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項目管理能力真的很重要!
本文筆者將從項目管理的每一個階段來與大家詳細講述:作為產品經理,如何擁有自己的項目管理思維?
我們在刷文章的時候,有時候會刷到什么產品經理不需要項目管理能力,或者懂得淺顯的項目管理即可,個人認為項目管理是每個產品經理都應必備的能力。
為什么需要?
——如果不是BAT等類型的大企業,在一家公司里面,產品經理就等同于項目經理(有可能大企業也類似)。這也就是為什么市面上會有N多的產品經理去學習、報考PMP。因為絕大多數公司想要的都是符合型人才,我可以用一個產品經理解決一個項目,絕不會用一個產品經理+一個項目經理去拉高成本。
舉個例子:
知識付費行業有個不成文的社群運營,其中有個角色叫做班主任,目前的這個角色就已進化成了一套固有的標準化流程。
- 用戶付費
- 班主任添加用戶微信
- 班主任拉群
- 給學員發送資料等
- 通知學員上課時間
- …..
這就是一套標準化流程,不管換誰做班主任,這套流程都可以讓這個“班主任”快速的進入角色,快速運營,并且還不會出錯。
就如同我們PM做一個產品也會會去遵循產品的流程和操作,我們要達到什么目的?我們要明確什么信息?我們要清楚哪些內容?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第三步要做什么。
同理項目管理也有其固定的流程,有其固有的結構性思維。
項目管理的固定流程如下:
如何讓沒有了解過項目管理的產品經理,擁有項目管理思維,我們把兩者融匯貫通換位思考一下便可知其之。
一、啟動
項目管理的啟動環節主要做的是制定項目章程并確定初步得時間范圍和成本。
項目啟動意味著項目從0到1的過程,所以必須在項目啟動前要明確,確認項目的目標以及目的,確定要達到什么效果,才能更好的開啟項目。
換位產品思維
把項目管理的啟動換位到PM做產品中去,就如同我們在開啟一個產品的前提準備。
1)產品立項:我們要做什么樣的產品?我們做這個產品的目的是什么?我們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我們的產品定位、針對的人群是誰?
2)競品分析:和自家產品很像的產品(類型、功能、結構)是什么?所選擇的產品是不是真正的競品?怎么來辨別是不是真正的競品?有什么是可以使用借鑒的?有什么是能夠在自家產品上更優的?
3)需求收集:一個產品需求的開始,往往都是老板或者創始人的一個idea,通過idea拆解、整理、細化成一個個需求點。以及用戶的需求收集。
總結:
項目管理啟動環節結合產品思維來看,為:
- 確定項目目標
- 明確項目的可交付成果
- 與項目干系人溝通(用戶溝通)
- 配備資源、管理
二、規劃
規劃也就是計劃,制定項目管理計劃,已保證項目可以按時保量的交到客戶手里。
換位產品思維
把項目管理的規劃換位到PM做產品中去,其實就是我們在做產品的規劃階段。
1)需求分析、優先級
可利用“緊急-重要”四象限的方法進行排序:
- 緊急且重要;
- 不緊急但重要;
- 緊急不重要;
- 不緊急不重要。
或者使用kano模型(由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提出)
2)UI計劃、開發計劃
你需要拿著產品流程圖、產品結構圖、產品原型圖(我一般稱之為“三圖”)去和設計師、程序員梳理明白我們要做的什么?目的是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等等
去制定產品的推進計劃、和完成計劃,以及溝通計劃。
總結:
項目計劃里面包括有:項目進度計劃、項目風險計劃、項目中溝通計劃。
這些都是計劃好的,但是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實際問題(不管是項目管理還是產品管理都會出現的),就是這些都是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我們更要注意:項目的進度計劃,可以借助項目管理軟件來進行計劃,風險計劃也需要提到日常中(風險計劃也是最不確定的計劃),項目溝通一定需注意,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項目。
說的在徹底一點,項目規劃無非就解決5個問題:何事;如何;何人;何時;多少
三、執行
執行(也就是所謂的實施),也就是指導和管理項目的執行項目人,確保項目可以及時執行,并進行下去。
換位產品思維
1)UI-設計稿的實施
根據原型圖(如果有交互設計師,設計稿完全可以根據交互設計稿進行設計)進行設計,并留存設計稿的初版、調整、改版(并控制好時間)。
2)程序員-開發實施
