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達成共同的目標,才是有效溝通的關鍵
身為產品經理,溝通是一項必備的基礎技能,因為你不僅需要與業務人員、測試人員、運營人員、研發人員、設計師等人溝通,你還不想要與老板或者領導溝通。
本人曾經與一些做產品的朋友同事聊過,偶爾會問到一個問題: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最關鍵的一項技能,你覺得是什么?”、
大部分人不假思索的都會答到是“溝通”。溝通能力且不說是不是最關鍵,但絕對是成為一名合格產品經理的基礎技能。作為一名產品負責人,頻繁與之溝通的對象如下:
有人說產品經理在團隊中發揮的作用就好比膠水,把人粘在一起,把各項資源粘在一起。那要保證團隊的凝聚力,自然要建立起有效的溝通,但不同的溝通對象,溝通方式自然也不同。
老板/領導
與公司的老板/領導溝通,往往溝通的內容大都是產品戰略層面問題,以及老板對于行業、市場、人性、商機等方方面面的洞察。那老板與我溝通的目標,自然是為了讓我了解他的想法,從而完善一個可執行方案。所以,完成方案即是我與老板的共同目標,與老板的溝通更多是圍繞這個目標展開的。具體如何落地方案,不是本文的重點,在此只介紹一些溝通的關鍵點:
1. 在接受老板的想法時,遇到不靠譜的創意,不要急于否認。先接受這個創意,隨后提出自己的疑惑、顧慮?;ヂ摼W產品的優勢就是快速迭代,反復試錯,一切要等產品上線后看效果,不要妄下定論。
2. 要善于填補老板的思維空缺。公司老板都是比較忙碌的,作為產品負責人要抓住老板想法的關鍵點,隨后更完善、更系統的思考。將老板考慮不到(沒時間考慮的)整理好,并且提煉,能用圖表的盡量用圖表匯報,言簡意賅。一個產品、一個項目、一個功能的完成時間,在老板心里,向來都是以上線的時間為標準的,方案能夠及早的確認通過,這將會為后續設計、研發、測試、上線等贏的更多時間。
3. 要掌控溝通(匯報)的節奏。主動溝通往往要比被動溝通效果要好,在組織會議溝通之前,盡可能與參會其他人員(運營人員、業務人員)私下建立溝通,并將需要確定問題一并梳理,隨后組織會議溝通(匯報),切記,不要讓老板追著自己要進度。
業務人員
隔行如隔山,本人之前一直從事的是互聯網電商、社交行業,隨后進入了現在這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初入公司可謂對業務并不了解,而剛入職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做公司進件系統、風控審核系統、貸后管理系統等。
記得第一次與業務人員開會,對一些專業名詞“T+0”、“三證合一”、“詳版征信”、“簡版征信”、“仲裁”等等完全沒有概念。與業務人員的溝通,我感覺自己像個記者,不停的采訪各個業務人員,了解他們的需求,挖掘他們的痛點。隨著對業務的深入了解以及對功能的不斷完善,與業務人員間的溝通問題越來越多了。
不同業務人員的需求點是有矛盾的,例如:
進件人員(銷售):盡可能少的提交進件資料,從而讓第一步變得高效。
風控審核人員:盡可能全的讓進件人員收集資料,從而保證審核期間資料完善。
不僅不同業務人員的需求是矛盾的,系統在流程設計上也有矛盾的地方,比如流程設計的嚴謹則必然不夠靈活高效,管理層更希望流程嚴謹,而執行人員則更希望靈活,這樣更貼合實際。以上種種問題,造成了與業務人員溝通極不順暢。隨后,我重新梳理了下各自的目標:
進件人員(銷售)目標:報件方便,快速的得到風控審核結果,拿到銷售提成,完成銷售業績。
風控審核人員目標:審核效率高,避免錯審、漏審引起績效扣分。 系統目標:提升協同工作效率,業務數據積累。
有了共同目標,隨后的溝通中,我更加能夠站在各業務人員的角度去看問題,同時原本溝通的話術也變了,一些產品層面的專業詞匯很少用了,更多的是用他們能聽懂的簡單表達。原本他們不懂也不愿意多問,到現在每次都有好多問題需要同他們解答。
由于業務復雜,我不可能讓每個業務人員都能了解系統每個環節的設計細節,但是可以找到不同業務人員的目標,通過建立共同的目標去解決他們的痛點,從而達到整個設計系統的平衡。
運營人員
與運營人員的溝通,往往是和產品營銷結合的需求溝通。運營大部分的需求無非圍繞于拉新、促活、提升品牌知名度等。運營人員的目標很明確且一致,也有人說產品即運營,所以按理說與運營人員的溝通應該是最沒有障礙可言的,但本人覺得與運營人員溝通是最困難的。
運營人員最頻繁的需求應該是專題活動了,尤其是活動密集期。專題頁的轉化率無疑是運營人員最最核心的目標,但是我發現許多活動策劃人員作出的方案完全沒有一個預期,導致活動結束后查看運營數據,都不太好衡量此次活動是否算的上成功,同時也沒有總結復盤的時間,因為下一個活動方案已經要提交確認了。
