析答案與孫子初衷是否一致。最終他找到了關鍵任務:老三家媳婦,得到了關鍵信息:佩奇是紅色的豬,為李玉寶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把握產品設計?

產品或需求方向明確之后,如何把握產品設計呢?

我先前接過一個非常緊急的項目11.11號接到客戶要求,25號上線。為了給開發預留充分時間,接口設計預計在2天里完成。

第一天,我將所有MM健康檔案相關的醫療信息資料搜集到位,熟悉業務,并參照醫院+的接口,設計了第一版健康檔案醫療信息接口。這個基礎版接口可以滿足項目上線需要,但可能存在醫療信息列表頁加載時間長,用戶體驗不好的情況。因為基礎版的檢查檢驗等有主子關系的接口是一個,而醫療信息明細項目又比較多,如果在列表頁加載了明細信息,可能需要用戶長時間等待。

考慮到這種情況,第二天,我就對健康檔案的接口進行了改造,將檢驗檢測單、診斷等有主子關系的醫療信息的列表、詳情接口進行了拆分,這樣,在列表接口中只返回簡要信息,加載時間短。當用戶需要查看某項具體檢查時,我們再調用明細接口給用戶展示詳細內容,以提升用戶體驗。

在開發過程中,我們發現在不到兩周的時間1個人力開發10個接口,過于緊張,因此,我們必須對接口再改造。考慮到APP展示的邏輯和用戶體驗,我們將醫囑、處方接口的列表和詳情進行了中和,將獲取檢查檢驗單列表的接口進行了合并,最終將第二版的10個接口改進成4個。

在接口合并時,其實我內心經過了一番掙扎,因為這樣的合并不符合我們對精益求精的追求,但是如果我堅持原則可能導致項目延期,因此,我還是做出了妥協——第三版接口作為最終的使用版投入了開發。健康檔案的項目后來進展很順利,按照預期完成了項目上線。

把握產品設計

每個產品經理心中都有一個喬布斯,希望追求極致,每個細節做到最好,本著這樣的想法,我設計了健康檔案第二版接口。

產品追求

但,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是時間、資源有限的項目,如果一味追求極致和完美,可能導致項目延期,就像剛剛提到的,如果采用第二版接口,我們無法在要求時間節點前完工。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在保證數據正確和用戶體驗這個大方向一致的情況下,犧牲部分完滿,做出適度的讓步,以順利地完成項目。

平衡適度設計

《啥是佩奇》中,李玉寶拿到了真正的最根源的需求:卡通小豬佩奇,他沒有馬上動手,他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因為他沒有辦法做一個真正會說話的佩奇給孫子,他更沒有辦法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做到,他必須經過轉化和平衡,找了形似佩奇的鼓風機,并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溝通和修正,類似敏捷開發,利用現有的有限資源讓產品真正實現。

三、如何推動產品落地?

在《啥是佩奇》中,產品李玉寶在歷盡千辛萬苦將“佩奇”做出來,本想要給客戶交付,當接到需求不做了的時候,雖然有些失落,其積極爭取展示機會,最后終于將產品在客戶面前展示,獲得了超過預期的效果,對需求提出分真正產生價值。畫外音,現在李玉寶的大作產品,佩奇手工藝、佩奇觀賞品、還有周邊衍生品,在各大電商渠道有售,真正地讓大家用了起來。

當需求歷經設計、開發、測試層層考驗誕生后,還不是真正的產品,因為真正的產品是有價值的,而產品要人’用”起來,感知到才有價值。

筆者,先前在工作中發現,各醫院HIS返回的預約掛號失敗原因眾多、內容雜亂不明晰,用戶體驗差。因此,我們對醫院HIS返回的失敗原因進行分類和標準化,將HIS返回雜亂的原因通過規則映射成標準失敗原因展示給用戶。但隨著我們業務的發展,各醫院HIS系統對預約掛號業務失敗返回的原因在不斷增多,現有的預約掛號失敗原因的規則不能囊括所有的失敗原因,需要繼續維護。

需求背景

于是,我設計了一個失敗原因映射規則的后臺管理,這樣,通過固定的流程就可以在后臺管理中方便地實現規則的維護。原先,我的預想是,運維人員通過標準流程可以在后臺中對規則進行日常的監控和管理。

產品方案

但后來我發現,實際情況沒那么簡單。一方面,HIS返回的失敗原因可能不明確,運維人員不能從HIS返回的失敗原因判斷具體情況,從而無法定義規則,這時,就需要實施協助確認;另一方面,失敗原因作為展示給用戶的內容,運維不好把握規則的定義,需要產品經理協助判斷。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協調各方人員,制定了實行方案:運維人員每周監控統計未映射的失敗原因。對于不明確的原因由實施人員協助確認。此外,實施人員還可以反饋映射有誤的失敗原因給運維,運維匯總后根據標準流程新增或修改映射規則,產品對運維新增或修改的規則做質量把控,確認后由運維同事將規則維護到后臺管理中。如果遇到問題,開發協助定位解決。

產品推動落地

通過這樣一連串標準的流程和職責明確的分工,失敗原因映射規則的后臺管理用了起來,通過它我們不斷完善失敗原因管理規則,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體驗。

產品經理不僅僅要關注產品、需求的分析和設計,當產品做出來后,產品經理還要能推進產品的落地和使用,如果我們在后臺管理完成后直接交給運維同事不管,很可能因為剛剛我們提到的原因用不起來,產品經理要協調不同部門的同事,一起為了目標去設定整套的標準和流程幫助產品的正常運行。

產品三部曲

小結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拿到需求的時候,不能盲從,就像李寶玉一樣,我們需要多方探尋,了解需求的本質,把握需求的變化,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設計方案。

需求確認后,我們要權衡產品的追求和實際情況,在有限時間、資源,保證項目進度情況下,將產品做到精益求精;產品誕生后,產品經理還要能協調各方力量,爭取客戶認可,讓產品真正用起來,讓你的“佩奇”發揮產品的價值~

 

本文由 @stellaxu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上去很不錯。先mac

    來自重慶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