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行業邏輯判斷產品方向?

5 評論 7996 瀏覽 48 收藏 17 分鐘

產品經理需要有嚴謹的行業邏輯來判斷產品的方向,切記假大空,不切實際的想法。本文通過分析用戶體驗公式、成本計算公式以及收入計算公式,一步步地講述如何判斷一個產品計劃是否能帶來收益?

本章從商業經濟角度來理解行業邏輯。

很多創業者都會想到“約”——約跑步,約羽毛球,約健身,各種暗示性的約軟件層出不窮,但最終結局不都怎么樣。

為什么約不被看好?

對一個事情到底能成不能成,靠譜不靠譜,通常從幾個方面看待。

一、用戶體驗公式

用戶體驗=()*()*()

良好的用戶體驗一般等于亮點的疊加,3個點相加構成了你的產品體驗特別爽。有些產品只有一個點,用戶體驗等于其中一個很明確的點。良好的用戶體驗通常不會超過3個點,超過3個點,說明你的產品是巨無霸。另一種說明是你產品做的太多,沒有價值,或者沒有特別的亮點。

巨無霸類型——例如微信,體驗點特別多:對話、朋友圈、公眾賬號、支付等等,用戶體驗點有很多東西組成。

有些公司產品體驗非常差,是因為什么都做,什么都沒有,或者做了非常多的功能,但用戶用起來都很難用或者效果很差。沒有一種產品是通過疊加功能得到的,而恰恰是因為某一些功能特別好而構成了用戶體驗,所以我們要從用戶體驗的公式拆解去看一個產品靠不靠譜。

1. 第一級拆解

等號左邊這個產品賣點1是:隨時隨地找到附近的人。

我們要看這怎么實現,不是功能上的實現,因為功能都是可以做出來。那從邏輯上的思考來看,要實現這些目標,結構上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呢?

右邊是產品要呈現的亮點是:

  • 用戶密度:單位范圍內,活躍用戶數很低的話,沒人可約。
  • 響應速度:也是產品隨時的保障。假如你看到一個妹子,感覺有戲,發消息問:“可以一起健身么?”。結果妹子3個小時后才回復“沒興趣”,這就沒有意義了,至少得10分鐘內有反饋。所以,響應速度也是產品體驗的一個核心點。
  • 溝通成功率:你發現附近有40個妹子,而你都發去消息后,幾乎都不理你,或者拒絕了。

這意味著,假如你想隨時隨地找到附近的人一起健身,你就要保證:在你附近有非常多的人,而且這些人非?;钴S,也非常愿意和你溝通。

2. 再往下一級拆解

區域內活躍的用戶的密度=注冊用戶數*活躍轉化率

注冊用戶數=各種渠道進來的用戶(用戶來了后,愿意注冊,并且活躍)

響應速度:首先要有非常多的活躍用戶,信息匹配程度高——我想找男的,真的有男的,想找女的,真的有女的。而且都很活躍,愿意和你聊,能夠有匹配的點。

匹配的點又反過來要求你的活躍用戶數足夠多。

溝通成功率=響應時間*聊天頻率

用戶很愿意和你聊,聊得時間很長,聊的內容很多,這時候約出來的概率就很高。

密度大、響應快、溝通成功率高這三個點是構成產品體驗公式的3個點。

二、成本計算公式

為了能夠達成用戶體驗公式中幾個關鍵的要素,要付出相應的成本,但不包含內部運營成本(員工工資,辦公室租賃,辦公耗材等)。

成本=()+()+()

其實就是幾個項目疊加的公式,因為你所有的項目都需要錢去投入,你的錢首要用在你用戶體驗公式中那幾個點中。如果沒有投入到公式中那幾個點,意味著你的產品體驗不會怎么好,如果要變好,請把資源傾斜到這些地方去。

我們拆解一下:

用戶量*(營銷費用/渠道*轉化率)=注冊用戶成本

后面括號中的是單用戶的成本。假設用戶量目標定位20萬、單用戶成本為30元,為了達到20萬的目標,需要投入將近600萬的成本,才能夠達到這一成本。

活躍用戶數*(運營活動費用/用戶量*活躍率)=運營成本

括號中的為單個活躍用戶的運營成本。假設我們的日活用戶目標為3萬,每個需要10元成本,每天的運營成本=30萬。一個月下來,需要900萬注冊用戶成本+月運營成本=1500萬,才能夠保證產品的基本運轉。

響應速度也需要運營成本,但可能小一點。溝通成功率,也是需要運營來驅動,但相對小一點。所以核心資源要投入到注冊用戶數和轉化率上,沒有這個數據,你的產品會OVER了。

有了用戶體驗,有了成本,接下來,你的收益劃不劃算?