同時一些活動策劃人員,過于關注與產品的表現層,頁面上一個按鈕放左邊,還是放右邊,是圓角,還是矩形,對于轉化率的影響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有時爭論不休,還建議要做a/b測試,在時間緊,任務重,熱點稍縱即逝的情況下,研發根本沒有時間完成a/b測試的工作)。
雖然有著共同的目標,但是溝通過程并不令人滿意。我嘗試著進一步去量化運營人員的目標,比如本次活動投放的用戶群是什么?用戶肖像特征是什么?本次活動打動他們的條款有哪些?類似的活動案例有沒有?引流后的轉化大致能達到多少等,將以上這些問題梳理清楚之后,再與其溝通本次活動要達到什么目標時,發現他們已不再過于關注頁面的按鈕,而是更加精雕細琢的去修改文案,精簡活動流程。同時在策劃案中,也增加了好多案例,以及對各個案例優缺點匯總梳理。
研發人員
記得以前看過一片文章,討論的是產品經理到底要不要懂技術。有的人覺得產品經理不要懂技術,這樣不會被技術所限制,可以更好的發揮自己創意;有的人覺得產品經理要懂技術,這樣更有利于和研發人員溝通。
當時看到這個帖子,自己還暗自竊喜,因為之前有多年的研發經驗,與技術人員的溝通向來是沒有太大障礙的。同時也喜歡與技術同事們一起研究一些新的工具,討論一些技術架構、表結構設計等。但是這不代表與研發人員溝通就完全沒有問題。
本人接觸到的研發人員70后、80后、90后都有,研發人員大部分性格都屬于比較謙虛好溝通的。每次有些棘手的問題或無從下手的問題給到研發人員,多數情況下都會得到的回答是“我等下網上搜搜,看能不能解決?!彼援a品經理不管懂不懂技術,只要需求合理,一般研發人員都是會盡力配合的。與研發溝通需求過程當中,一定不要說:“XXXX功能很簡單啊,你看,XXX產品都實現了。”這種話既不會給研發人員增加自信,也不會降低問題在他心中復雜程度,除了引發爭吵,毫無作用。
如果遇到研發人員并不清楚自己能否實現該功能,同時這個功能你又特別希望他能夠幫你嘗試并實現,你會怎么做?記得一次做PC端的一款C/S產品,無意間看到了獵豹瀏覽器的安裝與卸載頁面,我當時就被那個酷炫的交互動效吸引了,正巧也在做我們軟件的安裝、卸載界面改版,就演示給設計師看。然后很快他就設計了一款我們都很滿意的效果圖,給領導看后,領導也十分滿意。之后就給研發人員看,看到效果圖后,他眉頭緊鎖,我就知道完了,不太好實現。隨后我就跟他說,沒關系先嘗試下,真不行就算了,這個當飛機稿重新再設計一個。
由于當時我們研發實力不強,新版上線時間迫在眉睫,我最后放棄了這個方案。過了沒幾天,研發的同事突然告訴我,他實現了!我還很莫名,原來他也喜歡最初的效果圖,也知道大家都更喜歡這個效果,所以他覺得因為自己做不出來,從而完不成目標,不是他的風格,他一定要想辦法實現。
設計、測試
與設計、測試人員的溝通之所以放在一起說,是因為與他們溝通,相對來說較為順暢。設計的工作從來都不是按照原型圖填充顏色那么簡單,也不參是考別人的產品比葫蘆畫瓢。
測試人員亦是如此,不單單是驗證產品的功能、性能,還應當幫助研發人員定位問題,尋找產品漏洞等。與他們的有效溝通更多是幫助他們進步,使他們成為觸類旁通的的“T”字形人才。
本文由 @bin78823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受益匪淺啊,尤其是策劃那段,了不起了不起
謝謝
吵架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不過吵架還是不要形成一種慣用方式,傷身體……自信的人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
文章從各個崗位溝通思維做了講述,給我很多啟發,從一個理性的視角去看每個崗位的溝通需求,有利于更好完成工作任務。唯一遺憾是設計崗內容并不豐富,希望不要厚此薄彼,也分享下。謝謝
謝謝,由于我的環境跟設計溝通較為暢快,設計崗在我們的團隊中賦能較大,更多時候我更認為她們不是單純的做視覺、交互,而是名產品設計師。
想起之前和朋友的討論,我的想法是:為什么產品一定要會吵架就是有狼性,如果口才足夠好、足夠硬氣,不一定需要吵架就能解決問題。在還沒走到那一步的時候,問題就已經被解決了。一切的目的都是做成,吵架就是過程,無論哪種溝通方式,都是為了尋找和優化成最合理的方案,說服他人是非必要的。如果就是意見不合,那就以結果為證。所以,產品的品質不在于狼性,而在于合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