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產品經理將成為稀缺

8 評論 14837 瀏覽 108 收藏 18 分鐘

什么是產業互聯網?如何打造一款產業互聯網產品?身為產業互聯網產品經理應該如何提升自己?

本文結構:

  1. 介紹產業互聯網;
  2. 解析S2B2C商業模式;
  3. 產業互聯網產品怎么做;
  4. 產品人應具備怎樣的新能力。

隨著19年的開啟,產業互聯網越來越熱,我春節前看了些產業互聯網的項目,接觸了一些相關大廠的從業者,在這里跟大家分先給一些觀點幫助大家快速理解以及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

在未來,產業互聯網需要的是懂產業運作模式并且擁有互聯網產品思維的產品總監/VP,他們成為CEO的左膀右臂為企業在轉型產業互聯網的道路上出謀劃策,而整個互聯網行業里這樣的人才又有多少。

下面我就產業互聯網來講講我的看法,將全面解刨什么是產業互聯網,以及如何打造一款產業互聯網產品幫助傳統企業轉型,最后還會講講產品經理如何提升自己。

產業互聯網價值

互聯最大的價值就是連接,通過點與點的連接構建了網絡,網絡對商業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從連接的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擁有更大的連接價值,這樣眾多的連接點,會構建一個更大的全新商業網絡。

我們還可以從商業的本質“效率”角度來看,產業互聯網將該企業的傳統服務流程轉化為線上流程,通過整合構建網絡生態增強企業服務消費者的能力同時增強企業運作效率,我們可以把這樣的模式看做產業互聯網。

在傳統行業中構建這樣的網絡和生態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因為互聯網的賦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ヂ摼W企業會將自己產品能力貫穿整個產業鏈條的每個環節,賦能傳統行業高效運作,通過互聯和數據,為行業整體的效率做出優化,從而更好的服務用戶,這也就是S2B2C的商業模式,大倫認為這個商業模式就是為產業互聯網而定義的。

其實我們對產業互聯網并不陌生,前幾年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就是現在產業互聯網早期的縮影,也被稱為工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的本質就是用更高效的方式提升B端企業服務于消費者能力的躍升。

產業互聯網主要商業模式

在上文中提到了S2B2C的商業模式,在消費互聯網中,最被我們所了解的就是B2C企業對消費者的商業模式,我們來看看S2B2C是怎樣的模式:

S(supplier)供應商

這里的供應商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供應商有所不同,這里的供應商一定是平臺化的,是開放的,傳統意義上的供應商是以企業為連接點連接整個供應鏈條所有供應商企業,為本企業進行服務,而產業互聯網下的供應商則是平臺化的,通過平臺價值綁定無數供應商為其他企業服務。

從鏈接點的數量上來看,平臺化的鏈接能力更加強大,為什么說這里的S一定要是平臺化的呢?

因為一個普通的企業是沒有足夠的優勢和能力去獲得整個供應鏈的加持,一個B2C的企業最強的環節是面向消費者的服務能力,一個B2C的企業最強的環節是面向消費者的服務能力,往往把服務做強流量做大是他們最擅長的,我經歷過幾個B2C的項目,往往企業后端是一地雞毛,而想要把雞毛捋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以及財力支持的。做為S要解決的就是各類B2C企業的此類后端問題。

B(business)渠道商

渠道商是基于一個平臺來看,我們在這里可以把他理解成產業鏈中的各類中小企業“小B”,之所以稱之為渠道商是因為這類企業存在的意義本質是服務于消費者的,所以基于S來看,小B就是服務于用戶的渠道。

哎?前面不是說S是面向B端的么,為什么這里又說B端只是S的渠道呢,其本質是因為S要去幫助B端小企業更好的服務C端用戶群體,這時候B端的存在對于S來說可能就是一種數據的獲取渠道了,S服務于小B的同時,也是S獲得用戶數據甚至留存用戶的最好方式,,一旦S同時掌握B端和C端的共同數據,那么在未來一定可以基于用戶需求來推動B端企業進行定制化服務的能力以及智能化的能力。

C(customer)

c端是我們最熟悉的,消費互聯網就是圍繞C端用戶展開的

S2B2C的定義

平臺化的企業(S)通過服務中小企業(B)增強其服務于用戶(C)的能力。

之所以說S2B2C是產業互聯網構成的基本商業模式,是因為產業互聯網所提倡的本質也是通過互聯網來賦能產業鏈條,所以兩者本質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增強B端的肌肉,使其更優秀的服務消費者。

那么基于這樣的大模式下,我們來看看一個產業互聯網企業的產品都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

產業互聯網產品構成三要素

先來問問大家,你們怎么區分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呢?做一個APP就是互聯網企業嗎?或者是在線下開店就是傳統企業嗎?

