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早已泄露:產品筆面試所透漏出的趨勢
終于,校招大潮也到了尾聲,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拿到了理想的offer,有人依然在努力著,堅持著。而我,在在經歷了無數次挫折與失敗后,最終選擇靜下心來,去實習。在實習中,思考,沉淀,學習。當我再次提筆寫一些東西時,已是2個月后的今天了。
當我回想起之前筆試時遇到的題目時,突然發現了一些玄機,今天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關于社交元素
首先說一下很久之前的百度,阿里,京東,360筆試,均見過類似的一道題:
假如將百度搜索/淘寶/京東/360手機助手加入社交元素,你會怎么去設計?
先說一下我的答案吧,基本思路是類似的:
首先,社交元素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是人性的基本體現,人是群居動物,社交使每個人進行情感交流,信息分享,很明顯,在這樣的工具里,加入社交元素,和微信,陌陌,QQ等社交APP里的社交元素的初衷是截然不同的。
基于工具類APP的社交元素,是更加傾向于信息分享的功能,而對于產品本身,社交元素也使產品信息傳播的更廣。
因此,首先這樣的社交因素是要滿足用戶在使用了產品之后的一個表達欲,分享欲。
接下來,如大家所想,我所寫的答案,就基本圍繞這樣的方向,主要敘述如何將自己找到的結果,分享給其他具有類似需求的人,這樣一方面減少搜索的成本,另一方面更好的促進用戶對產品的粘性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些巨頭,要強調社交元素呢?
在我看來,社交永遠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這些巨頭,當將工具類產品做到極致以后,勢必會考慮到如何使工具更具情感化,正如蘋果電腦登陸界面密碼錯誤時,會任性的晃一晃,提示用戶錯啦。
在工具類產品中,社交因素使產品情感化,使用戶之間的溝通更加豐富。
曾寫過網易云音樂的的產品體驗報告,我感覺它的社交化之路就做的很成功,你會逐漸習慣去看一看其他人在聽什么,會試聽一下。那么,在未來,會不會,看一下其他人在用百度搜索什么有趣的東西?看一下別人都喜歡買什么?問問他在哪買的?看一看別人都下載了什么好玩的app?
剛剛讀了《烏合之眾》這本書,它將群體的特點描述的非常精妙,缺乏主見,沖動,善變,那么,一個人的行為,便會起到蝴蝶效應,引發他的圈子。這不正是社交+功能的最大化傳播方式么?
關于搜索意圖
曾不止一次的和面試官聊過對搜索功能的看法。
開始,我是這樣回答的:“搜索功能是一個滿足用戶更加精確化需求的功能,當用戶不能在產品所呈現內容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便會通過搜索進行自主查找,由此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p>
在美團的面試中, 面試官說他們會將用戶的相關搜索記錄,進行匯總,得出用戶的高頻搜索結果,在進行深度的數據分析,由此得出更加精確的用戶需求,對其進行針對性解決。
在一點資訊面試中,面試官說他們會將用戶搜索結果結合大數據,進行記錄,對每個用戶進行標記,最終形成一種千人千面的精確定制化,使每個用戶即使愛好相似,但結果也不一定一樣,而是極度精確化,使每個用戶最終都能得到最滿意的結果。
那么,問題又來了:搜索,在未來會怎么發展呢?
在我看來,未來產品必然是采用大數據+精確定制化的形式去滿足用戶需求。
雖然現有的產品,滿足了用戶的許多需求,甚至已經到了一個吹毛求疵的地步,但事實上,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你會發現,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需求是略有差異的。
那既然,大數據可以給開發者提供基礎數據支持,再通過智能化的算法,是可以給1000個人提供1000款產品的,而這些數據從哪來呢?
搜索必然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因為這是能最直觀反應用戶個性需求特點的功能。如何將它做到極致,也是間接決定了產品迭代的方向
?#專欄作家#
王偉華,微信公眾號:王偉華(learnerwwh),一只略帶文藝情懷的產品汪,行走在用戶體驗,產品分析的道路上。擁有豐富創業經驗,擅長社交類產品,喜歡窺探用戶心理。也是個正在求職的大四學生,求伯樂帶走。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又水了一貼
文不對題
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