可根據“三圖”和設計師同步進行,根據產品邏輯構建產品架構,并把進度記錄同步給大家
總結:
項目到了實施階段時,主要做的就是注意每個細節的記錄,細節的記錄這邊也可以借助管理軟件更好的記錄,并保存。以防止這個項目出現問題,問題出現在哪,以確保出現的問題下次如何避免。
可利用管理軟件進行記錄、留存:
四、監控
監控項目執行并進行整體變更的控制,及時解決中間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為了防止出現變更,所以要監控,如項目中出現什么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并且監控時間,以防止項目超出預算時間。那么,預計的時間該怎么算,你這邊可以借助項目管理軟件,可以隨時監控項目的全面進度,以及部分進度,以及部分的變更情況。
換位產品思維
1)需求更改
當產品進入實施階段,在還未完成驗收之前,我想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會收到需求更改的通知(就像張小龍說過的一句話:每天都有1億人在教他做產品。)
需求更改不可怕,但是在更改是:我們一定要做好更改記錄以及留存。不是為了和誰進行撕逼,是為了后期對需求的整理。
2)產品迭代
我們在進行產品迭代的時候,和項目管理的監控有異曲同工之妙。迭代的信息留存,迭代需求,迭代目的,迭代方案等等,這些信息都需要留存,需求文檔的管理,可以了解產品的進度和控制產品迭代的變更。
總結:
項目監控方法:
- 應用進度計劃表;
- 召集會議;
- 觀察與檢查;
- 項目跟蹤計劃;
- 定期反饋與報告。
在這里只細講表更一個示例:
產品設計變更會使產品發生改變,所以產品設計變更屬于產品變更;產品變更里面又包含它的內容,它的邏輯等等。
項目管理的變更相對來講會比較簡單一點,下面是項目變更管理的流程圖,如果后續大家在做項目有遇到項目變更可按照此流程執行。
項目變更的難點在于界定與識別,識別的前提是項目邊界清楚,如果項目邊界不清楚就難以判定這個是否屬于項目范圍內還是項目范圍外的工作。
五、收尾
項目收尾,也意味著結束。
那么,就看這個項目有沒有到達你預想的目標,如果達到了,那可喜可賀,那么應該總結下這個項目中的優勢,以方便后面接到同樣的項目應該怎么弄,從而更減少時間的浪費。
如果這個項目延遲了或者沒有達到目標,那么應該把問題記錄上,并進行改進意見,已確定下次不會再出現這樣的問題。同樣,你可以用項目管理軟件進行記錄,進行保存,可以及時查看,并保證下次不會再出現同樣的問題,如果出現也能及時解決。
換位產品思維
1)產品驗收
作為PM,在每個產品完成階段都會去驗收一個產品,也就是我們大家的通用語“產品測試”,有沒有bug,邏輯走不走的通,是不是達到了預期結果等等。
然后把測試的bug、問題留存記錄,并進行修改,已確定下次不會在同一個坑里跌倒兩次。
2)產品上線
產品測試沒有問題,和預想的結果完全一致,并會部署產品上線正式環境,配合運營動作全面推廣。
往往到這兒大家都認為已經結束了,其實不然,新產品的上線后面還有一個環節。
3)產品反饋
新產品上線之后,一般情況下公司內部會進行一次種子用戶的內測,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反饋,進行需求匯總、分析、拆解、迭代。
總結
其實產品經理去轉行做項目經理是存在非常明顯的優勢的。我們通過一些招聘條件等信息也可以很明確的看到,一部分招聘產品經理的崗位都有一個關鍵點具有項目管理PMP經驗。
綜上所述,產品經理和項目經理之間的工作是可以換位思考,融匯貫通的,產品經理對于理解項目管理也是最強的。
所以,產品經理也是最容易擁有項目管理思維的能力者。
本文由@蝴蝶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受用了,多謝
pmp標準流程
對 還不錯這個軟件
寫的很棒,給作者大大比心
哈哈哈 謝謝支持 過了這段時間爭取多多產出
寫得很棒
謝謝 爭取多寫好的文章給大家
感謝,非常有用,
問一下文中項目管理軟件是啥?
其實,關于項目管理軟件分為類型的:工程管理?產品管理?項目計劃管理?項目進度管理?
在這里給幾個個人認為還不錯的:禪道;teambition;Edraw Project;Worktile
供參考,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謝謝,目前在用Edraw Project
建議可試下Worktile
嗯,正在試用,功能很全,10人以下免費 ??
還有一個 就是我文章中的 “進度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