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七層地獄與自我救贖
第一層地獄:產品經理定義好交互,畫好原型圖?
當畫原型圖的時候,產品設計一般來說是最底層。首先從用戶的需求開始分析,新的產品經理會忽略在戰略范圍和結構層的構思,光花在表象上。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溝通,跟 UI 溝通更大的是用 UI 的語言。很多人跟 UI 溝通的時候說,我想要小清新一點的風格,或者我覺得這個東西太復雜了。我們強調的話術是想要的頁面呈現的是什么元素,比如我覺得不夠明顯,為什么不夠明顯,這是有方法論的,可以通過對比、顏色的區分。
好的設計師在設計網站的主題色的時候并不是憑空想象的。我見過優秀的設計師做產品的時候,沒有堅持老板的決策,他做關于女性的視覺文章時,會把女性相關的物品都列出來,有糖果、芭比娃娃等等,發現跟這些女生相關的物品里面糖果色是偏多的,他就選擇糖果色的。所以,我們要學會交流,學會用對方的邏輯思考問題。
第二層地獄:產品經理要做到需求無側漏?
關于這一層,就是做需求不要有側漏。產品七字真言就是增 、刪、改、查、顯、算、?傳。所有的產品層面,都是對于一些數據、內容、結構層、信息做一些交互,這是產品的本質,所以所有的產品設計,你再想其本質的時候,都是二維的信息:時間信息,人名信息、郵箱信息。所有的操作都是查詢、更改信息。你把做產品所有用到的信息列出來以后,每個頁面上面要想好人名、郵箱名,哪些增加,哪些刪除,哪些修改。這只是解決了你早期的數據需求側漏,每個頁面上呈現還有三個東西。第一個就是如何顯示,所有的用戶的行為是為了最終達到一定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做交互,達到目的。在這個頁面上面什么用得比較多,就把什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另外是 “算”,算是規則。后臺有很多表格,比如團購,大家看起來比較簡單,其實每家公司團購的后臺都是自己開發的。最難的就是后臺,非常龐大和復雜。你的訂單列表,如果不定義按照某種算法來顯示,工程師就會按自己的意識去排列。最后 “傳” 就是交互,細節就決定了產品的體驗。
第三層地獄:產品經理是要挖掘用戶需求?
我不贊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我覺得還是要用產品數據說話,類比嘗試其他產品是怎么做的,這個年齡端的人用這個顏色比較多等。美團在早期招產品經理的時候,前面會說以數據為重,對數據敏感的人,后面又說如果你不通過數據,通過直覺得到更正確的解決方案,會更好一些。
產品不復雜,從設計層面無非就是研究用戶的行為,目標是什么,做用戶收集,通過情景調查、可用性測試,CRM 統計三個方法獲得定性、定量研究結果。
KANO 需求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我們認為用戶的需求有三種,用戶明確提出的我想要什么樣的東西,那是用戶期望性的需求;但是如果你沒有實現,客戶會是暴躁的,這個是必須要實現的基本型需求;還有就是客戶沒有提到,不做對他沒有害,做了會超出他預期的興奮型需求。KANO 需求是一個快速驗證的方法。
第四層地獄:能知道不做什么的是產品經理?
我簡單講兩個我認為還比較常用的方法,這個東西在創業路上可以決定不做什么。第一個就是對偽需求有正確的識別。偽需求是真實需求的業余表達,在某些情況下偽需求等同于表層需求。識別方法一就是做之前人人說好,做完以后數據沒有變化;識別方法二就是不屬于目標用戶的,為達到目標所需要的功能都是偽需求。當業務部門提到用戶的需求的時候,一定要問場景,什么時間、具體辦什么業務,遇到這個困惑。這個東西不是想象的,而是真實的案子,這個案子遇到多少次,這個時候就可以用到衛哲的 3+1 工作法。首先他問你的需求是從哪里來?目標客戶是誰?這個誰是具體的一類人,然后問有多少人有這樣的需求,這個需求緊迫嗎?最后要問他們的痛是什么?場景是什么?這個 1 就是解決后網站數據上會有什么表現,客戶的反饋是什么,如果沒有什么變化那就是一個偽需求,就砍掉它。
第五層地獄:張小龍說做產品得懂人性
張小龍說做產品得懂人性,那人性到底是什么?每個人對人性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大家說人性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其實哲學有哲學的看法,產品也有產品的看法。我是偏理性的,所以不僅要懂人性還要懂基礎科學,很多人研究哲學也好,研究心理學也好,都有一個量表,這是升到高級產品經理要做的。
大家看到大師都有自己的判斷方法,這個地方我講一下在團購里面得到的方法論:團購的消費決策模型。首先,請牢記兩點:用戶期望快速的做出正確的消費決策;如果用戶消費決策不符合預期,請給予相應的補償。
當時我們在 2010 年底的時候做了這樣幾個決策,把團購分為五個點:消費目的、消費地點、消費價格、信心指數和其他因子。團購早期:消費價格的下降引起了心理厥值的突變。舉個例子來說女生去逛街突然看到打折,那么就會買,不管這個東西價格怎么樣,以后用不用,當打折的這個點突增的時候,以前靠 100 分做決策,就變成 80 分做決策。團購為什么火爆,因為價格很低。糯米的電影那時候 20 塊錢一張,價格急速拉低,導致團購急速的火爆。接下來,團購中期的亂象,有各種惡評,第一個是遺忘曲線導致消費價格的降低不敏感,以前 70 塊錢,現在變成 20 塊錢,20 塊錢持續一段時間以后,你就會發現消費價格的因素失效了,而消費地點和消費目的沒有產生任何變化;二是千團大戰導致其他因子中稀缺性丟失,大家都在賣,這家買不到,那家買;三是服務質量及夸大宣傳導致信心指數極速下降,使決策模型不升反降。
當時我們就提出一些想法,有些地方不能改變,就改變能改變的地方。2010 年底的時候,我們就對消費目的分類進行人數和品類等篩選;第二就是 LBS 強化消費地點;第三我開始包銷名店 / 電影來提升信心指數;最后就是主題式營銷來刺激其它因子。做任何東西的時候你要總結你的方法論,決定你產品的方向和走勢。
第六層地獄:創業后,我認為產品經理要有企業家精神。
第六層地獄是我對產品經理的要求,就是產品經理要有企業家精神。借假修真,沒有這樣精神的人我是不要的。這就包含了戰略、資源、機制、推動,產品是需要狼性的,要爭取資源,自己制定機制推動這個事情。
第七層地獄:事事都當做產品,才能成為產品經理。
如果剛剛說的條件都不具備,怎么成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不一定對,但把事事當做產品,具備產品思維,才能成為產品經理。所有的產品,在生活中需要每時每刻不斷去想如何去提高這個東西,這個是產品經理的方法論。方法論可以學,也可以創造,但 90% 都是學來的,并且具備結構化思維。銷售是一門科學而不是一門藝術,產品就是一個數字,所有東西,80% 的東西要呈現數字,剩下 20% 要呈現邏輯,這是我自己的理解。
我最后說一下,做產品不容易,創業更不容易。創業過程中應以產品的思維、結構化的思維,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去研究,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其實每個 CEO 都是偉大的產品經理。
作者:51 社保聯合創始人張軼
原文地址:http://36kr.com/p/5037678.html
?
人人都有可能做產品經理,但是不是人人都有產品思維,人人都想讓周圍的人和事有所改變,但大多數都只是在抱怨。
原來解決問題就是產品思維