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頭條工作后,對產品經理的職業再思考(1)

26 評論 24050 瀏覽 221 收藏 20 分鐘

提到產品經理,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工作時候寫各種需求做各種功能,目標就是追求極致用戶體驗,職業生涯發展燦爛——窮則產品總監,富則CEO。但以上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實際情況差別很大。

當產品狗的5年里,我經歷過騰訊和字節跳動(頭條)這兩個國內做產品很不錯的公司。最近,我也是在不斷反思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我結合對在騰訊、頭條遇到的一些產品高手的觀察,有一些想法跟朋友們先簡單分享一下。

一、現在/真實的產品經理

以下從真實的產品經理目標、工作事項、職業發展生涯去講述。

1. 目標:生意跑通

首先,產品經理的目標不是用戶體驗極致,用戶體驗極致是完成目標的其中一個手段?。ó斎荒阋龃壬剖聵I也可以)。

很多大佬,面對采訪不會赤裸裸說:老子就是要賺錢;所以美其名曰,我追求的是用戶體驗極致。

(比如沒有騰訊游戲巨量收入養著,pony能給小龍哥時間慢慢追求“極致用戶體驗”嗎?)

要是你目標就是“用戶體驗”最大化,那就南轅北轍了。

而且,如何衡量極致的用戶體驗呢?千千萬萬的用戶,體驗感受都不一樣,怎么判斷“極致”?

比如這篇文章《DOV原創驅動-短視頻社交設計思考》,這是介紹騰訊一款叫DOV產品設計的文章,里面提到的設計都很好很精致,但這么極致的設計背后的留存又是多少呢?帶來多少自然新增呢?為什么這么極致的體驗了,DOV這個產品卻還是沒有做起來?(日活一直低于5萬,數據來源qm)。咱不知道也不敢問。

所以請打破“用戶體驗極致”迷信,切記這只是手段,不是目標。

產品經理的目標應該是:要不ROI大于1(盈利),要不符合老板/投資人的期望(產品可以不盈利,但有其他目標要完成)。

2. ROI大于1

這是大部分的產品的目標,到了今年互聯網寒冬,融資難,絕大部分產品只有ROI大于1才能活下去。

ROI=收入/成本,目標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篇幅有限、僅簡單介紹)

降低成本:

大部分互聯網產品成本主要在于人力成本、開發成本,買量成本(增長)。

  • 人力成本降低:如針對社招員工,用兩個人的工資請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針對基礎執行工作均使用實習生;使用外包等;
  • 開發成本降低:如建設大中臺降低重復做輪子;找開源代碼;接外部SDK;外包等;
  • 買量成本降低比較難,尤其買到一定量級后;一方面盡可能拓展買量來源,另一方面優化素材、綜合優化投放策略,做大量實驗;先不展開。

收入提升:

收入=DAU*arpu值,如何提高DAU?提升新增、提高留存。

如何提高arpu值?互聯網主要的變現手段有:

  • 廣告
  • 電商
  • 直播
  • 增值服務
  • 金融信貸

(篇幅有限,均先不展開,望體諒,部分會在下面提到)

3. 符合老板/投資人的期望

有些產品的目標未必要自身實現盈利,可能是為公司一些戰略服務,也可能是用于做高估值、從資本市場上賺錢,各種可能性都有。做這種產品的產品經理就要深刻理解老板/投資人的期望去完成。

二、工作事項

產品經理的工作,我覺得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讓合適的事情,在合適的時間點,用合適的方式發生。

1. 合適的事情

產品經理需要有足夠多的idea&信息來源來支持想到足夠多的事情,有判斷力去判斷什么事情是合適的。

合適的事情一般來源于:

  • 對用戶的深入洞察
  • 對行業、社會的足夠積累
  • 對產品的充足體驗

以下簡單講講:

(1)用戶的深入洞察

盡可能深入研究自己產品涉及到的群體,不僅是看各種報告、用戶反饋,還要融入去看——就是變成他們+變成他們渴望成為的人,變成他們能了解他們生活、興趣的下限和一般狀態,變成他們渴望成為的人能了解他們生活、興趣的上限。

比如要研究中年大媽,嘗試去過“大媽的一天”,早上去菜市場買菜,回家做飯,再借個親戚家熊孩子帶一天,晚上去參加廣場舞(你會發現廣場舞沒那么容易學會、廣場舞間隙會有大量閑聊);

然后去體驗、思考他們渴望成為的人——精致的豬豬女人!一個優雅的中年貴婦,應該有人帶孩子不用自己費心,穿著精致優雅的衣服跟幾個閨蜜去逛街去美容去旅行,摳各種造型(所以越來越多大媽用美顏軟件請不要驚訝)。

