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用戶體驗作為一種方法論來指導產品的開發

1 評論 12305 瀏覽 1152 收藏 12 分鐘

你每天在看各種產品的干貨分享時,是不是經常看到一個詞叫“用戶體驗”?是不是經常聽到一些人吐槽“某某APP用戶體驗太不好了”?用戶體驗,一個聽上去好高大上的詞。那么,究竟什么是用戶體驗呢?

如果你想系統了解用戶體驗所指為何,如何將用戶體驗要素作為一種方法論指導產品設計和開發,不妨看看此拙文。

1

用戶體驗作為一種方法論

什么是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UX)是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純主觀感受。

——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定義

用戶體驗,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爽”。

既然是主觀感受,那么就受限于使用者本身的特性(目標群體)、使用場景等因素。

并且,“主觀感受”一詞暗示著,很多時候用戶并不知道自己真實的、客觀的需求是什么,這個時候就需要挖掘他們的需求。

為什么用戶體驗如此重要

用戶體驗對于傳統的工業產品來說,不是特別被強調的東西,因為傳統的工業產品需要先付錢再使用,而用戶體驗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產生,那個時候已經太晚了。

互聯網經濟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體驗經濟,它所銷售的東西是便捷、實惠、新奇等主觀感受。用戶體驗可以說是互聯網產品的安身立命之本。

因為互聯網產品邊際成本趨于零,很多時候需要“求著別人”來用,大多數產品是“免費模式+增值服務”或“流量平臺+廣告營收”的商業模式。如果用戶體驗不好,用戶可以隨時另覓新歡,產品盈利也就無從談起。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么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你會用某寶給房東轉賬而不是去銀行匯款,就是因為某寶為你提供了更爽的用戶體驗,讓你足不出戶就能完成交房租這件事情。

用戶體驗的要素

2

用戶體驗要素分層

如上圖所示,圖的上半部分是按照分工來劃分用戶體驗的要素;下半部分按照網站架構來劃分用戶體驗的要素。

用戶體驗是由抽象到具體的一個完整的過程,前者決定后者。如果一個團隊在沒有確定產品定位的情況下就貿然定下了產品視覺,這種視覺先行的做法對于產品設計來說是非常冒險的。

用戶體驗是一個整體感覺,也就是說,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如果做得不好,其結論都是「用戶體驗不好」。用戶體驗絕對不僅僅是界面或者表現層的事情。

運用用戶體驗要素指導產品開發

戰略層

按照用戶體驗方法論,在戰略層,應完成對產品的定位,應注意的是,產品的定位是雙向的,它需要考慮到公司和用戶兩方面。

戰略層=用戶需求+產品目標。

其中,產品目標可以分解為:

商業目標:如何盈利、預期盈利多少等。

  • 運營指標:PV、UV、注冊用戶數、活躍用戶數、轉化率等等。
  • 運營指標:PV、UV、注冊用戶數、活躍用戶數、轉化率等等。
  • 品牌目標:建構產品的品牌身份。

其中,用戶需求需要考慮如下因素:

  • 用戶細分:人口統計學、媒介素養(使用互聯網的頻率、時長、知識)、垂直領域等。
  • 可用性:用戶需要可用、易用的產品。設計可用性強的產品需要進行用戶調研。
  • 用戶研究:問卷調查、焦點小組、現場調查、任務分析、用戶測試(不一定必須嚴格局限于分析用戶如何成功完成某項特定的任務之中)等。

范圍層

當把用戶需求和產品目標轉化為產品應該給用戶提供什么樣的內容和功能時,就來到了范圍層。

比如,你想設計一款日程規劃軟件,這個定位是產品的戰略層,而你這款軟件中包含的“創建任務、郵件提醒、社區分享”等功能即為這款軟件的范圍層。

范圍層=確定需求范圍(做什么、不做什么)

如何確定具體做什么其實是一個收集需求、篩選需求、確定需求優先級、測試需求的過程。這方面有專門的書籍探討需求,也可以參考筆者之前歸納的《探索需求:六個步驟做好需求》和《關于需求的11個真相》兩篇文章。

結構層

在結構層關注的問題從抽象的決策轉移到更具體的因素上,即交互設計(影響用戶執行任務)/信息架構(如何將信息表達給用戶)層面,確定各個將要呈現給用戶的選項的模式和順序。

