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產品經理越來越不好當了?
為什么說產品經理越來越不好當了呢?一提起產品經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產品經理在其職位上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一年伊始,某公司的產品經理心情沮喪。上周老板跟他說今年業務變動,公司主打to b產品,現在需要他引領團隊把重心投入到企業服務上。習慣了快節奏的C端產品規劃,他眼瞅著一單客戶都沒有,于是大刀闊斧搞地推,然而成效平平,僅有的幾家客戶吐槽不斷,團隊成員疲于應付,而他不知所措。
怎么辦?
產品經理,怎么就越來越不好當了呢?
一提起產品經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2014年我剛到百度實習時,初次接觸到產品經理這個崗位。說來好笑,面試前我一直以為產品經理是去倉庫搬貨品的。打包貨品,貼上標簽,做好標記,放到傳送帶,然后運輸給用戶,等待用戶的使用反饋,再增補貨品,循環往復。
抱著這樣的心態我特地加強了身體鍛煉,補充體力,確保貨在人在,絕不給組織扯后腿。
天知道一個學數學的理科生咋就這么愣?
可想而知,鬧笑話了。
也正是從那時起,二愣子開始去了解,產品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存在。
一、產品經理=產品思維?
回溯這個名詞的起源,并不是互聯網行業專用術語。從1927年起,寶潔公司出現了第一位產品經理,自此產品經理一職逐漸流行于越來越多的行業。尤其到2009年移動互聯網的水花開始激蕩,網上開始有各式各樣關于產品經理的科普文、面經和培訓課,2014年知乎上“互聯網”、“產品經理”的熱搜高居不下。
我認真記筆記:產品經理要寫PRD,會用Axure畫原型圖,會用Xmind畫流程圖,溝通能力、邏輯思考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我還一度買了門課——“教你如何從0到1上手Axure”,怎么拖拽組件,巧用動態面板,繪制中繼器表格,用好Axure函數做數據控制……似乎手握這些工具,我就有了盔甲,去哪都能暢通無阻。
的確,初級產品經理最愿意去掌握工具,試圖通過工具來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
也是在那些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風靡全國,數學專業的?考古專業的?金融專業的?醫學專業的?沒關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每年求職產品經理的年輕人踏破門檻,走在路上隨便撞個人,都是產品經理。句句離不開“需求”二字,一提起開發同學就啟動防御模式,一說到“產品思維”就義正嚴辭。
圖片源自于百度指數
那么,究竟什么是產品思維?
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里提過,產品思維就是訓練一個人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 判斷信息,抓住要點,整合有限的資源,把自己的價值打包成一個產品向世界交付,并獲得回報;
- 一個人學習建立認知框架的過程。先建立信息的秩序,再建立自己內心的秩序;
- 只認一條“用戶驅動”。
而騰訊也一直在提倡“產品思維”,翻開公司對to c產品經理的JD,慣用的要求是這樣的——
- 堅持對核心用戶群體的需求和場景分析,創造有用戶價值及商業價值的功能;
- 不斷打磨產品功能,追求極致體驗,注重打動用戶的細節設計;
- 與開發與測試同事協作,能準確完整地實現功能,與設計及運營同事協作,能實現順暢的交互體驗;
- 有美感的視覺和文案。
看完上述四條要求,我一度感到茫然。我對比了下公司內其他從事內容生產、社交媒體的產品同學,發現他們的確在產品設計和產品運營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然后我就明白了,大概是因為我一直在從事to b 產品,我們的目光聚焦點不同。
于是我去翻市面上一些公司對于to b產品經理的要求,能力模型總結如下:
可以看到,除了通用素質如學習力、執行力和溝通能力之外,To B產品經理更重視培養自己的解決方案能力、行業洞察力、項目管理能力等,并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平臺知識和行業知識。
二、To B產品經理 VS To C產品經理
2009年到2018年,是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期間產生了大量產品崗位的訴求,連一個誤認為產品經理=在倉庫搬貨的在校生都可以從事這個職業……而現在,移動互聯網的勢頭逐漸回落,資本開始尋找新的獵場,企業服務市場被推向聚光燈下,產業互聯網開啟了下半場的角逐。產品經理的路越來越不好走了。
消費互聯網下,我們談用戶體驗、創意思維、產品思維,到了產業互聯網,產品經理們該何去何從?
