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完美的產品策略?
策略隨處可見,如電商類的個性化推薦策略,短視頻的流量分配策略,資訊類的內容分發策略,打車類的搶單派單策略等等。任何存在雙邊關系以上的產品,都需要策略來平衡,策略是產品的靈魂。那么如何制定一個完美的策略呢?策略產品經理會在哪些方面思考呢?
什么是產品策略?策略是為了實現產品目標,而對產品邏輯不斷調整的過程。
策略是線性的、動態的,強調的是連續的調整優化,而不是靜態的一勞永逸。策略是產品的靈魂,稍微的改動就可能對用戶產生巨大的影響。那么,如何才能制定完美的產品策略呢?
通過思考以下幾個方面,就能制定出方案可行、令人滿意的產品策略。
一、策略有目的性
目的性是策略的第一要素,是一切的源頭。目的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先有目的,才有策略
策略不是憑空產生的,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才出現的。空中樓閣的策略沒有任何意義。比如淘寶的個性化推薦策略,是為了提高用戶的交易行為制定的。當我們在考慮產品策略時,首先要明確為什么要做策略,目的是什么。不清晰的目的帶來的只有混亂,而產品的工作就是讓一切有序發生。
2. 目的是思考的起點
明確的目的給策略的調整提供了導向,指明了嘗試的方向。目的是思考的起點,后續所做一切工作都是基于完成目的為前提。沒有目的就完全沒有辦法思考。而指向性的思考,保證了策略在調整、執行、驗證的過程中不偏離方向。
如外賣訂單的派單策略,目標定為:提升配送效率,那么一切的策略思考都要圍繞效率來進行(如何定義效率?主要包含哪些方面?怎樣調整才能提高效率?對其他因素的影響情況是否能夠接受?)。
3. 目的是執行的終點
如何判斷策略上線后的效果呢?什么樣的結果才是符合預期的呢?答案是達到目的的策略才是好策略。執行的過程是為了驗證策略是否能夠達到目的,那么當達到目的時候也就表明了事情的完結,這是執行的最終節點。
因此,當我們制定產品策略時,首先要明確策略的目的性。
二、策略有核心指標
目的明確之后,我們就需要考慮如何判斷策略的好壞。此時就需要核心指標。我們通過觀測核心指標的變動,來判斷策略調整后的有效性,以便做出及時修正。
核心指標有以下三個作用:
1. 判斷策略是否有效
核心指標就是核心數據,一般一個為宜,當有多個指標時,容易發生糾纏的情況(如果有多個,說明沒思考清楚)。數據是可衡量和直觀感受的,這一步是將策略的調整情況直觀化。通過觀測上線后策略的核心數據,我們就能知道策略的上線情況,而數據的變動也是判斷策略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如滴滴的派單策略,對應用戶來說,核心指標就是等待時長(快速打到車)。
2. 策略的核心指標不是產品的核心指標
策略的調整是連續的、動態的,過程中要嚴控其他變量,做到盡可能少的干擾。而產品的核心指標,可能受到多維度、多方面影響,當策略的核心指標是產品的核心指標時,就很難判斷是否是策略帶來的影響。
這是很容易混淆的地方,如電商的推薦策略,雖然推薦的成效最終會體現在 GMV 上面,但不能以 GMV 作為核心指標。因為 GMV 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活動、過節、店鋪促銷等,因此合理的電商推薦策略的核心指標是推薦商品流的點擊、種草、加購的綜合權重值。
3. 核心指標,指引策略的方向
目的與指標的關系,可以類比為 OKR。目標是 OKR 中的 O,指標相當于 KR。指標指引的是更加細化的思考方向,是此次優化的主要著力點。
還以上文的美團外賣為例:雖然知道了目的是提升配送效率,但配送效率包含了多個維度:如區域運力均衡、優化配送路線、在途訂單比例等等。要承認,我們無法優化全部的維度,而且一個維度的調整還可能損害其他。此時就需要我們抓住核心指標,找到關鍵變量。
所以,一個完美的策略,在明確目的之后,必須明確核心指標。
三、策略有預判
策略調整會給產品帶來變化,這些變化用戶能夠感知。平衡被打破后,用戶的行為就會發生變化。產品策略的目的是引導用戶的行為往期望的方向發展,那么我們就必須要能夠提前預知變化,做好預判。
1. 人是環境的適應器
生物進化的過程就是對環境的不斷適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當產品策略發生調整時,用戶在產品內環境就發生了變化。作為產品經理,我們要盡可能的保持產品好用,即策略造成的環境變化要往好的方向發展。因此,策略上線要慎重。
2. 理解核心訴求,才能合理預判
產品都有明確的工具屬性,背后都承載著用戶的核心訴求。用戶刷的不是短視頻,是背后的無聊時光;用戶聽的不是得到,是背后的知識焦慮。那么,當我們調整產品策略時,必須要清楚用戶對產品的核心訴求(長期和短期),才能引導用戶的行為朝著期望的方向變化。
產品策略更關注短期訴求,短期的訴求才能更快的引導用戶行動,才能快速驗證策略的價值。如滴滴的派單策略,司機對滴滴的長期訴求是另一份較好的掙錢方式(掙的多),但短期訴求是接到理想的訂單(掙的舒服)。因此產品策略即使不增加收入,但能夠讓司機掙的舒服,他們也會滿意。但若掙的多,接的訂單卻比較鬧心,他們的意見也會很大。
3. 對結果負責的前提是預知結果
