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富爸爸、窮爸爸思維,讓產品工作更有效率

2 評論 11035 瀏覽 16 收藏 9 分鐘

“窮爸爸”在面對問題時,將現狀歸因于外部環境(孩子),即外因;而“富爸爸”則是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將現狀歸因于內在因素,即內因。本文給大家解析一下這兩種思維,看如何讓產品工作變得更加有效率。

01

最近讀完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原本講的是財商教育,通過將“富爸爸”和“窮爸爸”進行對比,體現了不同思維方式及處事邏輯給個人財富帶來的影響。但仔細思考后發現,其實書中的“富爸爸”、“窮爸爸”思維,對日常的產品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故將自己思考的內容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描述兩個爸爸思維方式上的區別:

  • 窮爸爸:我有孩子,所以我不富有;
  • 富爸爸:我有孩子,所以我必須富有。

窮爸爸認為不富有是因為養孩子帶來了額外開銷,導致自己的收入無法形成儲蓄;而富爸爸則把孩子當成自己需要變得富有的額外動力。歸根結底,這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窮爸爸”在面對問題時,將現狀歸因于外部環境(孩子),即外因;而“富爸爸”則是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將現狀歸因于內在因素,即內因。

對大多數人來說(包括我自己),都習慣于于把成功歸于內因,即自身能力;而把失敗歸于外因,即運氣不好或別人挖坑,這是人性使然。以至于在產品中發現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就掉進“窮爸爸思維”的陷阱里。

02

舉幾個我自己在產品工作中掉入“窮爸爸思維”陷阱的例子,大家可以思考下看自己平時有沒有碰到類似的情形。

場景一:項目開發完成轉產品體驗的時候,有時候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就會在心里質疑相關研發同事的水平,埋怨他們為什么不按我原型和需求文檔里面規定好的內容來做?

場景二:項目通過測試上線后,客戶卻在現網反饋問題。內心覺得測試同事不夠細心,項目內容測試不全,導致問題沒能在測試環節暴露出來,現在搞得自己如此尷尬。

場景三:用戶在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完全偏離預先設想的產品使用路徑,導致出現各種問題,自己也被客服同事在工作群里頻繁艾特。不由感嘆用戶為什么這么蠢,這么簡單的操作還會出錯?

在“窮爸爸思維”的主導下,我卻很少思考:

場景一:

  1. 文檔中的需求描述是否足夠清晰沒有任何歧義?
  2. 開發內容是否拆分的足夠敏捷?約定的開發工期是否和工作量是否匹配?
  3. 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功能模塊是否設計的足夠簡單?有沒有可能砍掉部分使用頻次較低但實現難度又高的功能?

場景二:

  1. 測試同事寫的測試用例,自己是否有幫忙仔細校對?、
  2. 是否有協助測試同事進行測試?為什么自己測試的時候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場景三:

  1. 用戶為什么沒按照我所設想的路徑走?
  2. 要怎么進行產品功能設計才能保證用戶按照既定路線走?是否針對新功能提供了指引?是否在必要的地方給出了提示及說明內容?

因此當我們像“富爸爸”一樣更多地從自身尋找原因時,不僅可以讓自己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因為我有問題,所以我有責任去解決),還能更快地將解決問題的方案落地(至少是解決部分問題),使得整個產品項目團隊情況朝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

而當我們掉進“窮爸爸思維”陷阱里的時候,很容易過度關注外部環境的不足,從而忽略自身的原因,最后可能變成一個別人口中“破壞大環境的人”。

03

既然如此,我們完全摒棄掉“窮爸爸思維”,是不是就可以把產品做好?

當然不是。因為我們在產品工作中需要避免的是過度關注外因,而不是適度關注外因。問題一定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關注內因可以把產品做的更好,但是只關注內因,卻很難把產品做到最好。

就像一支NBA球隊,靠一位球星的優秀發揮可以贏得一些比賽,但是想要進軍季后賽甚至贏得總冠軍,還需要隊友也拿出優異的表現。如果只關注內因,自己埋頭苦練,默默進步,但隊友的能力和水平沒能跟上(木桶效應),那最終只能落得個“空砍群群主”的悲情角色。

富爸爸、窮爸爸思維如何讓產品工作更有效率?

既然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應該適度關注外因,那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對外因的關注是否是適度的呢?我個人總結出的一個判斷標準是:

應投入的關注度與“外因對問題的影響程度”和“外因的可控程度”成正比。

這里面有兩個關鍵要素:

  • 一個是“對問題的影響程度”,意思是現狀如果主要由外因造成,那我們就應該對該外因投入更多的關注度;
  • 另一個是“可控程度”,即你對外因的掌控力。外因如果可控,我們投入的關注度就應該更多,反之則更少。

舉個例子:假設你正經營一家海景民宿,現在收到通知說明天有龍卷風來襲,可能對沿海地區造成毀滅性的損害。這時候龍卷風是影響經營情況的外因,雖然“對問題的影響程度”很高,但是“可控程度”為0,因此這時我們就無須對外因投入任何關注度了?,F在應該從內因出發,趕緊為客戶辦理退房手續,同時將貴重物品進行緊急轉移,這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

04

過度的“富爸爸思維”(內因關注)會讓你變成人見人欺“背鍋俠”,而過度的“窮爸爸思維”(外因關注)則會讓你變成惹人生厭的“甩鍋俠”。

因此我們在產品項目中碰到問題時,最佳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先通過“富爸爸思維”尋找自身不足,建立主人翁意識,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動力;再配合“窮爸爸思維”梳理外部因素,并根據外因的重要程度和可控程度確定自己應該投入的關注度,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效率。

其實,不管是“窮爸爸”還是“富爸爸”,他們都是言傳身教的好爸爸。只是“窮爸爸”教會我們的是切勿自怨自艾,而“富爸爸”告訴我們的是不可怨天尤人。

 

本文由 @wayn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窮爸爸”教會我們的是切勿自怨自艾,而“富爸爸”告訴我們的是不可怨天尤人。

    來自湖北 回復
  2. 非常不錯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