思考一下往下看。

一家企業是否算是互聯網企業我們只要看這家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是否已經完成了數據化。

上面提到了一個詞,數據化,互聯網時代我們將用戶的行為數據化,那么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將企業的業務流程數據化。

那么在完成了數據化之后呢,我們就可以基于數據為企業效率進行優化,更多智能化的需求就產生了,通過各種智能算法優化企業內部流程效率,當企業自我效率足夠高,能通過一己之力高效帶動產業上下游時,這家企業就發生了質的改變,向著開放的平臺化去改變發展。

這形成了產業互聯網構成的三要素:

回想一下,我們熟悉的BAT以及后來居上的TMD是不是都經歷了這樣的階段歷程。

下面我們來分別拆開這三個要素一個一個講明白怎么做

核心業務數據化

要想將公司的業務進行線上化,我們就一定要通過產品化能力將企業每一次業務的交互,轉化為一個獨立的數據單元,注意,這里不是說做一個后臺系統把員工行為移到線上這么簡單,核心是業務交互,是企業與外界交互的行為,企業需要與上下游交互,需要與用戶交互,將這些交互行為轉化為線上流程。

舉個例子,我們熟悉的民宿預定平臺愛彼迎,在愛彼迎的生態里除了大量的民宿房東運營者以外,還養活了一批攝影師,一批軟裝設計師,一批裝修隊,那么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讓這些角色成為企業線上化的數據維度,一個房東找了哪些房子,攝影師拍了怎樣的照片,用戶喜不喜歡?,以及房間又是如何改造的呢?民宿里都買了怎樣的設施家具?再加上用戶對房間類型的喜好等用戶行為數據,這些才是真正需要數據化的部分。

你的企業中整個業務鏈條是否完成了數據化呢?如果沒有就要抓緊完成這樣的基礎工作了。

需求永遠都滿足不完,更重要的是有沒有清晰的發展目標,不然總有一天會被瑣碎的點子和一天一個的想法淹沒。

決策智能化

說完了業務數據化,再來看看智能化,數據化就是為了這一步在做準備,數據是一切的基礎。

擁有了線上化的流程,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通過數據,通過算法,通過AI去解決效率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任何商業的本質都是效率,提升效率的方式無非兩大類,一類是在各個環節流轉速度進行提升,比如物流,原本取件發貨送貨需要7天,現在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提升到了3天。

另一類則是徹底的重新改造交易結構,就像新零售,通過干掉中間商的方式,跨過了中間的渠道,代理,分銷商,等中間環節,通過交易結構的重組,大大提升零售業從工廠到用戶手中的效率。

無論是哪一類,智能化在這里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果沒有智能化就不會誕生類似滴滴這樣的企業,滴滴在運力上大量運營智能化手段,讓路上沒有空車,讓打車不在等待,司機的供給如果沒有智能分單和路線規劃不知道要跑多少空車。這就是智能化的能力。

另一個優秀的案例是便利蜂,便利蜂是一家O2O新零售企業,他們通過強大的技術能力賦能每一個單店的日常運營,通過大數據智能化的手段,提升每一個門店的運作效率,做到了每個門店的貨品,優惠政策,以及倉儲周期均是個性化的,每一個獨立門店都是最佳狀態,同時便利蜂還通過移動APP以及周邊的社區配送服務增強門店坪效,已經把眾多的智能化運用到了整個企業運營中。

如果以上的企業沒有先實現核心業務的在線化就無法發展到今天的智能化,

那么在企業完成了智能化的布局后,就要開始最后的一個環節,服務能力平臺化。

服務能力平臺化

當企業通過智能化的方式提升自身運作效率到達某個接近于極限的階段后,企業會將自己的服務能力開放,將原本維度較少的連接點,快速擴大,比如滴滴就是一個連接點較少的企業,只有司機和乘客,而愛彼迎就有更為豐富的連接點,這也是滴滴要面臨的挑戰。

當愛彼迎為民宿運營者輸出SaaS系統時,就是服務能力平臺化的表現,將原本住客與房子之間的兩個點,擴大到了全產業鏈所有角色,愛彼迎因此擴大了自己的網絡,形成了自己的網絡效應,相比滴滴的規模效應,將更勝一籌,規模效應的用戶逃離成本很低,在當年誰的手機里沒有那么三五個打車APP呢。

所以與其說服務能力平臺化是將自己的服務能力輸出給全產業,不如說是為企業通過SaaS服務產業的方式打造自己的網絡生態,擁有了成熟的網絡生態后,企業將擁有更強的產業效率整體的提升能力,這將與業務線上化配合完成整個產業鏈條線上化,再通過智能化的方式為整個產業效率提升,從此這家企業的壁壘將牢不可破。

