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中,我學到了什么
《INSPIRED》是Marty Cagan總結20余年軟件產品管理經驗的作品,是一本很值得一買的啟蒙書,我讀完這本書差不多已經有一個月了,想寫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在書的扉頁中寫著,“好產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價值、可用性、可行性,三者缺一不可。產品沒有價值,開發團隊再優秀也無濟于事。”
書本主要是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員,即定義設計一款產品需要的職位設置,以及這些職位之間的區別和界限;第二部分是流程,即如何探索、定義一款大眾喜歡的好產品;第三部分是產品,即總結部分,涉及了需求模型、情感化設計、打造大眾網絡服務產品、企業級產品、平臺產品的經驗等。
人員
產品經理的職責主要分為兩項,評估產品機會,尋找創意;探索產品的解決方案,定義要開發的產品。 現代軟件團隊中涉及產品經理、用戶體驗分析師、項目管理人員、開發團隊、運維團隊、產品營銷人員。
產品經理與產品營銷:產品經理是從細節上定義開發團隊開發什么樣的產品;市場營銷的職責是對外宣傳和推廣產品,負責產品發布,為拓展市場銷售渠道、組織重點營銷活動。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營銷人員是產品獲取產品需求的重要來源;產品經理是營銷人員獲取市場營銷信息的重要來源。
產品經理與項目管理:產品經理的職責是探索(定義)有價值、可用、可行的產品;而項目管理則關注如何執行計劃,按期交付產品。
產品管理與產品設計:產品設計中包含用戶研究、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原型制作,目標是讓用戶明白如何使用產品,并且讓用戶高頻率的使用。舒適的用戶體驗是產品管理和用戶體驗設計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級的產品,用戶體驗是其明顯的軟肋,所以要想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供優秀的用戶體驗。
產品管理與技術開發:產品經理負責定義正確的產品,開發團隊負責正確的開發產品。開發團隊最了解哪些產品構思是可行的,同時,產品經理應該只定義最小可行性產品,當一款簡單的產品投入到市場中時,觀察市場中用戶對它的反應,這也證明了這款產品是否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總之,產品經理應該是一個有心人,要有好奇心,要具有打造優秀產品的能力、領導產品團隊的能力、應對產品擴張的能力、注重用戶體驗、個人認知以及自我激勵的能力。在這一部分中,作者還分享了巴頓將軍的一句話:永遠不要告訴別人怎么做,告訴他們做什么,他們自然會發揮天賦,給你驚喜。
流程
評估產品機會:淘汰餿主意、避免浪費時間金錢、挑選合適的產品機會、理解產品、整合資源。我們最應該明白設計這款產品的價值是什么,從而提高產品的成功率。產品經理的重要性在于,一款好的產品能夠減少銷售成本、客服售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和用戶凈推薦率(NES)。無論是改善舊產品還是開發新產品,這些都是產品機會,如果公司不改變產品的研發方式,新產品難免會重蹈覆轍。
定義正確的產品:在探索產品的階段,產品經理負責分析各種創意,廣泛收集用戶需求,了解如何運用新技術,拿出產品原型并加以測試,從全局視角思考產品方向,兼顧短期需求和長期計劃。從而探索出兼具功能性與設計性的產品。首先,產品經理應該探索是否有用戶需要的產品,也就是說要尋找市場,讓用戶驗證你的構思。其次,產品經理要探索能夠解決問題的產品方案,它必須還是有價值的、可用的、可行的,也就是說,要設計解決方案,請用戶和開發團隊來驗證。
產品原則:制定產品原則意味著決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哪些原則是根本性的、戰略性的,哪些是臨時性的、戰術性的。產品原則是與公司的價值文化嚴格統一的,好的產品原則甚至可以激發設計產品的靈感。有了重要性之分、主次之分,當團隊在產品的細節設計上有爭論時,我們不妨回過頭來,仔細看一下我們的產品原則。
產品評審團:制定及時、可靠的產品決策,防止項目跑偏。有一個小建議,每次產品評審會議結束后,應該將此次評審的會議要點通過郵件再次告知各位,也相當于是在表明,這些決策是經過大家討論決定的,大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特約用戶:使用特約用戶是確保產品不偏離用戶需求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同時也是向潛在用戶宣傳、推薦產品的最佳手段。尋找特約用戶可以解決兩個問題:深入洞察目標用戶的需求,又贏得用戶對產品的推薦。
市場調研:調研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用戶研討會、用戶調查、產品使用分析、拜訪用戶、可用性/現場測試、同類產品分析。市場部門夸大了市場調研的作用,而產品部門只看到了其局限性。結果有的團隊忽視市場調研,產品偏離了正確的方向,有的團隊太依賴市場調研,陷入了偏執。值得重視的是,市場調研結果可以作為研發產品的依據和參考,但不能決定產品研發的方向。成功的產品是基于以下兩點認識:深入理解用戶需求,以及明白什么樣的解決方案在現階段是可行的。
