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需求階段,產品經理需要注意這5個問題

1 評論 8908 瀏覽 26 收藏 12 分鐘

本文作者從自身實際工作出發,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了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確定需求階段需要注意的5個問題,希望能夠對大家的思考有所啟發。

產品經理的工作當中,“找需求”應當是占比非常大并且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需求階段是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的孕育期,需求能否準確命中,決定著一個功能乃至一個產品的生死。但往往產品經理在這個環節極其容易走進一些怪圈,正所謂“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碑a品經理只有把這些阻礙一個個地打趴下,才能走到最后的終點。

這篇文章把我自己在做產品的過程中,在需求階段走過的一些坑,做一些自省和總結,既是自己在一個工作階段的整理沉淀,也是未來做需求過程中的自檢清單,防止再有同樣的錯誤反復出現。這些誤區,有些很幸運的在調研或評審階段就暴露出來,沒有造成損失;有一些則是上線之后才意識到問題,交了傷害用戶體驗的學費。

誤區一:自己代表用戶

前段時間有一個問題討論得特別火,“產品經理要不要變成自己產品的用戶?”有正方認為產品經理只有是產品的核心用戶,才能更好地找到目標用戶的痛點;反方則認為,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冷峻理智地站在上帝視角,才是把產品做好的重要法門。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往深層次思考其實是產品經理的同理心。產品經理既需要客觀全面的看待整個產品,也需要瞬間把自己切換到用戶視角來提升體驗和發現漏洞,對用戶有同理心,能夠站在用戶的視角看待需求。產品經理本身就是這樣一個反復跳轉的角色,小白用戶、資深用戶、產品上帝、老板視角,等等等等,這些角色可能每天都要轉變幾十次。

用戶視角看產品,是發現產品問題的一個妙招,但過于依賴這個辦法,就會走火入魔。很多產品經理恰好是自己產品的受眾,這是一件非常幸運和幸福的事情,但這種情況下,就要格外注意,你要做的功能,是你自己的需求,還是用戶的需求?在產品經理自認為自己是目標用戶后,往往會陷入“我自己就是用戶,我能代表目標用戶群體”這個死胡同當中。最后的結果當然是一場賭博,意外命中了群體需求,那就賺了;如果沒賭中,可能就是一個雞肋的功能,在后期做減法的時候痛不欲生。

這個誤區歸根結底還是需求調研不充分的問題,依賴主管臆斷,陷入經驗主義,導致需求偏向。

誤區二:確定了產品強行找用戶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很低級的問題,但就是這樣一個低級的問題,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理想主義的產品經理會以為,一個需求一定要來源于用戶痛點,但現實是,每天都有無數的產品或功能,是因為老板拍腦袋、公司要求強行創新、KPI壓力負重、業務戰略需要、圓之前融資畫得大餅,而匆匆上馬的。

我之前做過一個產品,是因為老板覺得小眾音樂在未來很有市場,應該做一個產品提前占位,就立項了一個創新項目。先定了小眾音樂這條賽道,才開始想滿足什么需求,甚至才開始為了這個已經定好了方向的項目招聘產品經理。但現實情況是,產品的痛點和需求并非源自實際的用戶群體,只能根據競品先做了一些功能,然后開始想,哪些用戶可能喜歡這些功能,這樣倒推回來,確實能夠找到一個差不多的目標用戶群體寫在MRD、PRD里,但事實呢,這些“先有了功能后定下來的目標群體”本身沒有任何的動力使用產品。結局自然是可預料的,公司砸錢砸出來幾萬用戶,補貼一停用戶就流失,產品就這么不了了之,后來業務調整裁撤了。

