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分析到原型制作,到需求文檔,產品經理會掉進哪些坑?
從最開始的對于產品經理這個職位不屑一顧,認為不接觸代碼、不做設計,工作主要建立在溝通打雜這件事上,工作室會比較輕松,但后來真正實現入門,在相繼接觸多年的產品工作后,發現以前的認知完全錯誤,一個需求分析或者寫需求文檔就足夠讓我深入學習很久。
在此,多年走過的坑,以及熟知不再犯,給大家一些參考意見。
需求分析
做需求分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我認為…“”我感覺…“這一類的語句來解釋為什么需要做這個需求,這類解釋是蒼白無力的,有時間去做個用戶訪談,可以參考騰訊的10/100/1000法則(每個月10個用戶調查,關注100個用戶博客,收集反饋1000個用戶體驗),只有全局了解用戶需求,才能做出為人所用的產品。
在會議上進行需求分析的時候,隨著頭腦風暴的崛起,需求隨之增多,滿滿幾十條躍然紙上,這都是正常的,這時候作為產品經理,千萬不要宣布會議結束,直接確定需求,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我向來堅持一個觀點:只會加需求的人不是產品經理,會減需求的人才稱得上是產品經理。
我經歷過一個產品經過數次需求評審會議,在我進行需求優先級排序后,后期臨時增加需求,然后無限制賣命加班,最后做出的產品是個四不像,各種功能都有,沒有主次之分,很亂。
一般來說,對于需求分析,個人認為比較正確的做法是:在需求分析會議上加了很多需求,進行記錄下來,然后回到產品的定位上面,從這上面進行思考,不要出現你做一個和旅游APP,加個社交功能,各種關注私信,這就是畫蛇添足了。
根據產品定位進行思考,將最主要的功能進行甄選出來,并且和參會人員進行謹慎地確認,包括老板的意見,詢問項目經理是否可以實現等等問題,然后將主要的需求進行確定,會議后進行整理,發郵件給反饋進行確認。
將最主要的功能甄選出來進行開發,可以提高開發周期的效率,快速上線產品,用戶使用可以快速試錯,通過用戶反饋做出更好的產品體驗。
需求確定后,在之后的設計以及開發過程中,不要出現一個想法,臨時加需求,這樣影響產品最初的一些規劃以及開發排期,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后期亂加需求往往意義不大。
原型制作
需求確定后,產品經理一般著手于原型制作了,現在大部分的產品經理需要懂交互,所以你必須懂,還需要專業。
1、根據信息架構進行原型制作,根據具體的產品,我還是建議用比較簡單的原型圖來進行表現。
- 原型圖不可能一次性通過,需要進行評審以及各種更改,制作高保真原型圖涉及到那些跳轉鏈接,費時費力,那么都需要改,你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給出清晰的備注就好,提高效率。
- 各種顏色以及按鈕形狀出現在原型圖上,會極大地干擾之后UI設計師的設計思路,會對思維產生干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2、在制作原型圖的過程中,建議先畫出清晰的業務流程圖,有個清晰的思路進行參考制作原型圖,每一個功能都需要畫出相應詳細的流程圖出來,為了確認流程走得通,這是必不可少的。
經常有產品經理在確定需求后,一股腦地直接畫原型圖,最后做完給開發,發現最簡單的登錄注冊流程都走不通,那真的是貽笑大方。
切記每個功能畫出相應的流程圖。
3、在畫原型圖的過程中,對于功能描述盡量使用確定肯定的詞語,不要使用含糊不確定的詞語。
功能描述能分點列出就分點列出,簡單直接,不要使用大段文字,便于設計開發理解。
舉個例子,這是對于留言界面的反例:用戶可以在留言界面進行留言,留言可刪除,點擊屏幕可以刷新。
程序員看到了就要崩潰,是否登錄才能留言,留言的字數限制,初始顯示多少條,留言可刪除是管理員刪除還是用戶,刷新是下拉刷新還是其他方式?
比較規范的做法:
留言初始顯示六條,查看更多留言點擊下方有關頁數按鈕。
- 游客不能進行留言,注冊登錄用戶才可進行留言。
- 留言字數限制在五十字以內。
- 用戶留言,本人可以進行刪除,其他用戶無刪除權限。
以上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功能描述足夠清晰,才能提高設計開發的效率,減少溝通成本。
4、一個小細節,玩過很多產品,部分產品還在犯,
- 是”登錄“,不是”登陸“,
- 是”登錄“,不是”登陸“,
- 是”登錄“,不是”登陸“,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需求文檔
需求文檔是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可能我們對于這份工作并沒有做好,重在細節。
- 需求文檔的命名要確定一個規范,以后照此進行,便于文檔整理。
- 需求文檔中,最開始需要給出產品定義,說明產品是一個給什么用戶,基于什么場景,使用這個產品干什么。
- 關于需求文檔中的術語和定義,都需要對專有名詞給出具體的解釋。
- 需求文章中最基本的信息架構圖以及產品用例圖,都要放上去,便于閱讀者了解產品的整體思路輪廓,更加了解需求文檔。
- 產品的版本規劃中,確定的都填上去,不確定的就寫待溝通。
- 有關具體的功能,先給出功能定義,再給出詳細的流程圖,前置條件、功能規則、后置流程使用清晰確定的詞語進行表示,不要使用產品經理本身并不是特別了解的程序表達方式如:正則表達式等詞語形容規則,這樣的描寫對錯不確定,程序員看到這種內容也比較排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信任他們才對。
- 產品經理對于填寫用戶資料、評論、留言等內容的字段說明給出具體的規則,這是產品經理必備的素質,比如微博發狀態140字,QQ個性簽名50字等主流社交一般的規則,進行了解參考結合具體的產品給出合理的字段說明規則。
其他
1、最后一個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不要刻意追求創新,去打破現有的一些產品交互邏輯。
比如修改密碼,綁定郵箱等內容一直都放在菜單設置里面,這么多年的產品培養了用戶這個習慣就不要隨意打破,打破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2、每次和設計開發去溝通的時候,先想好要說的問題,為什么這么做,找到相應的數據以及產品樣例進行支撐,來解釋你的做法從而說服他們,不要因為程序認真發表他的意見拒絕你的需求,你就立馬撕逼,這是最沒有意義的一種行為。
事實上,我遇到過的程序員都是講理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夠的理由說服他。
最后
從小聽過了很多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個人還是比較贊同,所以我比較喜歡掉坑,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只有掉過坑后才能讓自身印象深刻,在實際地遇到困難直到解決之后,才能對產品設計有更多的體會,能力得到提升。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總結,在你做完一個產品上線、一個產品迭代,在閱讀完一本產品書籍后,不要經歷了就經歷了,看過了就看過了,對于這個過程中掉過的坑以及內容的總結,用mindjet等軟件進行記錄,十分有必要,讓你快速吸收經驗知識,能力也會得到很快的提升。
這是《用戶體驗要素》中的第一章節,一個章節進行總結濃縮為一頁,一本書的精髓內容無非幾頁而已,這種做法的優點。
- 提升你對于內容的篩選總結能力
- 加深對于產品設計過程或是書籍的理解
- 便于在產品設計思考遇到困境時,進行快速地翻看查閱,可以尋找一些靈感。
對于產品設計的思考,有興趣可以和我交流。
#專欄作家#
不羈,微信號:hujianfeng123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對于電商以及社交領域產品有著深入的了解,對于產品設計以及交互體驗有著近乎偏執的狂熱,不折不扣的書蟲,熱愛思考,活到老,學到老,歡迎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