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自我修練:如何去相信自己不愿相信的事情?

6 評論 9926 瀏覽 136 收藏 28 分鐘

突然想起來以前說過的一個故事,有個做程序員的朋友說:”發現csdn弱爆了,ChinaUnix才是王道”,然后我告訴他,我也是個做過幾天程序員的人。技術文檔還是讀英文原版比較好一些。他看完以后非常的不高興,回了一句:英文文檔,哼!裝!任我跟他解釋閱讀英文文檔有哪些好處,他還是表示:讀中文文檔最厲害!

后來我反復思考與他交流的這一過程,發現導致溝通失敗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我表達這一想法的方式不好,沒有考慮他的實際情況。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大多數人思維方式的問題,即人們總是不愿意根據客觀事實去來判斷事情的發展,即使是對他們有用的也不例外。這兩個原因,前者是溝通方面的問題,過幾天我再單獨的聊一下,而后者思維方式的問題則是我今天要聊的話題:產品經理如何進行自我的修煉。

良好的心態和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

即使你去問100個產品經理他們做過最厲害的事情是什么,他們中的九十個回答不出來,但是如果你問他們最崇拜的人是誰?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他們都會立馬不假思索的回答你他們最崇拜的是喬布斯,夢想是改變世界。(雖然他們中至少有九十個沒有完整的看過喬布斯的傳記,九十九個沒有成功改變過自己)。我也是這樣,在剛開始做程序員的時候,覺得寫代碼能夠改變世界。后來跑去做運維工程師,覺得運維工程師能夠改變世界,最后我跑去做產品經理,做了很多失敗的工作以后,我才無比憂傷的意識到:”我他媽好像連自己都改變不了哎~”

我在我的朋友圈里面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倒是特別喜歡別人批評我,指出我的缺點,這是個最能令人興奮的事情了,回想一下,自己進步最大的幾次,沒有一次不是經過別人的批評以后才改掉自己壞毛病的…”有人問我,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理?我覺得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是:被挑出缺點,能夠讓我有更多變得更好的動力。

可是沒有別人批評你的時候應該怎么辦?提出各種想法,然后不停的去否定自己,去確認自己認知的正確性。

孔老夫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能流傳至今至少也說明了反省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一個無法反思并改變自己行為的人,是絕對是無法長期進步下去的。因為進步的源頭,來自改變。當你在艱難的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能會碰到很多坑,你會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倒霉的撞上以及幸運的躲過他們,但如果不去反思,你腦子往往就不會清晰的記得當時發生了什么,唯一能夠給你留下記憶的,就是你當時遇到的坑,雖然第一次跌進去了,第二次就不會再跌進同樣的坑。但如果不總結,你還有可能在類似的地方掉進去,一個,兩個,三個……

我曾經在面試的時候驚訝的發現,許多工作年限五年以上的產品經理對行業的理解近乎于一張白紙,如果每個人都這樣的話,那么工作經驗又有什么意義呢?事實證明,一個產品的工作能力與他的工作年限呈正相關是一個錯誤的答案,與能力真正正相關的是個人的經歷、看問題的視野,知識的廣度,以及思考問題的深度……

我非常喜歡王興的這句話:”要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對的”。同事我相信一個事實:只要是人,就都會有其局限性。仔細反思一下,似乎我們都錯誤的相信過那些會被證明是錯誤的事情,并且,當它們最終確實被證實是錯誤以后,我們仍會不顧一切地歪曲事實以表明自己是正確的。不但如此,我們還會合理化地將這一過程無限地持續下去??墒钦嫦嗍牵菏聦崟嬖V你,錯誤的觀點永遠都是錯誤的,它永遠都不會隨著你的想法的改變而改變。

這樣的事實叫做客觀規律。

難以把握的趨勢,可以創造的好運

我們都知道,任何事情的發展是依賴于客觀規律(如果你相信人定勝天,那我們之間就沒有討論的基礎了)。而”客觀”這個詞是如此的常用,以至于百度百科都能給它以明確的定義:

