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必備的三大要素

5 評論 12839 瀏覽 69 收藏 17 分鐘

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的三大要素:好奇心、批判性思維、結構化思維。對于產品人來說,這三點必不可少。

現代資訊之繁雜,技術迭代之迅速,是前所未有的。張小龍說每天有1億人教他做產品。

如果沒有定力,很容易被各方面的意見所影響,從而做出遠離初心的產品。

這個時代在呼喊獨立思考之精神。但當我們說起獨立思考是什么時,我們實際上是說什么?

今天講講三個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最重要的思維模型,希望有助于你想清楚獨立思考這個命題。

好奇心

排在第一位的,我認為是好奇心。

有人會以為這并非是一種思維模型,而是一種素質或特點。

首先我并不認同好奇心是天才的專屬特質,這是某些人讓大家自我設限的把戲。

在接受過嚴謹的僵化教育之后,好奇心是一種天賦這種說法看起來是對的。

其實好奇心人人都有,只是大多數人長大后忘記了小時候自己好奇興奮的樣子而已。

我們的天性沒有被發展,同時被某個時期的輸入輸出模式所壓抑了而已。

正是如此,我們更應該把好奇心當做一種思維模型來看待。這

也意味著這是一個「習慣」和「技能」,可以通過后天練習而被掌握。

訓練的原理很簡單:克服提問障礙。

向孩子學習,沒有什么不值得被提問的。

成年人不是怕提問,而是有了提問等于在表達自己愚蠢的心理障礙。

有時候要區別一下提問對象是自己還是比自己更專業的人,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提問的對象是自己。

把自己看到的每個東西,每個細節都多自己問一句「為什么???」。激發自己天生的好奇心,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習的心態。

只有自己深度學習之后達到了當前水平的邊際,是在無法再上一層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找更加專業的人交流。

好奇心驅動的學習模式,帶來長遠的好處:

好奇心產生持久的熱情

無論是什么職業,現代人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信息過載,手機上,電腦上都有大量引人注目的內容和功能讓人走神,而頻發的走神會讓個體心理處于焦慮和自責當中。

處于這樣的背景下長期受壓,對于個體的精力消耗過大,特別是腦力勞動者來說尤其嚴重。

熱情的消逝會導致個體每個選擇偏向按部就班,以此來維護剩余的安全感。

而熱情不能從喊口號中長期產生,而源自于對生活的理解。

這種理解應該來自于對本質的探索,并不會因為物質和信息的繁榮而帶來任何影響。

利用人類獵奇的天性,可以讓這種探索變得自然而高效。

這種天性是幾萬年的人類前為了捕獵,逃脫危險等生存因素造就而成。

所以發展好奇的心理,如同滿足吃喝的行為一樣,同樣能夠獲得愉悅感和滿足感。

一旦你走上了了好奇之旅,不斷涌現的未知世界和新發現,會讓你持續地走在正反饋的道路之上。

把一時的多巴胺轉換成長期的內啡肽,是一門手工活,也是一門藝術。

好奇心解開思維的束縛

我判斷一個設計師是否有獨立精神,經常會讓TA設計一個新品類,或者小眾市場的產品。因為這種市場的產品未來充滿可能性,理論上更容易讓設計師發揮自己的創意。

提供一個市場上已有相關的產品作為「參考」,同時提醒,你不必要按照它的形態來設計。

充滿熱情的設計師往往會追問很多關于用戶問題并與我討論,甚至生氣地反問我連用戶需求都沒有調研。

而墨守成規的設計師,默默開始設計,又默默交上一個類似我提供參考的產品。

而大量的工程師身上也同樣發現類似的情況。

無論是工程師還是設計師,對我提出某個需求之后,從他們的反應就可以知道將得到什么樣的作品。

充滿熱情的人,不斷地探索邊界可能性,他的焦點在創造的過程,不需要懂得相關專業的人也能感受到「用心」之別。

墨守成規的人,只有匠藝無匠心,他的焦點集中在外部的評價,與平庸無異。

如果一個的思維開始僵化,把設計變成了流水化作業,把設計變為制造,把研發變成打螺絲,那真的可以稱為文藝復興以來的最大的悲劇。

對于規則和邊界的恐懼,往往是思想僵化的人所犯的錯誤。

有趣的是,對于擁有好奇心而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來說,這些所謂的規則只是前進路上的一塊石板,跨過去顯得特別自然。