三、 收入計算公式

為了使我的用戶體驗非常棒,我投入了大量資源,接下來就要看我的產出是否劃算。很多產品最后都死了,燒了錢,因為他們沒有考慮收入模型。

那收入來源于什么地方?

TO VC 我們不做討論,他們燒完后,忽悠下一波投資人接著就行。你要能讓這件事本質上能運轉的話,那你就要想辦法你的收益是從哪里來的。

收入=(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

幾個數據,基本的邏輯:

來源1:

C端收入=活躍用戶數*付費轉化率*客單價

來自于會員,你有3萬的日活,付費率1%。客單價500元,每天有300人付費,一天收入15萬。

15萬并不是每天都收到的——假如說是年費,攤分到一天,一天就2元左右,你的收入沒有想象中沒那么高。

來源2:

CPM=每千人成本*曝光量

有了會員,有了流量,可以做流量廣告,3萬日活用戶,基本掙不了什么錢。

來源3:

CPS=(GMV-拒收-退貨)*傭金

很多產品一上來,就掛了產品賣貨,靠譜么?

賣貨這個事其實也是需要大量流量的,如果你購買轉化率很低的話,意味著你做這事是不劃算的。我們發現有很多產品,日活用戶3-5萬左右,去搞商城,每天成交量幾單,幾單子里還有自己的流水。

如果是你做商家平臺或者這樣的第三方平臺,基本上商家會很快跑掉。跑掉的原因是你根本沒有訂單成交,我在這里投入精力干嘛,商家是逐利的。

假定你的產品用戶體驗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成本投入也可控的情況下,那么你的收益算下來,攤分到一年,甚至攤分到十年里面,你的增長速度和你的演變的過程是不是可行的?靠譜的,收益的結構是否是合理的?

四、如何將事情變得靠譜?

這么簡單計算了一下,約健身這件事不是特別靠譜。因為上面投入是非常大的,然后用戶體驗的部分很難去提升,而且從收益的角度不是很明顯。

怎么都不靠譜?那,怎么變靠譜呢?

首先不要吹那么大,降低一點點,你的用戶體驗可能會提升,因為你的要求就稍微低了一點。

隨時隨地這個點,可以改一下,轉化為周期性的事情。附近的人能不能改成達人,這樣你對人的要求,數量的要求直線下降——從原來的用戶密度,變成達人的數量。達人的數量好辦,每個區域只需要少量達人,從效率上說是有可能的。

活動頻率從“隨時隨地”下降到“每周”,這樣就不用那么急迫的響應速度了。達人去發布活動,溝通成本率就不存在了。你已經把路線,時間都告訴大家了,直接報名就行,報名之后直接審核就行。只需要簡單的響應速度,不需要溝通。

再簡單一點,將區域范圍內用戶密度放棄。我不依賴第三方平臺,我有沒有可能變成官方組織的方式。官方每周組織活動,邀請達人來入住,不需要達人來做事情。

響應速度舍棄,溝通成功率舍棄之后,基本上就是根據官方發起的活動數量、有多少人打開活動頁面、報名的轉化率是多少,就能馬上算出我本月投入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是什么。

對用戶體驗來說,并沒差那么多。因為對隨時隨地的來說,你要解決懶人需求,還是不懶的人的需求。對于不懶的人來說,不需要隨時隨地;對于懶人來說隨時隨地其實對他們意義也沒想象的那么大,懶人和不懶人都會引導他們去參加大型活動,這時候也能夠把懶人激活出來。

所以一開始和BOSS講約是不靠譜的,你要告訴他怎么變成靠譜,這就是你的功力所在。你不能永遠都在否定一件事情,你要去證明,并要給一個出路。而這個出路是否靠譜,接下來我們會通過MVP這些東西重新去審視你說提出的idear是否可行。

所以做產品的角度來說,所謂的方向,是要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來談的。

盈利=收入-投入成本-運營成本

這里的運營成本包含公司的辦公耗材、人員工資等硬成本。收入就是通過用戶而來,做產品一定要懂得這套邏輯,不斷的去往下拆解,通過頭腦風暴的過程,不斷用經驗總結的一個過程。

五、案例:共享充電寶怎么贏利,靠譜么?