“客觀”是一個抽象名詞,意思是 在意識之外,不依賴精神而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實時存在的,和主觀相對立。

如果嘗試把客觀規律的時間軸拉長,客觀規律就是事物發展的趨勢,對應到互聯網隔一段時間就出現的機會上,我們把它叫做風口。再次不妨簡單的回顧一下國外的科技史,谷歌的崛起是把握住了搜索引擎的風口,蘋果的第二次崛起是把握和引領了智能手機的風口,Facebook,Uber,無不如此。而到了國內,發展的趨勢也是如出一轍,雷布斯則更把”風口上的豬”這一理論普及到家喻戶曉。趨勢的發展是如此的重要,甚至于特立獨行的紅衣教主周鴻祎也在他《我的互聯網方法論》里面的第一章就寫到:”沒有人能夠對抗趨勢”(可他居然又跑去做手機,真是諷刺……)。

著名的產品經理純銀分享自己的產品經驗的時候曾經說到,幾乎所有的產品在剛剛開始做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個產品能夠成不成。雖然很多時候最后對失敗非常的不甘心,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自己一開始就在做無用功”……在趨勢演變的過程中,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所謂的改變世界,自己眼里的弄潮兒,不過是一種幻覺,事實是:潮在那你,你正好在它上面,僅此而已。

從來都沒有一個人改變世界這一回事,我覺得把它當口號招人可以,自己相信就是腦子不好了。把握趨勢的能力是如此的難,以至于幾乎絕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是需要足夠的運氣的。但是我對運氣有另外一種不同的解釋,那就是它是一種對心態夠好,性格夠堅韌,能夠克服困難人的一種獎勵。每個憑空靠自己做出偉大業績的產品經理,沒有哪個不是輕輕松松就能成事的,想想看,哪怕是喬布斯,在成名之前,也曾經品嘗過十幾次失敗的苦澀吶。

既然趨勢無法改變,但是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有了良好的心態以后,我們在產品的發展過程中能夠做到的,最重要的職責究竟是什么?抄!可是,作為一名基層(好吧,比底層好聽點)的產品經理,基于經驗、思維和能力所限,無法參與到最重要的決策(比如說參與到抄的決策里面)的時候,我們究竟還能做什么呢?

這還用去想?不斷的訓練自己,讓自己能夠參與到決策里面去啊。

那么如何訓練自己?除了上面說到的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良好的心態以外,我認為還應該訓練如下幾種能力:信息獲取的能力、認真專注的能力、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執行力。

提高獲取信息的數量和質量

從邏輯上來說,如果你能夠知道所有需要的信息,那么,你肯定就一定有很大的概率能夠得到絕對正確的結論,因為正確的結論是隨著正確信息的數量呈線性增長的,也就是說,你獲取的信息越多,你就會越厲害。然而,就像你看了一萬個成功學雞湯也無法依靠它成功,而有的人一年都看不了幾本書卻能輕松的運用書中的知識繼而獲利一樣。這個理論成立的前提是,你獲取的信息都是高質量和有效的。

盡可能多的獲取更多的信息

在你獲取信息的質量沒有很大的提高之前,你獲取的信息越多,能夠幫助你做出的決策就越多。

前幾天有個找產品經理工作的妹子問過我一個問題:鳳凰網的產品職位怎么樣?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如果想要得到一個滿意的答復,這其實并不是一個好問題。我并不了解鳳凰網的產品職位,如果是我,我會盡量去獲取多個緯度的信息,比如說:

公司的信息

鳳凰網最近盈利怎么樣?發展怎么樣?這些都是可以在網上查到的。

職位的信息

這個產品經理的職位,負責的究竟是鳳凰的哪個產品?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主要業務還是邊緣業務?掙錢的還是不掙錢的?
工資給的多還是少?有沒有上升的空間?能不能掙到錢?

同事的信息&工作狀態

平時工作忙不忙?他們平時的工作效率怎么樣?能不能學到東西?

