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方法論:點解鵝廠產品心法(下篇)

8 評論 15821 瀏覽 94 收藏 17 分鐘

在本文中,筆者從匠心、危機、合作和商業四個關鍵詞著手,向我們介紹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應該站在更高的戰略角度思考問題。

在上一篇文章《大廠方法論:點解鵝廠產品心法(上篇)》里,威廉為大家講解了用戶、定位、需求和時機四個關鍵詞,讓大家了解到鵝廠成功的秘訣就是:“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有了用戶思維才能抓住用戶的需求和痛點,找準產品的定位和邊界,把握時機迎風而上。”

而本文將繼續為大家帶來鵝廠產品心法講解的下半部分,依舊是四個關鍵詞:匠心、危機、合作和商業。讓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和視野上看看,如何做好一個產品?如何成為一名好的產品經理?

一、匠心

堅守匠心,持續打磨產品

匠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匠人精神”,其實就是對職業精神的高度提煉和詮釋,包含: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等方方面面的內容。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有匠心,對于產品經理來說,這點尤為重要。沒有任何一個人是一出生就偉大的,也沒有任何一個產品是一發布就成功的。成功的產品往往需要產品經理關注細節,持續打磨,一點一點匠心打造,才能成就精品。

那么如何做到匠心?

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 對產品核心能力的持續打磨,這是對產品經理精益求精的要求。例如:對于很多社交產品來說,匹配功能是它們的核心功能。對于核心功能的要求不能僅僅停留在能匹配的地步,而是需要沉下心從用戶需求和體驗的角度出發,不斷地去精雕細琢,讓匹配操作變得更簡單,匹配過程更加舒服,匹配結果更加精準。
  • 堅持產品信念不動搖,其實強調的是對于產品工作的專注。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產品經理,在產品發展的過程中,產品經理都會遇到過用戶、客服、運營、開發、老板,甚至是同行競品來教你如何做產品。這就是時候展現你真正的技術了,根據產品的定位秉持產品的初心,寧靜致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于產品關鍵能力的打磨上,而不是盲目擴大產品的功能邊界,東施效顰。
  • 關注細節,追求極致用戶體驗。小馬哥說過:“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就是創新。”好的產品一定可在細節見真章,好的細節一定能給予用戶更好的體驗。威廉一直自認為自己的優勢是同理心和創造力,所以把用戶體驗看得極其重要,因為用戶體驗正是這兩個能力最為直接的體現。在自己剛入行的時候,談到自己對于用戶體驗的看法,還被一個老產品嘲笑過,但至今仍改變過我對產品細節的重視和對用戶體驗的追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Z世代逐漸成為了社交產品的主力使用人群,相比于老一輩的用戶來說,他們對于產品有著更為具體、更為明確、更為個性化的要求: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歡的是什么,所以對產品的審美和體驗有著近乎苛刻的追求??梢韵胂?,在功能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未來市場,產品的勝敗很有可能只是在于細節,在于用戶體驗,而這些最后比拼的就是產品匠心。

二、危機

危機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小馬哥說:“真正的危機從來不會從外部襲來,只有我們漠視用戶體驗時,才會遇到真正的危機?!?/p>

我們正身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個世界每一秒都在發生著變化,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消逝可能就在轉瞬之間,而產品如果不能跟上變化,就可能迅速被時代被用戶所拋棄。

危機來自哪里?

危機來自方方面面,既有外部也有內部,鵝廠歸納為三個方面:

