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為什么你總在給產品“救火”?

8 評論 19277 瀏覽 81 收藏 15 分鐘

產品人更多的,是要有一份對產品的敬畏之心,保持克制。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產品的誕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也少不了調侃各種黑鍋和挖坑的故事,狀況頻發的局面并不少見,甚至引發重大的質量事故。

從事硬件類的產品同學,也應該還記得傳說中的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類似的橋段,其實也聽了不少,究竟是什么誘發了這些情況的發生?是否有一些措施可以規避?

產品做久之后,我慢慢發現,決定一個產品成敗,往往不取決于“產品的專業技能”,而是其他另外一些更關鍵的因素,這些因素,從我的經驗來看,用“產品文化”一詞也許最為合適。

一個企業的“產品文化”,最終決定一個產品的決策,在我復盤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三大誘發產品事故的原因,我不能確保一定正確,但是我的經驗和一些實踐。

很多時候,產品經理們往往都是從“接受一個需求”開始,已經是被老板們圈定在某一個具體的“項目”中,思考如何在限定時間內把項目落地變成了唯一的工作,缺乏對產品的前因和后果以及諸多環節往往難以發揮真正的影響力,極容易出現一種產品(經理)與市場、用戶脫節的現象。

而混亂的產品線,疲于奔命的團隊,缺乏品牌意識的組織,對機會的過于盲目,都導致了我們常常很努力,卻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新產品做了一大堆,好用的每幾個的現象屢見不鮮。

本文詳細分析導致頻繁爆發的產品質量事故的根本原因。

一、沒有業務重點的產品策略

當所有事情都是高優先級的時候,也就沒有優先級了,最后都變成了“隨緣”了。

假設你現在是一款產品的負責人,我們就叫“AAA產品”吧。AAA產品目前屬于一個新興的產品,市場競爭很小,作為整個產品的負責人,你將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選擇的問題。

到底應該怎么做,做什么能夠取得符合預期的收益。也許,你真的很想要每個方向都嘗試一下,而如果又恰好是剛剛有一點起色,看上去這個市場就有火爆的關鍵時刻,我們常常不自覺的拉長了整個產品線,因為每個點都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至少有4個點,在迷惑你的選擇,這是誘發產品爆發事故的第一個原罪。

  • 訂單的誘惑。你正準備發布一個新的版本,或者下一代的升級?,F在有三個客戶,五個訂單的許諾只等著你簽,催著你交付,甚至還有海外的客戶表達極濃厚的興趣,只等新產品發布。到底是應該先優先訂單的交付,還是應該優先完成下一代產品發布。還是投入更多的資源,而事實上資源從來都是有限的。
  • 市場的誘惑。你的調研數據和行業預測顯示這個領域正呈現巨大的需求缺口,市場規模很大,如果能在足夠早的時間搶占先機卡住位置,則意味著進入一個很大空間的市場,搶占頭部市場。
  • 功能的誘惑。每個用戶對你的產品都特別有興趣,每個人都提出了很多他們期待的功能,請問如何在海量的用戶和需求中確定可行的迭代路徑?甚至有些需求可能是來自老板的要求,也可能是來自大客戶的訴求。
  • 技術的誘惑。采用什么技術方案呢?穩妥點的方案,可能很快被對手趕上或者超越,激進的方案則可能導致中途夭折,有沒有可能第三方案,或者兩個方案齊頭并進?你是否會認為當下的技術實力足夠開啟多條產品線,大家努力一下也可以拿下幾個具有標志性的制高點,甚至還有發明性的專利?

你會如何規劃未來的業務和產品的方向?是冷靜的市場驅動,還是激進的機會驅動?是立足于產品的競爭力,調整訂單交付,還是先確保團隊的生存,先轉到一點現金?是先穩妥的夯實基礎,還是激進的投入資源?

我就經歷過類似的產品,呈現的結果是N條產品線并行在開發,國內和海外的訂單都在交付,結果出現是同時在開發維護的產品版本遠超過團隊的人數規模,開始的時候一片欣欣向榮,結果大跌眼鏡。

產品做著做著就像一堂 “哲學課 ”,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權衡和選擇。

套用雞湯文的格式就是:選擇需要勇氣,放棄又何嘗不需要膽識和魄力呢?

二、沒有清晰規劃的長遠路徑

藍圖、戰略這一類的詞匯,往往都不是一般的產品經理所能左右的。指的是企業對其所生產與經營的產品進行的全局性謀劃。它與市場戰略密切相關,也是企業經營戰略的重要基礎。

它的目的是研究企業如何通過打造有競爭實力的產品,去贏得顧客,占領與開拓市場,獲取經濟效益。產品戰略是否正確,直接關系企業的勝敗興衰和生死存亡。

包括從設計、開發、包裝、生產、銷售等一系列的工作,根本不是一般性的產品經理所能掌控的,但我們常能見到的情況就是各個環節的脫節,然后互相掣肘。

假設前述的“AAA產品”是一款智能設備,它有很多很先進的功能。

在做產品規劃的過程中,你會如何考慮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的結合和具體的進展,什么節點開始做市場預熱,投入多少,如何應對各種技術和非技術因素的風險。

當這一帶產品發布以后,如何推進銷售的落地,又如何策劃下一步的產品,如何能保持產品在一定時間內的競爭性。(是遙遙領先,還是始終領先半個身位)。如何在重點環節加大資源投入,確保單點的優勢?