類似的這種行業內的信息可以去問行業內的人,而公司的信息則可以去問公司/跟這個公司有交集的人。而其它的可以面試的時候通過對辦公區的觀察,面試官面試你的時候提的問題來考察。結合這些技巧,如果你獲得信息的質量不錯的話,再匹配一下你自己的需求,基本就可以得出一個滿意的結論。當獲取信息的數量有了以后,就需要考慮獲取信息質量的問題了。

提高獲取信息的質量

主動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主要有如下三種:閱讀,面談,觀察:

閱讀:

閱讀的好處是可以讓你在短期內持續獲得大量的信息。關于閱讀,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來到信息的源頭,因為信息的傳播是有損耗的,信息的損耗如何理解呢?比如說一個人說一個事情,傳到第二個人,甚至于三個人手里,可能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那么如何獲取信息的源頭呢?我是這樣做的:在我從別人口中得知MVP(最小可驗證模型)這個概念是來自于日本豐田,我就去豆瓣找日本豐田相關的書籍,去問靠譜的人這方面的書籍在哪,去百科查MVP相關的資料……然而閱讀無法讓你了解到所有的知識,因為很多知識,是不能寫出來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跟人聊天,去了解別人的知識。

面談:

關于面談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如何最大化面談效果的文章,在此簡單補充下。

面談的最開始是你得明確你面談的目標是什么?我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沒有明確目標的面談往往就會天馬行空的聊,聊到結束了,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聊什么地方去了,該知道的消息一個都沒有了解到。

其次就是對于需要面談的人的選擇,也就是說和誰聊?三觀不一致的人是沒法聊到一起的。還有要找到共同話題,人跟人聊天,總得有聊天的基礎,比如說都做過某件事情,有著共同的價值觀,等等……

最后一點就是:別人為什么和你聊?你有什么信息是別人無法掌握的,還是你已經跟別人建立起了一種其它的利益互惠的關系?其它的還有很多技巧,譬如面談的人數不宜過多,人多了就容易扯淡(不談正事兒),面談的技巧是先傾聽別人的觀點,然后提出相應的問題,等等…

果殼網在做的在行,則很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前段時間,我去上面約見了幾位寫作的牛人,對自己的提升非常大??墒?,面談很多時候也是不靠譜的,因為,除了別人總結出來的知識,還有許多隱性的知識,是別人意識不到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觀察。

觀察:

我們與其呆在家里臆想有些事情應該如何發生,不如自己去觀察一下它是如何發生的。比如說我以前一直都覺得拍電影是一個很隨意的事情,想不明白動輒幾億美元的劇是如何花出去的。直到我進入到真正的劇組,看到劇組內一天一輛車500塊錢的包車費,動輒幾十輛車的來回調度,看到制片的嚴格管理,劇組費用場地費用的高額支出,我才知道拍攝出一部好的影視作品,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一件事情。這是我問多少人,自己都無法真正感受得到的。

觀察的訓練其實不限時間和地點,任何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去觀察,比如我經常會發狀態,觀察朋友圈人們的心理,去思考別人的想法,然后不斷的刷朋友圈測試,思考誰會點贊,誰會轉發,這個就是很好玩的試驗。

信息獲取的層面說完了,接下來就是做事的層面。

認真,專業

在職場上,唯有認真和專業才能獲得別人的理解和尊重,之所以現在市面普遍出現的被大量程序員所討厭、所唾棄,甚至于憤怒到被人拿刀砍的不靠譜的產品經理,普遍原因無非有如下幾種:提的需求不靠譜、需求改來改去、浪費別人的時間和精力等等……這些不靠譜的外在原因可能會有很多,比如說業務方需求的變動,市場的變化等,這些都是不可抗力,歸根結底,問題的根源只有一點:產品經理的工作沒有做到位。