結構層=交互設計+信息架構

交互設計

關注描述可能的用戶行為并定義系統如何配合與相應這些用戶行為。

好的交互設計能夠防止用戶犯錯,有效的錯誤信息提示和設計完善的界面可以

信息架構

信息架構的基本單位是“節點”,節點可以對應任意的信息片段或組合,節點的類型如下:

  • 樹狀結構/中心輻射結構:節點與其他相關節點之間存在父級/子級的關系。
  • 矩陣結構:允許用戶在節點與節點之間沿著兩個或更多的“維度”移動,幫助帶著不同需求而來的用戶。但是超過3個維度的矩陣可能會出現問題,因為人腦的容量是有限的。
  • 自然結構:沒有太強的分類概念
  • 線性結構:單向度限制內容順序的信息結構。

信息架構可以通過UML狀態圖、泳道圖進行表達。

框架層

用戶體驗的框架層需要解決更精準的細節問題,包括了界面設計、導航設計和信息設計。

框架層=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信息設計(導出成果為線框圖)

界面設計

界面的意思是,通過它,用戶能夠真正接觸到那些在結構層的交互設計中確定的具體功能。

小白用戶是不會理解交互設計規范的,他們不一定知道某個圖標代表著返回。因此設計“別讓我煩、別讓我想、別讓我等”的界面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這里大家可以借鑒《點石成金》這本書中對web設計的思考。

成功的界面設計是那些讓用戶一眼就看到“最重要的東西”的界面設計。

3

用戶眼動熱區,圖片來源:騰訊設計導航

導航設計

導航設計是為了讓用戶明確身在何處,如何找到想要的東西;設計好導航對于網站的SEO優化也很有幫助,有利于提高網站流量、排名。導航設計應該:

  • 提供用戶在網站間跳轉的方法。
  • 導航元素必須選擇那些能促進用戶行為的。
  • 導航設計必須傳達出元素和內容之間的關系,鏈接之間的相互關系、差異性、有效性非常重要。
  • 導航必須傳達出它的內容和當前瀏覽頁面之間的關系,傳達出的信息要有利于用戶的任務或目標。

導航的分類有:

  • 全局導航:不管你想去哪里,都能從全局導航中(最終)到達。
  • 局部導航:提供“附近”的通路,只提供一個頁面的父級、兄弟級、子級通路。
  • 輔助導航:允許用戶轉移他們瀏覽時的方向(通常時引起他們興趣的東西),不需要從頭開始。
  • 上下文導航:嵌入頁面自身內容的導航,類似超鏈接。
  • 友好導航:提供用戶他們通常不會需要的鏈接。
  • 網站地圖:遠程導航工具,單頁的整體結構快捷瀏覽方式。
  • 索引表:字母順序排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設計導航的時候也要回到戰略層去看一看,因為需求理解得越透徹、目標越清晰,導航設計越成功。

信息設計

按照支持用戶任務和目標的方式來分類和排列信息元素,運用指示標志(例如顏色編碼等)、圖標、標簽系統、排版等方式突出信息元素。

線框圖是整合在結構層的三種用戶體驗要素的方法,指明視覺設計師的方向。

表現層

最后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產品的顏值上來,即視覺設計。

這個時候應該關注的不是什么好看,什么難看,而是什么能運行良好。換句話說,視覺設計如何能夠實現前面四層用戶體驗要素的目標。

因此,顏色、字體、板式等的使用是否突出了原本的結構設計,強化了用戶選項就變成了一個可量化的選擇。

同時,在設計中應保持一致性,從而提升產品在用戶中的品牌認知度和同類產品中的辨識度。

視覺設計絕不僅僅是美學問題,而是定位問題,是服務戰略的問題。

小結

把用戶體驗當成是一種方法論的魅力就在于:用戶體驗可以作為開發流程的指南或者你自身學習的框架。深入探究每一個用戶體驗要素之后,離成長為一名高階的PM就不遠了。

#專欄作家#

粽小喵,微信公眾號:zong_xiaomi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騰訊產品經理。一個學傳播出身的產品新人,愛好研究原型設計工具。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的真是太好了,現在的互聯網產品有著用戶體驗的絕對主導地位。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