小結

產業互聯網產品的三要素是:

第一,我們要通過產品能力,將原本線下的傳統業務流程搬到線上,目的是形成企業的數據池。

第二,基于數據,我們通過算法與AI等技術大服務優化企業各個環節的運作效率,將企業的效率盡可能達到極限值。

第三,我們自己效率提升還不夠,我們要通過自身的強大能力,搭建為整個產業服務的SaaS平臺,企業將自己整合的資源對行業輸出,通過SaaS平臺服務于產業中的小B,這會將企業的鏈接點進一步擴大,形成企業獨有的生態網絡,企業從此完成了產業互聯網化的轉型。

那么最后對于我們產品人來說,我們下一步該如何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升,來推動企業這樣轉型進程的發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如何成為產業互聯網產品人

與消費互聯網的不同,產業互聯網更注重的是業務,而消費互聯網大多需要以增長為核心,基于這樣的特點我梳理了以下三個主要能力維度:

懂戰略

規劃一款產品,做出來ERP CRM??OA擁有這樣的能力已經不足以支撐企業互聯網化的轉型,傳統企業與傳統互聯網企業的技術部并不屬于賦能模式,它們只是服務于本企業的各個部門需求。

產業互聯網應當以產品賦能主導,滿足產業痛點,作出提升行業運轉效率的產品,這就一定需要我們擁有一定的戰略規劃能力,應當了解產業中的全部商業模式,做出階段性規劃,逐步滲透市場占有率,而不是做出一款產品就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了,簡單粗暴的做投放也并不符合產業互聯網產品的打法。

一句話總結,就是要用戰略來主導產品。

懂產業

我們以前一些通用的能力,比如怎么做增長,怎么打留存,這些任何產品均通用的套路可能并不會繼續讓你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更加值錢,我們要去到產業深層,去理解去感受,我們要知道一線從業人員有什么痛點要下到一線去目睹他們如何工作,同樣,也要了解產業鏈每個環節的角色在工作中都遇到怎樣的問題。

你了解你的公司在產業中的位置嗎?知道上下游是誰嗎?他們分別是怎樣的盈利模式?他們的利潤率有多高?主要成本結構是怎樣?供應鏈效率如何?….等等,我們要更加關注生意本身,鍛煉自己在產業鏈上的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懂團隊

在消費互聯網時代,絕大多數項目都是由運營驅動,公司的主要KPI集中在各項運營指標中,而產業互聯網時代,將重新回到產品主導的時代,一個產品的運營模式會出現細化,運營將更加偏向產品,會分擔部分的產品職能。該怎么帶這樣的團隊呢?值得思考。

寫在最后

如果非要讓我總結以前我們所說的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更接地氣!

 

作者:張大倫,公眾號:張大倫(ID:zhangdalun010)

本文由 @張大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是做企業行政管理生態的,看了這篇文章,可以說寫得很好,很清晰描述出了產業互聯網生態圈的概念。小結那里1、2、3點也很到位,但是第一點“我們要通過產品能力,將原本線下的傳統業務流程搬到線上,目的是形成企業的數據池”我有點不同看法,在打造產業互聯網中,線下的一些業務流程不一定原封不動的都需要搬到線上,因為線下業務流程更多的是人去判斷,所以會存在多變性的和很強的靈活操作性,然后這些騷操作又不屬于正規業務流程中的正常操作,所以應該還有一小點總結就是“因為線下流程存在多變性和靈活操作性,所以在系統中的線上化業務流程盡量做到業務節點可配置,特殊權限可配置”

    來自廣東 回復
  2. S2B2C最開始是在曾鳴教授的《智能商業》提出的,有一次開分享會把這個解釋給老板們聽,老板們都很激動,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來自北京 回復
  3. 生態環境 ?? ?? ??

    來自浙江 回復
  4. 視角全面,有指導意義

    回復
  5. 說的特別對,產業互聯網的產品經理一定是更務實的,更懂商業本質

    回復
    1. 說的確實不錯 但是自己這么評論自己的內容著實有點尷尬啊兄弟 ?

      來自北京 回復
    2. 笑死了,哈哈…

      來自江蘇 回復
  6. 剛看的時候,腦子就冒出BAT三家公司,果不其然,作者也提到了。根據對文章的理解,要做產業互聯網必須要讓自己在行業內有足夠的權威,能制定行業規則,但絕大多數企業都是那個小B哇。說白了,到最后應該就是做服務了吧,也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SaaS服務。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