  • 技術和環境的變化
  • 是用戶的變化
  • 是團隊自身能力局限

讀過上一篇文章的童鞋,你會發現危機來自的三個方面,正是產品的時機所要必備的三個方面。

正所謂“水能覆舟,亦能載舟”,積極合理地應對好危機,不亞于把握住了一個合適的時機。

想要轉危為安,化險為夷,首先就要求產品經理時刻對技術和環境的變化保持敏感:關注行業動向、技術發展、政策變化和輿論風向,提前為可能存在的影響做好準備。

其次是關注用戶的變化,這種變化分為兩種:用戶群體的變化和用戶需求的變化,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關聯性。還是拿社交產品舉例:自人人網隕落之后,國內校園社交領域一直沒有一個叫得響亮的名字了。這么多年再無成功的產品出現,難道校園社交是個偽命題?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威廉在另一篇文章《她說:校園社交小程序的野望》中也提到過:校園社交產品的命門在于大學生用戶的生命周期只有區區四年,所以每隔四年就面臨著一次用戶身份的改變和社交產品的遷移。校園社交產品用戶群體在四年周期后由學生變白領,社交的需求也因為身份的改變發生了變化,用戶走出了校園,而產品卻禁錮在校園之中,就如同錢花完了,人還沒死,這注定結局是一場悲劇。

當然,危機除了來自外部,也要當心團隊內部滋生危機。眼前的成功很容易讓人蒙蔽雙眼,沉浸在片刻的歡愉之中,卻忽視了危機的存在。產品經理需要幫助團隊克服自身的慣性,跳出舒適圈,主動去變革,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著革命的發生,到時就為時晚矣。

一款產品最大的危機就是產品經理意識不到危機的存在,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必須要具備危機意識,時刻居安思危。

三、合作

開放心態,整合資源

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想要做好一個產品,光靠產品經理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發動一切能夠發動的力量。

這點威廉深有體會:設計和開發完成產品,對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來說只是邁出第一步前的準備,后續產品長遠的發展還要與推廣、運營、客服等其他部門的小伙伴合作,甚至是外部的力量來實現。

所以,談到合作,一定是分為內外兩個方面:

1. 團隊內部合作的核心點是在于對團隊凝聚力和執行力的打造。在造一艘船時,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收集木材,而是要激起人們對大海的渴望。同樣的,對于產品團隊內部合作首要的是激發成員對于成功的渴望;同時,營造好的團隊氛圍,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接著就要量化目標,明確分工,建立起暢通的溝通機制和合理的決策機制,讓團隊可以保持高效的運作。

2. 而對外合作的關鍵在于是找到共贏點,也就是在回答一個問題,憑什么別人要與你合作?

合作,必須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之上。哪怕是使出十八般渾身解數,你也要找到合作方的C位以及了解對方的訴求,通過資源置換,或者建立共同利益的方式來成為合作伙伴。鵝廠認為外部合作的最高層次是對產品生態的構建,盡可能把所有可以合作的伙伴囊括其中。

例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上,分為兩種角色:

  • 內容生產方:在內容生產者上,對于行業內容媒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資源互換。對于專欄作家,提供流量支持,和服務幫助;對于普通作家,則提供了平臺和上升通道;
  • 內容消費方:在內容消費者上,也就是用戶側,線上建立各種社群,線下組織大會和沙龍,積極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流量,在產品生態上形成了一種互利互惠的良性閉環,有利于產品更好更持續的發展。

四、商業

商業杠桿推動產品持續健康發展

只有免費的產品才是好的產品嗎?

對于用戶來說,答案是可能是的;但是對于產品經理來說,那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什么是好的產品?

威廉認為好的產品一定是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同時有著良好的體驗,并且具有商業價值能為公司盈利。因此,好的產品必須要兼顧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這兩個方面,只有為用戶提供了價值,才有讓用戶為產品服務付費的可能;產品只有獲得了收益,才有資本去持續為用戶提供價值。

不能商業化的產品設計就是在耍流氓,而不懂商業化的產品經理就是徹徹底底的流氓。

社交產品里能夠實現盈利的產品一只手都數得過來,大部分的產品都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基本都是處在耍流氓的階段。很多產品在設計之初完全就沒有考慮過日后該如何變現,只是在盲目追求DAU和次留,最近被爆跑路的愛情銀行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這樣的做法和方式還停留在移動互聯網發展之初,人口紅利洶涌噴薄,APP野蠻生長的時代。

但當互聯網寒潮來臨時,當潮水退盡時,誰在裸奔,又是誰在裸泳,不言而喻。所以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之初,就要提前考慮到將來可能的商業模式,打造可持續創造用戶價值的產品生態。

那么,吸金大法的鵝廠是如何做好產品商業化的呢?