產品經理工作的好壞很難有個客觀的評價,我就認識有很多很爛的產品經理,只是因為研發團隊強,或者團隊內人的業務能力強,或者因為爬到了風口,知名度就高到不知道哪兒去了。于程序員不同,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缺乏客觀評價標準,這就導致了看上去好像很多產品經理整天坐在那兒啥都不干,似乎跟他啥都干也沒啥區別。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當沒有人盯著你的時候……

如果了解問題留于表面,看起來似乎也沒啥多大的差別,可往往一點小坑就能讓你翻跟頭。有句話說的很押韻,叫做:”產品動動嘴,研發跑斷腿”。產品翻跟頭最可怕的事情是:一旦翻跟頭,整個團隊的人都會跟著你遭殃。我以前就經常犯這樣的錯誤,而且屢教不改,最嚴重的一次,因為數據升級的問題沒有處理到位,把美團的某個內部系統弄的宕機整整一天,導致幾萬人無法進行業務操作。

雖然這件事情過后,我總是不停的提醒自己,不要再把問題思考的過于簡單,不要停留于表面,慢慢的做事情習慣好了一些,但還是或多或少還是會犯懶癌,雖然產品經驗是個打怪升級,不斷積累的過程,但做事認真的態度是應該在職業生涯初期就具備的。

其實這個過程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比如說產品建模的時候多考慮幾個方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哪些方案?這個方案能不能解決問題?設計策略的時候多思考幾個策略,A策略的好處是什么?B策略的好處是什么?為什么覺得可行?依據是什么?

然而,光認真可不行,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還得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邏輯和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

最近在一個群里聊到Windows和OS X哪個操作系統比較好的問題,有人不加討論就甩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用windows的都是受虐狂吧!”。我問:OS X的哪點比Windows好?請舉例。是交互設計?還是操作使用?哪怕是說蘋果比普通電腦貴也好???

產品經理的職業特點決定了,獨立思考非常重要。從產品研發的過程中來說,因為產品經理往往在工程中是起著最重要的管道作用。在產品研發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同時對接業務方,技術、運營、客服、設計,如何控制進度就是門藝術了……就像在進行系統設計的時候,都需要把外界認定為不可控進行各種校驗一樣,不管同事是多么的專業,我們都得假定每個人都是不可信的,都需要把不確定的事情變為確定的事情。

比如聊需求的時候,業務方可能給出的需求并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這個時候,就得多問問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具體的業務細節是什么?盡量通過事實自己來判斷,然后跟業務方確認。如果不這樣的話,做完了,業務方耍流氓,告訴你:”這個不是我想要的”,那你就只能吐血了。又比如研發告訴你,這個功能一個月能做完,你就不應該相信(當然,應該抱有樂觀懷疑的態度,而不是質疑),最好按周為粒度來跟進,否則一個月過后,等待你的,多半是可怕的項目延期了。

邏輯思維

而用以支撐一個人獨立思考的源頭,則是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產品在跟人溝通的時候,許多時候需要快速做出決策,這個表現最明顯的一點在于跟人吵架的時候,因為只要是你在主導一件事情,不可能所有的人跟你想的是一樣的,無可避免的就是跟人吵架,得迅速的組織起語言來說服別人,把事情說清楚繼而說服別人的過程非??简炄?。因為不但需要能說到大的地方,也能深入到細節很多人在吵架的時候表現的腦子不夠用,是邏輯思維能力不過關。

邏輯思維的能力也是可以訓練的,一點就是寫長文。一篇長達萬字的文章,往往就得先構思好框架,然后在心里面思考細節和論證過程,非??简炄说倪壿嬎季S能力,還有更極端的方法就是去做數學題。然而,這些只是基礎,很多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人,反應速度卻的確不夠用,反應速度這一點,還是需要靠長期跟人溝通交流,趟過無數的坑才能訓練出來的。

