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周鴻祎們要求產品經理分分鐘變小白?

1 評論 13397 瀏覽 33 收藏 10 分鐘

如果你是一個產品經理,或者正在努力成為一個產品經理,對于周鴻祎、張小龍和馬化騰都提到的“變小白”觀點可能并不陌生。

周鴻祎喜歡用“一分鐘變小白”來作為評價產品經理能力的一個要素。而張小龍,據傳私下里說過“我可以在五分鐘內變成小白,而馬化騰立即就可以”這樣的話。無論真假,可以看出“變小白”這種能力在這幾位產品大拿眼里是極其重要的,以至于變小白的時間的長短決定了產品能力的段位。

這三位所說的“變小白”,其實是“變用戶”,也就是從“產品設計人員”或“產品經理”的角色切換為“用戶”角色。只不過由于這三位所掌控的產品面向的用戶以“小白”為主,所以有了“變小白”一說。

這種“變用戶”的能力如此受到產品大拿的推崇,究竟是為何呢?為什么一個產品設計人員或產品經理要具備分分鐘變成用戶的能力呢?有的人可能會說,只有變成用戶才有可能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待產品,從而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等等。這個理由不能算錯。但又有另外的問題?難道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就不能以用戶體驗為重來設計產品嗎?我們接下來就說道說道這個事兒。

要說清楚這件事兒,首先得說說人類如何看待事物這件事兒。這事兒太大,簡單說幾句,大家能夠理解就好。

簡單來說,我們人類這種生物喜歡對遇到的事物加以解釋,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某種事物看上去應該如何操作、如何運行、如何反應以及有什么結果。這就形成了針對事物作用方式、事件發生過程和人類自身行為方式的概念模型,即心理模式。一種物品的心理模式大多來自人們心中認為該物品能做什么和對物品構造的認識。這類心理模式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的經歷,預測我們的行為結果,應對出乎意料的情況。心理模式的形成則依賴于人們的經驗、訓練和教導。

對于產品來說,處于不同角色的人員由于經驗、所受訓練等的不同,就對產品有了不同的心理模式。這其中主要設計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產品設計人員(包括產品經理和研發人員)和用戶。對于產品設計人員來說,就會有一種“設計模式”,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待產品。而對用戶來說,則使用的是“用戶模式”,從使用的角度來看待產品。在設計模式和用戶模式之間,則是以產品表象(產品最終的樣子,比如網站、手機、系統等)為連接點。也就是說,設計人員和用戶是通過產品表象來交流的。用戶通過產品的外觀、操作方法、對操作動作的反應,以及用戶手冊來建立概念模式。設計人員只有確保產品的各個方面都與用戶的心理模式保持一致或盡可能一致才能確保用戶體驗。

那么,有沒有可能設計模式和用戶模式是相同或相似的呢?這樣就沒有切換用戶角色的說法了。恰恰相反,這兩種心理模式正好是相反的。

在《用戶體驗的要素》這本書中,介紹了產品設計人員設計產品的五個層面: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詳細內容請大家看書吧)。對產品設計人員來說,首重戰略層,然后是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最后是表現層。在這里不再多談。而對用戶來說,情況則正好相反。當用戶拿到一款手機或看到一個網站后,首先關注的可能是看起來怎么樣(表現層),然后是能不能很快地找到我想要的東西(框架層),完成任務時是否順利(結構層)。如果這個產品無法滿足其需求(范圍層),則會放棄產品。也就是說,對于范圍層和戰略層的東西,用戶可能根本就沒有意識。

也就是說,同樣一個功能,在產品設計人員眼里可能是滿足戰略的一個必要功能,在用戶眼里則可能是一個完全被忽視的功能或一個讓自己非常難受的功能。同時,對于一個頁面的外觀設計,產品設計人員可能覺得無論設計好壞都無關本質無關大局(戰略層),而用戶卻可能覺得這個頁面做成這樣酷斃了或糟透了(表現層),從而再多了解一些東西或直接離開。

因此,在設計模式和用戶模式完全相反的情況下,我們當然不能按照設計模式來做一個產品,要求用戶隨時切換到產品設計人員的角度來使用產品。我們需要做的必然是按照或盡量按照用戶模式來做產品。這就要求產品設計人員既能夠站在設計的角度來設計產品,也能隨時切換到用戶角度來查看產品是否夠好用。

既然說產品設計人員或產品經理必須具備快速切換到用戶角度來看待產品,如何培養這種能力就成為了一個問題。實話實說,個人現在也沒有感覺特別好的辦法,暫且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寫出來,拋磚引玉吧。

1.多多借助產品的使用場景

由于設計人員總是在辦公環境中設計產品,自然會讓自己長期處在設計模式。通過想象將自己代入到產品的實際使用場景,或者多多進入實地的使用場景會對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問題有幫助。比如:你設計了一款智能手機APP,想要跳出設計模式最好就是拿著手機在公交、地鐵、路上、家里等不同使用場景下使用場景。當你在設計模式下需要轉到用戶視角時,很容易想起自己在使用場景時的感受。

2.多多觀察目標用戶

觀察目標用戶可以幫助了解用戶到底是如何使用自己的產品的。對用戶使用產品的方式方法越多,越容易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待產品。

3.善用反饋

愿意給產品反饋的用戶并不一定是多數用戶,需求也并不一定重要。但從用戶的反饋中,我們往往能夠了解到用戶的思維模式、知識背景、技能水平等等。這對于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待問題會有一定的幫助。

4.做一個演員

如果產品團隊針對目標用戶做過用戶畫像研究,那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做一個演員,將自己代入角色,演一個典型用戶即可。這個時候,是梁朝偉還是劉德華看你的悟性了?

5.頻繁甚至瘋狂地使用產品

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往往自己最終就會變成這個產品的典型用戶,也就更容易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待產品。這也是為什么做健身應用的公司招聘產品經理要求產品經理愛健身,做美食產品的公司要求產品經理是個吃貨的原因。

完。

#專欄作家#

岳山丘,微信公眾號:iamyueshanqiu,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慕課網產品經理。兜兜轉轉好多年,一直在教育行業做產品。初始做內容,后來開始做WEB端。關注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順便賺點小錢花)。最近一段時間開始研究移動APP產品,希望能夠多學習一些東西。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說都懂,但真的很難跳出自己化為小白,大家習慣了賜予我力量,越變越專業····

    來自山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