需求還是一定要來源于用戶的,即使是來自老板的要求,也得在公司戰略和用戶痛點當中盡力周旋,先有需求后有產品,這個順序不能亂。

誤區三:只抓住表象,不能深層次思考需求背后的動機

在拿到一個需求時,我們要思考,這個需求深層次的動機是什么。我剛做產品的時候,經常會被用戶提得反饋牽著走,用戶經常會說,“這個功能有問題,應該這樣做那樣做”,我一聽還覺得挺有道理,就被帶跑了。但其實不應該這樣,用戶或者老板在提出一個需求的時候,我們要深層次地想一想,他們為什么提出這個需求,是有更多的期待沒有被滿足,還是這個功能的流程邏輯有漏洞。

用戶的需求反饋往往帶著主觀的影響,一些有想法的用戶在提反饋的時候,也會帶上一個設想的解決方案,畢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但作為職業的產品經理,還是要理智地思考思考,把需求背后的動機挖掘出來,才能解決更核心的問題,才能提高更多用戶的體驗。

之前在寫互聯網銷售的文章中,我引用過“賣鉆講孔”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是從王詩沐老師的《幕后產品》中學到的??蛻粢I一個鉆頭,我們應該看到他買鉆頭是想打一個孔,他的真正需求是打孔,我們如果能夠給他提供一整套打孔的解決方案,是不是更加符合客戶的心意?這樣深挖需求動機的思考,是職業產品經理所不能繞開的。

誤區四:以偏概全,以孤例代表整體,陷入小眾用戶的自我束縛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因為產品要服務的用戶很多,即便都是同一類目標用戶,也會因為用戶的圈層而產生需求的差異。產品經理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一個用戶,因此就必然要在功能上予以取舍。

小眾用戶的需求是需求嗎?當然是,即使是小眾的需求,也應當納入產品經理的需求池當中。但是否要做、什么時候做、怎么做,這三個問題還是要想清楚。相對于“自己代表用戶”這個誤區,小眾需求確實是命中了需求,但小眾需求無法與大眾市場相連接,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性價比并不高。

做一些小眾需求,的確能夠產生比較不錯的口碑,但把過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小眾需求上,某種程度也是在傷害主流用戶的體驗。需求的把握同樣需要遵循二八法則,即優先滿足80%用戶的主流需求,優先考慮更大眾化的痛點,保證大多數用戶的體驗。

至于小眾需求怎么處理,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暫時延期,等到大眾需求基本滿足,產品主流用戶增量見頂,開始尋找額外增量的時候,通過滿足小眾群體的需要,來尋求產品突破點;另外一種則是找到小眾需求和大眾需求的相通之處,深入挖掘深層次需要,既提高了主流用戶的體驗,同時也用一種更加優雅的方式解決了這些小眾需求。

誤區五:需求確實存在,但不符合產品整體目標

我們常說產品經理是CEO的預科班,做一家公司,必須要明確公司的目標、愿景,對于一個產品來說,思考它的整體目標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正如前面所說,產品經理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需求,有真需求、有偽需求,有大眾需求、有小眾需求,有商業需求、有性能需求,面對這么多需求,如何取舍如何排序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對于這些數不清的待辦需求,產品經理要做到心中有數。需求池當中的這個需求,能否在產品長期目標的主線上發揮作用;如果需要開啟一個支線的產品目標,那這個支線的投入和產出又是如何。產品經理不僅要為用戶體驗負責,也需要對產品良性發展負責。

可能會有同學說,思考產品長期目標是產品總監的事情,新手期產品經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但其實,即使初級產品經理沒有權力做出產品目標的相關決策,至少也可以把自己放在更高的視野做做沙盤推演,學會用更大的視野思考整條業務線的宏觀目標,對于一個產品經理的成長,會非常有幫助。

這個誤區清單只是亨哼之前一個階段工作的發現和反思,相信隨著工作經驗的繼續增長,還會繼續補充增加。我今后也會把工作當中的收獲和吃過的虧及時復盤,希望能夠對大家的思考有所啟發。

 

作者:亨哼,95后互聯網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亨哼陣地(ID:hengpaper)95后互聯網原生代的思考自留地,縱觀TMT風云,解構產品思維

本文由 @亨哼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手動點贊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