產品人物角色:人物角色也稱用戶特征記錄(user profile),是指通過與用戶溝通交流,確定典型的目標用戶類型,在理解各類目標用戶的特征的基礎上建立的人物原型。人物角色是合理地描述用戶特征的人格化虛擬原型,重點關注用戶的行為、態度、目標。人物角色的目的是篩選出誰是目標用戶,誰是這款產品的主要使用者,然后,針對這使用者,我們做出功能決策。但是,用戶特征記錄一般都是基于大數據的統計分析,存在有一定的盲目性。
重新定義產品說明文檔:產品說明文檔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團隊都要有明確的書寫規范,高保真原型是最直觀的產品說明文檔。產品原型可以讓用戶驗證產品的創意,加深產品經理對產品的理解,避免開發團隊浪費時間和精力開發沒有把握的產品。測試的作用是理解目標用戶如何看待產品解決的問題,發現原型與用戶期望不一致或者不相容的地方,從而完善產品。 對一個用戶用心的觀察,可以發現產品設計中的很多細節性問題。一切的錯都是產品的錯,用戶永遠沒有錯,我們要明白這一點。產品經理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雖然付出了心血的東西,自己很難割舍,但是我們需要明白,一旦錯誤的產品面向市場大眾時,它所引起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最小可行性產品:產品經理定義只滿足基本要求的產品,一旦基本產品定義完成,通過用戶測試,它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去掉任何元素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我們能夠把開發時間減少到最小,然后,推出產品,準備下一步的產品更新迭代。這里,推薦一篇博客,他提出了MLP(最小功能受用戶喜愛的產品)的概念,對MVP(最小可行化產品)的一點反思,大家可以研讀一下。
改進現有產品:改進產品不是意味著一味地增加產品的功能。很多情況下,添加新功能不僅不會為產品增色,反而會讓產品性能變得更糟糕。產品經理應該關注性能指標,這樣才可以找準方向,分析關鍵指標,有針對性的改進產品。同時在更新產品時,可以火車模型,或者新舊版本兼容的方法進行平滑部署。用戶的心理其實是很復雜的,一方面,他們希望產品完善,功能更豐富,界面更友好,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不喜歡變化。書中也提及了區域性部署和增量部署。區域部署是首先在某個區域內部部署新版本,然后逐步擴大范圍。而增量部署,將更新項分割成幾個較小的部分逐步發布。不過,無論使用哪一種方式,關鍵是要全面考慮更新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要盡可能的降低新版本帶來的負面影響。
快速響應階段:產品發布后,多數公司會迅速撤走為研發產品和發布產品整合的資源,急于投入下一個項目,殊不知此時正是收集反饋信息、改進產品的最佳時機。急于撤軍是項目管理和產品開發流程中的大忌。只要稍微延長項目周期,觀察用戶對產品的反應,效果就會有天壤之別。產品發布后的幾天至一周內,所有項目成員應該留出時間作為快速響應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快速響應、處理產品發布后的用戶反饋意見。關鍵問題不在于是否會出現問題,產品永遠不可能完美,總會存在問題,關鍵問題在于能多快的解決問題。
產品
產品可以分為大眾網絡服務類產品、平臺產品、企業級產品。處理不同類型的產品,它的著重點是不一樣的。有人說,如今的互聯網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很難再去開發一款產品。其實不然,互聯網產品很多,但是好產品很少。有些人錯誤的認為一款產品要想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必須要發現新的熱點,開拓新的市場。其實成功的產品往往不是什么新鮮的事物,往往都是“新瓶裝老酒”。產品經理的責任是要將這個“新瓶“做得更好、更方便、更便宜,也就是用戶體驗更好,從而改變消費者對”老酒”的印象。產品設計的合理可以減少公司的成本,從而降低公司的銷售價格,為用戶贏取便利,自然就會在競爭市場上有一席之地。所以,要跟蹤最新的技術,運用新技術解決以往我們無法解決的問題。
很多用戶對蘋果產品有獨特的偏愛。蘋果的每一次發布會幾乎都會震驚整個行業。它給我們的啟發是硬件是為軟件服務的、軟件是為用戶體驗服務的、用戶體驗是為情感服務的、產品為真正的需求服務的。設計一款產品,我們要理解用戶內心深層次的需求,只有從情感的角度重新觀察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才能體會用戶真正的感受。當然,美感也是很重要的。從筆記本市場,放眼望去,全部是深色調筆記本,只有一款白色筆記本,用戶難免不會上前去駐足觀看。
本文由 @蝸牛PM?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