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人,你未來的路在何方?

6 評論 4378 瀏覽 13 收藏 9 分鐘

本篇文章源于昨天和36氪一名記者老師的訪談,也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卻沒敢寫出來的話題,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簡單聊兩句~

這是一篇字面意義上注定會引起焦慮的文章,敏感者勿進~

刨除掉那些轉型成功的創業者,當年因“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火爆而入坑的第一批產品人,現如今通常都處在一個職業生涯上的關鍵時刻。他們大多有十年左右的產品經驗,乘著互聯網風口獲得了不菲的收入,也會因互聯網行業的極速變化而頻繁調整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但除了極少數人憑天時(早期進入+資本助推)、地利(一線城市資源)、人和(人脈+人口紅利+個人能力加成),要么背靠大廠身居高位,要么在獨角獸操盤千萬用戶產品,大多數還處于“掙扎期”,迷茫和焦慮是他們的關鍵詞,很多人仍舊在一線執行崗,每天重復著溝通各種靠譜/不靠譜的需求,執行著注定無果的工作任務;好一點的混到小公司中層,也是苦于無人帶領、看不到上升機會而晃晃度日。前一陣的裁員潮,進一步讓我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十年的產品人,何去何從?

我是2011年開始真正接觸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工作到現在有8年了,因為讀了3年研,我的同齡人大多有十多年經驗??赡苡行掖嬲咂钜蛩卦诶锩?,一直覺得自己和他們沒法比,也為自己沒負責過大流量產品,沒深耕到某個行業而焦慮。不過在36氪的這2年,以及通過這個公眾號的持續思考,讓我慢慢能夠得出一個結論:產品人的出路,不應該那么窄。

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發展至今,被中國互聯網大環境改變了很多,也是相對更新換代速度最快的。有個現象不知大家發現沒有,一般新名詞的出現,第一波匹配到的崗位就是產品經理

比如增長對應增長產品經理、O2O對應O2O產品經理、小程序對應小程序產品經理,這樣的結果,好處是能讓產品經理迅速接觸到最前沿的趨勢,但也會導致產品經理的浮躁和認知不足。再加上因為發展太快,很多中小企業對產品經理職責分工并不明確,經常出現一人身兼多職的現象,無法抽出時間專心思考、認真打磨。

上述情況,站在個人職業發展角度,從長遠上看都是不利的,也會很快遇到瓶頸。

回過頭來思考,為什么會發生這個現象呢?是什么導致了產品人發展的瓶頸?

我的初步結論是:缺乏權利!產品人隨時都在拼命追趕,卻很少能自己選擇方向;產品人隨時都在迭代上線,卻無法決定何時放棄。

百度百科上定義的產品經理,是每個產品的牽頭人,對某個產品在集團內的盈虧負責,因此也就有權確定開發何種產品,選擇何種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等。這里的“權利”,并不是指對人的行政管理權,而是對產品定義和發展規劃的決策權,這個權利,理論上比任何行政權都要大,往大了說,它能直接決定一家企業的存亡,這也是為什么王詩沐在即刻的線上問答中說:產品經理的未來是做到CEO。

當然,創業是個99.99%死亡概率的事兒,也不是所有產品經理都有機會像今日頭條的陳林一樣被提拔為CEO,但我仍舊認為產品人需要持續追求這個“權利”,它決定了你的產品之路能否繼續走下去。

具體怎么獲得呢?我得出了幾個思路:

一、爭取資源

這個資源,可以是人,是錢,是領導支持,一定程度上擁有資源就擁有決策權,因為他們可以供你自由使用,但相應的你肯定要承擔一定的指標,也就是KPI。而爭取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靠你的產品方案,靠你的線上成果,正所謂產品經理是要靠實力、靠產品說話就在此。因此永遠不要放棄自己做產品的基本功,這是第一要務。

二、介入業務

并不是所有公司的價值都是通過“互聯網產品”體現出來的,這種情況下產品經理就算做出再出色的方案,從結果上講也不會對公司業務起到太大影響,比較典型的就是很多企業的后臺系統、效率工具產品,這些產品是依賴于業務人員的驅動才能發揮價值,那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更多接觸業務,甚至成為業務專家,并站在業務角度提出整體的解決方案,靠這個來爭取到話語權。

比如很多SaaS公司的產品經理,是可以靠申請成為售前顧問來接觸客戶,從而決定產品方案的。而在業務上的深入,取決于是否能長期鉆到某個垂直領域,所以“深耕”是產品經理的第二要務。

三、給自己“授權”

如果以上2點都很難操作,產品方案推行無果,業務方不允許你的干涉,還有個終極方案:如果沒人給你這個權利,那就自己給自己“授權”,先嘗試做出一點成績,再拿著成果去要更多權利。

比如我在做知識付費,希望對課程方案和推廣方案做出調整,但無論是課程組還是運營組都不同意,那就先自己做一門課,拿著自己的推廣方案在朋友圈里去試,有了效果再拿數據說服團隊。其實可以理解成是“自建資源池的一種微小創業”,構建MVP來快速驗證,這也是一種做產品的方法,而且個人控制權更高。目前我在做的這個公眾號和在運營的付費社區就是這個邏輯,因為受眾人群極度重合,和大家的溝通和交流,本質上也會對我在36氪做產品有很大幫助。

最后想和大家說的,就算按我上述3個思路走,也不敢保證你的產品之路就會越走越好,只能說我給大家提供了一些思路。其實產品經理本不是個崗位,更多是一種思維方式,拿著產品思維去處理任何事務都是可以的。

建議大家更注重產品之路的“寬”,不要給自己設限,一定是大流量或一定要去BAT。關鍵是不要放棄信念和持續進步,每個人都能走出屬于自己的產品之路,加油!

希望這篇文章不要“喪”到你,我說的也可能是錯的,期待你的回復與我分享你的看法~

#專欄作家#

申悅,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悅讀筆記(ID:pmbox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36氪產品總監,起點學院優秀導師。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橫向或縱向發展~

    來自福建 回復
  2. 很多產品經理并不具備承擔這個權力的能力

    來自北京 回復
    1. 文章討論的是中級、高級產品經理的發展曲線。對于初入行的產品經理來說,踏實做項目,打牢基本功,是最重要的。

      來自上海 回復
  3. 1、公司不停的搞多個項目,基本上競品分析完就開始做
    2、成熟的項目,基本就是迭代優化
    大部分的產品經理干的都是這兩個活,權力這個東西太虛了,一般的產品根本無權決定

    來自江蘇 回復
  4. “權利”問題確實存在

    來自廣東 回復
  5. 確實是迭代速度太快,過于浮躁導致許多方面沒有深耕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