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新時代做產品經理,你不能太古典

22 評論 9377 瀏覽 72 收藏 13 分鐘

如果說有一種產品經理是一定會淘汰的,那就是古典產品經理。

今天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和業務團隊的關系不好,他們認為我是需求路上的攔路虎,每次都要刁難他們導致最后指標完不成。而開發同事也覺得我每次都是需求滯后,是不是能力不夠。

后來經過思考和與大量優秀產品經理的交流,終于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要做新時代產品經理,而不是古典產品經理。

01?古典產品經理終將淘汰

產品經理天生是焦慮的,因為大多數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實質的作用,能力模型很虛無,很難量化。今天我們就把這個問題掰開揉碎講清楚。

我覺得有一種產品經理是一定會淘汰的,就是古典產品經理。

什么是古典產品經理?舉個例子來講。

古典產品經理的邊界非常清晰,比如:

  • 我作為產品經理和運營就要做兩件事,我只寫文檔,數據運營來跟;
  • 我作為產品經理只交付需求,研發質量項目經理把關;
  • 我作為產品經理不需要懂業務,只提供方法論支持。

這種自我標榜為產品經理,劃定清晰邊界,局限自己的行為,我稱之為古典產品經理的做派。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把自己產品經理工作和業務的邊界定得過于清晰且局限,這樣不但在人脈上會活成一座孤島,也會在能力上僅僅關注與方法論而不懂實戰案例,而變得平庸和大眾化。

02?新時代產品經理

怎么做一個新時代產品經理呢?怎么定位自己又如何成長做好職業規劃呢?

簡單來講就是一句話:要學會滲透。

什么叫滲透?

舉個例子來講,產品經理跟研發合作緊密吧?長此以往,會有一些感覺,比如要新做一個銷售引導頁面,里面的一些商品詳情要跟最新的推薦銷售專區保持一致,那么就要采取同步或者調接口的方式來做,否則如果從源頭數據計算的話,兩邊難保不同步。

那么一些展示層面前端處理的邏輯,就可能不放在接口邏輯內,由調用方自己處理。這種感覺,就是我雖然不會寫代碼,但是我大概知道你的思路,也清楚可行性和大概的工作量。

這種行為就叫做滲透,就是因為合作和上下游交付關系而衍生出來的知識和能力層面的拓展。

滲透對于產品經理來說很重要,因為這個崗位的位置就是四通八達的。

之所以說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就是說產品經理太適合整體廣泛接觸公司業務了,這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所以作為古典產品經理來說,固步自封地沉醉在自己的方法論和用戶體驗思維下,是極不可取的。

所以新時代產品經理的滲透,需要我們在做各個需求的時候多參與一點,不要僅僅是站在端到端交付的立場,而是打破自己產品經理的名頭,踏踏實實把自己當作一個業務人。

這里要做到3點:

  • 第一,提早參與需求的規劃,而不是被動等待原始業務需求、運營需求、客服需求的交付。等待交付雖然工作量小,但是僅僅是作為執行層面,可替代性太強了。而且我們不滲透別人,別人也在滲透我們。在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5層次和金字塔原理恐怕人盡皆知,被動的產品經理也會越發讓人覺得雞肋。
  • 第二,隨時同步目標,要在一開始規劃層面的時候就統一大家的立場,而不是運營在背指標,產品在支持。這種上下游對接關系會把兩個團隊變成對立面,很難維系良好的關系。統一的立場建立在統一的目標,所以各種運營的匯報會一定要參加,才能感同身受。
  • 第三,打破架構邊界。架構上往往產品和運營、業務都不是一個團隊,這就需要放下隔閡。很多時候,比較好的情況是產品經理深入參與某一個項目,以項目組的形式和大家合作,而不是按常規架構劃定界限。架構是為了項目和業務服務的,而不是本末倒置。