現實中的他們、理想中的他們、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都是合適為用戶做的事情的來源。

(2)行業、社會的足夠積累

不僅指互聯網,更包括各行業、整個社會的觀察;很多互聯網產品上合適做的事情,參考自其它行業的產品。小的來說如網易云音樂播放頁的黑膠片,大的如傳銷在互聯網產品上的多種變種應用,產品經理必須時刻盯著整個社會各個領域正在發生的事情,多觀察其他行業的變化和一些方法、套路,可以從中找到機會。

比如說我離開騰訊時候選擇了短視頻行業,其中一個原因是基于對其他行業的分析:15年開始一直關注4G,到我離開騰訊(17年初)的時候剛好4G全方位鋪開,受4G的影響,哪些領域會有更快的發展機會?明顯就是視頻和直播嘛。

直播已經經歷了16年的千團大戰、并且不適合碎片化場景,從內容生產和消費端來說局限較大,天花板較低;長視頻對內容質量要求更高,是個重資源投入重版權的活;短視頻則剛起步,不管生產還是消費都很適合4G下的場景,并且商業模式很清晰,不管做工具側還是內容側還是社區側都有產品經理發揮的空間。所以當時在多個不同領域的offer里面選擇了短視頻,跟上了風口。

(3)對產品的充足體驗

深入充足的體驗才能找到一些參考對象,從而挖掘出自己合適做的事情。從傳統產品,比如臉部按摩棒、抓頭器,這種設計簡單卻大賣的爆品,到各類互聯網產品,都要觀千劍才能識器。對自己主要從事領域以及鄰近一兩個領域,更要有更深入的體驗。

舉個例子:拿社交行業為例,之前有一篇傳播甚廣的文章《我在探探上24小時內遇到的25個騙子》。作者體驗算深入,發現了不少的問題,是一篇好文章。

但如果一個產品經理只是體驗到探探上很多騙子,那對自己又有什么借鑒作用呢?

頂多就是思考如何做好反作弊系統,打掉騙子。但如果都是騙子,難道探探的產品經理是呆瓜?難道探探上700萬日活躍用戶都是傻子?

真正的體驗姿勢應該是:

用幾個典型用戶畫像上的特征用戶,全都注冊賬號,去體驗——美女、丑女、饑渴窮屌絲、高富帥、普通中年大叔,通通注冊一個號(別問怎么注冊那么多號,多搞幾個手機號微信號是產品經理的基本素養)。用他們的喜好去代入去刷、去聊、去經營展示面、去體驗整個過程,過一段時間能有深刻的體會。

再綜合不同號的體驗去推敲探探的匹配算法,不同群體的用戶的陌生社交需求,這才是該有的基本體驗姿勢。(同理,各種內容產品建議用不同機型、在不同城市、用不同的典型用戶特征去體驗,這樣才能驗出產品策略、推薦算法、內容的區別)。只是得出一個片面的結論,很容易會對自己迷之自信,以為都懂了,實則不然。

2. 合適的時間點

產品經理必須能區分產品所處的階段以及對時間節奏有明確的把握。

時間點的判斷主要來自于:

  • 對自己產品的深入了解,明確當下的重點
  • 參考前人、其他領域產品的節奏
  • 監控競品節奏

(1)對自己產品的深入了解

對自己產品的核心數據,要做到睡著了被拍醒問數據都能沖口而出一個精確的數字;對于其他重要的二級、三級數據,要清晰大概的數值范圍及變化趨勢。只有對數據很了解,才能明白過往時間節奏是否合適、結果如何,才能知道當下的重點是什么、應該做什么,才能明白哪些事情應該在未來怎么樣的時間節點去做。

比如做小視頻,突然面對審查收緊,那本周的重點任務自然是安全;但很有可能因此后面的時間節奏全被打亂了。如果對產品數據、過往情況很熟悉的話,就會想到必須保留少部分精力和人員投入到內容吸引度上面,這樣審查期內數據才不會掉得太多,期后也能馬上回升,時間節奏才能緊湊。

(2)參考前人、其他領域產品的節奏

很多人體驗產品只是看app上的各項功能,畫個思維導圖,每個功能截圖,這沒什么意義。更應去推敲現在看到的產品,是怎么進化成這樣子的?為什么要進化成這樣子?我所看到的就是別人看到的嗎?這樣的產品對應的服務端長什么樣子?等等。

