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00,增長黑客vs產品經理

13 評論 20551 瀏覽 132 收藏 15 分鐘

追求產品價值成長的產品經理導向,遠非當前流行的增長黑客可比,追求用戶增長的增長黑客理論,可能在未來也會和更多產品相悖,不僅僅只是冷啟動產品。

01 前言

產品契合市場(PMF)是產品第一階段,也是推動產品與用戶關系相互作用的杠桿,在此階段未達成以前,任何的運營動作都將多余。因此不了解PMF的創業者或產品經理,把產品強行投入市場運營,就是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上疊加損失。

02 產品契合市場

產品契合市場(PMF)的大意是指,再好的產品遇到糟糕的市場環境也會失敗,而差的產品就算遇到好的市場環境也會同樣失敗,只有好產品遇到好市場才會同時發生美好的化學反應。因此產品契合市場,首先是有好產品,其次是適合的市場環境。

任何初創公司或者新產品,生命線可以分為兩部分:產品契合市場以前(BPMF)和產品契合市場以后(APMF)。

如果企業當前處于BPMF階段,專注實現產品契合市場就是創始人唯一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因此不惜更換團隊、重新定義產品或者進入不同市場。PMF理論源自網景聯合創始人馬克安德森,如今也在硅谷盛行。

  • BPFM:所有人都能體會到,用戶沒有從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感受到價值,產品口碑普通甚至很差,用戶增長數據也很慢,產品的銷售周期長,甚至可能退貨或者爛尾。
  • APFM:用戶蜂擁而入,各類數據都指數級上漲,產品經理能夠很明確的感知到產品成功契合市場。

社交媒體興起以后,用戶既是產品使用者,使用后的分享也是產品銷售者,這為定義PMF做了補充,用戶將產品主動分享在社交媒體,分享的用戶數量以及分享速度,是實現產品與市場契合的重要信號。

03 產品市場契合度

產品契合市場的信號強度不一樣,有的是爆炸式增長,有的只是循序漸進,有的在增長幾周后停滯,有的則被競品抄襲后截流。因此產品和市場的契合度越高,產品優勢越明顯,融資最好也在產品契合市場以后。

(1)凈推薦值(NPS),分享占比減去批評占比,NPS原本理論中比較復雜的打分調研和計算,可能已經不太適合當前。BPMF階段的產品,在當前社交媒體的杠桿作用下,應該極力避免差評,NPS也應該計算更容易拿到數據的分享率、分享回流和分享新增等指標,雖然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追求病毒式增長,但高于行業平均NPS值的產品,市場契合度一定很高。

(2)核心價值,早期產品的核心價值是單位經濟效益(簡稱Unit Eco),這個指標代表收入和成本的起點,構成業務交易的最小化單元,比如計算一個用戶的收入和成本,單個商品或者單次服務的收入和成本。

定義最小業務單元可以得到兩個目標:第一,該單元未來能夠達到的收入;第二,實現收入所需的成本。

最小業務單元達成速度越快,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越高,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很多產品,產品使用免費,通過廣告盈利,在更長回收周期以及更多不可預測的市場環境下,能夠最快速度的驗證業務單元顯得更加重要。

驗證最小業務單元效益有兩種方式:

  • 第一種,單元定義為產品價值,計算產品銷售以后的邊際貢獻,邊際貢獻能夠覆蓋固定成本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 另一種,單元定義為用戶價值,計算單個用戶的年度ARPU值或者LTV,用戶總價值能夠大于獲客成本(CAC)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3)留存曲線,假如用戶沒有留存,任何增長都沒有意義,所以穩定留存是衡量產品市場契合度的重要指標。

如圖所示,B產品處于相對等量比例的用戶流失率,那么說明PMF契合度不高。A產品到達某個節點以后,用戶流失便趨于平緩,可能第一個月流失50%,但接下來幾個月的剩余用戶流失都在10%以下,到達這個留存曲線的時間越短,代表PMF的契合度越高。

(4)三級火箭,增長速度、DAU占比,使用頻率,這三個指標如果在沒有推廣投入的前提下暴漲,就是PMF的最佳信號。

這種美妙感覺,很多產品經理和創業者甚至從未體驗過,筆者幸運的經歷過兩次,因此每次創業總會有點過度追求PMF。如果產品處于這種狀態,可以直接忽略前三個指標,快速把握機會,規劃長期增長戰略以及引入合適管理人才,進入市場規模擴張階段。

04 產品市場變化

?產品契合市場以前,達到PMF就是團隊唯一重要的任務。但是真實市場并非一成不變,尤其是互聯網市場,各類技術的革新很快,所謂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因此追求PMF也要考量變化,根據市場變化來保持產品變化。