做好這三點,我們就能突破古典,走新時代產品經理之路,從而告別焦慮。

03?這個時代產品經理真正面臨的問題

說完了我們的問題和目標,也想從歷史進程的角度來談談我們所處的時代,和這個時代產品經理所面臨的問題。

我們這個時代產品經理主要大環境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崗位形態。尤其是在大眾和外行嚴重,起碼保守估計有近10億人是不知道產品經理是什么的。

這個數據不是空穴來風。

前兩天劉潤老師寫了篇文章,講了自己購買火車票退票換票的經過,最后的結論是我們都活在產品經理的一念之間,告誡我們要警惕自己的起心動念,多帶著責任感做善事。

我想說這篇文章真的對產品經理不公平,對大眾了解產品經理也營造了一些誤會。

因為產品經理并不是起心動念的崗位,產品經理恰恰是在無數個起心動念中負責論證和分析的那個人。起心動念的門檻太低了,而做產品又太復雜,所以大部分人會覺得產品經理就是個拍腦門試錯的崗位,這真是太可悲了。

當然這不是劉潤老師的問題,也不是產品經理崗位的問題,更不是大眾的問題,是行業的發展沒有達到成熟,仍然有相當程度的團隊還存在產品研發流程混亂、產品經理拍腦門的情況,只要這些情況存在,產品經理的形象就依然存在被誤解的可能,產品經理的形態也仍然有待清晰。

所以作為這個時代的產品人來說,要學會面對這種質疑,并推動整個行業向好發展。對應上文來說,就是弱化自己的古典屬性,更多地滲透到各個崗位,成為產品思維驅動的業務專家、敏捷專家、戰略專家。這樣才能打破局限和誤解,讓產品行當蓬勃發展。

04?優秀產品經理應善于求證

最后我們再升華一下,看看為什么對于現階段產品經理來說,論證要比起心動念更加有價值,又該如何論證。

首先,假設是很簡單的,而求證是很重要的。

這個世界很多人都是何不食肉糜的狀態。比如看到微信朋友圈10秒就講很克制,后面出了照片日記又說布局短視頻,朋友圈延長到15秒又說扶持微視。

最可怕的是自己假設之后再說服自己內化成方法論,形成邏輯自洽。但其實以上內容統統都是一種可能性而已,在沒有求證并論證之前,都不是事實,也不應該變為指導思想。

這就是何不食肉糜,太多人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知識體系內對別人指指點點,再內化自己的知識體系,變得越來越自負和心高氣傲。

殊不知如果你不是真的了解甚至經歷過對方的處境,你就不能清晰認知他面臨的問題,也無法衡量他的解決方法,更沒法揣測他的價值屬性。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理論水平很高,但是實戰很差,就是因為方法論和實戰之間是有很深的鴻溝的,這段距離要靠瞬息萬變的實戰環境積累的經驗來彌補。

所以逐漸進入成熟期的我,已經很少廣撒網地去體驗APP了,因為我已經積累了足夠的交互知識和產品邏輯思維。如果不是體驗自己領域的,或者是特別優秀的APP,對我的價值就太低了。因為不是自己行業的APP,你對他產品設計的方案,完全都是自己的揣測,并且也沒有資源和渠道去證偽,如果你再臆想出來一些結論內化下來,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

我們都需要建立自我來對抗世界,但急功近利不篩選不論證的學習,最后只能走向自負。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看看自己的行業和業務,自己有哪些資源可以作為論證資料,再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背景,有目的性地攝取知識。比如我在做保險科技之前,我覺得保險行業很枯燥,復雜的條款和話術沒什么新意,但意識到我該加強論證后,我刻意去關注行業的態勢和新聞,再通過公司的一些資源來論證,慢慢逼自己在業務上入門,這樣堅持下去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閉環,收獲很多。

05?總結

綜上所述,我覺得產品經理的成長就是不再浮于表面糾結于方法論和工具了,而是能夠在業務層面有更多理解,并且有更多產品思維和業務結合點的積累。

在不遠的未來,終有一天產品思維將內化到各個崗位內,單純的古典產品經理、原型經理、交互經理將弱化。在新的崗位形態下,也會衍生出新的知識體系并不斷循環。

商業是發展的,業務是進步的,崗位名稱和架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用完善的知識體系取勝,而不是糾結于方法,做到無招勝有招,才是最高的境界。

張三豐教給張無忌太極劍的時候,有過如下對話:

“無忌,我教你的還記得多少?”“回太師傅,我只記得一大半”

“ 那,現在呢?”“已經剩下一小半了”

“那,現在呢?”“我已經把所有的全忘記了!”