好奇心驅動終身學習

產品經理是一個涉及多個領域的工作,打造產品也需要多方面專業的合力才能順利推進。

作為跨越技術與市場鴻溝的角色,不僅要了解市場的需求,還需要理解技術的可能性。

一方面技術有其發展路徑,可以創造新價值,新需求。

另一方面,新產品的應用也會帶來用戶新的技術需求。

兩方面的相互相成,讓消費品跟隨著社會的發展。這說明產品經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失,同時也說明產品經理的終身學習成為一種剛需。

產品經理名為產品經理,實際是要做社會學研究,做一個生活藝術的探索者。

他最核心的工作是研究人和社會,了解自己公司業務,并按他所理解的人和社會的需求而打造產品。

只要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識都需要了解,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實,在日復一日的熱情驅動,以及開放的思維下,保持對生活最本質的探索,所謂「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識」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終身學習」的定義,在好奇心的模型下,也只是自己的一種類似本能的慣性動作,而付出大量刻意而為的動作。

總之,好奇心將會改變你的世界。

批判性思維

產品經理一個重要的技能應該是擁有批判性思維,只有提出解決本質的問題,才會有接近本質的答案,否則,跟一條咸魚有什么區別?

生活里永遠需要有心人,人和社會的需求不斷變化,每增加一種技術,每多一個人,每多一個連接,世界都有所不同。

然而,我們很多時候,從用戶口中得到的往往是口是心非的答案。

多年前,Sony準備推出一款 Boomboxes音箱,他們召集了一些潛在的消費者組成焦點小組,來討論這個音箱應該是什么顏色:黑色還是黃色?經過討論,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更傾向于黃色。而會議后,組織者對小組成員表示了感謝,在離開時每個人可以免費帶走一個 Boomboxes音箱作為回報。他們可以在黃色和黑色之間任意挑選,結果每個人拿走的都是黑色音箱。

這種問題的本質在于,消費者的認知并不能代表自己的需求,而市場調研也并非萬能。

只有提出「接近本質」的問題,才會有「接近本質」的答案。

日本有一位日本設計師寺尾玄,于很多年前的日常的生活中發現,現有的風扇吹久了人會感到不舒服,而吹自然風很久我們并不會覺得難受,為什么呢?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事實是很少人提出,追問最后并希望找方法解決的人少之又少。

寺尾玄最終發現,是只要盡量從各個方向盡量抵消一個方向的風,就能制造出柔和的「自然風」。

最終一把特殊結構的扇葉被發明出來,一臺臺制造「自然風」的風扇被生產出來。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種特殊結構并非什么創新技術,同樣是塑膠制作而成,而且制作扇葉的技術難度也不會十年前更簡單。

理論上來說,只要有人在制作第一把風扇的時候,就提出了上面的問題,他也可能做出同樣的產品,把這類產品面世的時間提得更前。

提出「接近本質」問題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

類似的問題他提出了很多,因而他創立的公司BALMUDA制造了大量「用心的產品」。

例如:

不會烤焦面包的烤箱,因為有微電腦控制烤的頻率,以及添加適當水分。

產品經理必備三個思維模型

模擬自然光,小孩寫字不會有陰影的臺燈,因為燈光是從視線的角度打下來的。

產品經理必備三個思維模型

插播一句,題外話是它的風扇和空氣凈化器曾經涉嫌被國內某知名品牌抄襲,只有風扇由于實在太像被下架了。

Balmuda的產品感動人之處,它真正從本質出發,思考人的需求。

盡管他家的產品都會比同類的貴,但公司每個品類幾乎只有一個單品,每個都能長期穩定地賣出上幾十到百萬臺。用這樣幾乎每個單品都是爆品的方式,實際上能夠比多品類管理帶來更多的利潤。