產品經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結果負責,策略能否上線的自信就是來源于對用戶訴求的深刻洞察。同樣,預判之后的結果也是可控的。可控代表著發生意外情況也能應對處理。
完美的產品策略總能讓用戶行為朝著預期的方向變化。
四、策略有取舍
當我們知道了策略的目的性、核心指標、預判用戶的行為后,就能做出完美的策略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還需要邁過取舍這一難關。
1. 取舍是把握重點
條條大路通羅馬。能實現產品目標的策略有很多個,但哪個才是當前最合適的呢?哪個才是付出的代價最小的呢?取舍就是只做當前最要緊的事,抓大放小,把握重點,不能全做。
2. 取舍是接受后果
零和博弈在用戶間是常見的情況。做策略是為了讓部分用戶得到,那同時部分用戶會相應的失去。取舍就是接受策略上線后可能帶來的風險,可能是部分用戶的不滿,可能是商業化與用戶體驗的沖突,也可能是天貓提升門檻后的店家集體出走。這個時候要權衡利弊。
完美的策略,有舍才有得。
五、策略要多管齊下
我們已經可以根據目的性、核心指標、用戶預判、取舍來制定一條完美的策略了。但一條就夠了嗎?肯定是不夠的。我們無法用一條策略針對所有用戶,不同的用戶的關注點和訴求不一樣,需要區別對待。我們可以從用戶生命周期、用戶分層兩個角度來考慮:
1. 用戶生命周期
用戶生命周期一般分為新手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和流失期。每個周期的用戶的關注點不同,我們的產品策略也不能相同。在新手期,應快速提升用戶的成長速度,通過策略快速完成首次行為,以進入成長期,如各種游戲的首沖獎勵。
同樣的,對成長期用戶要重點提升忠誠度,建立產品心智。成熟期要提升用戶的 ARPU,為產品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衰退期要做好流失預警、挽回策略。流失期要建立召回策略等等。
2. 用戶分層
產品一般會存在多個群體,不同的用戶群體,特征會有明顯的差異。最明顯的區分是二八原則。在社區中,大約只有 20%的用戶會產生內容,剩下的 80% 消費。那么對生產者的策略是引導創造更多有價值的內容,對消費者重點在引導用戶與內容的互動。
滴滴全職司機和兼職司機,對策略的反應差異也是很明顯的。用戶畫像是做用戶分層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善用用戶畫像,善用移情圖。
多種策略并行,盡可能的兼顧各種用戶。我們制定的不是一個策略,而是一套策略。
六、策略要靈活
同一時間上線的只有一套策略,但我們不能只有一套策略。我們需要準備多套策略,來應對各種情況,可能是產品內部的主動需求,也可能是外部的被動調整。
1. 模式化的主動靈活
策略影響的對象是用戶,用戶是需要運營的。用戶運營需要不間斷的刺激,而策略就是刺激的主要載體。一個成熟的產品會有多種模式,以應對臨時、快速的調整需求。如惡劣天氣的滴滴司機和外賣小哥激勵策略,電商促銷期間的商品推薦策略等。
模式化的策略是產品經年累積下來的心得總結,是成熟期降低成本和風險的經驗沉淀。
2. 風險性的被動調整
未來的變化不可預知,誰也不知道明天的巧克力是什么味道。做產品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外部的不可抗力在強推著我們前進。我們必須積極面對。
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策略都必須要靈活響應。
七、想做好產品策略,最重要的幾個能力是什么
我們知道,經濟學中對需求的定義是有意愿且能夠購買的集合。制定產品策略也是。我們不僅僅需要意愿,還需要能力。那么,制定完美的產品策略,最重要的幾個能力是什么呢?
有以下 4 點:
(1)判斷力
判斷力不僅體現策略對用戶行為的影響判斷,還體現在數據的預估上面。對用戶的行為判斷,決定了我們是否可以執行策略,但是否上線需要考慮優先級,目標導向的我們會優先執行重要的策略。而是否重要就體現在對目標和核心數據的影響上,影響是預估數據后的綜合判斷。錯誤的判斷會浪費時間和開發資源,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2)洞察力
洞察力是判斷力的綜合體現。多種判斷疊加在一起,形成用戶洞察。
(3)數據敏感意識
產品策略的調整基本沒有頁面功能承載,只能通過觀測數據來驗證?;蛘哒f,產品策略就是在跟數據打交道。敏感的數據意識能快速發現和定位問題。
(4)自我迭代
做策略是不斷否定和肯定的過程。總結經驗并快速應用于后續工作,需要很強自我迭代的意識才能勝任。
八、結語
互聯網的下半場需要少一些套路,多一些深耕細作。線性動態的產品策略,就是承載深耕細作的最佳載體。我們需要制定完美的產品策略,來精細化的運營,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為產品附加更多意義。
作者:王海,公眾號:產品經理第七班(ID:wanghai-pm)
本文由 @王海?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說的詞藻華麗,但是重點分散,邏輯混亂。并沒什么干貨
完成,這種文章浪費讀者時間
好像都是常識
不錯
??
拜讀了,辛苦分享
好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