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用戶、標準、模式三核心,成為精通業務的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做產品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做業務可能會顯得無從下手。以下,筆者將與大家講述:如何做一個業務精的產品經理?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前段時間,樸老師帶著一套產品方案,并拿著可以演示的產品,去拜訪客戶??蛻粼囉眠^后,多次強調:不要總是拿你們那一套互聯網思維來做產品,我們都是40-50的上年紀的人,你做的這么復雜,根本看不懂。
當我帶著用戶的反饋回到公司時,發現內部人員竟然覺得產品做的還可以,竟然對用戶的訴求不能太好的理解。于是,我發現了問題所在:產品是連接內部和外部的一個工具,而業務是實現產品的另一條通道,產品做出來并不能解決好一類問題,而業務精通了,才能試圖去解決一類問題。
我想,每個產品經理做產品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做業務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所以,今天我們來說說:如何做一個業務精的產品經理?
只有本事夠硬,才能從容走出自己一條路。
業務三核心:用戶、標準、模式
第一核心:用戶
做業務和做需求不一樣,你會發現:用戶往往是因為你的產品一個功能做的很符合他的心意,于是一批人就能用起來。
你也會發現:用戶往往是因為你功能做的不完善,無法解決他們整個流程上的問題,于是用戶棄用了你的產品。
- 你的用戶是誰?
- 他們最想要什么?
- 你怎么將用戶最需要的展示出來?
上面三個是我們經常需要想的問題,但是捫心自問,很多同學也不是經常會思考這類問題,因為平時都在解決日常性的問題,所以最后做出來的產品也沒啥人用。
雖然不是經常會去想,但是我們必須得在心里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從執行層到業務層,是產品經理的一道坎,很多3年以上的同學依然會卡在其中,尤其是B端的產品,向上一步太難,總會感覺有力使不出。
1. 走出去
造成產品經理做的產品不夠好的大部分原因是對現實不夠了解,如果你想要做業務,一定要多出去和“真的”用戶交談,而不是和你“假想”的用戶對話。
如果你不走出去看看用戶,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用戶是怎么想的以及是怎么做的。坐在公司中憑空想象,做出來的產品總會是問題重重。有人和我分享過:產品就是要拿出來試的,經過市場驗證才能讓我們更好。這句話說對了一半,只有把用戶的問題解決的產品,拿出來試才能更好。
2. 展示產品
你自己做的產品,你敢在用戶面前做展示嗎?你能把整個系統說的非常清楚,并且,能夠讓他人清晰的理解嗎,并且,會讓人覺得這是個好東西嗎?
所以,你得學會寫PPT來展示你的產品,你得帶著一套成熟的方案給用戶講解,在雙方都還互不了解的情況下,先把自己展示出來,并將方案呈現給對方。然后,不斷傾聽對方的訴求,以及他們公司面臨的問題,收集這些案例,不斷的修改PPT,以便后續溝通。
我記得有一個理論:如果想要鍛煉邏輯能力,那么把這件事總結成幾個點,然后用最簡單的話講給不懂的人聽,如果它能明白,那么其他人都能明白。
第二核心:標準
你知道做產品最難的是什么嗎?