市場變化對于大公司來講,PMF就是永無止境的路程,如果產品不能隨時保持契合變化,就很可能被市場淘汰。歷史也證明這點,從柯達到諾基亞,人人網到熊貓直播,市場變化的周期越來越短,淘汰速度越來越快,前年直播還風光無兩,不久前熊貓直播就已經宣告倒閉。

  • 技術變化,技術是市場變化的最大推手,從PC到移動互聯網,誕生了TMD等新獨角獸,隨著技術不斷革新,又開始了5G、云計算、大數據、AI、……新技術還在不斷催生市場變化,從BAT到TMD,近些年資訊信息流、知識付費、直播、短視頻等賽道的快速變革,來自新技術的市場變化幅度最大,速度也最快。
  • 人群變化,人在不同階段扮演的角色,也簡稱人設吧。隨著時間流逝,每個人設變化也會帶來市場變化,新生兒、新學生、新畢業、新入職、新婚、新晉父母親、新退休……幾乎每個時間段,都有大量的人設變化,如果拉長時間線,變化會更大。因此而產生的新市場,從優酷到B站、B站再到抖音、天涯到公眾號、頭條到趣頭條,都是基于不同人設變化,切入的新產品形式。
  • 渠道變化,政治和經濟變化、包括平臺型產品,會帶來新型生態。新政策下的產業生態,經濟大環境驅使的企業生態,手機系統下的App生態,包括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小型生態,這些渠道規則的變化也會帶來市場變化,從媒體到自媒體,淘寶京東到拼多多,當前BAT的To B戰略,都是基于渠道變化而形成的市場變化。

產品契合市場,無論新產品還是大公司,歸根結底都是契合變化。變化速度越快的市場PMF機會越多,因為市場變化快,大公司難以封鎖賽道,利基市場足夠多,所以新產品契合市場的幾率最大。

05 產品契合變化

新產品很難契合大市場,大市場的價值鏈復雜,變化較慢,新產品的契合性也很差。所以最好從利基市場開始,連微信早期都只是替代短信,從文字通信開始。存量市場格局已定,除非技術、人群、渠道發生大變革,否則新產品進入存量市場的契合性也很差,存量市場競爭目標是取代競品,精益創業的MVP也會失去效果,因此只有更完美的產品體驗才可能贏得用戶。

  1. 識別變化,了解所在市場技術、人群、渠道的當前變化狀態,辨別用戶的潛在需求,所謂汽車出現以前,所有用戶的需求只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馬。因此好產品點子不來自用戶,產品經理在上帝視角下創造產品,需要羅列出目前市場的潛在問題列表,評估頻率最高和痛點最大的那個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假設。
  2. 長期價值,必須是行業專家,最好是某個“域”的主人,放慢產品的推出速度,確定能夠長期投入的市場。至少1-3個月,詳細了解市場規模,明確產品的核心價值,確定早期目標用戶量以及詳細的用戶畫像。
  3. 驗證假設,3-6個月,推出MVP最簡化產品,小樣本的測試用戶,優化產品同時鞏固早期提出的價值假設,然后根據用戶反饋數據制定出商業計劃,包括單位經濟效益(Unit Eco)、獲客成本(CAC)、ARPU值、LTV、可量化利益、定價、最優商業路徑等。
  4. 快速迭代,6-12個月,快速占領市場份額,明確產品的主要增長杠杠,優化團隊流程效率,驗證商業模式以及優化銷售周期,根據市場變化快速迭代需求,推出新功能或者新產品,開始評估和識別下一個利基市場。
  5. 專注垂直,第一個利基市場建立規模和盈利以后,同樣的流程、框架、能力等已有資源和方法論,整合復制在第二個、第三個利基市場,確保自身戰略依然專注長期,沒有被無關的市場信號轉移視線。

產品開始擁有一定規模,再去契合市場變化,重要的不再是當前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而是要考慮不斷推出新功能和新產品來契合新變化,因而形成產品價值的增長飛輪。

06 增長黑客vs產品經理

?“增長黑客”方法論很流行,但在沒有實現PMF之前,追求增長黑客沒有任何意義。產品才是增長的核心,核心假設沒有得到驗證,任何指標和A/B測試都是虛的,包括增長黑客負責人和產品經理的職能都可能相悖。

