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產品經理,我學到了什么

4 評論 13119 瀏覽 215 收藏 13 分鐘

我一直覺得,不管做什么事情、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回顧一下,看看自己在一段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明確目標是為了不忘記方向,回頭看看是防止丟了自己。

從事產品經理崗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從對它美好的向往到自己切身感受、從對它的簡單定位到對它產生敬畏之心、從自己挖坑自己跳到填平別人的坑,有太多太多的轉變、太多太多感觸。

今天只是說我作為產品經理的所得,下一篇將反思自己作為產品經理的所失。我們常說,做人不該計較得失,但個人認為一定要明確得失,只有ROI(投資回報率)符合自己預期才能更好的走下去。

說話

正文開始前,需要明確一個大的前提。由于我個人進入社會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產品崗位,諸如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適應能力、抗壓能力等等,這些素質是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具備或者是遲早都會得到的東西,當然不同崗位、行業會有所側重,比如BD的溝通能力會更早的得到、金融行業的抗壓更力會更早的得到,我們不額外贅述。

當然,后續說到的一些能力放到不同的行業可能也會有普適性,但是個人覺得這些的確也是我所從事的行業以及崗位與其他行業或崗位不同給我帶來的好處,大家也不要過分糾結這些細枝末節(不滿意你來咬我呀~)。

當當然,我只是說了我得到或者學到了這些能力,并不該推演出我在這些方面做的有多么出色,這兩者是不能等同的,這也是我們應該多多思考的問題,即如何把已得到的知識、能力發揮到極值。

當當當然,本文所有的內容全是基于我這樣天賦差到一塌糊涂的從業者,進入社會前就已經具備這些素質的優秀選手甚至是天賦異稟的朋友可以直接關閉了,我只有自慚形穢的份。

事實上,上述內容便是我第一個學到的能力——把話說圓、不說滿。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把話說圓是一個很有用的事情,比如為何加入如此這般的需求、為何砍掉一個已上線的需求、如何將砍掉的需求要求開發加回來,這些都是需要說明白的。開發大哥人再好,也受不了一次次的需求變更,尤其是砍需求再回滾這樣的事情。所以如何說服他按你的想法完成任務,并不把自己不改這個需求這件事堵死的能力就顯得更加重要。有人會問:說一些“片湯話”,別把所有事情說死就完了。但是請仔細想想,所謂的沒有實質性內容的“片湯話”真的有說服力么,換位思考一下,別人能靠這類的言語說服你么?

這就引出了我得到了下一個能力——換位思考,同理心。

辦事

所謂的換位思考或者叫同理心,體現在考慮問題時一定要想好你的目標是誰,先他一步想到他的關注點或者滿足他的切身利益。

比如我們在做用戶需求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變成用戶、并把自己帶 入到用戶場景中,想清楚用戶在這個情況下需要得到什么、希望感受到什么,然后再做下一步的策略制定。

比如我們和商務同事打交道,是不是應該先關注他們的KPI是什么,如果是完成一單交易的話,那么我們制定價格的時候,是不是應該給他們一些可以議價的資本、而不是將利潤及合作空間壓到最低。

比如我們和開發大哥們打交道的時候,是否應該想想他們的關注點。開發與產品最基本的矛盾,個人覺得就是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是思考并輸出文檔;而開發的主要工作是落地產品經理的思考內容。那么矛盾就來了,產品經理有著“優秀”的自我否定能力,覺得不合適的需求文檔內容可能分分鐘就刪除了,但是開發大哥們的代碼是一行行寫出來的,再刪除這些內容并不是單純的加個注釋,他們還要考慮是否有程序bug和邏輯漏洞。開發喜歡什么樣的開發呢?通過換位思考,如果我是開發的話,我希望和這樣的產品經理配合:把話說清楚(需求來源、解決什么問題、邊界在哪)、邏輯清楚(足夠全面地考慮不同的場景分支、清晰梳理整個需求脈絡)、可以大概指出需求迭代方向(為可擴展做準備)。如果你是開發大哥、也認同上述理論、喜歡這樣的產品經理,那么就努力去成為吧。

決定

如果和你打交道的人并沒有足夠的同理心該怎么辦呢?這就涉及到另一個能力——決斷力。

決斷力是人們對事物發生發展的分析、判斷及處理的能力(參考“百度百科”,當然想也能想得八九不離十)。有一本行業圣經大家至少應該有所耳聞,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由于這個崗位沒有明顯的從業門檻,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在所謂的需求上插上一腳,面對雜七雜八的意見或者建議,該怎么抉擇呢。