也就是,如何在產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內確保競爭力并獲取相應的收益。包括從產品的功能開發到市場投放,直到最后被新產品代替從而退出市場為止所經歷的全部時間。

在整個周期內,產品所處的階段(開發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定會由完全不同的策略,也一定要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來確保產品的平滑過度和有序迭代。

在這個過程中,有兩件比較“嚇人”的事情:

其一是對技術的盲目。

所謂對技術的盲目,包括對技術的過于自信,或者對技術缺乏真正的理解。當團隊意識到目前所處于位置為一個較好的賽道時,往往由于這種“利好”刺激而對技術失去冷靜的判斷,從而導致投入不足,或者過度投入,結果拖延了整個進度而錯失機會。

其二是對方向的搖擺。

由于夸大了產品的市場規模和爆發點,在產品研發和生產過程中,最容易收到”訂單的困擾“,看上去遍地都是機會,恨不能每個細分方向都投入資源占領先機,從而牢牢把握整個市場的脈搏,形成細分市場的第一品牌。

當導致資源越來越分散,產品線越拉越長時,整個團隊就一定不堪重負,處于一種高度緊繃的狀態,既要應付不斷開拓的新業務,開發新功能,還需要不斷應付倉促交付導致的功能缺陷。

沒有清晰的產品路徑,是產品事故的第二大原罪。

救火,不斷的救火。

因為對市場機會的“看好”,極容易引發整個團隊的躍進意識。動輒千萬用戶,十億訂單的預測會帶來團隊的短暫性瘋狂。

在15年移動醫療瘋狂的時候,我所經歷一個團隊就在分析市場規模時,通過數據的測算,整個團隊能在未來10個月完成N億業績,但某一個下午喝咖啡閑聊時,計算每杯咖啡成本和每個咖啡館的業績,突然驚醒這種測算的瘋狂,然后迅速調整了整個產品的策略,避免了極大的一筆投資的浪費。

另外一個典型的情形就是,市場預測和團隊規模完全不匹配性。過小的規模承載過大的銷售預測,這種不平衡性,極容易導致團隊的失去平穩性。

三、沒有品牌意識的產品團隊

對產品來說,賣出去、然后有用戶使用才是王道。

特別是對創業型團隊,“產品先行,生存是第一”。

但在品類產品更迭頻繁,競爭空前激烈的情況下,如果沒能在早期迅猛快速地打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形成品牌優勢,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搶占先機、失去先發優勢,后期打造品牌的成本也會大幅增加。

特別是對硬件類產品,如果沒有打造品牌的意識和計劃,在整個市場上的影響力會持續削弱,甚至直接將市場地位拱手他人,用戶只知你的對手,而遺忘了作為先行者的你。

放棄建設自己的品牌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辛辛苦苦好多年,只為他人做嫁衣。

品牌建設不只是打廣告,而是一種信念,從產品構想那一刻就應該開始有的信念,不管有多少的不確定性,它都應該是凝聚一群人的力量。也只有這樣,渠道商們才有品牌安全感,才愿意一起玩。

但現實的情況是,往往眼中只有一時的銷量和銷售額,每天只顧眼前,只想怎么賣貨。經常是不顧市場條件和規律,夸下業績暴增的??凇?/p>

為了追趕業績,整個團隊背上了沉重的業績包袱,不得不處于”填坑“、”救火“的惡行循環中,不斷消耗團隊的創造力。

慢慢的,就忘記了還有品牌這件事,導致的結果就是慢慢的失去了初心。為了銷量,真實的需求、產品的質量、市場的反饋都會被遺忘。

甚至,還會出現一種把產品當作一項行政事務來對待的奇怪現象。是的,你沒看錯,一款產品被當成了一項行政事務來執行。

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沒有品牌就沒有未來,飲鴆止渴對一款產品而言,特別是對創新型的產品,無疑是最致命的。

有些時候機會可能真的只有一次,錯過了,就需要更大的代價。

< 本文完 >

我將通過17篇文章,解密推動產品落地的全過程,包括產品的定義和設計、開發過程的管理,以及由此引發的系列問題,更包括在此過程中我所學到的寶貴經驗和深刻教訓。

歡迎交流,下輯預告:

為什么產品經理活成了“原型仔”?

 

#專欄作家#

杜松,公眾號:產品微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人工智能方向,擅長產品規劃和架構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小公司的產品才管戰略,大公司輪不著你說話吧

    來自上海 回復
  2. 品牌建設不只是打廣告,而是一種信念,從產品構想那一刻就應該開始有的信念,不管有多少的不確定性,它都應該是凝聚一群人的力量。這句話說得好,好多產品都是瘋狂的拉用戶量,早把品牌建設丟一邊 了

    來自北京 回復
  3. 有舍有得,誰能做這個決策,誰又能對這個決策負責?產品經理又如何頂住來自前線的壓力??這感覺就是一個死結

    回復
  4. 很多小公司都木有戰略分析這一說法,還是大公司好

    回復
  5. 哈哈,差點以為我們兩是同事,同事看到差點以為是我寫的。完全可以對號入座,天吶~

    來自湖南 回復
    1. 看來都有故事了哈。

      來自廣東 回復
  6. 分析的很到位,贊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