烤箱,風扇,臺燈,這些已經被發明幾十年的品類,人們才發現原來可以這樣設計。

事實證明,市場調研也許能反饋更大風力在某些群體更好賣,用戶需要更大空間的烤箱,或者燈光更柔和的臺燈。即使過去幾十年,行業經歷大量變革,擁有最先進技術的公司,都沒有生產出類似的產品。

真正的市場調研,是體驗生活,提出問題,而不是派問卷。

只有足夠用心,提出最接近本質的問題,還是能夠奪得市場的認可。

結構化思維

產品經理最后一個重要的思維模型,是結構化思維。

它是為了幫助你正確地描述問題,并正確地回答問題。

這篇文章并不會多說具體的方法,因為結構化思維其實是靠自覺訓練出來的,而不是靠一遍又一遍看理論學習出來的。

結構化思維的原則是MECE原則,也就是說所分解的每個子議題都是互相獨立,完全窮盡的。

其實MECE對于程序員來說也只是小菜一碟,因為他們的工作就是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并且為每一個小問題找到答案,這也是我一直推薦你學習一門編程語言的原因。

關于教材,個人還是只推薦一本書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其余的書很可能都是「二手知識」。

市面上講結構化思維的書和文章,甚至培訓都非常多,證明這方面的需求特別大。

不過實際上,在我有限的職業生涯這幾年,能夠做到邏輯順暢的人真的「不夠多」。

其中包括不少依賴「邏輯」工作的工程師,他們無論是口頭或者是分析報告都充滿邏輯陷阱。

在一個分工日漸細化的今天,邏輯不暢帶來的工作效率下降情況遠比我們想象中嚴重。

這也讓人懷疑,市面上絕大多數的人教授結構化思維的培訓,是否只賺個吆喝錢?

不少人一聽到「邏輯」都會感覺困難,看起來是非常高深的,其實都是自我設限。

舉個例子,有過幾場親身打籃球的人,都會更容易看懂NBA的比賽中,某些球員的動作或者戰術的好壞。

你沒有必要達到NBA籃球明星的水平才能分辨一個NBA水平的球星和一個乙級聯賽的球員的區別,只要你有實際的參與經驗。

同樣地,要在生活中分辨出基本的邏輯,你所需要的做的也是直接實踐,而不是來回找一堆資料。

說太多,不如親身體驗一下自己日常犯下的一些「邏輯錯誤」。

首先,個人建議用一個細分市場的調研項目來練習,例如國內牙線的市場分析,兒童牛奶的市場分析,電熱毯市場分析等。

這樣的好處在于,細分市場數據量更小,用戶畫像更容易確定,換而言之,更容易建立成就感。

不要去研究那些必須要等你做出火箭才能看知道自己對錯的市場。

重要的提示是,用好奇心驅動下找到你真正熱情所在的市場,這樣你會感到更加有東西完成。

其次,制作一份PPT來說明,為什么你認為這個市場值得你的老板投入,當然,首先需要說服的是你自己。

這種要求會逼著你認真地研究細節,一遍又一遍地梳理自己的邏輯和收集的數據。

重要提示是,利用批判性思維,分清楚什么是事實,什么是觀點,以及什么是最關鍵的問題。

最后,在熟悉的朋友或者家人面前開一場小型報告會。

制作報告的文字活也會「欺騙」大腦,但只有自己內心真的認可,才會自然地按照邏輯順序在別人面前說出你的理由。

通過一次實際的調查,比你硬生生地在紙上畫上100次思維導圖和結構樹更有效。

因為你掌握真實的細節。

總結

最后簡單總結一下。

好奇心將引領保持你前進,批判性思維幫助你找到關鍵問題,而結構化思維讓你更好地梳理思路,回答那個關鍵的問題。

思維模型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是抵御洞穴里的孤獨和產生文明的火炬。

現在,「我思,故我在」這句話,有了新的含義。

文中產品圖片摘自BALMUDA官網。

 

作者:聞風(公號:獨思有疑),專注產品思維的商業分析。

本文由 @聞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選品

    回復
  2. 靈魂,產品經理是核心

    回復
    1. 可能每個人定義不一樣

      回復
  3. 說的太好了,非常深刻

    回復
    1. 過獎,只是自己的感想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