依舊是三個關鍵點:

鵝廠所有的方法論都是從用戶出發,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商業化也不例外。

就像上面威廉說的一樣,產品只有為用戶提供了價值,才能有讓用戶去付費的可能,所以用戶價值是商業化的前提。在有了這個前提之后,就需要產品經理基于場景去挖掘可能的商業模式。

例如:

  • 探探在用戶配對過程中提供會員訂閱,在付費后可獲得一定的特權和增值服務;
  • 吱呀則是在派對功能里提供禮物打賞功能,讓用戶可以通過贈送禮物來參與房間活動或者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
  • 而微信這種社交龐然大物,則直接可以通過售賣廣告來進行流量變現。

總而言之,合理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對產品實際情況和用戶使用場景有過深入思考后設計而出的,基于場景的商業模式也是為了盡可能的顧及到用戶的體驗。

長久可持續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一定不能夠傷害用戶的體驗,說的很容易,做起來卻是相當困難,對產品經理有著極高的要求。

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現在電影中的廣告植入越來越多了,這種商業模式也越來越成熟了,但有的廣告植入顯得很是生澀膈應,有的廣告卻是恰如其分的自然。

  • 還記得當年《變形金剛》里的營養舒化奶嗎?對于廣告主來說,這個植入是相當成功的,畢竟成功地成為了老百姓茶余飯后的槽點了;但對于電影本身來說是很失敗的,用戶的觀影體驗受到了嚴重影響,讓人大呼出戲。
  • 同樣是廣告植入,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里肯德基的植入卻是廣告主和電影方的雙贏,因為廣告情節和電影劇情完美的融合了,使得這段最長的廣告也是影片中最讓人回味的片段之一。

所以好的商業模式需要跟產品的定位、調性相符合,視覺效果上需要跟產品UI相交融。盡量讓用戶感覺到自然,照顧好用戶的體驗,在其可接受的范圍內進行商業化才能細水長流。

五、結尾

到此,鵝廠的產品心法的點解也就全部分享完了。

最后威廉再帶著大家回顧一下,鵝廠心法總結起來就是8個關鍵詞:它們分別是用戶、定位、需求、時機、匠心、危機、合作以及商業。

其中用戶是核心,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對用戶時刻保持敬畏之心是對一名產品經理的基本要求,圍繞著用戶發現產品需求,找準產品定位,把握產品時機可以讓你成為一名好的產品經理。而優秀的產品經理必須更上一層樓,堅守匠心的同時要具備商業思維,居安思危的同時也要深諳合作之道。

通讀鵝廠產品心法,了解大廠方法論,希望對大家的產品思維有所啟發,為你們所用。

附贈《騰訊8分鐘產品課》知識框架圖:

#專欄作家#

迷路的威廉,微信公眾號:產品Lab(ID:championidea),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社交社區產品和行業研究觀察,對社交產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產品方法論、心理學研究業余愛好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框架圖好不清晰,能不能再來一個?

    來自廣東 回復
    1. 在我公眾號里,發送“騰訊8分鐘產品課” 就可以有清晰點的圖了

      來自浙江 回復
    2. 好的,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2. 一切武功,皆有心法。
    心法是靈魂,產品一定要有靈魂,才為好的產品。

    回復
  3. 最厲害的產品經理是做出用戶都沒意識到,但非常需要的功能。 而不是等著用戶提出來后才去滿足。
    做到這個需要深厚的功力。

    來自江蘇 回復
  4. 哎!這個不是出過視頻么: ?? 漢,,,

    來自浙江 回復
    1. 是的,《騰訊8分鐘產品課》,文章是自己對于學習的總結輸出

      來自浙江 回復
  5. 校園社交學生的生命周期只有4年或者6年,但是如果從組織上來講學生會是一直存在的。
    通過學生會來運營一個社區是不是更加貼切點。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