我個人比較推崇的是尊重分工,我認為開發定的技術方案就是最優的因為我不懂、測試評估的bug嚴重級別就是有道理的因為我不了解、運營的文案雖然看著一點不屌但就是能打動用戶的因為不我專業。

回到本節開始的問題。如果對方與你是平級的話,我建議堅持并執行自己的想法(決斷力的前提是已經做出了分析和判斷,由于信息不足導致的考慮片面不應該在此范疇);如果對方是領導的話,我建議盡可能嘗試堅持自己的想法,如果無法說服領導或者領導強勢要求你放棄的話,那就放棄吧,畢竟不論你的title多高,在你的領導面前你都只是執行。

反思

說到決斷力,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反思的能力。由于互聯網行業的特殊性,變化的速度之快很多時候讓我們無從反映,傳統行業的變化可能隨著國家政策5年或者10年變化一次,但是互聯網或者是科技行業嚴格遵守著摩爾定律、甚至摩爾定律周期也太慢了。

之前我們說要有決斷力,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等堅持的東西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了,那就需要反思了。錯誤的分析判斷究竟來自哪里,是經驗不足、是對行業了解不夠深入、是過于理想化、是信息欠缺,能做到思考這些內容能夠,基本已經達到了初級的反思能力。

更高級的反思能力應該是“高頻反思、定期復盤”,所謂高頻反思是盡量避免已經做的東西等到被外界已經證明是錯誤的時候再做響應、及時反思每一步決策將戰略的失誤扼殺在萌芽中;所謂定期復盤是在一個項目周期基本穩定或者完成后,反思過程中的決策是否足夠妥當、正確,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會如何抉擇、哪里還可以做的更好、在項目周期中市場環境或是競品有哪些行動和變化。

這是我目前所能感知的反思能力的高點,當然我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需要補充一點,好多產品新人反復改需求大多情況下不是反思能力的體現,而是沒有主見,隨便被人挑戰一下就自我懷疑、修改需求。

求生

再說一個我的收獲吧——對行業的敬畏之心。正是當今時代如“洪水猛獸”的變化決定了今后在互聯網行業內很難再有像傳統行業那樣的具有豐富經驗的人出現,因為今天還適用的模式或者玩法過了不到半年就不對了,明明上一秒還是大紅大紫的現象級產品、下一秒就無人問津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就需要我們盡可能的擁抱變化。

這就像是航海,每一次的風浪都不一樣,船長需要不斷調整船向、角度才能不被滔天巨浪擊碎?;ヂ摼W就像是大海,我們不光要擁抱各式各樣如期或意外而至的變化,還要及時調整自己,否則終將被淘汰,這才是敬畏之心的源頭。

邏輯

本來都收尾了,重新讀了一遍剛寫的東西發現我的邏輯真是差到了極致。所以邏輯能力,也是一大收獲,好吧,其實我并沒有get到,但至少我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如果沒有基本的邏輯能力,和咸魚有什么區別。需求寫不明白、場景考慮不到、功能本末倒置,那可真的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了。

如何讓自己邏輯盡量縝密呢?大概就是多想、多練、多找朋友碰撞了,無它。我思考一件事的方式比較面向過程,先了解上下文,然后將主體流程走一遍,想想哪里有問題、遇到一個解決一個,主體流程想的差不多之后再逐漸考慮分支、逐漸補全。走主體流程時優先思考自己暫時沒有解決方案的環節,評估此問題能否解決,如果能解決代價是什么、如果不能解決那么有沒有B方案。通常情況下,主體流程通了之后,最大的障礙基本就解決了,補齊分支邏輯只是時間問題。當然需求落地的過程中肯定還會有各種突發情況或者之前沒考慮到的情況,那就需要見招拆招了。

總結

以上,就是我從事產品經理崗位之后的自己的所得,文筆比較差、沒有邏輯性,如果有明顯錯誤還請各位看官不吝賜教。如果大家有任何想法也可以一起討論,畢竟空杯心態是我的另一個收獲。

 

PS:不想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樣的心靈雞湯、不想做產品經理不是想當就能當這樣理論的衛道士。產品經理也是一個職業,和地勤工作者、體育老師、環衛工人、大堂經理沒有任何差別,有付出就有回報,有得到就有失去。

 

本文由作者?@一條產品狗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產品經理的話,一定要懂交互,這樣找專業的老師帶再好不過,推薦aaa藝術教育

    來自遼寧 回復
  2. 真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這篇文章如果給程序員看,估計要氣死程序員。
    那么多字,沒個重點。

    來自廣東 回復
  3. ?? ?? 有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創新能力,在天堂地獄來回穿梭啊。

    來自上海 回復
  4. 正兒八經的講廢話 ?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