在我的理解中,沒什么行業是不靠譜的,沒什么產品是不靠譜的,我們最終要回到上述幾個公式來分解他。

用戶體驗的幾個點,在手機沒電前后就能找到能用的充電寶,這是剛需。

但要解決三個問題:

  1. 保證覆蓋度
  2. 保證充電寶是可用的
  3. 價格問題

為了搞定這個事,你要投入成本,保證密度——要有設備(電樁+充電寶)、進場費、電費、維護費。

這樣,成本計算公式可能會超過10個。

收入計算、可售賣時長=充電寶數量*24小時-充電中的時長-免費時長

一個充電寶一天理論上的可能:可利用14小時,單價1元,一天就可以掙14元??梢运阆露嗌倌昊乇?,看看是不是劃算。

當然收入不止充電的收入,還可以考慮是不是可以貼廣告,或者加一些黑色產業鏈的東西也能創造收入。

首先收入的預期,我們先關注核心邏輯的收入。所謂的核心邏輯,就是他沒有任何外力的影響,正常運轉的收入。

然后是輔助的收入,如果你沒到一個規?;乃剑葎e算,除非你事先有固定的收入,譬如你上面有廣告,一個月100塊,可以覆蓋你的成本。但是你還沒規模化,驗證你的收入模型時可行時或者是否可持續時,是不鼓勵你算進收入公式的。

六、回歸常識

產品經理剛入行的,喜歡假大空,吹牛,但我們吹的牛最終要回到常識中。常識包含經濟學的常識和商業的常識,甚至是人性的常識。

案例:

很多產品經理在做產品的時候,說自己的產品用戶量非常大、使用頻率非常高、客單價很高,這樣的事情是不存在的,除非是國家壟斷單位。

通常情況下,大用戶量+高頻是靠譜的,但加客單價高是不靠譜的。高頻+客單價高是可能的,但用戶量不高,一般是TO B產品。

這里面至少有兩點是互斥的,不可能三個都很高,三個都高的產品,說明產品離死不遠了。也有一些產品會宣傳,活躍度高, 收入快,用戶增長快。但是快也不太靠譜,如果你活躍度高,收入快是可以的,但是一旦收費的話,用戶增長一定會有所下滑,或者活躍的角度是下滑的。這些是常識。

為什么在線私人定制只是看起來很美?

在線私人定制挑戰=出方案速度*方案專業度*性價比*服務質量

不僅是速度,還要有其他配套的服務,所以我們看到4個方面的挑戰。

  1. 出方案的速度:取決于咨詢師的數量是否有保障的,以及工具。
  2. 方案專業度:來自于人——咨詢師的培訓度,或者來自于資源的有效性。為了提高這些培訓師的穩定度和專業度,要給予足夠的培訓,保證他能夠掌控的資源有多少。
  3. 性價比:私人定制就是我自己來策劃出游的出行成本和收益是什么樣的(通常要跟線上和線下同類型相比)
  4. 服務質量:第三方服務質量的可控性

所以你不可能會有非常專業的、非常高效的、性價比還很低的私人定制。私人定制一定是價格較高、服務水平比較高、出方案速度可能會慢一些,但專業度就可能比較高。你一定要在出方案速度和性價比兩個點選擇突出一個點,不能兩個都高。如果兩個都高,意味著你的專業度比較低,服務質量很差。

我們做產品需要用邏輯判斷產品的方向,一定是通過很嚴謹的思考方式思考的。

 

本文由 @胖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咩咩~

    來自湖南 回復
  2. 寫的很好,給剛入職的新人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來自廣東 回復
  3. 確實要多回歸常識,感覺現在太多產品都愛找方法,這樣很難創新的,做出來的產品大同小異

    來自廣東 回復
  4. 可以,提煉出方法論。

    來自四川 回復
  5. 個人覺得能夠用結構化的東西表達出產品的抽象思維能力 已經很不錯了
    很贊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