“好,你可以上了…”

產品經理是表面、原型工具是形式,做產品才是目的。做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求得本真。

忘掉自己是產品經理,才能成為真正的產品經理。

#專欄作家#

花生醬先生,微信公眾號:產品之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金融業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劃與個人發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樓主只做三年就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嗎,好厲害啊

    回復
  2. 感覺不是產品經理不想去做,做的少了,而是環境限制了你去做更多
    如果你懂開發,你去試試給開發說怎么實現功能,開發不生氣還怪了….比如說你懂運營,你告訴運營應該怎么處理,運營有些時候也會排斥

    來自浙江 回復
    1. 懂和管是兩回事,你不希望別人懂你嗎

      來自廣東 回復
    2. 反正心累

      來自浙江 回復
  3. 說來容易,真滲透起來就是瑣事多,研發測試全流程跟,幾次之后就是身心俱?!谴顧n同事跟你一樣積極工作

    回復
    1. 比這更讓人疲憊的是多個產品線同時負責,還都要滲透

      回復
    2. 極度累心,深有同感

      回復
  4. 作者你說的古典型產品經理還存在嗎?幾年前就已經不可能存在了吧,你說的古典在我看來頂多算個產品助理吧

    來自廣東 回復
    1. 去看下傳統行業,基本做支持部門的大把人這個狀態,產品總監也一樣

      回復
  5. 不固步自封,嘗試滲透,積極參與和了解公司整體業務

    來自北京 回復
  6. 很贊同,現階段很多互聯網公司招聘得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大概就是:需求分析,競品分析,初略原型圖繪制,PRD文檔的輸出,入門門檻相對較低,算作“泛產品經理”時代。但是個人覺得產品經理應該懂得整個產品鏈,業務流程,更何況競品分析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分析業務架構,是否有借鑒或者避免的地方,優化業務流。我現在是一個物聯網產品經理,我不僅要熟悉硬件產品,還要設計管理后臺多個子系統,還有移動端APP或者小程序,如果不懂得業務流與數據流,我是無法完成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 ??

      來自浙江 回復
  7. 所以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在哪?不合格的產品、合格的產品、極好的產品 差別在哪?

    來自北京 回復
  8. 收獲不是太大,但有些概念認同,但又覺得虛無,好像看了什么又沒看了什么

    來自北京 回復
    1. 一句話概括就好了,產品一定要突破自我,要主動,不要咸魚躺著,等著工作催你。和其他職場文沒太大差別,不同的是筆者加入了自己的職場體會

      回復
    2. ?? 是呢

      來自北京 回復
    3. 我是同感,覺得內容不夠。

      來自黑龍江 回復
    4. 是啊,太空

      來自北京 回復
    5. 我這篇內容其實挺多的,從支持部門的困境破局,到拓展知識邊界的意識,再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講的是一種主動滲透的思考。不知道您目前的崗位和經驗是怎樣的,很多B端業務主導支持部門的產品經理都很有感觸,歡迎交流

      回復
    6. 多是多,概念很寬泛的道理恩,好的,多交流

      來自北京 回復
    7. 產品不要拘于形式方法 要對業務有更多理解 要多思考商業價值的實現

      來自廣東 回復
    8. 業務差異太大,每個產品都有不同的業務流程來理解,但是我還是希望能有一些共同的方法流程簡化工作,提煉出共性,再集合個性來做。畢竟再寬泛做起工作來也是有時限的,先落地好些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