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產品經理的入門手冊:如何基于數據統計業務

5 評論 20291 瀏覽 168 收藏 10 分鐘

?數據產品經理的工作最避不開的就是統計報表了,但是有時候,統計報表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筆者告訴我們:做統計報表并不是形式主義,掌握好統計的核心能幫助我們真正解構業務、理解業務。

數據產品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把紛繁復雜的數據需求轉化成統計報表,并把統計報表上線到可視化數據平臺中。但是,工作中會經常會遇到以下幾種場景:

  • 老板問:你上線這么多報表?有人看嗎?真的就可以衡量清楚業務了嗎?
  • 需求方問:這個報表的內容不夠,需要幫我加這個維度,可以幫我一下嗎?
  • 來自我靈魂的發問:統計報表好無聊,就是一個臟活苦活,統計對于業務到底有什么價值?

一、統計是什么

我們先來看一下統計的含義是什么——對客觀事物形成數量上的認知。

以外賣業務舉例子:

50w,這個數字對于業務沒有任何意義;但是5.24日新增用戶數=50w,便是對外賣業務獲客方向形成了一個業務認知,叫做5.24日新增用戶數為50w。

這就是統計最本質的意義。

二、為什么要統計

那在回歸到統計報表,為什么很多場景下,我們會發現我們做出的報表沒人用,甚至會出現這種情況:我的統計報表完全是按你提的數據需求來做的,為啥你不用?

我的一個思考是:統計報表不是為統計報表而做,統計報表的目的是業務還原。

怎么理解業務還原呢?即為通過數據解構業務,達到業務的數據化。

以在線教育為例:

在線教育的獲客主要是把各個渠道落地頁上用戶提交銷售線索,進行電話銷售,高效地轉化為成單用戶。

這里的業務是指銷售線索轉化業務。那么如何用數據進行解構業務呢?

銷售線索轉化從轉化路徑來看,我們可以拆解如下: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銷售線索轉化,這一個業務環節抽象為一個損耗漏斗;這個損耗漏斗即為銷售線索轉化業務環節的數據化呈現,即為銷售線索轉化業務環節的業務還原。

三、如何統計

在這里,為了方便進行業務解構,結合這些年的經驗,我定義了一套模型,具體如下:

解構業務的TMS模型

其實,解構業務,僅僅有統計報表是不夠的;因為統計報表僅僅是解構業務的場所。

我們在數據看板上提供了紛雜的統計報表,對于我們的需求方來說,他還是搞不清楚報表里具體的指標到底是什么含義?為什么要用這個指標來衡量這塊業務?報表中每一個指標的關聯是什么?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或許就是需求方不常看的原因。

所以,站在解構業務的視角,我們不僅要有數據看板上的統計報表,還要配套去構建我們的指標字典,定義清楚我們的每一個指標;關于具體如何定義。

(可以出門左轉,參考之前我發表的一篇文章內容《數據產品經理的入門手冊:數據產品的本質是什么》,當中有詳細介紹如何構建一個指標字典。)

其次,還要搭建數據分析地圖,說明白用什么樣的指標衡量什么樣的問題,以及為什么。

節選了數據分析地圖中的一小部分舉例如下:

在這段數據分析地圖中,我們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1. 我們怎么衡量教學產品的健康度?

可以明確地知道從留存、活躍、續費、退費四個角度來衡量。

2. 我們該用什么指標來衡量活躍?

可以明確知道用第180日活躍率衡量,原因是一個學員一個課時包的生命周期大致是6個月,180日的節點是衡量活躍的一個時間標尺。

3. 有了指標我們該怎么看?

1)整體按月宏觀衡量用戶的健康度,如上圖表格。

2)按時間序列觀測用戶留存、活躍、續費、退費四個方向的衰減程度,如上圖表格。

這樣,我們可以基于這張數據分析地圖,明確的告知我們需求方,該如何觀測產品的健康度。當然,這期間,需要與業務方進行反復的溝通與共識。

這個溝通與共識的過程非常重要,他是數據方和業務方關于如何用數據解構業務的一個參考系;如果這個定下來,后續的工作開展會非常順利。

總體梳理一下指標字典、數據分析地圖、數據看板這三者的關系,非常類似于做飯的關系:

(1)指標字典就是做飯的原材料。比如:黃瓜、南瓜等等,我們需要定義清楚業務這個廚房里所有需要的原材料是哪些。

(2)數據分析地圖就是做飯的菜譜。比如:川菜;意大利菜等等;我們要把解構業務的方法量化出來,并與業務方一起共創并共識。

(3)數據看板(統計報表)就是具體上的菜。比如:宮保雞丁等等;這是讓業務伙伴吃到菜的直接方式。

指標字典、數據分析地圖、數據看板,三者缺一不可;而這三者也構成了業務還原的三家馬車。

寫在最后

以上介紹了如何基于數據統計解構業務的方法。最后說一點心里話,如下:

所有的數據pm在工作中都會經常聽到一句話——數據產品要理解業務。

這像是一個無形的帽子,扣在所有數據產品經理的頭上。一方面是自己做不好產品的開脫借口,另一方面也是老板批評數據產品最無可反駁的措辭。

但是我在想,數據產品如何理解業務?

以在線教育領域為例:

比如師資方向,師資部的各位老師浸泡在業務多年,很多老師就是從基層的培訓老師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每天也在接受老師管理、老師培訓方向的各種案例。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數據產品,你該如何比師資部的各位老師更理解業務?如果談不上理解,又如何能基于數據指導業務呢?

換個維度思考,作為數據pm,理解業務的含義,本質是要求和師資的各位老師一樣理解業務、精通業務嗎?

這不符合客觀規律。

因為從信息角度:數據pm與師資老師接收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這不是理解能力決定的,這是工作本身,乃至時間本身決定的。

那么,數據產品要理解業務,這其中,理解業務這四個字到底指的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不是說要像師資部的老師一樣懂師資培訓,懂師資管理;而是要有能力,基于數據幫助師資部解構業務。

比如:該如何衡量師資規模?是否有能力基于指標維度,構建衡量師資規模的評估體系。

這或許是數據產品要理解業務的本質。

理解業務,或許就是數據產品利用數據還原業務的能力。以上。

 

本文由 @ 羅大大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al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大家期待已久的《數據產品經理實戰訓練營》終于在起點學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旗下教育機構)上線啦!

    本課程非常適合新手數據產品經理,或者想要轉崗的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研發、產品運營等人群。

    課程會從基礎概念,到核心技能,再通過典型數據分析平臺的實戰,幫助大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掌握數據產品經理的基本功。

    學完后你會掌握怎么建指標體系、指標字典,如何設計數據埋點、保證數據質量,規劃大數據分析平臺等實際工作技能~

    現在就添加空空老師(微信id:anne012520),咨詢課程詳情并領取福利優惠吧!

    來自廣東 回復
  2. 理解業務應該是產品做出來要滿足的場景吧? 評估教師系統,首先要知道教師要如何評估最有效,這就是 業務吧?

    來自上海 回復
    1. 是的,正解

      來自北京 回復
  3. 想了解本質,可能得先跪舔:)

    回復
  4. 不錯、學習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