執行力:用事實來驗證判斷

了解了很多事實,也有了判斷能力了,應該怎么辦。我想到了曾經在知乎上回答過的一個問題:”有什么能力是讀書獲取不了的?”我的回答是:”執行力”。

曾經聽了很多年的一檔商業評論播客節目:”東吳相對論”,它有一期讓我非常印象深刻:主持人吳伯凡說到自己去采訪俞永福的時候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他自己作為一個媒體人,因為能夠接觸到很多的信息,所以很多事情自己很早的就遇見到了發展趨勢,但自己卻從來都沒有去做過。而俞永福則恰恰相反,雖然沒有那么廣泛的信息源,但只要他遇到一個機會可以做,并且認定了可以去做,只要不違法,他就會一直往下做下去。所以即使吳伯凡的知識比他更豐富,因為執行力的差別,貧富差距則大的離譜。

從做成一件事情的角度來說,讀書其實并沒有我們所宣揚的那么重要……除了機會以外,更重要的是執行力。一件事情即使你想的再清楚,不去執行和落地,那這一切就都是空想,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在你前行的路上會遇到什么。

關于執行力強,還有一種相反的東西叫做”拖延癥”,就是說遇到事情不去解決,而是不停的去拖延,直至拖延到無法收場的時候再去做它。更不幸的是,作為一個PM,本人還曾經是個重度拖延癥患者。我幾乎曾經閱讀過市面上90%所能找到的所有治療拖延癥的書籍,我甚至還參加過馬占凱老師的二手販子拖延癥知識的培訓,(我無比悲哀的發現馬老師懂的還沒我多,我估摸著他自己的病也沒好),可是這并沒有什么用。

后來在掙扎中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不停的去尋找戰勝拖延癥的方法,而不去嘗試每天去做好該做的事情,這個本身就是個拖延癥的表現。改變需要從點滴開始做起,于是我逐漸的開始從14年11月開始記錄工作日志,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候,直到最近,基本上可以每天把該做的事情做掉,不去拖延了。

凡事都有度,并不是說它好或者說它壞,執行和拖延本質上都一樣,就是一種做事情的習慣。只要長期有意識的去記錄并且訓練它,那就一定會逐漸的改善。這個道理就像減肥一樣,所有快速減肥的,幾乎都會很快的胖回來,道理很簡單,使他發胖的習慣并沒有被改變掉。而慢慢的由于習慣的改變而瘦下來的,體重就會維持的很好。

每個人本能上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會想要去走捷徑。然而在走過無數多的彎路以后,驀然回首,會突然發現,改變這種事情,似乎從來沒有捷徑可走。

tinyfool最近的一篇寫關于自己初中畢業的前妻通過努力奮斗從月薪800成功成為一個年薪40W的故事,看到那篇文章,我突然想到了《我是路人甲》和周星馳的所有電影,他們都是同樣的主題,叫做心靈雞湯。每個在低谷掙扎的人都希望有一個跟自己境況類似,甚至可能不如自己的人的成功擺脫現狀的例子,給自己一個可能性的希望,所以大家需要雞湯來撫慰生活中的絕望,但雞湯之所以叫做雞湯,是因為除了被了打雞血興奮幾天以外,故事里的主人翁與你沒有任何關系,他能做成的事情不代表打了雞血后你也能,沒有長期驅動的雞血對于你的改變并沒有任何作用,你的長期的驅動是什么?為什么需要發生改變?這才是你自己需要考慮的東西

以上我寫的關于產品經理自我修煉的想法,不光適用于產品經理,也適用于和我一樣所有渴望改變自己生活狀態的人。期待各位的批評與指正,多謝!

#專欄作家#

徐夢陽,微信公眾號:成長(growup198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某創業公司產品經理,個人博客:xumengyang.com。關注互聯網創業,對提升工作效率,互聯網產品的商業模式有一定的了解,長期不定時去各大互聯網社區扯淡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樓主,不是CSDN,是MSDN哈 ?

    來自上海 回復
    1. 他說的是csdn論壇

      來自北京 回復
    2. 很想和你交流,可以留個聯系方式嗎?或者你的微博知乎號,什么都行

      來自北京 回復
    3.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growup1984,然后私聊我就好了哦~

      來自美國 回復
  2. 很贊

    來自北京 回復
  3. ??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