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切盡在掌握,你掌握的是什么?
人們相信,當一切盡在掌握時,便不再有那么多的焦慮、不安和緊張。這也許是對的。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掌控欲從未消減,而我們似乎又無法讓外界事物完全按照我們的意愿發展。二者的矛盾讓我們很無奈?或許我們應該想想,我們希望掌握的究竟是什么?
小明希望推進落實一個新的項目,經過一個月加班加點的努力,所有的材料和方案都準備就緒,就等周五上午跟領導匯報了。由于前一天晚上沒有充足的休息,周五上班前小明特意買了杯咖啡。領導的時間安排作了調整,匯報時間改在了下午,這使得小明一天都在為這個事情緊張焦慮。
下午小明走進領導辦公室的時候,已經是臨近下班的時間。別說領導參加了一天會議疲態盡顯,就連小明自己也覺得思維渙散,反應慢半拍。匯報效果并不好,領導對方案并不看好。一周的工作日結束,小明已經累覺不愛 。本想著一切順利,周末就可以好好陪老婆女兒去游樂場?,F在的情況,小明決定周末還是在家加加班,把方案再做調整,周一再爭取一下。
開車回家的路上,小明不禁感慨:如果一切盡在掌握,生活該多美好。如果對“意外”我能應對自如,那還有什么好畏懼。
我們希望的也許并不是事情如劇本般推演,而是一種“應萬變”的能力。我們希望的也許并不是掌握事情本身,而是對能量的掌管自如。
如果能量能被管理,也許故事應該這么講:
小明希望推進落實一個新的項目,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所有的材料和方案都準備就緒,就等周五上午跟領導匯報了。領導的時間安排作了調整,匯報時間改在了下午。既然如此,小明也只好著手處理其它的事情。
下午小明走進領導辦公室的時候,已經是臨近下班的時間。領導參加了一天會議疲態盡顯,小明調整了下自己的狀態,十分熱情地把方案的主要亮點演繹了一遍。領導覺得項目有可為之處,于是小明把材料收起來,跟領導約好下周再溝通項目的細節問題。
雖然匯報并沒有讓領導直接同意,但可以在下周領導狀態好的時候再做細節溝通,小明覺得這也許是最好的結果。
想到周末可以陪老婆女兒去游樂園,不自覺加快速度準備下班。雖然腦子里迸出了不少方案細節的想法,但小明還是果斷在本子上記下要點,然后把腦袋清空,準備好進入丈夫和父親的角色。
這兩個故事的區別是什么?是能量管理:把最多的能量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吝嗇以時間換取能量源(健康、家庭、愛好)。
在能量管理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規律/習慣。這些規律/習慣一般有兩種:
- 以時間軸為主。比如:經過一夜的充分休息,上午的能量會很高,所以上午人們一般精力旺盛,頭腦清醒。而下午能量逐漸走低,這使得人們越接近下班的時間,越容易對工作產生無力感。以時間軸為主的能量規律屬于能量的初始狀態,不僅以“天”為周期,也可以“月”“年”或者“季度”為周期。如果你留心自己的能量狀態,你會發現自己的能量起伏是有一定規律的。
- 以關鍵事件為主一些比較規律的關鍵事件,會使我們形成一定的能量習慣。比如:學生在每天下午的兩點半到三點,是小測驗的時間,這決定學生每天在這段時間內必須保持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高能量狀態。一段時間后,每天下午兩點半到三點,不管是否需要考試,學生都會處于頭腦清醒、思維清晰的狀態,這已形成一種能量習慣。直到這種能量習慣被取代/破壞。
對絕大部分人而言,以上兩種情況會同時存在。在能量管理中,我們強調的是形成能量習慣的主動權,而非被動支配能量且無力扭轉。實現能量管理無非是兩種方式:
事件適應能量——以能量的初始狀態為主,根據能量的規律,調整事件的先后順序,將最重要的事情放在能量最高,精力最好的時候做。
很明顯,這對事情本身的時間靈活度和可預測程度有要求。在日常做工作計劃和安排時,經常會用到這種方法。把最多的能量資源放在最需要的地方,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辦事效率和質量。
能量適應事件——根據事件的主次,調整能量習慣,使自己在重要事件和決策時,處于高能量狀態。
比如,假設高考時間是上午九點至十一點,下午三點至五點,那么考生就需要在考前一段時間內進行調整,確保每天的這兩個時間段都處于高能量狀態,使思維的清晰度和活躍度足以應對考試。這也是個別老師提到的“調整生物鐘”。
還有一種情況——突發事件,當一件事情突然發生或者突然改變的時候,你是否有足夠的能量應對并解決它。這種情況對自我調整能力的要求比較高,改天另開文章詳解。
以上兩種方式,對專注力都有較高的要求。許多人認為,如果有一大堆任務擺在面前,就必須同時著手處理。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會降低效率。
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同一時間只干一件事,那所有的能量管理就都是浮云!
當然,健康是能量管理的基礎:好身體產出高能量。誰都知道營養不良、缺少運動、睡眠不足和休息不夠會降低人的基礎能量水平,削弱他們的情緒控制力和專注力。然而,生活中牽扯他們精力的事實在太多,導致許多人無法將健康有益的行為堅持下去。不妨把“能量源”(健康、家庭、愛好)也列入事件的主次序列中,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來源:微信公眾號: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