回到時間點來說的話,一定要看一個產品在商店里面的版本更新記錄、一些公開報道里面時間的蛛絲馬跡,看多了就能慢慢把握一些主流產品的節奏都是怎么樣的,一般怎么做的。

比如抖音最近的版本節奏截圖,一周一個版本,并且都集中在工具側,可能反映了抖音投稿滲透率越來越低,需要不斷通過新玩法來拉動內容生產側;做工具、玩法產品的同學也可以參考這樣一周上一個大玩法的版本迭代速度,對自己產品迭代速度做一個參照;也可以再多挖之前的版本迭代節奏,以及相關公開報道、數據,挖掘出抖音每個時間階段不同的側重點,可能導致的影響等。

(3)監控競品節奏

宏觀上緊盯著競品在商店的版本節奏,分析為什么競品在這個時間段做這樣的事情;通過questmobile、appannie等監控競品數據的走勢。

微觀上保持對競品的深入體驗。這里指的是用不同機型、不同線級城市、不同活躍天數、不同類型用戶等來體驗,不是僅僅看表面交互的學生式體驗,要知道很多產品都有不同的策略、實驗,不同的人命中的策略、實驗組都不一樣,不這樣根本驗不出競品的全貌;還有多從人脈網絡里面獲取競品信息。

3. 正確的方式

也就是要做know how人才,知道怎么用正確的方式去做事情。

這個基于前述的合適的事情、時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且依賴于工作經驗與平時眼界、積累,篇幅較長,先簡單介紹一種習得方法——多向別人學習。

可以通過工作/人脈間交流/面試/付費咨詢/培訓等獲得,其中最靠譜的是前兩者,簡單說說:

(1)工作

通過工作觀察牛人大神們的工作方法,是最好的學習,活生生、毫無保留的案例教學,并且因為工作緣故,你有一切問題對方也會給你解答。這也是為什么絕大部分過來人都會建議畢業生先到大公司工作,小公司牛人也有不少,只是相對來說大公司人才密度更高,各方面體系更完善方法論更完備,小白可以耳濡目染學到很多。

這里不舉工作中的具體例子,就說一個平時的小事:

去年在食堂遇到朱文佳(原來頭條ies即抖音、火山的推薦算法總負責人),之前工作原因跟他開過兩次會,難得吃飯遇到。于是我像個小迷弟似的坐到他旁邊吃,跟他聊起來。雖然只有短短半小時。但他對算法、對產品的思考深度深深震驚了我,當時我完全跟不上節奏,直到今天還在消化。具體內容先不展開,但如果你經歷過“震驚”瞬間,應該會明白這種“震驚”對自己后續的發展會有多大影響。

(2)人脈間交流

產品經理打造自己的人脈圈、情報圈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事情關鍵的做法、成果,絕大部分都不會寫到文章里面流傳出來的,都是小范圍內信息互換才能得知。千萬不要閉門造車,可能辛辛苦苦做了幾個月、上了多種實驗的某功能,別人早就做過,早就有過總結。

但切忌伸手黨,一定要基于價值相近下的等價交換。有價值的信息別人沒必要分享,前提是你也有對等的位置、信息。建議這個最好從剛畢業就開始積累,當自己還是小兵的時候,多認識其他公司的小兵,分享一些小兵角度的信息。

比如A去了騰訊,B去了阿里,C去了頭條,三個人可以多交流信息(公司不允許分享的信息還是要保密,這是職業道德;但具體一些方法論、某些功能大概的數量級之類的可以好朋友間討論)。當上了組長,就跟其他公司的組長層級多交流,如此類推。恰到好處的往上交流也可以,但前提是展示出了自己的潛力。

三、職業發展生涯

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也要重新審視、思考。我理解產品經理的生涯應該是:窮則轉行,達則產品總監,祖墳冒青煙才能當上CEO。

在技術沒有突飛猛進的前提下,絕大部分領域的產品都有一定的規范、有大量的模板與SDK可以調用,產品經理自行創新、高度發揮的空間并不大。同時隨著互聯網下半場工作的精細化,原來廣義上產品經理能管的事情被其他崗位分割,比如運營、推薦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很多公司產品名額都被大幅削減。

因此工作了幾年的產品經理要是還“窮”(收入不高、崗位較低、發展前景不明朗不樂觀),除非特別熱愛這個崗位,否則可以考慮轉行。上述所提到的對行業、社會的積累這個時候可以派上用場。轉行也不會是嚴重的損失,產品經理的思維可以應用到各行各業。

就算工作了幾年后的產品經理比較“達”,也要接受很有可能到產品總監就是頭了。至于以往大家暢想的當幾年產品經理然后拉兄弟們去創業自己當CEO,在當前來說就是祖墳冒青煙的難度。當然理想還是要有的。至于這兩者如何做到,我先挖坑,希望過幾年能把它們寫完。

結語

最近工作太忙,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還有很多的思考,如果大家覺得本文還湊合,愿意看更多,請分享到朋友圈或給朋友,也歡迎留言想看的方面,我再擠時間寫。

感謝各位,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共勉!

