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小白”,你真的可以嗎?
有人說喬布斯大概幾分鐘變小白,雷軍是十來分鐘變小白。那你呢?
做產品設計的小伙伴來說,“變小白”可謂是一項必備技能,它可以讓產品設計人員能更好地從用戶的角度來感受產品,可是“變小白”卻又總是困擾著邏輯超強、有理有據的產品設計師們。因為自己總是被自己設定/設計的功能和方案糾纏……導致變身失敗。
其實先不要著急,我們先看看我們與小白到底有哪些不同?
一、我們與小白的差異
1. 心理模型差異(實現模型與心理模型)
從認知模型來區分,可以大致分為實現模型、表現模型、心理模型。
- 實現模型:產品是如何工作的。
- 表現模型:通過設計來讓用戶認為產品是怎樣工作的。
- 心理模型:用戶認為產品是如何工作的。帶有片面性,但是符合普通群眾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做產品必須要按實現模型來進行設定,但并不是這樣做就夠了。我們必須在做的過程中,不斷以用戶心理模型來反推設計的合理性和用戶接受度。
然而對于產品的長期的設定和構想,導致產品設計的心理模型已經慢慢趨同于實現模型,這一點是變小白難的根源。
2. 事件處理差異(記憶與直覺)
我們做產品都是帶著腦子做事的,我們對自己設定的產品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我們體驗產品的時候,會過于依賴記憶去幫助完成體驗目標。自然而然就會覺得我們的產品多簡單、多順暢啊,這個時候你的左右大腦同時在工作。事半功倍啊~
可是用戶并不這么認為。他并不知道你設定的內在邏輯。如果無法從眼睛和直覺,甚至以往經驗來判斷如何進行,他就會呆在原地……他們習慣直接用右腦來做判斷(非專業型用戶)。
這種差異也是非常棘手的,有些產品經理干脆說“你們設計師來看看把,我已經麻木了”。
3. 容忍度差異(孩子與工具)
看了題目估計大家都會會心一笑。
因為產品就像你的孩子一樣,它長成了你想要的樣子,它的性格由你決定等等。并且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你可能會出于對他的愛,多等他成長一次、再一次、還一次。你會在某些事情上寬容處理。
可用戶不一樣,對用戶而言你的孩子只是他的一個工具,不行就得換。
用戶最缺的就是耐性,他們會在完不成自己目標的時候,使勁地戳它,會在心情不爽的時候罵它,會在別人面前指責它,然后把他丟到一個角落冷落它……
你知道喬布斯的壞脾氣吧,也許這是他成功的又一秘訣吧。就像《小豬佩奇》中豬爸爸所說:“如果你要學會跳泥坑,就得學會想泥坑一樣思考”。
了解與目標的差異,能讓我們更好地在變身過程中審視自己的變身情況。但是變身需要不斷地實踐才能讓自己真正擁有隨時變身的能力。
那我們再看一看我們該如何鍛煉:
二、 如何鍛煉“變身”能力
變身能力,我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演員。一個好的演員,演好人能讓人喜歡得不得了,演壞人就讓人咬牙切齒,甚至演精神病人都能惟妙惟肖,那他們是怎么做到得呢?
1. 先了解變身對象
變身之前,先要確定自己的變身對象。變錯了比不變還糟糕。如果你想演一個精神病人,你拉個乞丐研究半天,你再努力也于事無補。
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畫出我們產品的用戶畫像,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他們/與他們類似的人群,試著去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
有人說,為什么要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
因為他們沒法告訴你他的習慣和思維方式,要得到真實的答案,只能通過對結果的觀察,自己去推斷和延伸。
2. 放空自我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么?這些都不重要了。
把目標聚焦在目標用戶的身上,他是怎樣的人?他在什么環境里?他的處境是怎樣的?他記性好嗎?他是不是有些生氣了?他……
從體驗產品開始,你已經不再是你,不是產品,不懂邏輯,不知道什么設計原理,我只知道:
我正在工廠作業,四周的機器轟轟隆隆直響,我正在對設備進行檢測。這個時候有人@了我,我極不情愿地脫下手套,點開應用。原來是老總發來一段語音,我將手機貼在耳邊,怎么也聽不清里面到底說了些什么?!拔以撛趺崔k?”我頭都要炸了……
這個時候必須掩蓋自己內心的聲音“看,長按,選擇語音轉文字”“對對對,那三個點,點進去就有音量增強功能”。
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 只去理解和感受你眼睛看到的/聽到的
- 掃視,而不是細讀
- 不要思考
- 不要記憶
3. 從變身對象角度看問題
如果我是他,我知道我需要的功能在哪嗎?
如果我是他,我知道現在該怎么繼續嗎?
如果我是他,我還有分享的欲望嗎?
“這個時候半天沒反應,肯定是卡死了”
“??!怎么突然到了這里?我前面點的什么來著?”
“什么鬼破玩意兒,輸入個號碼都這么困難”
“我好笨哦,為什么我總是學不會XXX”
以上問題的原因在于:
- 專有詞匯通通不理解。
- 得數超過10的計算,不會算。
- 看到類似元素,傻傻分不清楚。
- 沒有明顯可點標識的元素,以為不能點。
4. 讓變身成為一種習慣
其實用以上三個步驟,你已經可以開始變小白了。
可是,變小白是需要不斷地培養才能內化成為一種能力。偶爾變一變,是很難讓我們在需要的時候馬上進入狀態的。
那我們怎么練習呢?
答案是:從生活中下手,經常為自己創建第二個身份。
當我們使用每一個產品的時候(真正用戶身份),我們仔細聆聽自己此時作為用戶的感受;同時,我們根據產品的設計,推導產品的實際工作原理;然后讓這兩種身份的觀點融洽起來(就算相斥,也要能同時接納);最后,試著快速地以其中任意一種身份來看待這個產品。
比較好的練習產品:母嬰類、老年類、B端產品,這種參與角色較為豐富的產品,多角色的切換更加考驗我們的感知能力。
三、頻繁的練習變身中,慢慢讀懂人性
當你在生活中頻繁地練習,你變身的能力會變成一種習慣,你會不知不覺地能以多重身份來理解同一件事情。在這個時候,不僅你產品設計的能力提升了,就連生活都變得更加輕松了。
有人說厲害的產品,都需要理解和運用人性。
當你變的身份多了,當你慢慢地理解了他們行為背后的動機,你就會逐漸懂得人性的色彩,你會發現在人性絢爛的光影之下蘊藏著迷人的規律。
讀到這里,我想你應該更加懂“喬布斯”了吧。
喬布斯在產品方面的能力,大家應該都不會質疑吧?但為什么喬布斯的為人處事卻如此隨性、偏執而又暴躁呢?
我想,也許這只是他以用戶的身份來體驗自己的生活和產品的方式吧,他成了公司最典型的用戶。搞定了他,產品就差不多搞定了客戶。他是產品的推動者,也是用戶的底線。
這個謎一樣的男子,曾經做過很多奇葩的事,在那個年代能將體驗的要求推動并得以實現。他絕不是一個毫無情商,固執無理的人。
能想到唯一的理由是:他為了在一個沒人理解的世界推行自己的理念,只有讓自己變得難以相處和極端嚴苛的狀態,才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
四、結語
如果你通過以上的練習,發現自己真正擁有了“變小白”的能力,記得留言告訴我哦。不過也別期望什么一周見效之類的神話,臣妾真的做不到。
從生活中開始尋找吧,當某一天你看著某個陌生人癡癡發呆,并從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所做的事情之時,你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了,恭喜!
本文由 @得勿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