  1. 價值觀相悖,增長黑客負責人的價值觀,唯一的目標和職責就是追求增長機會。產品經理的價值觀,產品需要真正解決用戶需求,發布的每一個新功能,首先要追求最短路徑解決問題,其次才可能是增長數據。
  2. 全局觀相悖,增長黑客負責人注重產品微觀,為了盡可能完成增長,甚至會添加強制性的關注,或者通過A/B測試選擇更突出的微觀設計來實現增長轉化。產品經理更注重產品的整體協調性,在功能布局中,任何突出的色調顯示,強制性的單獨指向都不合理,產品經理也從來不執著于按鈕顏色或者文章標題等微觀問題。
  3. 迭代觀相悖,增長黑客負責人的迭代假設是機會主義,通過反饋數據,發現了產品某個局部的增長機會,從增長5%、1%這樣的局部增長不斷疊加優化。產品經理的迭代假設是問題導向,通過解決用戶需求增加產品價值,然后根據產品價值來獲取用戶增長。

一個偉大產品,從來不是取決于某個按鈕的顏色。

07 說在最后

?產品的成長和用戶的增長,兩者的價值并不相等,這也是持續虧損的美圖秀秀和Photoshop之間的區別。筆者有一個可能引起非議的觀點,追求產品價值成長的產品經理導向,遠非當前流行的增長黑客可比,追求用戶增長的增長黑客理論,可能在未來也會和更多產品相悖,不僅僅只是冷啟動產品。

從念頭契合產品再到增長黑客的悖論,本文作為《寒冬期,如何從本質上探求產品增長》的姊妹篇,進一步從產品角度闡釋增長,大家可以兩篇結合作為創業早期和產品冷啟動團隊的參考,也希望這個系列能為大家帶來不同思路。

#專欄作家#

老襯,微信公眾號:fengqitalk。多款百萬級用戶產品締造人,擅長互聯網產品運營,關注新興科技產業。

本文獨家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增長和產品的宏觀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把用戶服務好,為團隊帶來利益

    回復
  2. 不錯不錯!增長黑客有點難理解,外面一般叫用戶增長官,或者直接叫用戶運營比較好

    來自香港 回復
  3. 美圖秀秀和PS的區別是?

    回復
    1. 。。。。。

      回復
    2. 用戶增長與賺錢

      來自香港 回復
  4. 增長理論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健康增長”,這都沒弄明白,就別做對比了吧

    回復
    1. “健康增長”?哪家增長理論是追求利潤增長呢?增長黑客理論都是追求用戶增長,這本身說明了增長理論比較產品經理的局限性。 ?? 快速增長-虧損-上市,這種模式還適合當下的寒冬嗎?

      來自新加坡 回復
    2. 不對,增長黑客的初衷就是低成本增長,早期不是硅谷一堆車庫創業的狗兒們沒錢推廣,就搞各種野路子么。增長黑客應該是產品經理的升級版,ABtest只是手段,注重指標只是某一階段的聚焦,核心其實是多次迭代來最優化局部,指定時期內不斷反復提升“北極星指標”。產品啟動推廣前,本來就要到PMF的,即使增長黑客也是要打磨產品來促進產品達到PMF階段,比如留存。

      不要強制分開增長黑客和產品經理,兩者是相通的,個人作為多年產品經理發現增長黑客是很對的路子,不是有句話么?停下增長,那就死了

      來自北京 回復
    3. 增長黑客是產品經理升級版?不敢茍同,增長黑客起源于Facebook,也不是車庫創業搞出來的。低成本沒錯,但過于追求短期效果。突出增長率和GMV,很少提凈利潤,根據即時的轉化數據來動態調整功能假設,這本身就不是站在產品角度的思考,并且眼里只有增長,沒有任何品牌概念,甚至為了增長還會出現強制性的引導或者標題黨來吸引點擊。

      真正的產品是解決難題的,是知難而上慢慢迭代出來的,不是靠即時數據能夠調整出來的,即時數據的假設迭代只能夠避重就輕,轉換更容易的方式實現增長,和產品解決核心難題完全相反。

      來自韓國 回復
    4. 你這么說倒是給了我一個看待經典產品經理的角度,有可能是有道理的。

      不過正常來看肯定是可以結合的,產品經理為何不能借鑒增長思維呢?從經典產品經理進化過來的產品也可以保留一些純真呀~

      來自北京 回復
    5. 哈哈,很高興你能理解,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刻,這說明你本身其實就理解的,只是會一時被理論蒙蔽了,內心純真才能做出好產品。只看增長,即便成功也不一定是好產品。

      來自廣東 回復
    6. 最討厭你這種自以為是的人,不知從哪看到了這個自以為經典的“健康增長”,來反駁那些不贊成或不知道的人,頗有一種“你連喬布斯都不了解也配說產品”的感覺,最起碼別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而你只不過是一個被別人思想支配的人!

      回復
  5. 干貨,內功不深,再怎么做都是治標不治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