——是標準。
第一款成功的產品總是會被后來者抄襲,因為它就是參考的標準,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標準。
身為產品經理,最難的也是對標準的把控。有的時候,用戶或老板一句話,產品就要變動,這本來也沒啥大不了,可惜的是你沒有標準,就不能掌握好變動之后的“度”。
1. 建立產品體系標準
一個業務必須要有標準的產品體系,這是所有人需要參考的標準,這也是我們提供給用戶的標準,它可以展示為功能架構圖,也可以展示為業務流程圖,也可以是系統架構圖。
總之我們要讓用戶、老板、團隊,每一個人理解我們所能提供的產品標準。
建立產品標準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總是跟著用戶跑”的情況。
之前,通過銷售的反饋想要在產品中增加新的功能,這需要更改產品的功能架構和底層邏輯,所以最后我決定不會去實現這個功能。
同樣,當我拿著方案給用戶展示的時候,他會問有沒有“某功能”,如果沒有的話,那么必須要考慮增加一個模塊或是功能。
2. 建立團隊的標準
我可以接受細節上的不足,但是不能接受原則上問題,也絕不接受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糊涂。
產品經理的一大悲哀就是“總妥協”,向技術妥協,向用戶妥協,該執著的時候剛不起來,該軟的時候非要較真一二,這就是“原則性不清晰”。
有一次內部團隊討論功能實現的問題,我提出了一個原則:“該功能必須要簡單到用戶能看明白也能用明白”。
這時,分歧變產生了,多數人認可的方案可我覺得用起來很不順手,討論多次也沒有結論。
有人說:“先這樣做上去,哪有那么多時間來想其他方案”;有人說:“我覺得這樣挺好,怎么就你覺得差勁,用戶不可能用不明白”。
我說:“你們都是互聯網人,而我們的用戶是一群政府領導,我只能去做一次演示,讓他們相信我們的產品,你們卻告訴我先上去試用,如果做不到簡單,這事情就升級處理”。
最后,我們又想了一個更簡化的方案。
產品經理有責任和義務來建立團隊標準,更考驗你能不能帶動整個團隊用標準來驗收,更考驗你能不能用標準來說服領導。如果標準定的不合適,那么團隊最后肯定人心不和,沒人會一心做事,也得不到領導的支持。
正如上面的例子,政府人員最關心的就是好用、簡單。那么不符合這個標準的設計,一定要及時制止,印象這東西一旦形成,很難在改變。
第三核心:模式
前面兩個可能很容易懂,“模式”可能有些同學會有點懵。模式承接第二核心標準,就是“一套完整的行為標準”
1. 付費模式
當你去做業務的時候,身為產品經理必然要去關心怎么收費。因為用戶是盈利來源,用戶付費多少錢,多少個用戶付錢,多長時間能盈虧平衡,這些都要有個大致的概念。
其次,是對用戶的市場的理解。我們3個月或是半年能獲得多少付費用戶,他們的平均付費能力是多少,他們能接受多少錢。我們需要聯合銷售、老板制定一份合理的定價策略,我們還需要對標競品,提供更具價值和吸引力的價格。
做業務時,用戶永遠是我們的核心,你的成長也在每一次和用戶“博弈”的時候得到提升。
2. 合作模式
產品需要合作,應用其他公司的技術,彌補自身的不足。這就是用時間換空間。
比如:做視頻或是直播,一家普通的創業公司是沒有這樣能力的,如果你不去合作,選擇自己開發,那么會非常耗時,等你開發出來,用戶已經去其他的產品上了。千萬不要拿你的想法去碰撞別人的吃飯的家伙,那樣會很疼。
當你需要第三方合作的時候,你得提前了解他們所能提供什么。就像招投標一樣,抓住他們本質的核心能力,只要提供的技術正好適合我們的發展,定價在我們接受范圍之內,其余的小問題可以放在一邊。比如說:公司技術能力薄弱,那么合作的廠商一定要全程配合,因此只能選擇差不多的小公司,因為大公司不會陪你來玩。
談合作雖然超出了產品經理的范疇,但是必要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了解,甚至影響領導的決策。因為有時領導不懂這個領域,所以你要去幫助領導理解,幫他去分擔這些工作。
當我們合作模式談攏以后,就可以為產品和用戶提供全新的服務。
3. 內部模式
協調工作是產品經理的必修課。攘外必先安內,防患于未然,這些道理都在告訴我們,安排一項工作必須要提前布置清楚。
我們需要協調技術資源、銷售資源、運營資源,為我們的產品助力發展,但畢竟一家公司的的業務線很多,產品也不少,人家為什么要幫助實現功能或是幫你做推廣,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內部模式能不能跑的通,決定業務發展的快慢。
產品經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初期沒人幫忙,你也得自己先跑出些成績,只有你的業務能見到著曙光,產生價值,才能吸引高層的注意。
做產品經理的都應該知道,一家公司的產品必然有賺錢的和賠錢的,為什么賠錢的也會去做,這就是戰略的意義,因為即使賠錢也是能夠為公司帶來價值。當然也有偏差,有的產品只是嘗試去做,創新而已。
內部模式,你不僅要合理安排技術資源,按照業務節奏進行迭代;還需要提前和各個部門打好招呼,準備發展,不要等到業務有起色的時候,大家才手忙腳亂的去做。
領導只是最后決定要不要協同的人,而不是每一步安排的策劃人,因此這內部的模式,需要我們去制定一份標準,并建議實施。至于后續怎么去做,那只能隨著業務的發展不斷調整。
#專欄作家#
樸老師,項目型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主做ToB移動辦公軟件,愛思考、愛學習,愛交流,歡迎各位留言建議。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收貨頗多,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