#專欄作家#

楊家俊,微信號公眾號:思考的楊咩咩(ID:yangjiajun0621),校招時獲得騰訊、阿里等知名互聯網企業offer;3年騰訊產品經理、一年字節跳動產品經理經驗;大學曾公眾號創業“吃喝茶山劉”,經歷過創業小團隊幾萬用戶的產品到騰訊上億用戶的產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頭像不錯

    來自重慶 回復
  2. 想問下,如果自己產品的目標用戶群是【高凈值客戶】,自己都沒法體驗高處的感覺,有什么好的方式去深入的做用戶洞察么?

    來自山東 回復
  3. 看了看很高大上,仔細分析一點用沒有

    來自北京 回復
  4. 學習

    來自四川 回復
  5. 還是沒回答產品經理是什么,個人成長的復刻

    回復
  6. 好的PM都有自己的產品思維框架,從作者的框架中獲益良多,感謝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
  7. 現在有很多的人問我。我想轉產品怎么轉?我的回答都是。不建議你轉

    回復
  8. 我感覺你這哥們不行,真篇文章的水平可圈可點,但是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也要重新審視、思考。我理解產品經理的生涯應該是:窮則轉行,達則產品總監,祖墳冒青煙才能當上CEO。格局太小。還好加上你的理解,也就限制你一個人,所以其他讀到這句話的時候,要多加思考。
    有大格局,才可能有一些成就。還要就是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為什么那么缺乏想象空間,
    我想象的產品經理是可以把一個產品當作baby一樣孵化。然后很多事情不需要想很多。

    來自江蘇 回復
    1. 很多事情不需要想很多,指的什么呢,能展開來說說嗎?

      來自湖北 回復
    2. 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吧!

      來自重慶 回復
  9. 果然騰訊的人就是厲害,比頭條系,百度系要強一些,阿里系的人強于執行,策略系還真沒有騰訊的人厲害

    回復
  10. 可以加好友交流嗎?

    來自北京 回復
  11. 不錯!這篇文章是我今年聽到第三篇勸產品經理轉行的文章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好的產品經理都是在業務增長中鍛煉出來的。產品和運營的價值要在平臺賦能后提現,沒有資源和財力,沒有落地成型的結果,單純的認知和決策沒有意義,也不被認可。
      然而現實是,想成長的產品和運營那么多,每年都有幾十萬畢業生想進來,但成長的崗位少之又少,幾千個就到頂。這矛盾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業務創新機會驟降,將更加嚴重。供過于求,供需失衡。
      因此,對于產品經理未來發展的焦慮感日益加重。
      然而,每年都有優秀的畢業生涌入互聯網行業,老的產品經理如果沒有在大浪淘沙中站起來,只能淪為炮灰。

      來自湖北 回復
  12. 如今的行業趨勢和環境,確實大部分人要考慮轉行了

    回復
  13. 淘客

    回復
  14. 很強!

    回復
  15. 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歸根結底應該是:廣告、傭金、增值服務、銷售吧。直播之類大體是基本盈利模式的擴展手段。

    來自北京 回復
  16. 我所理解的產品經理最核心的能力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正確的時間地點,朝著正確的方向,持續做出正確的事。產品經理更多應該要思考,如何把一個抽象化的理念,具象化成為一個功能流程,加入到產品中。

    回復
  17. 這篇文章就給了我“震驚”的瞬間

    來自廣東 回復
  18. 說的很落地了,現在的產品經理確實就是這個樣子

    來自遼寧 回復
  19. 窮則轉行,達則產品總監,祖墳冒青煙才能當上CEO

    來自北京 回復
  20. 首先感謝作者百忙之中擠時間分享。個人認為整篇文章更像是作者的心路歷程分享,且大多含而不露,多數觀點和思考方式一帶而過。需要讀者仔細思考論證后才有可能為己所用。借用二樓的觀點,看著好吃是因為包裝靚麗,吃了無法吸收在于宏觀上的漫談可能不太適合所有人,能吃飽在于至少能讓讀者吸收一些新的思路和視角。 期待后續~

    來自湖北 回復
  21. 這篇文章像一塊看著好吃,吃了想吐,但卻能吃飽的高檔牛排。

    來自山東 回復
    1. 你這個比喻可真是一波三折啊哈哈哈哈

      來自北京 回復
  22. 太強了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