首先是工作目標不同。to C產品經理面向的是確定的消費者群體,更重視用戶體驗,通過增強用戶粘性實現流量變現。而to b產品經理面對的是企業市場,目標是尋求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做服務才是商業產品賺錢的根本。
其次是工作方式不同。做TO C產品,就像是堆樂高。你可以花80%的時間聚焦于20%的具備平衡和承重能力的積木,即便抽掉一些邊角積木,大樓也不會崩塌。而做TO B產品,更像是串九連環。任何一個環折了斷了,整個鏈條就運轉不起來了。
這就決定了,To C產品經理更需要培養產品規劃、用戶洞察、交互設計的能力,要深挖需求、做到最強閉環、極致交互,創新又有趣;To B產品經理要洞悉企業價值,強調對客戶業務的理解,對行業、市場的深入研究,對商業標準化、銷售支持、服務管理、項目交付與支持的系統化運用。
最后是產品業態不同。前兩天我去參加公司在云南昆明舉辦的全球數字生態大會,這個大會將一年一度的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騰訊云+未來峰會、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三場大會合并在一起,本身的影響力和意義不言而喻。但據我觀察,不論是現場來往的嘉賓,還是媒體的曝光度,大多數人對于峰會上宣導的方案、展區上呈現的產品都是一種茫然的態度:我不懂這是什么,我為什么要懂?
其實也能理解,這和To B的業態有關。它以ABC(AI、Bigdata、Cloudcomputing)為基礎,這些業務本身的理解門檻高,對有一定IT信息化基礎的政企而言近一點,但離傳統企業和普通用戶就遠了。
三、不是人人都能成為產品經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經理研究個人消費市場,洞察人性,通過給用戶吃瓜子讓他們逐漸上癮,繼而完成流量變現。可到了互聯網下半場,產品經理遇到瓶頸了,想打造一個爆款產品并不簡單。而做to b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平心而論,苦。
但毫無疑問,to b已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國際態勢和國家環境下,to b產品經理要做好什么準備呢?
1. 行業洞察力
to b產品經理要深入了解行業知識,學會洞察行業和客戶價值,在了解行業客戶的價值主張的基礎上,促進客戶的購買決策。
貝恩公司根據過去30年的數十項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企業客戶最看重的40種價值要素,并將此分為五類,由下至上分別是:基本價值、功能價值、便利價值、個性價值、理想價值。這些價值正在B2B購買決策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圖片源自貝恩公司,侵刪
客戶價值要素有很多,你了解多少呢?To B產品經理需要運用價值要素分析,檢驗并改進自身的產品價值主張。
- 對標。深入調研客戶及客戶所處的行業,比較本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在各項價值要素上的表現,從而對標各方的價值主張。
- 重視客戶反饋。根據每次項目交付的內容,持續向客戶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問題。除了客戶決策鏈條上的人員之外,傾聽客戶的終端用戶也非常有必要,這有助于彌補產品短板并在市場中獲得差異化優勢。
- 修正、測試、檢驗。根據客戶反饋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評估和討論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他們在客戶決策過程中的作用,在價值理念接受市場測試乃至大規模應用之前,持續修正和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技術理解力
to b產品主要以ABC為基礎,它是抽象的、不確定的。用戶界面、交互體驗也許并不像從前那么重要了,對于客戶需求背后的業務邏輯的洞悉,并將業務邏輯與產品、服務關聯起來,這需要你具備一定的技術理解力。
了解前臺、中臺和后臺的技術邏輯,對于你從具象的客戶場景中提煉出通用的業務能力、整合公司內其他產品和合作伙伴的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一顆敬畏之心
盡管企業服務市場在歐美國家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在國內依然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我們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在摸索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一路學習和耕耘,逐步鎖定決勝的關鍵變量。
卸下產品經理的光環,承認自己就是苦逼的乙方也沒什么不好。看準商業服務鏈條上每個必要的環,做好環與環之間的平滑連接,轉型為“服務產品經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浸入式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攜手合作伙伴共建開放、共贏的生態,在銷售漏斗之余創造更多的價值。
數字紀元已經開啟,我們當然不能置身局外。你說呢?
#專欄作家#
林壯壯,微信公眾號:健壯的大姐姐(ID: is_stro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專注于To B服務項目管理和行業分析,歡迎各路好漢一起探討。
本文由 @林壯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好棒
因為門檻低啊
工作好幾年了,不太善于分享總結,總是埋頭苦干。屬于實戰經驗豐富,但是沒有對產品理論體系的理解和建立。就好像會武術,但是全是亂招數 。最近很苦惱如何去學習,將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歸類劃分?,F在產品真的是進入下半場,升級換代很明顯,純粹的to C 基本感覺空間不大,更多的是偏向于業務、服務。所有的產品行為都在向著支持和擴展公司現有業務。
所謂產品經理,需要的是實踐與理論的融合,如果都像小白一樣去做事,別說產品,僅僅是一條不帶腦子的評論都很難說得清楚
還想要入行產品經理的想知道如何0基礎成為b端產品經理呢
沒錯,產品經理人數已經達到飽和,優秀的產品經理需要一個沉降的過程,它需要在當前行業累計技術和經驗,樓主說難做,那是因為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壁壘
ABC是指?
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
您是一目十行吧親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